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辉;王东江;李艳红;郝玉杰
目的 研究血黏度、血脂联合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4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三组(优良组、尚可组、较差组),选择同一时期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研究对象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 (Apo-A1)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观察组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CHOL及LDL-C分别为(7.03±1.24) mPa/s、(12.28±2.67) mPa/s、(6.49±0.97) mmol/L及(2.71±0.63)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CHOL及LDL-C与预后具有显著负相关性,HDL-C和Apo-A1水平与预后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黏度联合血脂检测可作为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苏应仙;朱中元;王莹莹;谢勇;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比较超声与X线用于肠套叠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肠套叠疑似病例134例,分别进行超声与X线检查,根据手术结果、空气灌肠、随访结果计算误诊率、漏诊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两种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检查肠套叠患者直接征象中同心圆征、套筒征率与非肠套叠患者比较明显较高(95.6%、92.11%VS20.00%、0.00%)P <0.05;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者113例,漏诊率4.39%(5例),误诊率20.00%(4例)低于X线检查28.95%(33例)、45.00%(9例);灵敏度95.61%、特异度80.00%高于X线检查71.05%、55.0%.结论 肠套叠早期筛查中超声检查不仅具有无创、无辐射特点,其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检查,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高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HNF-4α在结直肠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5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自动染色仪检测HNF-4α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恶性肿瘤组织中HNF-4α的阳性率89(8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HNF-4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转移、家族遗传及肿瘤位置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联(P>0.05),而与肿瘤分化和Dukes分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HNF-4α在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结直肠恶性肿瘤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可试想用于抗肿瘤药物潜在靶点的研究.
作者:王博;俞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性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40 mg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 mL注射,测定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T3)、术毕(T4)、拔管后即刻(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及芬太尼用量.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T2、T5时间点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 h、48 h 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察组芬太尼总用量平均(735.68±50.05)ug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50.12±70.28)ug(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直肠癌根治术刺激诱发心血管反应,减少炎症因子发生,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顾焱晖;韩广森;赵玉洲;任莹坤;李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肠代膀胱术对膀胱癌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膀胱全切除肠代膀胱术的42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式分成腹腔镜组(24例)和开放组(18例).对比两组受试者围术期指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等)及肠道功能指标(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差异;行术后24个月随访,分析其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间控尿率、夜间控尿率等)变化情况.结果 ①两组受试者平均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34.5±52.6) ml]、总住院时间(5.5±1.3)d、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39.5±10.5)h、肠道恢复通气时间(59.9±12.5)h和首次排便时间(72.5±15.2)h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②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两组受试者大尿流率、膀胱容量均较术前显著提升,残余尿量则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受试者日、夜间控尿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全切除肠代膀胱术不仅可有效改善膀胱癌患者排尿功能,还对其肠道功能的不良影响轻微,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游加芹;游春艳;耿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胃癌转移结肠癌的危险因素及其组织学类型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早期诊治胃癌转移结肠癌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3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有结肠癌转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胃癌根治术.通过一般资料和病历整理以及术后病理学组织研究,分析性别、年龄、胃癌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胃癌转移结肠癌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严格诊断,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转移结肠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胃癌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其中病灶部位在胃窦(51.28%)、胃底体贲门处(66.67%)、病灶大小≥5 cm者(64.10%)、浸润深度在浆膜内(T1-2)处(72.22%)、淋巴结转移数目>6个(64.10%)更易发结肠癌转移.胃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胃癌转移结肠癌危险因素与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密切相关(P<0.05),其中低分化腺癌39.74%、黏液腺癌20.51%、印戒细胞癌32.05%与高、中分化腺癌比更易发生转移(P<0.05).结论 胃癌转移结肠癌的危险因素有胃癌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且病灶部位在胃窦、胃底体贲门处、病灶大小≥5 em者、浸润深度在浆膜内(T1-2)处、淋巴结转移数目>6个、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者更易发生结肠癌转移.
