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晋红;肖爱萍;曾立新;陈玲
急性脑积水是后颅窝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其发现早晚及处理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350例,其中25例术后出现急性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明显加重,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林国文;方陆雄;漆松涛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本文分析了监护环境包括声、光等物理因素和同室病友、医护人员和家属等有关的社会环境,对SICU病人的心理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出做好SICU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提高基本素质.
作者:高钰琳;吴兰笛;吴晓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硬膜内蛛网膜囊肿的MRI特征.材料和方法 6例硬膜内蛛网膜囊肿(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7~56岁不等,平均33岁),行MRI诊断且手术病理证实.使用0.35特斯拉超导型MR成像仪,采用自旋回波和多回波技术.行矢状面、横断面T1加权成像和矢状面T2加权成像.结果病变分布:颈段、腰段、腰骶段各1例,胸段3例.长度为1~4个椎体长度不等(平均2.2个椎体长度).4例囊肿位于脊髓平面,将脊髓推向对侧,其上、下端蛛网膜下腔扩大.1例并发其平面下的脊髓空洞症.所有的MR序列呈现与脑脊液相同的信号.结论 MR是直接显示囊肿的大小、成分及与周围蛛网膜下腔联系的好的手段.它还直接显示囊肿的信号和周围的结构,且无电离辐射、无损伤性、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无需椎管内注入造影剂.
作者:林曰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MR检查6例脊髓内血管畸形,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4例动静脉畸形(AVM),T1、T2加权成像脊髓内显示迂曲的信号流空.T2加权成像在高信号脑脊液中显示更加清晰.1例AVM行增强MR扫描,显示条状不均匀强化.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在T1、T2加权成像上呈现高低混合信号,显示病变内或周围有陈旧血块或含铁血黄素沉着.MRI显示受累脊髓增粗.MR诊断这些畸形相对直接,没有必要行增强扫描,认为MR是评价这些病变的一种十分有用的手段.
作者:林曰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尝试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临床带教,进行了特色教案设计,提出了以概念带教、以症状带教、以病人带教的方法并从心理护理、基本知识、专科技能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运用,并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作了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护理程序与临床带教相结合,把被动、枯燥、灌输式的带教方式,变为了主动、形象、启发式的授教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了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服务的方法,加强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体现了护理学的科学性,培养了学生对疾病的观察力,提高了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史晋红;肖爱萍;曾立新;陈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用已构建的含有HPV16的早期蛋白的质粒载体:pME6SN、pME7SN和pME6E7SN经脂质体介导,转入正常的人成纤维细胞.经G418选择筛选及鉴定后证实,E6、E7、E6E7转化的细胞寿命延长;E6、E6E7表达的细胞中有端粒酶的表达,E7表达的细胞中未能检测到端粒酶的表达.提示端粒酶的表达是细胞转化后的一个后续事件.
作者:吴翔;朱冰;杨光彩;徐钤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C基因启动子区T1762A1764变异对其启动子的影响.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和C基因调节序列的T1762A1764变异;并将该调节序列插入到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质粒中,转染HepG2细胞并瞬时表达,比较T1762A1764野株及变异株的C基因启动小区序列及CAT表达水平.结果 T1762A1764变异在使CAT表达下调中起主要作用.结论 T1762A1764变异使C基因启动子活性下调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亚兵;骆抗先;卢桥生;侯金林;P. Karayiannis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现将作者近5年来急诊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腹部脏器创伤或自发性内出血的210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燕;周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痂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 h,24 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 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数量.
作者:荣新洲;陈惠英;肖光夏;李志清;张雅萍;周一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体内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动脉有限.为使长度和管径不符合要求的动脉能用于该手术,作者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动脉的具体特性,设计出了相应的附加手术.本文介绍了这一附加手术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王文林;钟世镇;王武军;蔡开灿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常通口服液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刮伤其肓肠浆膜,创面滴无水酒精,钳夹壁腹膜制成损伤性肠粘连模型.随机将动物分成5组,分别给5 、10、20 g/kg的常通口服液灌胃,维生素E 0.5 g/kg和生理盐水20 ml/kg灌胃,术后7 d观察肠粘连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通口服液3个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均能降低术后肠粘连的程度(P<0.01),但前者作用优于后者.结论常通口服液具有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作用.
作者:李会晨;王梦炎;侯连兵;罗仁;陈振德;石汉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本文从年代、发文机构、被摘录论文刊发的核心期刊以及核心作者等方面对1990~1997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摘我校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我校科研进展和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查新咨询工作实践,对发展和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提出了建议.
