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心理访谈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罗玉华

关键词:心理访谈, 重度混合痔, 焦虑, 抑郁, 疼痛
摘要:目的 研究术前心理访谈对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98例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分阶段心理访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同时点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d及术后1d,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较组内前一时点显著下降,观察组上述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点(均P< 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术后24 h及7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访谈有利于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及减轻术后疼痛,令围术期整体护理质量获益.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降低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浦北县人民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A组)、FTS理念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B组)、FTS理念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C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PR)、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比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提前、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时间C组比B组长(P<0.05),住院费用C组比B组高(P<0.05),C组比B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三组术后第1 d WBC、CPR、IL-6均较术前升高,第3d、7d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比较,A组WBC、CPR、IL-6术后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术后WBC、CPR、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A组腹胀3例、吻合口漏l例;B组恶心、腹胀、切口感染各2例,吻合口漏1例;C组腹胀2例、肺部感染1例;均无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FTS能显著降低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良清;黄安振;高海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刀外痔切除联合弹力线内痔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体会

    新全国肛肠疾病流调结果显示[1]:约5.2亿人患有肛肠疾病,且肛肠疾病患者中98.08%患者有痔相关症状.当痔发展成Ⅲ、Ⅳ度混合痔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本科室采用超声刀外痔切除联合弹力线内痔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3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具有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茜;贝绍生;李宇飞;崔国策;周娇娇;李华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心理干预对心理行为反应特征、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心理干预对心理行为干预特征、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结肠造口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2).观察组出院后每2周到本院门诊接受专业护理及心理指导,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进行一般指导,通过复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两组心理行为特征,共进行3个月.于干预后3个月复查或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评分(SDS)及汉密顿焦虑评分(SAS).结果 患者出院时评估术后心理行为特征,重建、认知、退缩均为中等水平,冲击反应处于较低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重建、认知、退缩及冲击水平均明显下降,各维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SAS及SDS分别为(33.81±4.81)分、(37.48±6.28)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性对应干预可助于优化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敏;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激励措施改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激励措施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相同临床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加之激励措施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定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激励措施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玢;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疼痛控制及血栓发生风险的研究

    目的 比较自控硬膜外镇痛及自控静脉镇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采取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随镇痛时间逐渐降低,A组术后4h、12h、24 h、48 h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术后APTT、PT均随时间不同程度缩短,B组缩短更明显,A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48 h的APTT、PT均高于B组(均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04%,低于B组的30.43%(P< 0.05);A组无患者发生静脉血栓,B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0%,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控硬膜外镇痛较自控静脉镇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佳,术后恶心呕吐减少,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更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更为安全.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脓肿切除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脓肿切除根治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肛周脓肿患者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术式不同,分为根治组(n=50,行脓肿切除根治术)和切开组(n=44,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恢复、肛门功能、复发及肛瘘形成情况.结果 根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切开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8.94±1.65)d,感染控制时间为(2.94±1.21)d,均显著少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组术后肛周重度疼痛率为10.00%,切开组为36.36%,两组肛周重度疼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肛门形态评分、肛门收缩功能评分和肛门失禁评分均较组内术前显著降低(均P< 0.05),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6个月,根治组肛周脓肿复发率为4.00%、肛瘘并发率为4.00%,切开组则分别为25.00%和18.18%,,两组肛周脓肿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切口引流术相比,脓肿切除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总体疗效更优,术后发生重度疼痛率及肛周脓肿复发率更低.

    作者:李学化;余智涛;陈快荣;温圣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保护性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回肠造瘘术与否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瘘方式的不同分为回肠造瘘组(n=37)与未造瘘组(n=33).记录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治疗费用.结果 回肠造瘘组与未造瘘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41%(2/37)、12.1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造瘘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1%(4/37),其中造口出血、造瘘口狭窄各1例,造瘘口感染2例.回肠造瘘组盆腔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5.26±2.01)d、(7.45±2.51)d、(33546.89±3178.65)元,均显著低于未造瘘组(均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预防性回肠造瘘与否患者发生吻合口漏概率相当,但前者术后康复情况更优.

    作者:蒲志忠;王红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日均减压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结果 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日均减压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前,两组S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R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d、2d、3d、5d的S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同时缩短梗阻缓解时间,有改善提高因肠梗阻而造成的睡眠质量低下,较为经济简便.

