邱小忠;余磊;廖华;张黎声;秦建强;杨俊;欧阳钧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作者:植绍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受体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1、LPA2和LPA3mRNA以及LPA2和LPA3蛋白在人卵巢癌细胞系3AO·SKOV3·OVCAR3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RT-PCR结果显示,LPA1、LPA2和LPA3 mRNA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2)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A2和LPA3蛋白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结论LPA1、LPA2和LPA3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广泛表达,LPA2和LPA3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汪萍;吴小华;陈文雪;单保恩;郭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各组动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白细胞数都逐步升高,但与对照组(0 Gy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24Gy组第14天时血小板数显著升高外(P=0.032,F=4.062),照射后各组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碳离子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对动物存活天数和血常规无显著影响.
作者:丁小凡;陈龙华;李文建;李德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WHOQOL)-100量表,对319例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生存质量测量,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个人信仰各领域及QOL-100总评分方面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P<0.01);调整了其他疾病的混杂作用后,除个人信仰领域外,高血压患者其他各领域及QOL-100总评分方面仍皆低于对照组(P<0.01).Hotelling T2检验及多元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人群的生存质量从6个领域综合来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有效降压的同时,积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
作者:陈英;王声涌;池桂波;喻侠华;洪城;李安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霍乱弧菌JS94484株CTXEVCψ和nct-CTXnewψ基因组变异区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JS94484株CTXEVCψ基因组的ig1、rstR、ig2和ctxAB基因与EVC标准株N16961的高度同源.JS94484株nct-CTXnewψ基因组的ig1、rstR和ig2基因,与目前发现的3种类型的同源性均较低,趋异性均较高.CTXEVCψ和nct-CTXnewψ基因组zot基因末端约60 bp的基因序列差别较大,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差别也较大.JS94484株的tcpA基因序列与EVC标准株N16961的完全一致.结论霍乱弧菌nct-CTXnewψ基因组的ig1、rstR和ig2基因为新类型,基因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短期化疗前后兔腹主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了解化疗药物对血管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5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5组,其中4组接受1周期化疗(卡铂100mg/m2,第1、3、5天;异环磷酰胺1 500mg/m2,第1、3、5天;足叶乙甙100 mg/m2,第1~3天),另1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兔腹主动脉比顺应性(化疗组分为化疗后第2、7、14、21天进行观察).结果短期化疗前后兔腹主动脉顺应性显著变化,化疗后第14天下降明显,而第21天则基本恢复.结论短期化疗能够降低兔腹主动脉比顺应性,降低的程度与化疗后时间相关,并具有可逆行性.
作者:沈策;刘皓;左强;张军一;杨金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 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作者:聂海波;何恢绪;李逊;邓志雄;朱云松;胡卫列;吕军;邱晓佛;张小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重要原因.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的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临床上往往较难处理.我们采用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置入术+药物灌注治疗糖尿病足1例,收效明显,报道如下.
作者:关美萍;沈洁;李晨钟;谢翠华;薛耀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的两种突变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t-564Ala-803Ala,并检测它们在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中的表达.方法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F-1α的HIF-1α第564位脯氨酸(Pro)密码子CCC突变为丙氨酸(Ala)密码子GCC,构建成单个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在第一次突变的基础上,仍然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F-1αt-564A1a的HIF-1α-564Ala第803位天冬酰胺(Asn)密码子ATT突变为丙氨酸(Ala)密码子GCT,构建成双个点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将3种HIF-1α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分别转入HMVECs,以RT-PCR、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对转染细胞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测序证实,定点突变成功,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3种载体均能表达相应的蛋白和mRNA,但转化突变HIF-1α表达载体的细胞蛋白量比空白细胞和转化无突变HIF-1α载体的细胞显著增加.结论成功构建能够在HMVECs中表达的单个和双个点突变的HIF-1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傅锐斌;吴平生;宋云峰;邱建;戴铁英;李建华;修建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以聚乳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右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植入同时负载5 mg BMP及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对照组植入负载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空白组仅植入PLGA.术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不同时相的骨缺损区X线阻射密度、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实验组在12周内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时期内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材料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利用含BMP的PLGA支架与BMSCs复合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作者:胡稷杰;金丹;全大萍;钟世镇;陈炅昊;魏宽海;赵洁;裴国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7种常见的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方法以已确认MBL基因单倍型及基因型的DNA样本为模板,利用SSP-PCR技术扩增出包含MBL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的单倍型片段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其第一外显子52和57位密码相应的碱基突变;采用PCR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以单倍型及基因型已确认的DNA样本为模板,采用SSP-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单倍型HYPA、LXPA、LYQA、LYPA和LYPB重组质粒;以单倍型HYPA及LYQ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单倍型HYPD及LYQC标准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常见的7种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为采用SSP-PCR、Real-time PCR等技术分析MBL基因相应的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提供了标准对照.
作者:余新沛;陈月;张丽芸;卢晓;陈政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中的空间表达情况.方法制备成年大鼠心脏冰冻切片,结合大体位置和HE染色结果快速辨认出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大鼠窦房结、房室结、结后延伸、右房、右室的表达,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部位,通过凝胶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荧光呈现点状、斑状或不规则的短线状,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其荧光强度由弱到强依次为窦房结、房室结、结后延伸、右心房、右心室,房室结和结后延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强于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P<0.01).各部位在相对分子质量200 000左右可见一特异性蛋白条带.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与免疫荧光相一致.结论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分布广泛,在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在工作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导组织,提示钙电流在心脏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子基础.
