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因素

赵亚娟;黄兰;辛立升;冯云生;董巧荣;胡桂才

关键词:血液透析, 颈动脉,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MHD患者69例,均行MHD治疗1年以上,采用高频B超监测其颈动脉,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 ≥1.0 mm与IMT <1.0 mm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分析其与颈动脉IMT增厚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26例IMT ≥1.0 mm(37.7%),IMT≥1.0 m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iPTH、1,25-(OH)2D3、FGF23与IMT <1.0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增厚与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FGF23、1,25-(OH)2D3、iPTH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381、0.512、0.482、0.684、0.563、-0.536,0.59,均P <0.05)。结论:MHD患者易发生颈动脉IMT增厚,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iPTH、1,25-(OH)2D3、FGF23是主要影响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分辨率熔解分析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SRSF2基因突变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熔解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 HRMA)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丝氨酸丰富剪接因子2(SRSF2)基因突变。方法:针对SRSF2基因热点突变位点P95,建立PCR -HRMA方法对140例AM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突变检测及DNA测序验证。结果:HRMA分析发现140例初诊AML患者中7例(5%)检出SRSF2突变,经测序结果验证为1例P95R杂合子突变、2例P95L杂合子突变和4例P95H杂合子突变;HRMA技术检测SRSF2基因突变的灵敏度为10%;SRSF2基因突变组与非突变组在性别、年龄及血象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ML患者中突变组的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短于非突变组(P=0.016)。结论:HRMA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和高通量的SRSF2基因突变筛查技术, SRSF2突变的AML 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姚冬明;杨静;钱震;杨磊;肖高飞;林江;郭竑;钱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患儿做腰椎穿刺时造成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因素。方法:132例ALL患儿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共经历了2634次腰椎穿刺,统计患儿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小板数目、距离前一次穿刺的天数以及是否在超声或放射图像引导下进行穿刺,分析其与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关系,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定危险因素。结果:年龄<1岁的患儿做腰椎穿刺时创伤性腰椎穿刺的风险更高;1~10岁的患儿做腰椎穿刺时创伤性腰椎穿刺的风险相对较低。 BMI >95较BMI <95风险稍高。2次穿刺的间隔时间越长,风险越低。在超声或放射图像引导进行的腰椎穿刺,比直接穿刺造成创伤性腰椎穿刺的风险低。结论:年龄<1岁、BMI >95、2次穿刺的间隔时间短和直接穿刺容易增加ALL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性。

    作者:娄珊;刘玉;王雪梅;严媚;李兆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酷似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伤寒1例

    患者女,34岁,已婚,教师,因“胸闷14年,发热2 d”于2015年6月14日入院。患者14年前曾于我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2d前因外地出差,暴饮及受凉后出现间断发热(高约38℃)而入我科住院。近1个月内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查体:T 36.8℃,P 110次/min,R 20次/min, BP 134/78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金属瓣音,未闻及杂音、心包摩擦音及心包叩击音。

    作者:杨靓淇;黄铁球;吴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所致皮瓣坏死分析

    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准确的方法,但会带来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 SLNB)则可以避免这些术后并发症,并被认为是除炎性乳腺癌以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1]。乳腺癌SLNB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和核素标记等。由于亚甲蓝使用方便,费用低廉等得到国内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但使用不当可引起皮瓣坏死,国内少见该副作用的报道,故对本科室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225例乳腺癌患者的皮瓣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清默;欧阳忠;黄于凡;陈双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上调低氧诱导因子-1α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4组(n =24):正常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H2O2损伤组、H2O2损伤+右美托咪定组。各组采用MTS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处理因素: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右美托咪定及H2O2刺激损伤,排列组合分成8组处理细胞,分别测定HIF-1α、Bcl-2及Bax蛋白水平及细胞活力。结果:右美托咪定可上调H2O2损伤HK-2细胞的HIF-1α、Bcl-2的蛋白水平,从而改善细胞活力及减少细胞凋亡率,且上述作用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逆转。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兴奋PI3K/Akt/mTOR通路,上调HIF-1α蛋白水平对体外HK-2细胞H2O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波;王晓俏;邱小弟;阮林;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丁苯酞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3例。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楂叶总黄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较丁苯酞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 =5.1482,P <0.01;字2=4.0737, 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 <0.01),且联合用药组TG、TC及LDL-C水平的降低更为显著,而HDL-C水平的升高更为显著(分别t =3.1284、3.5243、2.0431、2.2239,P <0.05或P <0.01);同时,联合用药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好转情况明显优于丁苯酞组,NSE水平降低也更为显著(分别字2=3.9025,P <0.05;t =5.1482,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神经损伤,逆转大脑中动脉狭窄,不良反应轻微,而且能够有效降低NSE蛋白表达水平,能够为患者病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进玲;唐树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肾细胞癌的进展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1]。传统的放化疗对肾细胞癌患者无明显疗效。近些年,随着肿瘤分子机制深入研究,临床诊治肾癌患者逐渐向以识别肿瘤突变基因为靶点的个性化治疗转变,然而机体肿瘤免疫反应的多变性及复杂性使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疗效[2]。肿瘤免疫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靶向免疫检查点促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以及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疗效的重大突破,增加了人们对改善肾癌患者生存期以及药物疗效的信心[3-4]。现阶段,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肾癌患者具有广泛前景的治疗方式之一[5]。

