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法测定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

王露霞;石凌波;徐德兴;曾丽英;罗春梅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 耐药性/机制, 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摘要:目的探讨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化趋势和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对耐药株是否有抑酶增效作用.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与梯度浓度MIC法(Etest法)对分离的60株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在55.0%以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比不加酶抑制剂的单纯抗生素强(P<0.001);加酶抑制剂舒巴坦的抗生素(2种)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加克拉维酸(2种)和三唑巴坦(1种)的抗生素,平均秩次分别为7.38、643、5.57、5.47和5.50.舒巴坦与头孢哌酮复合剂的MIC90值降低到头孢哌酮的MIC90值的1/21,MIC50值降低到1/170;舒巴坦使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由均为75.0%下降到5.0%和24.0%.结论不动杆菌属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舒巴坦与头孢哌酮的复合剂对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明显增高,可作为不动杆菌属所致院内感染防治的首选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在家兔体内的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目的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TF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1、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作者:李海波;王武军;蔡开灿;王振康;梁永;邵亚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性翼状胬肉、蚕蚀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溃疡、睑球粘连38例(52眼),术后随访3~12月.结果38例术后均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翼状胬肉及角膜溃疡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睑球粘连者恢复了眼球的运动功能.结论新鲜羊膜移植可有效地用于角结膜的重建,充分清除眼表的病变组织和羊膜移植片的缝合固定,对羊膜移植重建眼表功能极其重要.

    作者:罗海燕;彭庶民;王永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痔然消片治疗内痔出血56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煎剂改成片剂后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9例门诊内痔出血患者口服痔然消片治疗6 d,并以痔宁片作为对照,计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出血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计分均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痔然消剂改成片剂后对内痔出血仍有显著疗效.

    作者:钱忠秀;李胜龙;尹廷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作者:刘飞;王前;裘宇蓉;李珉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颈椎终板生物力学特性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 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 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作者:李鉴轶;朱青安;原林;赵卫东;林荔军;张美超;黄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软脂酸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软脂酸诱导体外原代培养胰岛细胞的凋亡,初步探讨软脂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分离的体外单层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0、0.125、0.250、0.500mmol/L)共同孵育48h,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PI/Hoechst33342双染法荧光显微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0.250、0.5mmol/L软脂酸可抑制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凋亡.结论软脂酸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凋亡程度与游离软脂酸浓度有关.

    作者:姜一真;薛耀明;邓燕;朱姿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缺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基因遗传缺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对76例经腹腔镜或手术证实为内异症的患者(内异症组)和80例非内异症的妇科手术患者(对照组)的GSTM1基因型进行检测.两组均为广东籍汉族妇女.结果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在内异症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65.8%和46.3%,差异具有显著性(x2=6.03,P=0.014).GSTM1空白基因型的个体患内异症的风险是GSTM1非空白基因型个体的2.24倍(OR=2.24,95%CI=1.17~4.27).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广东汉族妇女内异症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作者:彭冬先;何援利;丘立文;杨芳;林敬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海水浸泡对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进的兔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进行30 min海水浸泡,对照组不进行海水浸泡.分别在干预结束后0、3、8 h在挫裂伤区取材,固定于10%福尔马林,作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创伤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浸泡组和对照组在伤后先后出现了严重的创伤性脑水肿,但水肿高峰期出现时间不一致,对照组早在干预结束后3 h即出现创伤性水肿改变,干预结束后8 h水肿依旧;而海水浸泡组在干预结束后8 h才出现明显的水肿,但水肿呈现进一步加重趋势.结论海水浸泡延迟了创伤性脑水肿高峰的出现,但发生的创伤性脑水肿重于单纯创伤.

    作者:杨立斌;余新光;荆俊杰;林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法测定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化趋势和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对耐药株是否有抑酶增效作用.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与梯度浓度MIC法(Etest法)对分离的60株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在55.0%以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比不加酶抑制剂的单纯抗生素强(P<0.001);加酶抑制剂舒巴坦的抗生素(2种)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加克拉维酸(2种)和三唑巴坦(1种)的抗生素,平均秩次分别为7.38、643、5.57、5.47和5.50.舒巴坦与头孢哌酮复合剂的MIC90值降低到头孢哌酮的MIC90值的1/21,MIC50值降低到1/170;舒巴坦使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由均为75.0%下降到5.0%和24.0%.结论不动杆菌属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舒巴坦与头孢哌酮的复合剂对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明显增高,可作为不动杆菌属所致院内感染防治的首选药.

    作者:王露霞;石凌波;徐德兴;曾丽英;罗春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改进的AdEasy系统制备重组腺病毒

    目的改进AdEasy系统,使之更简便、高效、快捷.方法pAdtrack经酶切线性化后,转化经氯化钙处理的感受态AdEasier-1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荧光显微镜下细胞中重组腺病毒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氯化钙法由pAdtrack转化AdEasier-1细菌,可获得极高比例的(20/20)阳性重组腺病毒克隆.结论应用改进后的AdEasy系统构建腺病毒相比于传统AdEasy系统,方法更简便、成功率更高、实验周期更短、对实验室的条件要求低.