作者:欧妍;牛小麟;任付先;张颖;凌凤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中全脑照射的作用,分析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对9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68例先行全脑照射(全脑照射组),然后行局部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25例只行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低分割组).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脑照射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低分割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5%、15%;两组无显著差异性(log-rank,P=0.502).全脑照射组与低分割组1年颅脑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7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8).多因素分析提示颅外活动性病灶(P=0.002)、KPS评分(P=0.034)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无生存得益,而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作者:邱幸生;陈龙华;陈永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和L(cathepsin L,CL)在人早期妊娠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胚胎着床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包括: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者30例、早期自然流产者25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10例和葡萄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B和C L的表达.结果CB、CL主要阳性表达于正常早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CB在正常分泌期内膜、正常早期妊娠蜕膜、自然流产蜕膜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0%(1/10)、83.3%(25/30)、32.0%(8/25);CL则分别为0、63.3%(19/30)、32.0%(8/2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早期妊娠绒毛、自然流产绒毛、葡萄胎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10.0%(3/30)、0、66.7%(10/15);CL则分别为26.7%(8/30)、4.0%(1/25)、80.0%(12/1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和CL在正常和异常妊娠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安明;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L6成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H2O2对L6细胞活力的影响;观察H2O2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myogen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较短的处理时间内(1 h),低浓度的活性氧(50 μmol/LH2O2)有利于细胞的生长(P<0.05);H2O2处理12 h后,50和150 μmol/L的H2O2能够诱导成肌细胞分化的标记分子-myogenin基因的表达,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H2O2能够诱导肌管的形成,促使成肌细胞的分化.结论活性氧可能是细胞内诱导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信号分子.
作者:邱小忠;余磊;廖华;张黎声;秦建强;杨俊;欧阳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在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去除体内血型抗体,预防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并发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结果受者一次性双重滤过后,全部患者血型抗体均≦1:16,输注血型主要不合骨髓过程中仅1例发生轻度短暂急性溶血反应,无一例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全部植入成功.结论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可有效预防ABO血型主要不合骨髓移植并发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
作者:黄韬;孙竞;刘俊;刘启发;孟凡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血钙水平和肿瘤大小与分期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发现与病情相关的规律和了解病情.方法按照血钙水平将肿瘤大小/分期相应地分3组,即降低、正常和升高各3组.利用SPSSl0.0软件,对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分期病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差异性分析(Kruskal-wallis H)显示,x2=4.768,df=2,P=0.09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166,p=0.029.3组不同的肿瘤分期差异性分析(Kruskal-WallisH)显示,x2=4.277,df=2,P=0.118;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57,P=0.039.结论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与肿瘤大小间存在负相关;3组不同的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与肿瘤分期间存在负相关.
作者:白寒;郑少斌;吴京;刘德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治疗矢状位脊柱畸形较轻型退行性脊柱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9~2003年经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中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44例,其中单节段狭窄25例、双节段19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47~72岁,平均63岁.采用后正中纵切口,包含融合节段上下各一椎体,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7例、单节段全椎板切除18例、双节段全椎板切除19例,将减压节段的棘突从基底截取,去除一面皮质行单面皮质保留横行覆盖骨窗,如骨窗较大可取相邻节段的棘突,再行椎板Moe融合矫形内固定(Isola 17例、Diapason 27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随访1~4年,平均3年,术后1年随访33例,优良率93.9%;术后2年随访27例,优良率为88.9%.术后2年CT扫描未见椎管内疤痕形成,椎管直径明显增加;覆盖的棘突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融合率为92.6%.2例固定节段上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1例椎弓根钉松动;1例椎弓根钉断裂无症状,骨窗已融合;1例伤口延迟愈合.无复发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脊柱失代偿、假关节等并发症.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内固定术,能在减压固定的基础上减少椎管内疤痕形成,防止腰椎管狭窄复发;提高覆盖骨融合率并缩短融合时间,近中期效果好.是矢状位脊柱畸形较轻型退行性脊柱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症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明;赵新建;张毅;黄星球;蔡春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大直径≤ 4 cm.其中18位患者同时接受全脑放疗(WBRT),93例患者120个转移灶有影像学随访.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控率,并对潜在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局控率和1年局控率分别为91.7%和85.3%,10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KPS>70、年龄≤ 60、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以及SRS前行全脑照射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仅KPS评分为生存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RS是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
作者:徐本华;韩露;林少俊;Touboul E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3(C3)在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的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诱导C3基因敲除(C3-/-)和野生型(C3+/+)小鼠足垫部位的DTH,测量足垫厚度的变化,并对反应部位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用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体外分别用丝裂原和特异性抗原刺激,用3H-TdR掺入法评价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OVA诱导足垫DTH后,C3-/-小鼠足垫厚度和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的数量都显著低于C3+/+小鼠的,其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2种小鼠的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相似,而已致敏C3-/-小鼠脾脏T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再次刺激后的增殖反应显著低于C3+/+小鼠.结论C3缺陷明显影响DTH应答,提示C3在DTH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裘毅刚;陈月;张丽芸;陈政良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