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胎妊娠91例护理

周淑春

关键词:双胎妊娠, 围产儿死亡率, 辅助生育技术, 不孕症治疗, 临床资料, 孕妇年龄, 妊娠分娩, 护理程序, 高危因素, 单卵双胎, 窒息率, 经产妇, 发生率, 初产妇, 运用, 孕期, 危害, 母婴, 单胎
摘要:近年来随着不孕症治疗中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双胎妊娠高危因素多,围产儿死亡率比单胎高5倍。对母婴的危害主要来自孕期、产期。1996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3年间,我科共收治91例双胎妊娠,为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们运用了护理程序,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3年间,本院总分娩7 563例,其中双胎妊娠分娩91例,占1.2%。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28岁,初产妇62例,经产妇29例。孕周24~41周,平均36周,<37周26例,≥37周65例。其中单卵双胎31例,双卵双胎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6.6%,围产儿窒息率为14.3%。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骨骨折的普通X线与CT对比分析

    笔者对近年鼻外伤患者普通X线鼻骨侧位像与CT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比,以提高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例皆为CT检查阳性者,共102例,其中男81例,女21例,年龄12~6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打伤73例,撞跌伤29例。临床表现皆有不同程度的鼻部肿胀、疼痛及A触痛、鼻出血、头痛、恶心、呕吐、脑震荡、眼挫伤、鼻部塌陷变形等。

    作者:高钧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评价核心期刊的几个引文指标

    被引总频次:是指被评价期刊自创刊以来历年刊出的论文在当年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这个指标受杂志创刊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对于一些新创刊的后起之秀,这种指标就不是非常客观。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也简称IF值,指该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比如要计算《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的IF值,就是计算《实用医学杂志》于1999年和2000年发表的论文被所有统计源期刊在2001年引用的次数除以《实用医学杂志》在1999年和2000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所得的商值就是IF值。在评价期刊的所有引文指标中,IF值相对较能准确反映杂志被同行的重视程度,能较为直观地反映科技期刊的质量,它是所有引文指标中重要的一个。 即年指标: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被源期刊在当年引用的次数除以该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期刊是否能经常刊出热门话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A组)治疗37例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与37例连续疗法(B组)对照。方法:A组病例用4~6 g磷霉素静滴约30 min,间隔60 min(时间差),哌啦西林3 g,静滴约30 min,每日2次,疗程7~10 d。B组病例用磷霉素与哌啦西林先后连续静滴,其它同A组。结果: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和76%(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和75%(P>0.05)。结论: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淑芳;李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伤性癫痫的病理与临床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癫痫可以致残或影响伤者的生存质量,如晚期发生则会长期严重影响伤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因此而丧失生活能力并发生危险。1 发病率、发病时间及类型 据Silva等统计,平时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为1%~10%,战时颅脑火器伤患者癫痫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达34%。多数学者认为外伤性癫痫按伤后初次发生的时间分三种类型:早期癫痫系指伤后3 d左右发病,即发生在伤后急性期,以全身性发作为主;延期癫痫指伤后数日至3个月内发病,多因脑外伤后的并发症引起;晚期癫痫指伤后3个月以后发病,常因脑损伤后期脑膜脑瘢痕、脑退行性病变或脑脓肿等引起,以局限性发作为主。又有主张外伤性癫痫分早和晚期癫痫,以伤后2周发病与否为区分标准。临床上所指的外伤性癫痫一般是晚期癫痫,常于伤后3个月~1年内发病。

    作者:肖绪林;张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并发子宫损伤14例分析

    目的:了解可发生子宫损伤的异位妊娠的种类、特点,减少异位妊娠并发子宫损伤的发生率及误诊率,减轻其严重性,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1980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异位妊娠并发子宫损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输卵管残端妊娠、宫颈妊娠可并发子宫损伤,出血量大,可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结论:早期诊断可减少子宫损伤,手术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平;杨爱莲;钟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慢性汞中毒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行手术1例

