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相关资料,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生产的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1966例,献血反应者15例,美国科安比司特公司提供的Trima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一次性管路耗材采集者1802人,献血反应者11例;3003名男性献血者献血反应者21人,765名女性献血者反应者5人;首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579人,献血发应者9人,多次捐献者3189人,献血反应者17人.结果:MCS+血细胞分离机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男女献血者机采献血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初次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率有显著性差异,初次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率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根据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时提出对策,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纪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人性化护理是当今护理界的热门话题,因为护士面对的是人,护理服务不是简单的、一般的职业服务,而是特殊服务,人性化护理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服务举措,使被服务者体会到人性的存在.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运用到产科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局限于护理、助产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并针对个体、家庭、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调试,为其提供安全性和高质量的健康照顾,尤其强调提供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为了母婴健康,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不断有新生物拓展.
作者:陈丽;赵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老年腹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腹胀患者92例临床资料,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1粒,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腹胀症状积分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明显改善患者腹胀症状,治疗后2周症状积分(3.3±1.2)、4用症状积分(2.1±1.1)明显低于治疗前(6.5±0.8)(P均<0.01).其对老年患者腹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和90.2%..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占6.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是减轻老年患者腹胀症状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杨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临床用药不当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管理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本研究综述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和用药安全管理相关的一些内容.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目的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和减少心肌耗氧量.随着冠状动脉介入广泛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已日趋成熟,然而在治疗中存在护理不足.做好患者一般护理、导管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并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控制病情复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刘艳;刘莉君;赵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炎琥宁和病毒唑在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资料,均予以抗感染、补液、止咳化痰等治疗基础上,根据静脉使用炎琥宁或病毒唑的不同将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经过5-7天治疗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情况将疗效分为痊愈、有效及无效三类;将痊愈、有效的患者均视为治疗有效,通过治疗有效率比较炎琥宁和病毒唑辅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同时通过用药不良事件的记录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2%,p值小于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药物反应.结论:炎琥宁及病毒唑均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儿童社区性肺炎症状,但炎琥宁在疗效方面更优于病毒唑.
作者:朱纯贵;朱红;夏明毅;蒋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从发表年代、主要作者、研究热点三个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马齿苋的研究比较分散,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崔道林;陈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优生优育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开展爱婴医院多年来,对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开展了抚触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华生;李荣;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介绍了移动护理工作站当前的实施情况,指出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医院在这方面的应用水平,起到借鉴与引导作用.
作者:陈梁华;朱伯平;李翊泉;陈智;刘宇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疼痛是多种疾病共有症状,是困扰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危重患者中疼痛更是普遍存在,创伤、手术以及许多内科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肿瘤晚期患者都会有比较剧烈的疼痛.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并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宁;马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柯萨奇病毒,另一类就是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EV71型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发病前的症状与感昌相似,容易被忽视,其潜伏期一般为3-5天,常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躯症状,患几因哭闹、拒食、低热等症状而来医院就诊,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手足口病从每年的四五月份开始,七八月份高发.
作者:谈开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功能的相关因素,为延长内瘘寿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情况.结果: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为30.95%,女性、高龄、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高于其他组别,而头静脉直径大于2.5mm、桡动脉直径大于2mm、规律的锻炼、绳梯穿刺法、内瘘使用寿命短、较低的血红蛋白组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低(p<0.05).功能不良发生于透析期间非手术再速率高于透析间期.结论:女性、高龄、糖尿病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高危因素,而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恰当的功能锻炼、正确的穿刺和压迫方式、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大可能避免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及时的处理能减少内瘘功能不良的再手术.
作者:邓剑波;沈莉;史菀萍;吴桂明;张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孕妇的营养状况与膳食搭配不仅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出生后的健康情况,而且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孕妇临床护理经验,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当前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行为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孕妇健康状况的提升以及相关护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作者:付仲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化服务行业新的服务理念.所谓人性化护理是指在护理实践中以患者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追求“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新的医学模式提出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疗疾病,而且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与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医疗服务从“病”到“人”的转变,人性化医疗服务顺应了这一变化,也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白帆;王丽;赫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新鲜土豆片进行CT增强和血管造影检查时观察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外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自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CT增强和血管造影检查中碘对比剂发生外漏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切好的土豆薄片反复覆盖在肿胀的部位,覆盖范围应超出肿胀部位范围1-2cm以上.对照组采用传统50%硫酸镁湿敷,范围超过肿胀部位.结果:采用新鲜土豆薄片贴服在检查中碘对比剂发生外漏肿胀的部位,7小时左右肿胀部位完全消肿,疼痛消失.而对照组50%硫酸镁湿敷9-11小时后患者肿胀部位才消肿结论:新鲜土豆因含有大量淀粉和维生素B2,具有高渗作用,用于治疗碘对比剂外漏,能够缓解局部肿胀,消炎止痛.疗效优于50%的硫酸镁.
作者:王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制定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招募体系,人性化的招募策略,招募形式的多样化、情感化,让更多的社会群体知晓无偿献血,使采供血机构的品牌形象能够深入人心,提高献血者的忠诚度,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选择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总结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护理方法,并随访2年.结果:102例患者住院天数从常规的15天缩短至10天,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平均体重增加1kg,无1例发生褥疮.随访2年,平均年住院频率减少2~3次.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晓芳;齐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度的72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传统培训方法,设为对照组;2012年度的67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设为观察组.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金英;陈毅文;许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子印迹-目相萃取是以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柱吸附剂来对目标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的技术.其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多半是关于对映体的拆分等;而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虽然还不是很广泛,但都基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目相萃取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张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护士整体化岗前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的.方法:将2010-2011年入院的新护士34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方法;将2012年入院的36名新护士设为观察者,采用整体化岗前培训方法,包括拓宽培训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选拔科室总带教负总责,首轮科室延长岗前培训时间,双向带教等方法.结果: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科室综合考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护士采用整体化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增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快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