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维生素D 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丽萍;黄金

关键词:孕期, 血清维生素, 不良妊娠结局, 妊娠期糖尿病, 子痫前期, 流行现状, 预防性应用, 孕妇, 学者, 临床意义, 经典作用, 学术界, 相关性, 早产, 受体
摘要:随着对维生素 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的认识,维生素D的非经典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1-2]表明,孕期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与包括早产、过期产、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在内的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如何定义维生素D缺乏学术界尚存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即血清25(OH)D <20 ng/mL (50 nmol/L);25(OH)D <30 ng/mL (75 nmol/L)为不足。近年来,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流行现状及临床意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孕期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流行现状、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孕期长短、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为临床维生素D的预防性应用提供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维生素D 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对维生素 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的认识,维生素D的非经典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1-2]表明,孕期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与包括早产、过期产、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在内的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如何定义维生素D缺乏学术界尚存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即血清25(OH)D <20 ng/mL (50 nmol/L);25(OH)D <30 ng/mL (75 nmol/L)为不足。近年来,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流行现状及临床意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孕期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流行现状、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孕期长短、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为临床维生素D的预防性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丽萍;黄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我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131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1500 mL的作为大出血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1500 mL的作为对照组,对产前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次、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胎盘主要附着位置、产前出血、初次产前出血时间、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有关;而多产尤其是多次剖宫产、中央性前置胎盘、前壁胎盘、早期产前出血、早产、胎盘植入更易出现产后大出血。有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前出血者较无胎盘植入、部分性及边缘性前置胎盘、后壁及侧壁胎盘、无产前出血者产后大出血风险分别增加15.775、5.527、2.995、2.990倍。结论:胎盘植入、中央型前置胎盘、前壁胎盘、产前出血是造成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军;熊苗;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家犬胸部低管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SAFIRE技术的运用

    目的:对比常规扫描重建与低kV扫描结合SAFIRE技术重建的图像质量,探讨低kV结合SAFIRE重建的价值。方法:健康成年家犬11只,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规定120 kV/65 mA结合FBP重建为常规组,100 kV/65 mA结合SAFIRE(强度3级)重建为低kV组。比较两种方案的辐射剂量,比较所得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比较,低kV组ED降低了39.33%;同种组织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kV组肺组织、上腔静脉、脊柱旁肌肉噪声均降低,SNR均有升高,上腔静脉-脂肪CNR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分低kV组较常规组升高约1.70%。结论:家犬胸部低kV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可指导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雷;王谦;曾宪春;王玉权;王荣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应用CRUSAD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显性凝血功能障碍的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CRUSAD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显性 DIC 组20例和非显性 DIC 组30例,观察CRUSADE评分与凝血指标、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选择可能影响脓毒症显性DIC发病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RUSADE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显性DI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 CRUSADE评分与APACHEⅡ评分、PT、DIC评分呈相关。CRUSADE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显性DIC的ROC曲线分别为0.701与0.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USADE及APACHEⅡ分值越高,显性DIC发生率越高。结论:应用CRUSADE评分与APACHEⅡ评分联合评估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对脓毒性显性DIC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与基线评估价值。

    作者:周袁申;李婷;陈昱志;郭力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网络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ESWT治疗网球肘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708例网球肘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冲击波能够降低网球肘患者VAS疼痛评分[SMD =-1.04,95%CI(-1.56,-0.51)],增加50%及以上症状改善人数[RR =1.50,95%CI(1.07,2.11)],提高上肢功能[SMD =-0.65,95%CI(-0.94,-0.35)]及Roles和Maudsley评分[RR =1.75,95%CI(1.12,2.74)]。纳入研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显著减轻网球肘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肢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郝政安;冯永亮;李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超声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共210个结节的超声TI-RADS分级情况,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TI-RADS分级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210个结节中,TI-RADS 2~5级的实际恶性百分率分别为0.00%、4.35%、37.14%、84.78%、93.33%、96.55%,甲状腺结节恶性比例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RADS对甲状腺癌诊断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3%、77.97%、4.12、0.12、91.33%、76.67%。结论:超声TI-RADS分级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段洪梅;张铁山;范梅贞;杜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之一畸形1例

