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调节上肢软垫的研制及其在预防和改善乳腺癌患者患肢淋巴水肿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

田娟;孙运粉

关键词:调节, 上肢淋巴水肿, 软垫, 预防, 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术后, 腋窝淋巴结清扫, 手术为主, 患肢水肿, 保守治疗, 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方法及应用, 常见并发症, 治疗手段, 治疗方案, 肢体水肿, 医务人员, 效果评价, 术后瘢痕
摘要:乳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是手术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为了清除腋窝淋巴结,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决定综合治疗方案。但术中淋巴组织的破坏不可避免的造成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另外,手术创伤和术后瘢痕造成腋静脉狭窄也对上肢静脉回流造成影响,使回流下降,也会造成上肢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患肢水肿,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患者的患肢僵硬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术后,医务人员应采取干预手段预防和改善患侧肢体水肿的发生,减轻功能障碍,提高乳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回复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能力[2]。对于轻中度的淋巴水肿患者,国内外学者均倾向于首选保守治疗。采取措施使患肢抬高就是保守治疗的一种。本文旨在阐述能使患肢抬高的工具--可调节上肢软垫的研制方法及应用于乳腺癌患肢术后对预防和改善患肢水肿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科的9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实验组,以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计算总胆红素/白蛋白的比值(B / A)。此外,对两组新生儿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并分析 B / A 值与 BAEP 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 BAEP 异常率随 B / A 值的增加,新生儿 BAEP 的异常率也相应的增加。 BAEP 异常率在各个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 A 比值与 BAEP 异常率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听力受损,血清 B / A 比值与 BAEP 的异常有直接关系。

    作者:武才胜;刘继琼;胡小强;任醒华;周红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位置和大小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性。方法:23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息肉切除,观察息肉个数、位置和大小和子宫异常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单发与多发所致子宫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多发息肉术后缓解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不同大小息肉所致子宫出血的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绝经组<10 mm 的息肉术后缓解率明显高于育龄组(P <0.05)。不同部位息肉所致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和术后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单发息肉以及息肉的大小与异常子宫出血存在一定的联系,而息肉切除能改善上述因素所致的异常出血。

    作者:陶柳;郭方珍;张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GOLPH3、mTOR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gi phosphoprotein 3, GOLPH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两者在胃癌发展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术后胃癌组织、距癌缘3~5 cm 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各50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及 SP 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 GOLPH3 mRNA、 mTOR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的 GOLPH3、mTOR 在 mRNA 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 <0.05),其中在胃癌组中两者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和胃癌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 >0.05),且 GOLPH3、mTOR 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 =0.815,P <0.01)。结论: GOLPH3、mTOR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一致性,提示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彭金珍;方晔;赖铭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气肿型胆囊炎1例

    患者男,6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呕吐腹痛2 d”于2013年9月6日入院。患者2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用“优泌乐25针18U-14U 及卡搏平片1片一天三次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2 d 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吐,每天吐20次左右,为胃内容物,伴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同时又畏寒发热,体温未测,无其他不适情况,来我院就诊,以“2型糖尿病,急性胃肠炎?”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支架植入术后。入院查体:体温38.1℃,心率96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84/66 mmHg,神志清,精神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略膨隆,右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 min,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入院后查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7 U /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8 U / L,葡萄糖27.17 mmoL / L,肌酐162μmol / L,钠130 mmol / L,钾3.783 mmol / L,氯96 mmol / L,血淀粉酶21 U / L,白蛋白26.3 g / L,血常规白细胞22×109/ L,中性粒细胞87.1%,中性粒细胞数19.1×109/ L,血红蛋白128 g / L,血小板216×109/ L,C 反应蛋白180 mg / L,血气分析酸碱度7.42,氧分压77.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0.0mmHg,氧饱和度96%,血浆总二氧化碳20.0mmoL/L,实际碳酸氢根19.0mmol/L,标准碳酸氢根21.0mmol/L,全血剩余碱-4.0mmoL/L,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血培养均阴性。腹部B超提示腹腔肠胀气部分肝脏、胆囊、胰腺显示不清。上腹部CT提示胆囊炎改变(气肿性胆囊炎考虑),累及周围肝组织,胆囊积气明显。心脏B超提示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前壁瘢痕心肌形成,左房略大,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局部增厚伴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提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图像可符,肺部CT提示两下肺感染;两侧胸腔积液伴两肺膨胀不全。诊断为:(1)2型糖尿病;(2)气肿型胆囊炎;(3)肺部感染伴积液;(4)感染性休克;(5)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6)高血压Ⅱ级(极高危)。入院后予吸氧,心电监护,拜复乐针0.4静滴一天一次及舒普深针3.0静滴8h一次,控制感染,诺和锐针及来得时针降糖,同时予护肝,护胃及补液等支持治疗及冠心病相关治疗。请肝胆外科会诊: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基础疾病多,风险大。患者及家属商量后拒绝手术,以内科保守治疗。抗感染治疗2周后出院,出院予可乐必妥片1片一天一次3周,后复查腹部B超正常。

