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文;陈武鹏;柳晖
目的:观察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作用。方法:19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肝硬化对照组(A组)6只,肝硬化TPN组(B组)7只和肝硬化TPN+肉毒碱组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除TPN组有1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TBIL,AST和ALT B,C组与A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LB明显降低(P<0.01)。血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TG,CHO含量明显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CHO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P<0.05),肝TG,CHO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肉毒碱可以改善硬化肝TPN时进一步肝损害和脂代谢紊乱。
作者:罗时敏;周凯;张天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核心期刊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由于统计工具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筛选方法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此,实际筛选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排序不可能完全准确,还会有某些重要的期刊被遗漏,更重要的是核心与非核心之间无客观存在的界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67岁,因“右腿麻木无力5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瘫痪2个月”收住院。患者于2000年元月背部撞击后右背部两肩胛间下缘钝痛,咳嗽时加重;右小腿下端无力,行走时更为明显;肌肉纤颤,间歇跛行。除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外,左下肢麻木,行中药及针灸治疗半个月后肌力稍改善。为了进一步诊治,行X线胸椎正侧位片和3次行胸椎CT,均报告T7~9椎体骨质增生。在门诊牵引治疗,牵引2 d后背部肩胛骨之间钝痛,胸部重压感减轻,第3次牵引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双下肢活动受限,背部剧痛,腹部有束带感,且大小便失禁,不能坐起。2000年1月经兰州某医院行胸椎MRI检查及血管造影,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并给予扩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病情平稳后带药再次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T7~9棘突压痛,无放射,四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左侧为Ⅰ级、右侧为Ⅱ级,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跟腱反射(+),双膝关节以下痛觉、图形觉减退,双足趾位置觉障碍。入院后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针灸等综合治疗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Ⅲ+级。
作者:惠升明;姚旭光;李恩;马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6~1999年12月共收治脑转移性肿瘤83例,多伴有其它脏器的转移,一般预后差。近几年来由于各原发癌肿治愈率提高,脑CT、MRI检查的普及使用,使脑转移癌的发现增多。现对83例脑转移癌以不同的方法治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3例脑转移肿瘤患者中,男64例,女19例,年龄30~70岁,以50~60岁为主,平均年龄53岁,原发性肿瘤肺癌56例,居首位,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1,2],乳腺癌14例、鼻咽癌2例、黑色素瘤4例、食管癌3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14例中随样癌11例、单纯癌2例、硬癌1例。56例肺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8例、腺癌42例、鳞癌6例。鼻咽癌中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鳞癌1例。1.2 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例均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运动障碍、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脑转移的诊断均经CT,MRI检查证实。本组有3例经开颅手术病理证实,83例经CT,MRI检查诊断(单发45例,多发灶38例)。
作者:成奇峰;陈昱明;贾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幼年性息肉被公认为良性非肿瘤性息肉,罕见幼年性息肉癌变的报道,我们于近年在内镜切除的息肉中发现3例幼年性息肉癌变,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男,26岁。因大便带血10余年于1990年6月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息肉病并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入院时肠镜检查见全大肠分布百余颗0.3~2.0 cm不等的亚蒂或短蒂息肉,直肠、乙状结肠较密集。首次于降结肠以上切除10余颗息肉,收集3颗较大息肉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病。1周后第2次内镜下电切治疗直肠段息肉,共切下10余颗较大息肉,2颗送检,其中一颗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癌变(乳头状腺癌),建议手术治疗,后病人失访。
作者:陈村龙;方国存;张月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以胃排空延迟多见,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人称之为“糖尿病性胃麻痹”[1]。我们运用B超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液体排空功能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住院糖尿病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6~61岁,平均48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病史均在4年以上。Ⅰ型糖尿病9例,Ⅱ型糖尿病33例。合并消化不良症状者19例,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3例,肺结核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肾病5例,视网膜病变3例。经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等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对照组:正常健康人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6岁,近2年内无上消化道疾病史。两组B超检查均无肝、胆、胰病变。
