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陆群英;黄迅

关键词:插管法, 气管内, 麻醉, 盲探
摘要:目的:研究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术前预知经口腔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直接喉镜下完成插管;Ⅱ组,采用清醒插管加表面麻醉方式,在直接喉镜暴露下完成插管.Ⅲ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来完成插管.结果:Ⅰ组、Ⅱ组的插管成功率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插管时间上,Ⅰ组短于Ⅱ组、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次及2次以上操作的成功例数Ⅰ组、Ⅱ组多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可用于多种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的优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作用下成骨细胞骨重建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小鼠成骨细胞骨重建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重建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辛伐他汀处理小鼠成骨细胞后,采用基因芯片检测骨重建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辛伐他汀处理小鼠成骨细胞后,基因芯片筛选出与骨重建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9条,明显上调的有5条(Ratio>2.0),明显下调的有4条(Ratio<0.5).结论:辛伐他汀促进骨重建作用的机制不仅涉及骨形成相关基因,而且与抑制骨吸收的相关基因关系密切.

    作者:胡飞;张雪洋;周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行无张力修补42例腹股沟疝,其中腹股沟斜疝30例,直疝12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结果:42例手术患者无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1~24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疝修补术是微创、无张力、全腹股沟疝修补术,且其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仕学;廖少明;李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探讨

    目的:探讨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0.1%罗哌卡因复合2.0 μg/mL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 Ⅰ~Ⅱ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15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成功平卧后注入0.8%利多卡因4 mL,5 min后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其负荷量6 mL,背景输入量以6~8 mL/h的速度控制持续给药,病人自控镇痛剂量2.0 mL,锁定时间10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后10 min 99.1%的产妇感到无痛[VAS评分为(0.6±0.8)分],仅0.9%的产妇镇痛不全.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有5例下肢感到麻木,但下肢活动不受限制,MBS评分为1分,其余产妇用药后下肢感觉无异常,MBS评分为0分,MBS评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98.48±52.87)min,短于对照组(135.86±71.05)min(P<0.0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0.83±24.81)min,比对照组(48.46±21.82)min稍长(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用于可行走式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可以达到可行走式分娩镇痛.

    作者:陈会平;石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在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在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所有7例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对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球囊闭塞试验阴性,闭塞后30 min无异常临床表现,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两侧大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椎动脉造影时,患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另有1例球囊闭塞试验阳性,球囊闭塞试验显示闭塞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晚于造影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1 s以上,而改行其他方法治疗而愈.术后3~6个月随访,近期无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简单、易操作,能预示永久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作者:邱修辉;罗毅;肖绍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科患者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脑科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出血、麻醉,加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防御机能降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自身一些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胃肠黏膜的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锐减,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发生胃黏膜的糜烂、溃疡及出血;加之术后激素的应用,使胃肠黏膜出血的机会增加,严重影响有效的循环血量及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进一步加剧颅内高压.本文总结48例脑科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李少芳;钟华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助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

    目的:总结应用Nuss术式治疗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方法:运用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6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年龄5~24岁,包括12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例不对称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一般置入1枚支撑架即可撑起凹陷的胸廓,1例严重广泛凹陷的漏斗胸患者置入2枚支撑架后亦取得满意的外观;对于非对称性的漏斗胸患者通过调整支撑点重点的位置及牢靠的双侧固定片固定,亦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采用单腔管气管插管麻醉人工气胸或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方式均提供了满意的手术视野.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效果令人满意,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性漏斗胸合并扁平胸患者;对于成年患者以及曾经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复发患者亦同样适用,对不对称的漏斗胸和非常严重的漏斗胸患者,通过手术方式的适当改进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刚;唐继鸣;周海榆;贲晓松;肖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下颌骨骨折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 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在主诉症状指数(Ai)、临床症状指数(Di)分布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咬合指数(Oi)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比正常人群在一定的时期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与关节结构的直接、间接受损,骨折治疗后局部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王靖虓;谷志远;王莹;方一鸣;朱行好;丁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病因有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复合骨折等.结果:26例患者经3个月~2年(平均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双侧寰椎榷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作者:林岳平;林佩达;倪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嗜铬细胞瘤93例临床诊治总结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收治的9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75例),90例患者接受尿香草扁桃酸检查,阳性者82例.B超、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6%、100%.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75例,恶性18例.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张永海;刘国元;陈凌武;徐庆春;马汉彬;林伟强;李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

    自1999年3月至2006年5月,我院经左胸施行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156例,效果满意.

