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DRG1的研究进展

李艾为;乔艳;朱熹;张捷

关键词:
摘要: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1, NDRG1),也曾称为分化相关基因1(differentiation related gene 1,DRG?1)、钙激活蛋白43(calcium activated protein 43,Cap43)基因、应激诱导应答42(response induced by stress 42,Rit42)基因,还原剂和衣霉素敏感蛋白(reducing agents and tunicamycin?responsive protein ,RTP)基因等,属于NDRG(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家族,因原癌基因MYCN和MYC可抑制其表达而得名[1]。以往研究[2]证实,NDRG1参与上皮细胞分化,受雄激素调控表达,并与外周神经系统疾病HMSN?Lom(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Lom)发病相关。目前,NDRG1因在多种肿瘤中有转移抑制作用而被广泛关注[3]。但在不同肿瘤中, NDRG1的表达情况却不尽相同,研究者们认为,这或许与NDRG1还不甚明朗的作用机制有关。本文将结合近期研究结果对NDRG1及其编码蛋白在肿瘤中的机制进行总结阐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126、miR-355及Exportin-5在肺癌中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miR?126、miR?355及Exportin?5在肺癌中表达及相互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7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利用TRIzol提取总RNA,使用定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miR?126,Exportin?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中miR?126与pri?miR?126(r=-0.31)呈负相关(P<0.05),癌组织中基因表达量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中发现miR?126与MRP(r=0.43)呈正相关(P<0.05),Exportin?5与TOPO( r=-0.36)、pri?miR?126与饮酒(r=-0.34)、MRP(r=-0.43)呈负相关(P<0.05)。结论:miR?126、Exportin?5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若冰;杨凯云;谭慧;平妮娜;姚树祥;吴锡南;何越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尔基体蛋白GP73和Ki-67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高尔基体蛋白GP73和Ki?67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胆囊癌的增殖、侵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手术切除胆囊癌58例,胆囊腺瘤15例,胆囊息肉15例标本中GP7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胆囊癌组织中GP73和Ki?67的表达量(72.4%,67.24%)高于胆囊腺瘤(40.0%,26.7%)及胆囊息肉(13.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Nevi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Nevin分期相关(P<0.05)。二者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73,P=0.000)。GP73和Ki?67表达阴性的患者术后生活期高于表达阳性的患者。结论:GP73和Ki?67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增殖、浸润相关,联合检测GP73和Ki?67有助于判断胆囊癌进展及预后。

    作者:刘星雨;范正军;周闯;陆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ytC和AI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ytC和AI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1)、假手术组+T3(sham2)、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组+T3(T3)4组。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缺血后1 h及再灌注6 h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ytC及AIF阳性表达和mRNA水平。结果:与sham1、sham2相比,IR组CytC及AIF阳性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T3组较IR组显著下降(P<0.01),神经功能、梗死体积明显改善。结论: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因子CytC及AIF表达有关。

    作者:张琼哲;刘恒方;张敏;崔明;郭亚培;吴世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CREB磷酸化减轻癫痫发作并改善认知功能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颞叶癫痫(TLE)鼠中的抗癫痫和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及对颞叶皮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建立TLE模型,干预组大鼠同时接受白藜芦醇灌胃给药,15 mg/(kg·d),连续7 d。模型点燃成功后观察动物行为,进行Racine评分。模型点燃成功及白藜芦醇给药第7天West?ern blot检测颞叶皮层CREB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结果:白藜芦醇干预显著降低了癫痫大鼠的Racine评分。癫痫大鼠颞叶皮层CREB蛋白表达水平虽无明显增加,但CREB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白藜芦醇给药显著抑制了颞叶皮层的CREB磷酸化。癫痫大鼠第4、5、6天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则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干预组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结论:TLE大鼠中,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癫痫发作和改善认知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CREB磷酸化发挥其抗癫痫效应。

    作者:黄效东;杨新华;卢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导管内癌组常规超声多表现为乳腺周边高回声、内部微钙化、边界缘毛刺和后方回声衰减(P<0.05)。导管内癌组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在导管内癌组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评分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Dukes分期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也显示乳腺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分化类型等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41,0.368,-0.289, 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且超声造影增强情况与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能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

    作者:任静;翁萍;吐尔逊纳依;耿玉荣;胡佳俊;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单肾成人肾移植的疗效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9岁(5~15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12例受者中位年龄38岁(21~65岁),男4例,女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移植法。结果:12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5例为移植肾功能5 d内恢复正常,5例为移植肾功能10 d逐步恢复,有2例缓慢恢复。1例受者术后出现尿漏,经通畅引流后尿漏停止。1例受者切口延迟愈合,换药后Ⅱ期愈合。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作者:周结学;刘东;吴家清;蒙善东;申升;邓庚国;马娟;郑克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AVI手术麻醉进展