    患者男,30岁。因持续性脐周隐痛伴乏力、面色苍白27 d于2000年12月17日入院。无便血、腹泻和发热,当地医院查外周血示:白细胞升高、贫血。外院诊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性质、部位无改变,考虑为肠粘连,经相应处理无效。病前因神经衰弱服用中药方剂2个月,配方中含有朱砂。入院后体检:T 36.7℃,P 98次/min,R 18次/min,BP 16/10 kPa。轻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齿及齿龈无异常,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下腹见一手术瘢痕,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包块,肝脾不大,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肝胆脾胰B超、胸腹联透无异常,Hb 82 g/L,RBC 3.03×1012/L,WBC 14.0×109/L,N 0.87,L 0.10,M 0.03,Plt 226×109/L,Ret 0.045,外周血中易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TBi 20.3 umol/L,DBi 2.7 umol/L,AST 108.3 nmol*s-1/L,ALT 500.1 nmol*s-1/L、GGT 32 u/L,肝炎病毒学标志,Ham试验(-),Coombs试验(-),Rous试验(-),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为主占0.6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嗜碱性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易见,Cabot环可见,巨核系及铁染色正常。尿汞0.03 mg/L(正常值<0.02 mg/L)。诊断:慢性汞中毒。给予二巯基丙醇驱汞治疗1周后,腹痛、乏力消失。驱汞治疗第3天复查尿汞0.09 mg/L,1周时复查尿汞0.001 mg/L,TBi 11.4 umol/L,DBi 1.8 umol/L,AST 483.4 nmol*s-1/L,Hb 124 g/L,RBC 5.65×1012/L,WBC 6.2×109/L,N 0.64,L 0.32,M 0.04,Plt 230×109/L,Ret 0.005。

    作者:章正华;刘瑜;周培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核心期刊的研究方法

    文摘量法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文摘量和文摘率两个指标。文摘量是指选择专业性的文摘索引作为工具,统计本专业文摘索引中,哪些期刊被摘的文献量多,从而确定核心期刊。文摘率主要是指某期刊被某专业文摘摘录的概率。文摘量法关键的是选好专业性的文献。一般为讲,国内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有较严格的摘录选择标准。但如果所选的专业性文摘质量不高,或文摘员水平的问题,则对研究结果影响就会较大。专业性的文献在选择源期刊时,一般都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了杂志的学术质量。载文量法又分为绝对载文量法和相对载文量法。绝对载文量法是指根据期刊载某学科论文数量的绝对数量来确定核心期刊,相对载文量法是指某期刊在某时期内刊载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占该期同时期刊出论文总数的百分比。载文量法相对较为简单,但它对论文在本学科引起的影响未作评价,所以通过载文量确定核心期刊有时偏性较大。引文分析法是目前期刊评价较为公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期刊刊物被引用的情况来确定核心期刊。引文分析法首先要确定统计源期刊,然后统计分析这些统计源期刊的参考文献,分析杂志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计算期刊的被引总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用率。这些指标可反映某期刊在本专业受重视的程度,且可以量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结核性胸膜炎误诊为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44岁。因心悸、胸闷、乏力7 d,3次在当地乡医院就医,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给予静推西地兰处理后,自觉症状缓解,但病情易反复,近2 d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少痰。查体:体温37.2℃,血压100/60 mmHg,端坐呼吸,口唇、甲床发绀,大汗。咽、扁桃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罗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70~180次/min,律齐,Ⅱ、Ⅲ、avF导联ST段及T波有缺血性改变。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化验:外周血白细胞8.9×109/L,N 0.40,L 0.57,M 0.03,血清钾4.0 mmol/L,钠140 mmol/L,氯100 mmol/L,血清钙2.3 mmol/L。血尿素氮5.0 mmol/L,肌酐90 μ mol/L,肝功能正常。急诊胸片检查示:双侧肋膈角变钝。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给予吸氧及反复强心、利尿处理后,心率无下降。后经B超定位行诊断性胸腔穿刺,双侧胸腔各抽出淡红色液体50 ml。化验:细胞数4×109/L,淋巴为主,Rivalta反应阳性,胸水蛋白50 g/L,葡萄糖2.0 mmol/L,符合渗出液。同时查血结核抗体阳性,OT试验阴性。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0.3 g,每天1次,利福平0.45 g,每天1次,吡嗪酰胺0.5 g,每天3次。1周后体温、心率降至正常,食道电生理检查无异常,3周后出院。随访2年,再没有出现心悸、胸闷。