    作者:聂志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反取皮肤削薄回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目的:探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病因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18例采用反取皮肤削薄回植,8例采用反取皮肤削薄回植+健侧肢体皮片移植,4例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结果:反取皮肤削薄回植与健侧肢体皮片移植成活率90%~100%,外观良好,功能恢复满意.原位缝合,大部分皮肤坏死经反复换药,肉芽创面植皮,创面愈合.结论:早期采用撕脱皮肤反取皮肤削薄回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效果满意.

    作者:李平安;王新;方楚权;彭虎子;熊卜贵;徐彦钦;成钊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早期肾癌保肾手术安全范围的研究

    目的:探讨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直径≤4 cm肾癌根治术标本41例,标本分层切开,观察肾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及范围,并对肾癌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41例肾癌中,17%(7/41)存在1种以上假包膜外癌灶.距原发癌越远,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的比例越低.结论: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安全切缘须包括假包膜外1 cm以内的正常肾实质.同时对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孟平;王禾;孟庆超;张更;于磊;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兔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 mg/kg,此后每隔1 h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 h、再灌注2 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 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莹;林春水;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2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各式肺叶切除术82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延长成标准后外侧切口病例,均口长度12~14 cm,切口暴露范围达16 cm×12 cm,进胸时间4~7 min,关胸时间15~18 min,开胸过程失血量均小于20 mL,术后疼痛Ⅰ级45例,Ⅱ级34例,Ⅲ级3例,术后住院时间10~31 d,平均12 d.结论: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不切除肋骨,保留胸肌,切口距肺门近,暴露满意,深部操作方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军;付文辉;眭康;韩威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型脑挫裂伤早期预见性手术探讨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以脑挫裂伤为主的颅脑损伤病人145例,其中33例进行早期预见性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汉民;黄国河;王文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后颅窝减压合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Ⅰ型)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枕后正中直切口,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结果:11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64%)症状改善明显,4例(36%)病情缓解.6例(55%)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经4个月~4年的随访,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先松;金保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两点组(Ⅰ组),硬-腰联合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镇痛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术中辅助用药、局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高阻滞平面、术后并发症两组均相似.而硬-腰联合麻醉较两点硬膜外麻醉起效更快(P<0.01),术中辅助用药及局麻药用量较少(P<0.01),麻醉镇痛满意.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安全,效果好,而且可靠.

    作者:王治中;吴新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卡孕栓治疗产妇胎盘滞留降低手取胎盘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孕栓治疗对胎盘滞留产妇手取胎盘的发生机会的影响,为第三产程的处理提供积极的方法.方法:共104例产后胎盘滞留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卡孕栓组31例,直肠置入卡孕栓1 mg;缩宫素组36例,脐静脉推注缩宫素20 U加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37例.比较3组的手取胎盘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卡孕栓组手取胎盘发生率41.94%(13/31)、产后2 h出血量(308.74±39.98)mL、第三产程(37.26±4.93)min,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卡孕栓可减少胎盘滞留产妇手取胎盘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和缩短第三产程.

    作者:陈翊;徐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2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行手术治疗,除1例肝转移灶未处理,均完全切除原发肿瘤.病理检查32例中,低度恶性13例,恶性19例;CD117阳性30例(94%),CD34阳性28例(88%).结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以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肠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标本病理学检查.完整的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转移的晚期病人,可以应用伊马替尼治疗.

    作者:王建国;王家米;张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刀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1],好发于经常作前臂旋转、伸屈肘关节劳动或运动的人,多发于中青年人.笔者采用小针刀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宗建;陈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