    作者:杨康;李魏芳;喻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微炎症状态(micro inflammatory state)是指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性蛋白、炎性因子水平轻度增高,具有持续性及相对隐匿性,其本质是免疫性炎症[1]。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种微炎症状态并非由外源性或体内机会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亦不等同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尽管这类患者有着较高的继发性感染合并症的风险。同时,这种继发性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微炎症反应的程度,导致这类患者长期处于炎症刺激状态之下。微炎症的程度已被认为是预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预后的可靠指标[2]。

    作者:梁莹;王妍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三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时点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三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邓力;张清彬;张颖;何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道憩室误诊1例

    患者女,44岁。18年前首次在家顺产后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后续在家分娩2次后明显加重,多次以“泌尿系感染”治疗可缓解。伴阴道不规则隐痛,经期及性生活时明显。间歇性不自主阴道少量溢液5年,有尿味,与体位及腹压增大动作无明显关系。入院前10 d症状加重,当地医院妇检及 B 超提示阴道前壁肿物。2014年12月29日收住院。全身未见明显异常。妇检:外阴:已产式,会阴陈旧性II°裂伤;阴道:通畅,阴道见较多水样分泌物,前壁未见明显瘘孔,阴道前壁距阴道口约3 cm处触及一直径约4 cm囊实性肿物,压痛明显,按压包块无明显液体溢出。阴道彩超及盆腔MR均见尿道右后方与阴道间囊性病变直径约3cm,考虑尿生殖隔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血尿常规正常,膀胱尿道亚甲蓝试验、静脉肾盂造影及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泌尿外科会诊建议行尿道造影,必要时行尿道膀胱镜检查(由于主客观原因并未进行)。拟诊:(1)阴道前壁肿物待查:尿生殖隔囊肿?炎症性肿块?内膜异位囊肿?(2)尿瘘?(3)会阴陈旧性II°裂伤。计划即行阴道前壁肿物剥除+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术。术中导尿后,触诊阴道前壁肿物消失,行B超探及阴道与尿道间1.8 cm ×1.4 cm大小囊性无回声区,金属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囊性无回声区可见导尿管。即请泌尿外科医师行膀胱镜检查示:距尿道口约3 cm处见直径约3 cm大小尿道憩室,凸向阴道前壁。遂行阴道前壁切开行尿道憩室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术。术后抗感染、留置导尿2周,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漏尿,伤口I期愈合,病理提示尿道黏膜下慢性炎细胞浸润,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病变符合尿道憩室。随访半年未复发。

    作者:李琳;李庆丰;张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非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RAS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现象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慢性肾病(CKD)患者醛固酮(Ald)逃逸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非糖尿病CKD患者104例,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AR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12个月,根据治疗前后Ald浓度的变化,确定是否发生Ald逃逸,同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SI)治疗12个月时Ald逃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时(26.92% vs.14.42%,P =0.007)。治疗12个月时,不同CKD分期患者Ald逃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CKD3期患者Ald逃逸发生率高,CKD1期低。单用氯沙坦治疗时,治疗12个月的Ald逃逸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6个月(P =0.020)。治疗12个月血浆Ald浓度变化与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cr)呈正相关(r =0.431,P =0.003;r =0.336,P =0.009),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 =-0.275, P =0.006)。24 h尿蛋白基线值、eGFR基线值与治疗12个月Ald逃逸的发生相关(OR =3.671,P =0.028;OR =0.972,P =0.019),其中eGFR基线值是独立预测因素(OR =0.970,P =0.012)。结论:部分非糖尿病CKD患者在RASI治疗后出现Ald逃逸,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肾功能水平与该现象发生有关,eGFR基线值是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杨庆春;罗慧洁;柏琳;施海涛;张志任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试验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活血降气方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证候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分级、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包括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明显提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FIB及CRP水平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AECOPD安全有效。