    作者:苗兴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肾衰血透、腹透疗效比较

    60年代国外已有血液透析治疗儿童肾功能衰竭的报道,80年代以来,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得到广泛开展,已成为大多数肾衰患儿主要替代疗法。血透、腹透疗法治疗小儿肾衰各有优缺点。作者1990年11月~1998年2月曾采用血透、腹透治疗2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予以报道,并就两种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比较。

    作者:刘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放性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死率比较

    本院自1990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 138例,现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 138例,其中男1 590例,女548例,男女之比为2.9∶1。年龄小者7 d,大者93岁,平均36.7岁。1.2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78.6%),其余依次为摔伤(9.4%),坠落伤(6.1%),砸击伤(3.2%),其它损伤(2.7%)。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任安州;程树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β2受体激动剂进展与应用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过程 β2受体激动剂一直是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在治疗哮喘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早在70年代,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的应用是哮喘治疗的重大突破。这些药物口服给药可获得4~6 h支气管扩张作用,但起效缓慢。相反,吸入给药则起效迅速(3 min以内)。吸入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能立即扩张支气管,在急性哮喘中当作按需治疗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因此,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由于能迅速缓解症状,是目前按需使用的基础药物,尤其适用于轻度发作的哮喘病人,但其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往往不能缓解哮喘持续发作病人的症状。

    作者:林材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哮喘在祖国医学称之为“哮证”,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并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古往今来,我国广大人民及医务工作者为防治本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浅述如下。

    作者:梁标;刘春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磨牙区额外牙2例

    例1,患者男,20岁,因要求治疗36龋坏就诊,检查时发现36、37间舌侧额外牙一颗。该牙向舌侧偏转约90°。面与双尖牙类似,为双尖形,可见略高的颊尖、低平的舌尖及近、远中窝。面高点距36面约2 mm。片示该牙为圆锥形融合根,根管形态为双管型。询问病史,患者诉该牙自换牙后即有,未有不适。家族史不详。为防止36、37邻面龋坏,建议患者拔除该额外牙,患者不愿,故未予处理。牙片见图1。

    作者:崔春;周修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

    本文对1999年1月~2000年9月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13例,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11例作为对照组,以探讨HP在抢救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符合重度中毒诊断标准[1],为自杀,服用药物为地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利眠宁等,均1次顿服,就诊时间离服药时间5~9 h,昏迷达3 h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治疗组13例中,男1例,女12例,年龄16~37岁,平均24岁;对照组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17~33岁,平均22岁。

    作者:曾石养;关永东;李小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血回输、纱布条填塞救治重症肝破裂13例

    我科近5年来,对13例重症闭合性肝破裂患者采用术中肝血回输,纱布条填塞止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18~52岁。车祸7例,高处坠落4例,墙体倒塌2例。入院时全部病例均有失血性休克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均为阳性。处理措施采取边抗休克,边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本组肝脏全部为星芒状爆裂伤或伤口长5 cm、深2 cm以上的较大裂伤。先清除肝创面坏死的组织,结扎肝创面可视血管、胆管,在缝合止血不理想的情况下,用明胶海绵、大网膜、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另一端在肋缘下就近戳口引出。术后第3日开始分次拔出,2周内全部取出。术中腹腔出血量少1 500 ml,多4 500 ml,一般肝血经收集过滤可回输三分之二,每400 ml加入25%枸橼酸钠10 ml,同时经莫非氏滴管加入地塞米松20 mg。术中术后抗炎治疗,并定时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13例中2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止血成功;2例并发膈下脓肿,经B超引导穿刺治愈;1例肝后腔静脉破裂术中死亡;1例发生黄疸,于术后2周消退;4例血肌酐轻度升高,1周后正常。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角肌结核1例