    患者女,31岁,孕3产1,3年前足月剖宫产一女婴,现存活,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13年8月4日,自然受孕。孕11周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孕24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一胎未见畸形,一胎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孕33+2周我院超声提示:双活胎,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A胎儿头位,未见畸形,脐动脉S/D3.69偏高,大脑中动脉RI值及流速均偏低,B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颈部可见多条脐带缠绕。于2014年3月25日因“孕33+2周,胎动减少”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6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水肿(-)。产科检查:腹围102 cm,宫高37 cm,双胎,胎位右骶横位/左枕横位,胎心140~150次/min,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当天因正常胎儿脐动脉S/D增高,大脑中动脉RI值及流速均偏低,胎动减少,胎心监护NST异常故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见: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单个胎盘两胎儿共一羊膜腔,均为男婴,第1胎儿左枕横位, Apgar 评分1 min 10分,5 min 10分,外观正常,体重1650 g;第2胎儿(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右骶横位,Apgar 评分1 min 9分,5 min 10分,体重1800 g,脐带绕颈4周。两胎儿脐带相互缠绕打结(真结1个),如“毛线绳”(图1)。检查胎盘:24 cm ×22 cm ×3 cm,重约800 g,胎盘中间无羊膜与绒毛间隔,两脐带均系中央胎盘附着,相距1 cm。两新生儿均因早产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检查治疗。术后随访正常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同龄儿同步,无明显异常。由于产妇和家属不舍放弃畸形儿目前存活、随访该新生儿生长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儿。

    作者:王桂梅;杨小红;胡娅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胸腰椎单、双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侧(29例33椎)与双侧(27例31椎)椎弓根入路填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修复伤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Beck值、后凸Cobb角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改善(P <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侧组平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少于双侧组(P <0.01),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疼痛改善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PKP对OVCF病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单、双侧椎体强化方式疗效相当,单侧具有操作步骤少、手术和X线暴露时间短、骨水泥填充量少等优势。

    作者:王皓宇;黄明;高明杰;冯磊;方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制品输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血制品输注及全身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共79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统计其血制品使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基本纠正;组间比较:治疗组输注的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治后72 h,治疗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制品的使用量,考虑与其拮抗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关。

    作者:马明远;江皓波;张云海;邓梦华;于娜;戚振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淋巴瘤1例

    患者女,64岁,主诉:甲状腺术后7年,发现右颈部包块4年,伴呼吸困难2周入院。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左侧叶大小约57.5 mm ×15.5 mm,实质回声欠均匀,CDFI: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后方可及一实性低回声区,大小约60.5 mm ×30 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回声尚均匀, CDFI:内可见Ⅰ级血流信号(图1)。甲状腺右侧叶区未及典型甲状腺组织,可探及一巨大的实性低回声区,范围约74 mm ×62 mm ×66 mm,似与左侧低回声区相连,包绕气管,邻近气管及食管受压移位,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CDFI:内可见Ⅱ级血流信号(图2B、2C)。右侧颈部Ⅲ区、Ⅳ区及左侧颈部Ⅳ区可及数个淋巴结回声,淋巴门消失,CDFI:内可见Ⅰ级血流信号(图3)。较大者约:右侧19 mm ×7 mm,左侧6.5 mm ×4 mm。超声提示: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右侧叶部位及左侧叶后方巨大实性占位(桥本甲状腺炎? Ca待排除),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病理提示:右侧甲状腺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细胞起源。

    作者:王琰;崔可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调控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2及NF-κB p65表达。结果:姜黄素在5、10及15μmol/L浓度培养12 h后,对THP-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姜黄素在10和15μmol/L浓度时,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NF-α和IL-8表达;姜黄素能抑制TLR2、NF-κB p65及P-NF-κB p65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顾巧丽;蔡燕;杨惠林;施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给药方式控制THA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初次行单侧THA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静脉组、局部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四组进行相应处理,记录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其他三组的失血指标及输血情况显著降低(P <0.01);联合组与静脉组及局部组相比较各指标均明显降低:术后显性失血量[(141±64) vs (246±74)、(215±76) mL, P <0.01]、隐性失血量[(116±51) vs (211±83)、(199±73) mL, P <0.01]、总失血量[(787±110) vs (1019±137)、(1005±149) mL, P <0.01]和输血患者平均输血量[(279±35) vs (329±37)、(329±37) mL, P <0.01]。四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给药方式对控制THA失血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王代荣;赵国平;秦汉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布氏杆菌病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

