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静;李孝萍;董亚琼;王岚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治疗比较困难,我院应用硫酸镁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玉良;温睿;杨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女,35岁,因左腰隐痛25 d于2000 年6月7日入院.患者在25 d前体检做B超时被发现左肾积水、左肾结石,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肉眼血尿.体验:一般情况好,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双肾肋下未触及,双输尿管行径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尿常规WBC(+)/HP、RBC(++)/HP,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B超示左肾大小正常,肾门部见一不规则囊性肿物,大小约5.3 cm×3.3cm,囊内见一结石1.4 cm×1.5 cm.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肾盂造影所见:左肾大小正常,上、中、下肾盏轻度扩张呈杵状,上中肾盏颈
作者:詹河涓;郑彬;单炽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切除围手术期的特点,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本组67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肺叶切除59例, 楔形切除6例,全肺切除2例.结果:64例好转,死亡3例.术后病死率为5.3%.结论:只要围手术期认真处理并存疾病,尤其注意防治易造成老年人死亡的肺部并发症,老年人是可以耐受肺切除术的.
作者:江涛;李志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44例, 其中并发脑水肿42例,现就42例脑水肿患者的抢救措施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3 参考文献1 陈敏章,主编. 中华内科学. 第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718~371 9.2 裴洄,朱琼. AOCP 47例死亡分析. 临床荟萃(中毒专辑),199 3,8(5):208.3 霍亚民,主编. 常见中毒与急救.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4.
作者:吴振华;陈赞雄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从1998年2月~2000年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58例,均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梁桂玲;郭树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重组人生长激素(rhCH)是近年来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它与垂体内源性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动力学无异.所以,rhGH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现就rhGH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杰裕;肖能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明确颞区筋膜的多层次、血液供应、神经分布等情况.方法:通过20具新鲜头部标本的分组研究,利用铸型、透明、造影和显微解剖等方法,通过计算机叠加处理,由浅入深将颞筋膜分为颞浅筋膜、颞深筋膜浅层和深层[1].结果:颞区筋膜的动脉供应来自上颌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颞中动脉,静脉回流由同名静脉收集于翼丛或下颌后静脉,终注入上颌静脉;感觉神经支配有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颞浅神经.结论:颞区筋膜可以单层应用,可形成带感觉神经支配的筋膜移植组织,也可利用颞浅筋膜、颞深筋膜和帽状腱膜的复合组织,增加移植的长度和组织量,并灵活地设计用于修复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缺损、器官畸形.
作者:胡志奇;齐向东;徐达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灼术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7例PCOS不孕症患者观察术前、术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术后排卵情况、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术后LH,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术后排卵率为92.5%(25/27),妊娠率51.8%(14/17),流产率14.2%(2/14) .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灼术对于难治性PCOS患者有明显疗效,具有高排卵率、妊娠率、以及低流产率,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克罗米酚治疗PCOS失效后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顾正田;黄燕冰;陶莉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AO技术治疗股骨近远端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A O技术(包括130°角钢板,95°髁钢板,动力髋螺钉和动力髁螺钉)治疗181例患者出现的65 例101处术后并发症.结果:101处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18处,下肢前后成角畸形6处, 髋内外翻19处(其中晚期髋内翻6处),小粗隆未复位7处,膝关节内外翻5处,股骨髁间分离3 处.内固定失败9处,髋关节痛3例,膝关节僵硬14处,膝关节疼痛9处,骨折延迟愈合8处. 结论:并发症主要原因为手术时机延误和对骨折类型了解不充分导致术中不良复位;手术操作不遵循AO规范,对所使用器材的设计特点、使用要领不熟悉;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内固定失败等.预防对策为早期手术,遵循AO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术后重复康复治疗.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邓建业;权日;魏仲恩;符史发;黄山东;张惠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WHO将其列为第一级致癌物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及H.pylori高感染区(21%~93%),已对人民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尽管抗生素治疗在H.pylori相关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毒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稳定,费用高昂,难以解决其复发问题.人类与病原微生物长期斗争的历史表明,有效控制和彻底消灭某种传染病的佳途径是疫苗接种,H.pylori疫苗接种将是预防H.pylo ri感染,降低H.pylori相关性疾病发病率的佳选择.