    患者男,22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臂外侧有一肿物,约“山楂”大小。肿物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全身易感疲劳。体重减轻5.5 kg。2周来肿物疼痛加重。夜间经常在睡眠中痛醒,遂来院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并长期在家注射胰岛素治疗,无外伤和结核病史,家族史无特殊。检查发现右上臂三角肌内有一约12 cm×5 cm大小肿块,较固定,有压痛,局部不红不热,听诊无杂音。右侧肩关节活动未见异常,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8。血生化、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X线摄片右上臂见有软组织肿块,未见有钙化阴影。初步诊断:软组织肿瘤。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肿块为脓肿。引流后伤口开放换药。病理检查发现朗罕细胞、类上皮细胞、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脓液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再次培养发现有结核菌。诊断:三角肌结核。立即抗结核治疗,并用链霉素和异烟肼药液冲洗伤口换药。术后一月脓腔缩小渐趋愈合,3个月随诊时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疼痛完全消失,患肢肌力正常无任何不适。

    作者:董玉泉;赵学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爱宝疗治疗宫颈炎临床观察

    慢性子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常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因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1]。近年来研究表明[2],约有30%~40%患者体内疱疹病毒(HSV)及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呈阳性。据调查已婚妇女中半数以上均不同程度患有此病,且又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3]。自1998年2~11月以来,我院引进德国西克顿药厂生产的爱宝疗治疗浓缩液及阴道栓剂治疗慢性宫颈炎182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佩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一期修复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修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34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创面特点、术前血糖的控制和修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糖尿病病史2~40年,平均10.5年;60岁以上老年组较45~59岁老年前期组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严重。(2)溃疡创面以足部多,自发性溃疡、抓伤、烫伤、磨擦伤为常见诱因,创面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术前、术后血糖控制为(9.1±3.3)mmol/L和(8.7±2.6)mmol/L,P>0.05。(4)植皮14例,成功11例,随意皮瓣7例均成活,截肢(趾)8例,6例Ⅰ期愈合,1例血管移植成功,溃疡自愈。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易合并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疡,术前、术后控制血糖,合理处理创面和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修复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唐冰;祁少海;利天增;沈锐;胡晓根;徐盈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银屑病合并白癜风、类天疱疮1例

    患者男,75岁。因头部鳞屑性红斑20年,躯干散在白斑3年,肩部及躯干水疱1个月,于2000年10月来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起甲板大小鳞屑性红斑,伴瘙痒,曾于我院皮肤科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予口服制银灵、维脑路通,外用5%水杨酸软膏治疗,病情好转,近十年头部皮疹反复发作。3年前无诱因颈部、前胸及双上肢起掌面大小,边界清楚的白斑,不痒,于我院诊断:白癜风。予氮芥酒精外用、口服中药治疗,皮损未见扩大。1个月前肩部、躯干起水肿性红斑,其上出现紧张性黄豆大小水疱,散在分布,略感瘙痒,行病理检查,确诊:类天疱疮。给予强的松60 mg/d口服,水疱大部消退。既往史:否认其它慢性及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无特殊。专科检查:头顶部可见灰白色鳞屑性斑片,鳞屑易刮除,薄膜现象(+),Auspitz征(+)。颈前、前胸及双上肢可见掌面大界清白斑,周边色素沉着,摩擦后白斑发红。肩部可见3个散在黄豆大紧张性水疱,尼氏征(-),口腔未见糜烂、溃疡。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白癜风、类天疱疮。

    作者:侯娟;周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用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与相当条件的正常分娩的产妇30例作对比,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镇痛效果等情况。结果:两组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镇痛效果确切。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确,加速了产程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陈宏霞;杨嘉华;苏园园;张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