    主动脉瓣狭窄(AS)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有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患者,如果未经治疗,两年内的病死率可高达50%[1?2]。过去,改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唯一治疗方法是心脏直视手术[3],该术式需要正中劈胸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患者往往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恢复过程。一些高龄、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常常因难以承受开胸手术的打击,预后不良。正是这种矛盾催生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TAVI手术,即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其正式的定义是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 TAVR)。近年来,国际上已趋向于把该技术称为TAVR[4]。人类第一例TAVI手术于2002年由CRIBIER等[5]在法国完成,2007年TAVI手术被欧盟认证用于临床[6]。经过十几年的发展,TAVI技术已日趋成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率,尤其适用于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手术的麻醉方式有很多种,各有优点和不足,但目前为止,什么是TAVI手术时佳的麻醉方式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本文将对TAVI手术的麻醉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丹凤;栾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炎和抗凝治疗,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40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1次/d,15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防治组的DVT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血栓素A2、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值、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关节术后下肢DVT形成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刘秀丽;张戟风;孙玉敏;徐智广;王颖利;王欣;韩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性激素及精浆生化检测指标与精液液化时间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探讨精液液化异常患者性激素水平及生殖管道各附属腺体(附睾、精囊、前列腺等)功能状态,系统分析影响精液液化时间的相关因素,为精液液化异常的个体化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育龄男性患者152例,根据精液液化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液化异常组(精液液化时间>60 min组)和液化正常组(液化时间为≤60 min组)。测定精液常规参数、性激素5项及附属腺体功能指标精浆生化等。一是运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生殖管道各附属腺体功能状态(pH值、中性α?糖苷酶、果糖、精浆锌和柠檬酸)及性激素水平(FSH、LH、PRL、T和E2)是否存有显著差异;二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上述指标与精液液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精液液化异常组(52例)与正常组(100例)相比,两组间精液pH值(7.47±0.13 vs 7.32±0.18)、柠檬酸(51.12±12.95 vs 83.11±33.46)和FSH(4.40±1.03 vs 4.8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精液液化能力与精囊腺功能指标果糖(OR=2.644)、前列腺功能指标柠檬酸(OR=0.922)、血清T(OR=0.611)及E2(OR=1.029)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分析指标中的其他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精液的液化能力与两腺体(前列腺/精囊腺)功能状态及两激素水平(T/E2)存在相关性,临床诊疗精液液化异常患者时,可根据具体致病因素给予区别化针对性治疗。

    作者:袁启龙;陆杉;卢兴宏;倪运萍;周文;陈旭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预防性手术治疗伴有颈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评估

    目的:评估C3~4节段损伤的颈椎管狭窄(CSCS)发生无骨折脱位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CSCI)的风险和发生率,从而探讨该病解压手术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05-2012年期间治疗的83例外伤性CSCI。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随后运用方差分析(ANOVA)计算与CSCS相关发生外伤性CSCI的相对度(RR值)和绝对风险度(AR值)。结果:C3~4节段损伤的CSCS患者发生CSCI的相对风险是不合并CSCS患者的145.7倍。然而,仅有0.000026%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减压预防发展至CSCI。结论:预防性手术对CSCS发展至CSCI可能是无效的。