作者:徐采朴;罗治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放疗疗程与放射性脑病潜伏期的关系,探讨甲强龙在放射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17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甲强龙冲击疗法)及对照组(大剂量地塞米松),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分别做疗效评价.结果:10例首程放疗患者发病潜伏期为10个月~6年,7例再程放疗的潜伏期为2个月~3年,放疗疗程增加,放射性脑病的潜伏期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半年后总有效率达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3.3%).结论:放疗疗程的增加缩短了放射性脑病的潜伏期,再程放疗时要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正常组织的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能有效控制放射性脑病.
作者:潘炎炎;陈应瑞;李伟雄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多中心研究表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 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所致的猝死有明显疗效 ,ICD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于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已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终目的是降低猝死率.长期随访的研究已证实,植入ICD后,每年的猝死发生率为1%~2%,远远低于未植入的15%~25%.我院2001年5月开展ICD治疗导致反复晕厥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许香广;王洁婷;赵菲;黄建平;张东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胰腺癌与糖代谢紊乱关系密切,本文对胰腺癌合并血糖升高者42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徐淑静;李孝萍;董亚琼;王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在过去的10余年里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疗法的应用有效地治疗了这一细菌感染,显著改变了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预后.目前H.py lori根除方案多采用三联治疗,即质子泵抑制剂(胶体铋剂)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但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其根除率差异甚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抗生素的耐药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依从性等.
作者:曾志荣;陈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溃疡病的主要病因因素,亦与胃癌和胃恶性淋巴瘤(ML)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在溃疡病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不仅加速了溃疡愈合,而且减少复发和出血等并发症.根除H.pylori还可使胃低恶性淋巴瘤消退,甚至彻底治愈,开辟了抗生素治愈肿瘤的新思路,为深入研究 H.pylori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肿瘤防治拓展了新的领域.根除H.pylori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直是胃肠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各种方案的不断更新亦是对消化科医师的考验与挑战.但其基本组成不仅涉及抗生素的配伍与更换,还涉及抑酸疗法的联合应用.
作者:欧阳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孕6~10周、年龄18~36岁、自愿人流而无禁忌证和并发症的健康妇女998例,人流前1 h均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 g,然后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499例,镇痛组人流术前行1%利多卡因5 ml宫颈旁神经阻滞,同时予静推安定10 mg.对照组不予镇痛直接手术.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和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1),宫颈明显松弛(P<0.01),人流综合征反应明显减少(P<0.01),而术中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安全简便、效果确切的镇痛方法.
作者:尹玉竹;谌小卫;李小毛;侯红瑛;古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由于可以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病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冠状动脉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的症状,又是可导致死亡的并发症. 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49例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患儿(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 rome,MCLS),其中41例出现不同程度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本文针对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志坚;郭元伟;王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病人的临床特征,摸索出一套规范完整的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经确诊的中间综合征患者,立即予以正压给氧 ,早期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用复能剂、纳洛酮静注,强化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救治,16例痊愈,4例显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促进苏醒 ,缩短昏迷时间,改善循环,显著提高中间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丽丽;阙惠萍;朱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胃镜介入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无水酒精、立止血等药物的止血疗效.方法:对120例急诊胃镜检查为溃疡活动出血患者进行粘膜下注射,于出血部位周围注射硬化剂,平均每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5ml,立止血1 U、无水酒精0.3 ml.胃镜止血治疗后均加用制酸剂.结果:1次止血成功108例,8例行2次胃镜止血.止血成功率96.7%.未发生一例与注射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有48例于治疗后追踪复查胃镜,未发现有溃疡周围坏死或溃疡扩大现象.结论:经电子胃镜介入注射止血治疗溃疡出血其疗效肯定,所需附件简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减少急诊手术率.
作者:谭立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 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能从尿道可控排尿,过着与健康人无异的正常生活.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1998年6月~2001年5月已对16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现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