    作者:汤福祥;郑权;黄宗海;张庆国;车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探索经络本质的新途径

    作者首先对近20年来我国在经络本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指出若长期在宏观(组织解剖学)层面上难以找到经络的物质存在,应努力在多层面、多学科交叉领域系统开展研究;特别是在微观层面,只有充分借助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成果,构筑研究平台,方能有所创新和突破.作者强调经络本质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对调控人体经络生理网络的信息载体上,并且根椐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和相关实验数据指出,当针刺穴位时,细胞所产生的Ca2+振荡(在胞内)和Ca2+波(在胞间)的幅频信号中可能蕴含有经络通路和生理功能调节信息;Ca2+通过与其结合的蛋白(如钙调素CaM等)参与了人体从生殖、代谢、肌缩运动,直至认知、记忆的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因此,作者认为Ca2+以及配合针刺实现在细胞间Ca2+波接力传递的三磷酸肌醇(IP3),可能就是人们长期探寻的调控人体经络网络的信息载体,它们联同在经线上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构成了经络的物质基础.作者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实验方法.

    作者:邓亲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热高压法制作PLGA支架的降解及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低热高压法制作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支架在体外降解后生物力学和固有粘滞系数等的变化.方法将空隙率为90.0%和92.5%的PLGA在37℃生理盐水中降解观察8周,每周进行体积、质量丢失、粘滞系数衰减和抗压强度测试,同时观察降解液酸度变化.结果两组支架的质量丢失差异显著,各组粘滞系数在第1周后逐渐衰减,至第6周时衰减一半.支架抗压强度自第4周起减至原来的1/2,外形在4~8周观察期间发生显著坍塌.降解液中的pH值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在6.0~6.5之间,在前4周90.0%组比92.5%组pH值低,其后没有差别.结论低热高压法制作的PLGA支架生物力学性能是稳定的,半衰期为6周,适于在组织工程实验中应用.

    作者:余斌;高成杰;全大萍;卢泽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肝硬化(LC)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以及患者经治疗腹水消退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了解NPY与肝功能及腹水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LC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20例的血浆NPY水平,以及腹水消退后血浆NPY水平.结果LC腹水患者血浆NPY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腹水消退后血浆NPY水平较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LC患者血浆NPY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血中NPY的减少可能参与了LC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腹水的形成.

    作者:李根武;伍灵达;朱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牙本质不同表面状态对其粘接界面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的干燥或湿润状态对牙本质粘结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两类5种粘结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进行粘结时形成的粘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湿粘结时5种粘结系统在粘结界面获得良好的渗透图象;干燥粘结时,两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在干燥粘结时形成的粘结界面,与湿粘结时有明显的区别,混合层较薄,并有明显的不完全渗透的结构和混杂层的形成;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结系统在两种不同粘结状态时粘结界面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区别.结论使用新型的湿粘结系统时,牙本质粘结表面应该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以保证粘结剂在粘结界面的良好渗透,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

    作者:李潇;朱光第;李洪涛;施长溪;赵信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控呼吸法在呼吸门控触发冲击波治疗尿路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中创造性应用呼吸门控技术的临床经验.方法424例病人依标准选择后,行ESWL治疗,按所采用的呼吸方法分为3组,即自主呼吸组(A组)、一般呼吸组(B组)和自控呼吸组(C组),随访3~6个月,观察各组ESWL后疗效差异,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各病之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高(96.40%),而A组(83.87%)与B组(86.67%)有效率接近,故差异主要来自于C组同A、B两组之间.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住呼吸门控技术中应用自控呼吸法触发冲击波治疗尿路结石有高的有效率,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方法.

    作者:刘成山;郑少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结节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结节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5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结节病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者7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6例,无症状者2例.X线及胸CT提示双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者13例,12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升高,血沉加快者10例,结核纯蛋白衍化物试验仅1例阳性.结论肺结节病多见于中青年成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在诊断上应综合其临床表现、胸部X片、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作者:黄文杰;李伟峰;徐虹;方怡;李志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353例机动车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机动车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基本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以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抽取湖南邵阳某医院1997~2001年间所有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E)进行诊断分类,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该院收治交通伤害住院患者2 353例,占同期该院总住院患者的3.16%,占同期伤害住院病例数的33.27%,男女性别比为2.37:1,以15~4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大(55.97%),职业分布以农民多(34.0%).交通伤害易损伤的部位是头部(33.57%),入院时病情以中度为主(69.9%),治愈率为64.5%.不同年龄的转归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治愈率下降.结论机动车交通伤害对城乡居民的健康危害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受伤者的生活质量.应通过制订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开展健康教育来控制和预防伤害的发生.

    作者:廖红梅;廖建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英语医学科技论文中冠词的使用

    从语法角度归纳了医学科技论文中冠词的使用规律,以期减少英语医学科技论文中冠词的衍缺现象.

    作者:王征爱;许瑾;张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肝损伤的CT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CT随访观察,探讨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早期肝实质放射性损伤的CT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13~28 d内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量为35~65(49.88±7.23)Gy.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后1~6个月复查CT,观察放射性肝损伤的表现,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介入治疗、术后复发、靶体积、照射野数量、照射剂量及分割剂量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占59.6%)CT呈现与照射区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区.照射剂量、分割剂量、照射靶体积对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对放射治疗后早期CT观察放射性肝损伤发生与否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治疗靶体积、照射剂量、分割剂量与CT观察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有明确相关关系,随着靶体积、照射剂量、分割剂量增加,发生几率增加.

    作者:刘英;陈龙华;郑小康;吕国士;巩湘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反转录巢式PCR方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

    目的探索SARS冠状病毒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方法对临床病例样品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方法鉴定SARS冠状病毒.提取样品RNA,用巢式PCR外侧下游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第一次、第二次PCR.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被检样品扩增出特异片段,经测序验证确实来自SARS相关冠状病毒.Blast比较结果与SARS冠状病毒多伦多株相应片段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结论反转录巢式PCR方法验证在非典型肺炎患者标本中存在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序列,证实该法不失为一种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快速、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艳;马文丽;宋艳斌;肖维威;张宝;黄海;王洪敏;马晓冬;郑文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