    作者:张念;殷人易;袁文胜;孙洁民;夏倩;黄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泡沫敷料预防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泡沫敷料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科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泡沫敷料进行局部皮肤保护,对照组采用纱布进行皮肤保护,对比两组患者观察部位压疮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泡沫敷料能有效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陈瑞平;王玉丽;齐燕辉;李晓君;冯文超;王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人附睾蛋白E4、CA125、CA199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HE4)、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A组)与82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B组),检测血清HE4、CA125和CA199水平,比较不同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A组血清HE4、CA125、CA199水平、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 <0.05)。 A组血清HE4的阳性率高,B组无HE4阳性患者。联合检测以HE4+ CA125+ CA199灵敏度、准确度高,分别为94.9%、92.5%。 HE4、CA125和CA199水平及阳性率随FIGO分期均呈增高趋势(P <0.05),且各期HE4阳性率均高于CA125、CA199阳性率(P <0.05)。结论:HE4可用于鉴别子宫良恶性疾病,且较CA125、CA199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HE4、CA125、CA199在鉴别子宫良恶性疾病基础上,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阳性率、准确度。

    作者:张智;陈红霞;徐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胸外科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机制及耐药性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铜绿假单胞菌(PA)的传播机制及耐药性。方法:采用ERIC-PCR和接合转移试验分析PA的传播途径;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 PA药物敏感性。结果:检测到76种基因图谱,其中有两种类型分别有12株(A型)和18株(B型)。接合转移试验的阳性率为79.41%(54株),可以传播部分耐药性的PA占92.59%(50株),其中参与接合转移试验的A型PA(8株)和B型PA(12株)均100%试验阳性并分别100%(8株)和83.33%(10株)传播部分耐药性。 A型和B型均可以感染多个部位,均以感染呼吸道为常见(分别66.67%和44.44%)。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00%,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型PA对头孢他啶等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图谱型PA。结论:PA耐药形势严峻,并可感染多个部位,同时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和拥有水平传播的潜力。

    作者:刘运仲;刘苏;潘松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组织病变部位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脑组织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继发MCI,27例患者认知功能正常,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背侧丘脑、左半球额叶、左半球枕叶、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共5项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 <0.05)。结论:位于背侧丘脑、左半球额叶、左半球枕叶的脑组织病变及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MCI的危险因素,应及时予以临床干预。

    作者:徐丽丽;王云甫;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防可治的疾病,发病人群大多数是老年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1-3]。他汀类药物对RhoA/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抗炎和抗氧化的活性,因而可以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起到阻滞作用;在抗菌的同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具有抗炎作用,且能使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频率降低[4]。我们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旭东;吴俊丽;刘云;封木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MHD患者69例,均行MHD治疗1年以上,采用高频B超监测其颈动脉,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 ≥1.0 mm与IMT <1.0 mm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分析其与颈动脉IMT增厚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26例IMT ≥1.0 mm(37.7%),IMT≥1.0 m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iPTH、1,25-(OH)2D3、FGF23与IMT <1.0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增厚与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FGF23、1,25-(OH)2D3、iPTH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381、0.512、0.482、0.684、0.563、-0.536,0.59,均P <0.05)。结论:MHD患者易发生颈动脉IMT增厚,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iPTH、1,25-(OH)2D3、FGF23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赵亚娟;黄兰;辛立升;冯云生;董巧荣;胡桂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223例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的先心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CPB后至患儿出ICU前各时点采集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评估患儿氧合情况,以PaO2/FiO2<300定义为存在低氧血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围术期各可能的危险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的关系。结果:发生低氧血症的患儿为109例(48.8%),低月龄、低体重、术前有肺动脉高压、有右向左分流是先心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B下先心纠治术后低氧血症的患病率为48.8%,且与患儿月龄、体重、术前有肺高压和右向左分流相关。

    作者:孙瑗;沈赛娥;蔡英;邓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泛素化结蛋白在心肌细胞肥大时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建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并观察各组心肌细胞泛素化结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常规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别以3个AngⅡ浓度组(10-8、10-7、10-6 mol/L)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6、12、24、48、72 h),另设一个空白对照组;BCA法测量其总蛋白含量;并测量相同面积下心肌细胞数,计算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泛素化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ngⅡ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地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表现为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泛素化结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 <0.05),且以10-7 mol/L作用48 h为显著。结论:10-7 mol/L 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48 h后成功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且H9c2心肌细胞肥大后,泛素化结蛋白也明显升高。

    作者:杨超兴;廖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