    作者:李浩曦;雍之瑶;刘涛;周军;吴德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外周及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上Tim-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im?3和PD?1在胃癌(GC)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首次入住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54例GC患者的全血标本及其中8例Ⅲ期G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流式法检测Tim?3和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Tim?3、PD?1和Tim?3+PD?1+在G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2.8%vs.2.1%,P=0.0418(Tim?3);19.1%vs.12.3%,P<0.0001(PD?1);1.44%vs.0.85%,P=0.0060(Tim?3+PD?1+)]。Tim?3、PD?1和Tim?3+PD?1+在肿瘤组织中CD4+细胞上的表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Tim?3+PD?1+在Ⅲ/Ⅳ期G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GC患者及对照组。结论:G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上抑制性受体Tim?3和PD?1的表达升高,可能与CD4+T细胞功能耗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促进GC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徐本玲;袁龙;袁鹏;陈广玉;秦鹏;王振雷;高全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薏苡仁油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薏苡仁(Semen Coicis),又称薏苡、薏仁米等,属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滋补保健食品,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1]。薏苡仁油为薏苡仁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化学成分为中性油脂,主要组份为甘油三酯,其中含薏苡仁酯、薏苡内酯等多种酯类[2]。薏苡仁油功效作用广泛,特别是其中的薏苡仁酯作为公认的抗各系统肿瘤有效物质已被多方研究和证实,成为薏苡仁油重要的功能,且其为天然化学产物,副作用小,对于药物研发,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薏苡仁油在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进行了相关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且研发了相关临床应用药品制剂。薏苡仁油作为一种新兴的、效果较好的药物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薏苡仁油在抗各类消化系统肿瘤活性功效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梁欣妍;丁筑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疏风清热活血化瘀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活血化瘀方治疗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灌肠及穴位贴敷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实验室检查方面,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清热活血化淤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侯立红;刘欣;朱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用VLU-QoL问卷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VLU)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应用VLU?QoL问卷调查南通市2家三甲医院189例VLU患者生命质量,通过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VLU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69.24±17.12),日常生活得分差(27.01±8.24)。多元回归显示:疼痛程度、溃疡直径、工作状况、溃疡复发和性别依次为主要影响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58.5%(P<0.01)。结论:VLU患者生命质量现状不乐观,日常生活受损严重。疼痛程度、溃疡直径和预防复发等作为可控因素,应纳入早期临床干预以改善VLU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夏玲;顾保娣;秦淑君;袁宝芳;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苦马豆素对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N-糖链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苦马豆素对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CSCs)N?糖链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小鼠骨肉瘤细胞株LM8,经磁珠细胞分选技术选得CD133及CD44双阳性LM8细胞,使用不同剂量的N糖基化抑制剂苦马豆素处理分选得到的骨肉瘤CSCs,通过凝集素结合实验(L?PHA)检测细胞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无血清培养初步分离后再进行磁珠分选得到的细胞中CD133和CD44双阳性细胞比例为(96.5±1.2)%,骨肉瘤CSCs与L?PHA结合率达(90.3±2.1)%,高于LM8细胞的结合率(54.3±3.1)%(P<0.05)。用1 mg/mL的苦马豆素处理骨肉瘤CSCs后,细胞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阳性率为90%,用5 mg/mL的苦马豆素处理骨肉瘤CSCs后,细胞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阳性率为21%。结论:N糖基化抑制剂苦马豆素能抑制骨肉瘤CSCs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

    作者:张思胜;赵红卫;陈海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LPPS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完整的肿瘤切除是根治肝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对于晚期巨大肝癌,未来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是限制肝肿瘤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因素。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可以在短期内促进FLR快速增长,为既往认为不能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1]。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肝硬化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所占比例极高,原发性肝癌肿瘤进展快,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医时,肝肿瘤已进展至晚期,瘤体巨大,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预后极差。ALPPS作为一项新技术,可提高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但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较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应用风险较高。本文将对ALPPS在国内外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其利弊,述其改进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促其临床应用。

    作者:邓宏哲;杜成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是骨科领域中至今尚未解决的疑难疾病之一,晚期所导致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早预测和诊断ONFH并提前作出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早期诊断的方法主要为核素扫描及MRI检查,出现明显X线改变往往提示疾病已达中晚期,错过早期保髋治疗的佳时机,核素扫描及MRI检查费用昂贵,并不利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血清标志物临床上获取简单便利,显示出巨大前景,对于ONFH高危人群筛查与诊断,近年关于NONFH相关标志物的研究已获得一定进展,现作一综述。

    作者:何敏聪;魏秋实;何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OPG、MIG尿液中的表达与移植肾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检测肾移植术后尿液中骨保护素(OPG)、γ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水平,监测移植肾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间器官移植科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4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组,20例发生移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入损伤组,20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入非损伤组,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术后按规定时间留取晨尿检测术后0、1、2、3、5、7 d的OPG和MIG水平。结果:OPG和MIG的检测值,损伤组(79±13)ng/L,(514.3±79.8)ng/L均明显高于非损伤组(3.6±1.89)ng/L,(86.8±19.36)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损伤组(86.8±19.36)ng/L与对照组比较(13.2±5.33)ng/L,MI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PG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G、MIG在肾移植术后尿液中不同程度的表达,作为生物标志物已显示出其潜在的价值,亦有可能成为评估移植肾损伤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作者:梁韶峰;曲青山;蒋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用医学杂志》稿约

    《实用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第二、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设有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调查研究、中医中药、循证医学、临床护理、综述、医院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等栏目。其中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及专题报道栏目稿件为约稿,其他栏目为自由投稿。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皮肤瘢痕癌41例临床分析

    皮肤瘢痕癌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率约1%~2%。瘢痕癌常发生于深Ⅱ度、Ⅲ度烧伤或创伤后延期愈合的创面,其他原因如种痘、毒蛇咬伤、骨髓炎、褥疮、静脉阻塞等也可引发该肿瘤[1],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烧伤整形外科病理确诊的皮肤瘢痕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为今后进一步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陈彬雄;邵一鸣;李德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