作者:许宁;车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研究已经表明,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并已发现了多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候选基因,如位于5q31-33区域内的所谓“细胞因子基因簇”的一些基因,在IgE调节以及在哮喘的炎症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建立在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异常基础上的。基因治疗就是对缺陷基因进行补充或对表达异常的基因进行纠正,因而是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方法。狭义上的基因治疗仅适用于那些确定的某一基因缺陷或突变以致基因表达产物异常引起的遗传病,通常是指正常基因的添加补充或对突变基因的定点修复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尽管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具有如下遗传特征:(1)外显不全,(2)遗传异质化,(3)多基因遗传,(4)协同作用,因此导致在一个群体中发现的遗传连锁或相关,而在另一个不同的群体中则不能发现。除此以外,不同的环境因素与多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本病发生机制的重要特点。因此,狭义上的基因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哮喘。广义上的基因治疗还包括基因外围的治疗(epigene therapy),如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反义技术便是一个好的例子。再者,免疫调节DNA或称之为DNA疫苗亦是基因外围治疗的方法。不仅如此,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生产拮抗某种重要炎性细胞因子的重组生物蛋白或多肽药物,则在更广阔的领域里,通过体外基因的构建及操作表达出治疗用蛋白,再送入体内,以达到阻断体内蛋白生物活性的方法,达到了与基因治疗殊途同归的治疗目的。如重组抗人IgE鼠/人嵌和单克隆抗体,通过基因的改造,使之主要结合循环血IgE和表达在B细胞表面的IgE分子,不结合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上的IgE,无需担忧由此而诱发这些炎症效应细胞脱颗粒的危险,达到了传统抗体所不能达到的治疗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目的[2]。
作者: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文摘量法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文摘量和文摘率两个指标。文摘量是指选择专业性的文摘索引作为工具,统计本专业文摘索引中,哪些期刊被摘的文献量多,从而确定核心期刊。文摘率主要是指某期刊被某专业文摘摘录的概率。文摘量法关键的是选好专业性的文献。一般为讲,国内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有较严格的摘录选择标准。但如果所选的专业性文摘质量不高,或文摘员水平的问题,则对研究结果影响就会较大。专业性的文献在选择源期刊时,一般都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了杂志的学术质量。载文量法又分为绝对载文量法和相对载文量法。绝对载文量法是指根据期刊载某学科论文数量的绝对数量来确定核心期刊,相对载文量法是指某期刊在某时期内刊载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占该期同时期刊出论文总数的百分比。载文量法相对较为简单,但它对论文在本学科引起的影响未作评价,所以通过载文量确定核心期刊有时偏性较大。引文分析法是目前期刊评价较为公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期刊刊物被引用的情况来确定核心期刊。引文分析法首先要确定统计源期刊,然后统计分析这些统计源期刊的参考文献,分析杂志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计算期刊的被引总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用率。这些指标可反映某期刊在本专业受重视的程度,且可以量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近5年来,对13例重症闭合性肝破裂患者采用术中肝血回输,纱布条填塞止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18~52岁。车祸7例,高处坠落4例,墙体倒塌2例。入院时全部病例均有失血性休克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均为阳性。处理措施采取边抗休克,边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本组肝脏全部为星芒状爆裂伤或伤口长5 cm、深2 cm以上的较大裂伤。先清除肝创面坏死的组织,结扎肝创面可视血管、胆管,在缝合止血不理想的情况下,用明胶海绵、大网膜、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另一端在肋缘下就近戳口引出。术后第3日开始分次拔出,2周内全部取出。术中腹腔出血量少1 500 ml,多4 500 ml,一般肝血经收集过滤可回输三分之二,每400 ml加入25%枸橼酸钠10 ml,同时经莫非氏滴管加入地塞米松20 mg。术中术后抗炎治疗,并定时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13例中2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止血成功;2例并发膈下脓肿,经B超引导穿刺治愈;1例肝后腔静脉破裂术中死亡;1例发生黄疸,于术后2周消退;4例血肌酐轻度升高,1周后正常。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对1999年1月~2000年9月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13例,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11例作为对照组,以探讨HP在抢救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符合重度中毒诊断标准[1],为自杀,服用药物为地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利眠宁等,均1次顿服,就诊时间离服药时间5~9 h,昏迷达3 h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治疗组13例中,男1例,女12例,年龄16~37岁,平均24岁;对照组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17~33岁,平均22岁。