    作者:孙延霞;马园园;冯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服替吉奥与静脉注射5-FU对中晚期直肠癌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比较

    目的 比较替吉奥与5-氟尿嘧啶(5-FU)用于中晚期直肠癌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选择本院92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奥沙利铂+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替吉奥口服,80 mg/m2/d,早晚两次餐后口服给药,2次/d,对照组加用5-FU 15 mg/kg静滴,3次/周,两组均以3w为1疗程,2个化疗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分级.结果 观察组RR率为32.61%与对照组RR率34.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用于中晚期直肠癌化疗可发挥与5-FU基本相当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泳;计勇;彭翔;周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诱导缓解期治疗的转归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诱导缓解期治疗的临床转归.方法 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诱导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疾病特点,观察经内科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发生率分别为97%、93%及90%.维持治疗1年内,共发生中毒性巨结肠1例和急性肠穿孔 4例,癌变1例,中转手术17例,无死亡病例.经缓解期程序化干预治疗后,Mayo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低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率增加是患儿病情加重致中转手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程序化干预治疗有助于维持缓解.低HGB、高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杨子江;蔡亲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双吻合术与常规双吻合术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改良双吻合术与常规双吻合术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双吻合术,对照组予以常规双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患者死亡、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他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肠梗阻、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两组死亡、复发、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常规双吻合术相比,改良双吻合术应用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总体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杨威;彭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肾二肽酶基因mRNA在左右半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肾二肽酶基因(Dipeptidase 1,DPEP1)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结肠癌切除术的腺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LSCC)组.收集每个患者的肿瘤和自身正常结肠组织标本80对,使用RT-qPCR技术分析DPEP1 mRNA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DPEP1 m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01);DPEP1 mRNA在L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P表达指数=0.018);DPEP1 mRNA高表达病人更多见于LSCC(P=0.025);高表达者低分化病人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分化病人(P=0.009);高表达病人癌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10);DPEP1 mRNA与肿瘤浸润深度T4临界显著相关(P=0.051).LSCC中DPEP1 mRNA低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显著优于高表达者(62.8 mo vs.42.0 mo,P=0.010),RSCC高和低表达者之间生存无显著差异(P=0.159).多因素分析显示,T4侵犯和脉管癌栓是R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T4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是L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DPEP1高表达与LSCC病人不良预后临界显著相关(P=0.052).结论 DPEP1 mRNA在LSCC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且对两者具有不同的预后意义,其高表达仅对LSCC具有不良预后影响.

    作者:许开宇;连正杰;伍江平;丁磊;高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比较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中多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和术后6h、12h、24 h及72 h 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H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能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吴寒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酶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酶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抗生素治疗:口服氟哌酸0.2 g,3次/d;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 g,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透明质酸酶:1500 U肌肉注射,隔日1次.持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结肠炎及盆腔疼痛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随访半年统计盆腔疼痛复发情况.结果 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观察组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观察组盆腔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酶能显著提升抗生素对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崔稳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外治方案用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

    目的 观察不同外治方案用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皮肤保护膜治疗方案,对照组予达克宁外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治疗第1d、第7d及治疗结束后1周肛周皮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与达克宁外敷治疗相比,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皮肤保护膜用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疗效更优,安全性良好.

    作者:陈翠;林才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高龄(> 80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40)与开腹组(n=38),比较两组手术恢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耗时、拔除引流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吻合口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尿路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安全性良好.

    作者:丁毅;骆成玉;杨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组,每组各4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h、术后1d及术后1w四个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变化,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1h、1d时CRP、IL-10、WBC、TNF-αt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 0.05),后呈降低趋势,腹腔镜组术后1 d CRP、WBC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h、1 d IL-10、TNF-α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引起的炎性反应较轻,对机体的损害较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杨宏俊;周伟;李阳;夏业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进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肛门远期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多原发性结直肠癌肛门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改进后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及直肠大耐受量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 0.05).对照组术后半年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及大耐受容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 0.05).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相比,改进后的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利于减少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远期肛门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黄客增;李鸿飞;莫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结肠漏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发生结肠漏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术后结肠漏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结肠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接受手术患者中,共有44例出现结肠漏情况,占47.83%.未出现结肠漏患者与出现结肠漏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创伤部位范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临床参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创伤部位范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是发生结肠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基础护理服务,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观察引流管情况,对于发生结肠漏的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郑春燕;张嘉丽;陈芳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术前心理访谈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术前心理访谈对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98例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分阶段心理访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同时点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d及术后1d,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较组内前一时点显著下降,观察组上述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点(均P< 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术后24 h及7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访谈有利于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及减轻术后疼痛,令围术期整体护理质量获益.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