    患者男,14岁,因间断发热半个月,腰骶部伴右侧臀部疼痛2d入院。入院前半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寒战,体温高达41℃,发热于午后及夜间明显,轻微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双下肢及膝关节疼痛不适,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清开灵”、“头孢曲松”“吲哚美辛栓”等药物1周,体温偶可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仍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2d前患者右侧臀部疼痛明显,入我院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T 39℃,P104次/min,R24次/min,BP110/60 mmHg咽部稍充血,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右臀部肌肉压痛,翻身困难,腰骶部侧弯受限。各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右侧“4”字征阳性。

    作者:石国娟;马金荣;赵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胸水和血清CEA、CYFRA21-1、NSE、SCC-Ag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水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已确诊的101例患者胸水及血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应用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诊断临界值,比较各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胸水和血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 <0.05),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和SCC-Ag对肺鳞癌在胸水和血清中表达水平和阳性率高于其他单项检测(P <0.05);胸水和血清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检出率。结论:胸水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检出及病理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铮雯;邵润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的保存

    大剂量放、化疗及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可使超过90%年轻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得到缓解[1]。而放化疗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增殖和干扰DNA结构与功能,具有细胞毒性,卵巢组织对其非常敏感[2],同时性腺功能亦容易受到放化疗损害,进而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指出了放、化疗导致永久性闭经的危险性[3]。因此,在接受放化疗之前,能否找到一种合理方法保存患者生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莹;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肠透析治疗腹透漂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膜透析管(腹透管)漂管是指腹透导管的腹腔内端向上漂移出真骨盆,可导致腹透液引流不畅,引流时间延长,超滤量减少,引起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腹透管漂管的方法有运动、按摩、灌肠及插入不锈钢丝纠正位置或者手术复位[1],如不成功还需重新置管,甚至直接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而转为血液透析治疗,是影响腹膜透析技术的问题之一[2]。引起腹透管漂管的原因很多,比如置管技术、腹内压升高、胃肠道功能紊乱、体位因素等[3],而结肠透析能进行高位结肠清洗,彻底清洗肠道粪便及肠道内毒素,使体内腹水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增加肠道蠕动,降低腹内压,纠正胃肠道紊乱等可引起腹透管漂管的相关因素,故我科对收治腹透漂管的腹膜透析患者采用结肠透析治疗,使部分患者的腹膜透析管在短时间内复位成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琦;彭春晖;周树录;李红艳;黄伟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治疗性浅低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近3/4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1]。再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为有效的手段,但伴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极大地影响了再灌注疗效。因此,如何防治MIRI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浅低温治疗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治疗性浅低温(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MTH)在MIRI中的运用做一综述。

    作者:胡荣;李亚琦;余树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测序技术(SNaPshot)对8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及68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水平。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MP-9与儿童HSPN的相关性。MMP-9 C-1562T基因CC基因型与儿童HSPN的发病无相关性,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基因型与儿童HSPN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 =3.065,P <0.05)。 MMP-9血清浓度≥155μg/L 会使儿童HSPN的患病率成倍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OR =7.443,P <0.05)。结论:MMP-9 C-1562T基因为CT基因型、血清水平升高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是HSPN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早期进行MMP-9 C-1562T多态性和血清水平筛查。

    作者:徐锦雯;赵丽萍;周红霞;葛婷婷;张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直肠癌中REG4与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REG4与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内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组织芯片的方法,检测9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内REG4与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REG4与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53.3%(49/92)与64.1%(59/92),正常黏膜组织内REG4与survivin的阳性率为8.7%(8/92)与3.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EG4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survivin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 <0.05);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内REG4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 =0.208,P <0.05)。结论:REG4与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内过表达,提示两者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检测REG4和survivin可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王林娜;侯素平;刘洪博;孙晓玲;张晓娟;张清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广州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知识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对骨质疏松症(OP)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某社区的354例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其中58例进行超声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调查显示,问卷总得分为9.46±5.13,正确率为39.4%;“诊断与治疗”维度中,正确率仅为17.8%;饮食和运动维度较为理想,正确率分别为54%和50.3%。骨密度T值与年龄的线性关系分析中(P =0.021)和T值与问卷得分的线性关系分析中(P =0.047),应用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男女之间的T值差异有显著性(Z =-3.749,P <0.000)。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值与问卷得分有线性回归关系(F =4.224,P =0.045),并呈正相关。结论:受调查的中老年人对OP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在OP的防治工作中,OP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临床医师的指导亟须提高。

    作者:郭新峰;温万鑫;刘少南;杨丽虹;蔡慧敏;欧阳文伟;付至江;程志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