作者:曾石养;关永东;李小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修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34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创面特点、术前血糖的控制和修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糖尿病病史2~40年,平均10.5年;60岁以上老年组较45~59岁老年前期组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严重。(2)溃疡创面以足部多,自发性溃疡、抓伤、烫伤、磨擦伤为常见诱因,创面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术前、术后血糖控制为(9.1±3.3)mmol/L和(8.7±2.6)mmol/L,P>0.05。(4)植皮14例,成功11例,随意皮瓣7例均成活,截肢(趾)8例,6例Ⅰ期愈合,1例血管移植成功,溃疡自愈。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易合并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疡,术前、术后控制血糖,合理处理创面和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修复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唐冰;祁少海;利天增;沈锐;胡晓根;徐盈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4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3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4例,女8例,年龄9~76岁,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砸伤2例,挤压伤1例,其它2例。脑损伤分类:颅内血肿20例(合并颅内骨折15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2例,多发血肿4例),脑挫裂伤8例,开放性颅脑伤4例。
作者:揭祥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在毒蛇咬伤防治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0年间收治的109例蛇咬伤病人,使用盐酸利多卡因代替普鲁卡因封闭伤肢。结果:107例治愈,2例死亡,伤口感染14例,未见其它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蛇咬伤后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封闭伤肢,比使用普鲁卡因更为合理。
作者:阎玉矿;曾惠峰;段君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急性后颅窝血肿都较严重,病死率较高,手术治疗风险大,我科自1995~2000年共收治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8~43岁,平均25.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坠落伤1例,高血压小脑出血1例。1.2 临床表现 GCS评分<8分2例,GCS评分9~12分2例,GCS评分13~15分1例,发病后原发昏迷3例,持续昏迷2例,无意识障碍2例,发病后头痛头晕3例,呕吐4例,眼震颤3例,小脑征(+)2例,枕部头皮损伤3例,枕骨骨折2例。
作者:黄锦良;陈升文;严程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院自1990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 138例,现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 138例,其中男1 590例,女548例,男女之比为2.9∶1。年龄小者7 d,大者93岁,平均36.7岁。1.2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78.6%),其余依次为摔伤(9.4%),坠落伤(6.1%),砸击伤(3.2%),其它损伤(2.7%)。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任安州;程树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子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常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因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1]。近年来研究表明[2],约有30%~40%患者体内疱疹病毒(HSV)及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呈阳性。据调查已婚妇女中半数以上均不同程度患有此病,且又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3]。自1998年2~11月以来,我院引进德国西克顿药厂生产的爱宝疗治疗浓缩液及阴道栓剂治疗慢性宫颈炎182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佩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过程 β2受体激动剂一直是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在治疗哮喘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早在70年代,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的应用是哮喘治疗的重大突破。这些药物口服给药可获得4~6 h支气管扩张作用,但起效缓慢。相反,吸入给药则起效迅速(3 min以内)。吸入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能立即扩张支气管,在急性哮喘中当作按需治疗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因此,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由于能迅速缓解症状,是目前按需使用的基础药物,尤其适用于轻度发作的哮喘病人,但其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往往不能缓解哮喘持续发作病人的症状。
作者:林材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角膜塑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角膜塑型术矫治1 845例3 685只近视眼,分析矫治前后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矫治后裸眼远视力明显提高,6周时≥0.8者达58.95%;剩余屈光度明显减少,6周时≤-1.00 D者占72.77%。结论:角膜塑型术矫治近视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作者:刘庆明;王柏华;郭广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推广哮喘全球防治战略”经验会议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据此次全国哮喘会议上海、北京、沈阳、广东等地流行病学的资料,我国成人哮喘发病率为0.7%~1.5%,儿童为0.11%~2.03%。亦即全国有1 000~2 000万患者,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广东省采纳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结果显示:广东省总人口患病率为9.41‰。由于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虽然采用现有的方法,已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病人的症状,但对部分病人疗效欠佳,更说不上根治,因而哮喘防治任务是艰巨的,亦是十分迫切的。
作者:钟南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新鲜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病12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12例,12只眼,男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其中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睑球粘连4例,结膜皮样囊肿1例,角膜溃疡1例,角膜手术后混浊1例,化学伤和热烧伤1例。
作者:许志庆;武爱云;赵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