    作者:季伟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本刊优秀作者可升格为审稿专家

    为进一步加快网上审稿进度、加强本刊的学术质量把关,本刊面向国内征集优秀专家做本刊的审稿人:1.由本刊编辑部向有关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发出公函,请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按本刊限定名额推荐,后由本刊核定相关资料。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PARγ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 PPARγ基因 rs1801282、rs3856806及 rs4684847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145例高血压患者和165例对照者 PPARγ基因 rs1801282、rs3856806及 rs4684847基因型。结果:(1)高血压组 rs1801282基因 CC 基因型和 C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9%和87.2%,均高于对照组的63.6%、79.7%(P <0.05);(2)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后,携带 rs1801282基因 GG 基因型和 CG 基因型的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携带 CC 基因型的0.273及0.594倍,携带 C 等 位 基因 的 个 体 患 高 血 压 的 风 险 是 携带 G 等位基因的1.742倍;(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rs1801282基因 多 态 性 、 超 重 及 肥 胖 是 高 血 压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 (4)高血压组rs3856806及 rs4684847基因型和 等 位 基因 频 率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均 P >0.05)。(5)rs1801282 CC 基因型携带者 SBP 高于 CG / GG 基因型携带者,但 TC 较 CG / GG 基因型携带者低(P <0.05)。结论:维吾尔族人群携带 PPARγ基因 rs1801282位点的 CC 基因型和 C 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升高。 rs3856806及 rs4684847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无关。

    作者:陈娟;张眉;刘佳铭;马儒林;郭恒;牛强;丁玉松;张景玉;郭淑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ABCC4在胃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 ABCC4在胃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 、RT-PCR、流式细胞及 RNA 干扰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胃癌耐药细胞中 ABCC4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 ABCC4基因表达后胃癌耐药细胞株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ABCC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将胃癌耐药细胞 ABCC4表达沉默后胃癌细胞 CyclinD1、CDK4、BCL-2/ Bax 蛋白表达下调并使胃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及凋亡。结论:ABCC4在胃癌中高表达,其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耐药密切相关,下调 ABCC4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振冉;张广钰;钟漓;戴凌;朱袭嘉;董陈诚;冉福林;陈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Ad-BMP-2、Ad-TGF-β3转染 BMSCs 复合 DBM构建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Ad-TGF-β3)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BM)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滇南小耳猪8头,16膝,制作32个全层软骨缺损模型。 A 组植入双基因转染的 BMSCs +DBM, B 组植入未经转染的 BMSCs + DBM,C 组单纯植入 DBM,D 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A 组缺损区被软骨样组织修复,HE 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D 组软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组织充填。O′driscoll 评分 A、B、C、D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BMP-2和 Ad-TGF-β3双基因转染的猪 BMSCs 复合 DBM 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王鑫;李彦林;金耀峰;陈建明;王慧建;何川;曹树海;赵沣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保护

    目的:观察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老年人全髋置换术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90例 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 =30),A 组采用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B 组采用单纯术中自体血回输,C 组不采取血液保护措施。观察各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准备缝合伤口时(T2)、术后30 min(T3)、术后24 h(T4)及术后48 h(T5)MAP、HR、SpO2、Hb、Plt、PT、APTT 和围术期出入量变化。结果:与 T0比较,A 组 T1、T2时 MAP 明显下降(P <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三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肌缺血和呼吸抑制;A 组的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明显减少,无异体输血(P <0.01),B、C 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 <0.01),C 组异体输血量明显增多(P <0.01);与 A 组比较,B 组 T3时,C 组 T2、T3时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 <0.05),三组术中血小板计数均少于、凝血时间均长于术前(P <0.05),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提供安全、可靠、方便、有效的血液保护。

    作者:刘彬;姚爱军;冯祝余;朱剑群;何志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误诊为中浆的梅毒性急性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炎1例