作者:夏旭;李健康;许四洋;李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胆囊的运动功能.方法用超声对比观察22例正常对照和20例糖尿病人空腹胆囊大小、状态及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半排空时间的差异.对其中6例有明显胆囊排空障碍的病人,给予西沙比利10 mg,3次/d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餐前胆囊面积无差异,但糖尿病人胆结石形成率高达30%(6/20),胆囊壁增厚、粗糙率为35%(7/2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餐后的胆囊半排空时间正常对照组为(27±4.4)min,而糖尿病组为(46.1±12.9)min,(P<0.05).6名有排空障碍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的半排空时间为(58.3±4.1)min,经治疗后半排空时间为(30±6.3)min,(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有明确的胆囊排空运动障碍,并较多发生胆囊炎、胆石症,西沙经利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胆囊排空障碍.
作者:高方;周华;穆红霞;汪吉仪;程天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是研究腹膜功能的有用模型,我们为此建立了一种改良消化法,以从人大网膜分离腹膜间皮细胞.方法用0.2%胰蛋白酶-0.02%EDTANa2 消化人大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细胞纯度;免疫组化(ABC法)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纯度达95%以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分离培养的确是HPMC.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HPMC的方法.
作者:刘宏发;臧燕;侯凡凡;王力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本文从分析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入手,讲一些相应的护理体会.
作者:万虹;李君;梁玉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促进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加速蛋白质合成代谢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探讨rhGH在肝癌肝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需行肝叶切除术的74例肝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7例.Ⅰ组为rhGH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皮下注射rhGH 4 U 2次/d,共10 d,同时行全肠外营养治疗1周.Ⅱ组为对照组,术后仅行TPN治疗1周.将术后肝功能指标、蛋白合成代谢、免疫学指标、术后住院日和肝癌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肝功能、蛋白合成代谢及免疫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2组间术后短期内半年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hGH有加快术后蛋白合成代谢和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可显著缩短病人术后的康复时间,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肝癌病人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方学军;李朝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与方法本实验采用Wilson导联与头胸导联,电极从第4肋间隙穿刺胸腔,同步记录35只成年新西兰兔胸腔内不同方位,与心脏不同距离的测试点心电图.比较不同导联相同测试点记录的心电图R(r)波振幅,以查明不同导联的参比点电位对兔胸腔内心电图及心电电势分布的影响.结果同一测试点头胸导联记录到的R(r)波振幅,都大于Wilson导联记录的R(r)波振幅,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联参比点的电势高低影响测试点的心电图,从而影响该导联标测的心电电势的分布及形态.
作者:周翔;农德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和方法过量Ⅰ、Ⅲ型胶原的沉积是增生性瘢痕组织和瘢痕疙瘩形成的重要原因.采用两个自行构建的SP6体外转录系统,通过掺入同位素(α32PGTP)进行放射自显影,探讨不同反义寡核苷酸对Ⅰ型胶原基因体外转录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位于SP6转录起始位点区域的寡核苷酸能够有效抑制体外转录反应;而位于SP6转录起始位点下游约200 bp的寡核苷酸和作为对照的随机寡核苷酸对转录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作者:单越新;罗超权;徐钤;利天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1 h摄锝参数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例各型甲亢患者和130例正常人按常规方法测定3 h、24 h吸碘率后,口服99mTcO4法进行甲状腺1 h静态显像,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甲状腺区的总计数、象素数,摄锝参数=甲状腺部位总计数/(甲状腺象素数×采集时间).摄锝参数>10提示甲状腺摄取功能增强,计算摄锝参数在各型甲亢的均数及诊断灵敏度.用相关分析由1 h摄锝参数推算24 h吸碘率.结果各型甲亢摄锝参数显著高于正常(P<0.001),诊断甲亢总的灵敏度为86.9% (60/69).摄锝参数(X)与24 h吸碘率(Y)呈显著正相关(r=+0.784,P<0.001),回归方程为Y=0.8X+52.4.用该方程验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10%.结论甲状腺1 h摄锝参数与24 h吸碘率密切相关,可准确反映甲状腺摄取功能,受干扰少,对诊断甲亢有重要价值.
作者:范义湘;石卫民;彭武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为大限度地达到照射野与肿瘤的截面的形状一致,增大肿瘤照射剂量和提高治疗增益比.方法它运用新型手动多叶光栅系统产生与肿瘤轮廓投影形状一致的射束形状,通过靶点定位框实现对体部的肿瘤的精确定位和分次、大剂量、多角度的非共面适形照射.结论它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适形放射治疗,因而能更好地控制肿瘤的发展.也可单次给出肿瘤致死剂量,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起到外科手术的效果.
作者:陈超敏;周凌宏;徐子海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