    患者女,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5 d”于2014年3月29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6,左0.8,右眼前节无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视盘界清,色可,后极部网膜水肿,未见明显出血、渗出,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右眼 OCT 示黄斑部水肿。建议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拒绝。门诊拟诊为“中浆”,予和血明目片、羟本磺酸钙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于4月3日复诊,诉右眼视力无明显好转,左眼视力下降1 d,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1,左0.3,双眼前节无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右眼视盘轻度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网膜水肿减退,未见明显出血、渗出,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界清,色正常,后极部水肿, 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示:右眼视盘高荧光,不随时间改变,动静脉主干未见明显染色及荧光渗漏。背景荧光下,黄斑颞上方可见低荧光区,随时间推移,逐渐充盈;黄斑鼻上方可见一灰白色病灶,无赤光下更明显,动脉充盈无延迟,静脉充盈稍延迟。静脉充盈后期,病灶区可见荧光渗漏,随时间呈池状。左眼底视盘无异常,后极部水肿,静脉充盈后期,病灶区可见荧光渗漏,随时间呈湖状。门诊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脉络膜炎”,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上述诊断收入院。入院后查体:视力:右眼0.01,左眼0.12,双眼外眼无殊,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深度正常,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灵敏,晶体透明,玻璃体清,眼底:右眼视盘界稍糊,轻度充血、水肿,周边静脉轻度迂曲、扩张,网膜未见明显出血、渗出,后极部网膜轻度水肿;左眼视盘界清,色正常,后极部网膜水肿明显,周边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1.0 mmHg,左眼10.0 mmHg。左眼OCT 示黄斑区水肿,网膜下积液。入院后给予激素减轻炎症水肿、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处理;并完善全身及眼部相关检查。辅助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确认试验: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1∶32);血沉:49.0 mm / 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脑脊液梅毒血清抗体弱阳性。双眼视野检查示:双眼周边视野未见明显异常。双眼B 超示:双眼脉络膜水肿。追问病史有冶游史,半年前有外阴破溃史。诊断:双眼急性梅毒性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炎、梅毒。予全身静脉滴注青霉素钠640万/ U,2次/ d,全身继续予激素减轻炎症水肿、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视力逐渐提高。治疗1周后,查视力:右眼0.12,左眼0.4,双眼外眼无殊,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清,眼底:双眼视盘界清,后极部网膜无明显水肿,周边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1.0 mmHg,左眼10.0 mmHg。复查眼底血管造影示:双眼动静脉充盈无延缓,血管无着染、渗出,视盘早期轻度高荧光,晚期完全退去,网膜未见明显无灌注区。双眼视野检查未见明显缺损。双眼OCT 示黄斑区无明显水肿,网膜层次清晰。患者于4月16日出院,嘱患者定期复诊随访。肌注长效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连续3周。半个月复诊时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外眼无殊,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清,眼底:双眼视盘界清,后极部网膜无明显水肿,周边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朱海平;邓德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心理、外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社区老年居家不出人群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社区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综合护理干预,并于干预的0、6个月进行评价,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调查表(健康自评、GDS-15抑郁评价、孤独感三部分),健康测量简表 SF-36等。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健康自评、抑郁、孤独感及 SF-36的各个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作者:景丽伟;张超;邢凤梅;汪凤兰;尹春燕;安紫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亲磷脂酸磷脂酶 A1基因沉默降低 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

    目的:探讨亲磷脂酸磷脂酶 A1(PA-PLA1)基因沉默对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 MIN6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 GenBank 中小鼠 PA-PLA1基因 mRNA 序列构建 siRNA 表达载体(pGPU6-PA-PLA1)并转染MIN6,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筛选有效干扰载体。将获得的有效干扰载体转染 MIN6细胞48 h后进行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其胰岛素分泌的变化。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4个靶向 PA-PLA1的 siRNA 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析显示 siRNA 表达载体 pGPU6-PA-PLA1-1885具有较高的干扰效率,其转染的 MIN6细胞 PA-PLA1 mRNA 水平降至对照组的46.3%,PA-PLA1蛋白水平降至对照组的33.9%,同时胰岛素分泌水平降至对照组的65.0%(P <0.05)。结论:PA-PLA1基因沉默可降低MIN6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作者:莫之婧;苏何玲;朱华;李红岩;杨易;史云龙;黄海霞;刘永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非诺特罗对内毒素诱导的 MyD88表达发挥抑制作用与抗炎效应相关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非诺特罗(fenoterol)在单核细胞上抑制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 THP-1单核细胞系,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在有或无 fenoterol 预先干预下,LPS 刺激的 THP-1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泌及野生型和 MyD88-/-(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 TNF-α、IL-1β(白介素-1β)分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有或无fenoterol 预先干预下,LPS 刺激的 MyD88表达。结果:fenoterol 可以显著抑制 THP-1细胞上 LPS 诱导的MyD88的表达及 TNF-α、MCP-1的分泌和小鼠巨噬细胞 TNF-α、IL-1β的分泌,MyD88-/-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 LPS 的反应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结论:MyD88在 LPS 诱导的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fenoterol 对 LPS 诱导的 MyD88表达发挥抑制作用与其抗炎效应相关。

    作者:王伟;胥婕;贺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关节镜下治疗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39例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软骨畸形异常,近似圆形,高度和宽度变大,体部如同盘样,也被称为盘状软骨。它的结构同正常半月板不同,因此楔形填充作用不复存在,造成关节解剖畸形和功能障碍,且易损伤,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科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6月,关节镜下治疗39例有症状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王小挺;徐昌;王国胜;沈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脊髓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1]。多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等造成脊柱脱位、骨折所致。目前 SCI 仍为医学世界范围内的治疗难疾,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流行病学情况有所差异。传统治疗主要为手术减压联合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其高额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研究的深入及再生医学的发展,为 SCI 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现就SCI 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琇(综述);章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Beclin 1增强三阴性乳腺癌 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目的:研究 Beclin 1对于三阴性乳腺癌 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 Beclin 1表达载体转染 BT-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 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细胞内酸性囊泡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 Beclin 1的 BT-549细胞;紫杉醇作用24 h,Beclin 1组的 IC50为(416.85±16.97)μg / L,显著低于空载体组(1725.43±99.70)μg / L 和未转染组(2130.10±190.74)μg / L (F =154.847;P <0.00);作用48 h,Beclin 1组 IC50为(74.48±10.18)μg / L,显著低于空载体组(280.18±14.78)μg / L 和未转染组(614.80±9.29)μg / L(F =1638.484;P <0.00);50μg / L 紫杉醇处理48 h,Beclin 1组 BT-549细胞凋亡率为(46.40±1.00)%,显著高于空载体组(37.81±1.85)%和未转染组(35.55±3.36)%(F =14.661;P <0.005),Beclin 1组细胞细胞核凋亡特征改变较其他两组更明显;紫杉醇处理后, Beclin 1组细胞酸性囊泡形成显著多于其他两组。结论: Beclin 1显著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范旭龙;吴爱国;郑临海;焦庆丽;邵国利;王梦川;纪术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索拉非尼致晚期肝癌患者典型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48岁。2012年5月5日体检 B 超检查发现:肝脏右叶3.7 cm ×3.0 cm 大小低回声,形态欠规则,回声欠均质,内见血流信号。腹部 CT 示:肝脏形态不规则,右叶下部见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考虑为肝癌。于2012年5月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肝癌。于2012年5月14日行右肝联合肝段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肝低分化肝细胞癌。免疫组化:CK8(+),CD35(+),AFP(-),CK7(-)。术后未行其他治疗。患者于2014年2月出现背部持续性钝痛。2014年2月14日来我院就诊,行上腹部 CT 平扫加强化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腹膜淋巴结转移。患者再次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于2014年2月15日行肝脏介入治疗术,术中注入:吡柔比星20 mg,氟尿嘧啶0.75 g。于2014年2月15日始接受索拉非尼(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商品名称多吉美,批号:BXGECK1)0.4 g 2次/ d 治疗。2014年2月22日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未予重视,继续服用索拉非尼,至2014年2月25日,皮疹范围逐渐扩大至全身,瘙痒加重,2014年2月26日入住我院。

    作者:刘朋川;徐其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三维超声造影灰阶联合多普勒能量成像诊断附件区实性肿块的价值

    附件区实性肿块常规超声检查常有误诊的报道[1]。本文回顾总结了33例附件区实性肿块的三维超声造影特征,旨在探讨三维超声造影灰阶(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3D-CEUS)联合多普勒能量成像(Three Dimension-Color Power Doppler,3D-CPD))对附件区实性肿块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蓉;冯玉玲;向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60例胃肠癌患者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肠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术期进行 HIPEC的60例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并发症、KPS 评分、血清 CEA 等指标。结果:患者 HIPEC 过程生命体征稳定;无出现围术期死亡、肠梗阻、胃肠穿孔、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8例行胃-肠或肠-肠吻合者,无吻合口瘘; HIPEC 后,患者血钾、血钠、血清白蛋白下降,KPS 评分增加,CEA下降(P <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9例癌性腹水患者20例腹水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有效率为96.5%。结论:围术期 HIPEC 治疗胃肠癌安全可行,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腹水近期疗效确切,且不增加围术期的并发症。

    作者:詹高房;雷建;陈劲松;杨翠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