作者:郭红辉;王东江;李艳红;郝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混合痔患者行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58例(96.7%),好转2例(3.3%).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wAs)平均5分,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WAS)平均3分.伤口3周愈合率为96.7%,患者总体满意度平均96分.手术时间平均25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切除痔上黏膜组织为非环形,含有部分直肠肌层组织,长度平均3.1 cm,宽度平均2.0 cm.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陈富军;彭旭东;李成书;李刚;骆川云;昝朝元;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以自护为核心的品管圈活动对肛痿术后泌尿系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肛肠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肛瘘术后仅给予体征检测、抗感染和导尿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自我护理为核心的品管圈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不同时点(术毕、术后12h、36 h、72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泌尿系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恢复等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巧、自我责任感和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更为明显,护理后ESCA(127.4±18.6)分较对照组(94.5±23.4)分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AS术后36 h (2.6±1.1)分、72 h (1.9±0.8)分分别较对照组(3.5±1.3)分、(2.7±1.2)分低,并发症发生率14.63%较对照组36.59%低,均差异显著(P<0.05);护理舒适度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理舒适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以自护为核心的品管圈活动对减少肛瘘术后泌尿系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自护能力和舒适度等效果较好,对术后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南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腹部超声诊断小儿结肠炎的准确性及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58例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总结腹部超声的影像表现并计算诊断准确性.结果 结肠炎患儿的肠壁增厚以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回声减低、可累及全结肠.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之间有明显渐进过程,肠腔黏膜呈节段性回声增强、增厚,部分可见凹陷,浆膜层回声清晰完整,肠管有僵硬感,增厚肠壁血流明显增多、肠腔狭窄,病变呈环形.腹部超声示53例患儿肠壁厚度超过4 mm,诊断准确性为91.3%(53/58),炎症部位的诊断准确性为84.5%(49/58).结论 腹部超声在小儿结肠炎中的应用可显示肠黏膜横向病变、肠壁厚度、结构纵向变化及与肠腔外改变,为临床确诊提供有用信息,诊断准确性高,且即时动态、无创安全、重复性强,在预后评估中也有较大应用优势,可作为小儿结肠炎诊断与疗效评价手段.
作者:梅红;张蓉;宫少青;王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情况.方法 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肛肠科行混合痔手术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痔疮栓外用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马应龙痔疮栓外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水肿及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0%(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d,7d实验组出血、水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痔疮栓较单独使用能更好改善混合痔术后心理状态和水肿、疼痛、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
作者:李南;姜国丹;刘慧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未行胃肠减压的康复护理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未行胃肠减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自拟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1.03±3.85)h、(4.06±2.11)d、(9.23±1.96)d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活动指导、体位护理及舒适度评分分别为(9.42±1.31)分、(9.03±1.58)分、(9.12±1.36)分、(8.94±1.02)分、(13.06±2.0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37.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择期开腹手术未行胃肠降压患者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杨俊华;张敏;杨玉婷;杨利华;阮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术式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被诊断为肛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按照肛瘘挂线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2.50%(33/40),总有效率为100%(40/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90%(36/40);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疤痕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关节镜下lift_Plug术治疗肛瘘不仅疗效显著,还能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等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愈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祛瘀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祛瘀解毒方持续口服,加卡培他滨小剂量500mg,2次/d持续治疗.连续服用4周为1个化疗周期,可连续多程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可休息1周再进入下一周期治疗.化疗直至患者自愿退出、不能耐受或死亡.对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价按RECISTl.1标准、总生存期、生活质量评分(FACT-C V4.0)标准评估.不良反应按NCI CTC3.0标准评估.结果 2月后疗效评估,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0/23),部分缓解(PR)4例(17.4%,4/23),疾病稳定13例(56.5% 13/23),疾病控制率为73.9% (17/23),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和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社会/家庭状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2疗程和4疗程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祛瘀解毒方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肠癌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评估.
作者:周京旭;李猛;吕文娇;李蔚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进行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观察组术中增加无瘤技术的使用.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两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术后1年内随访了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排尿功能评估各等级例数相当,观察组勃起功能评分(3.05±0.59)分,较对照组(3.12±0.73)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内,两组术后感染、肠梗阻及尿潴留的比例相当(P>0.05),观察组切口种植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P <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生存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结论 无瘤术用于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并降低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逸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CDCA4 (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4,HEPP/SEI-3/TRIP-Br3)是属SEI家族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其可通过调节靶基因如p53、E2F、JUN等的转录活性而在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等多种细胞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CDCA4结构、功能的研究虽已逐步展开,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本文对CDCA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向华;徐钰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50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91±0.34)em、(2.98±1.12)d及(1.75±0.63)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促甲状腺激素(TSH)、外周血血糖(BG)、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及6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术较传统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显著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远期生存率也有所改善.
作者:郭雄飞;杜建军;王园园;陈永芳;杨庆民;刘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收治的4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25例,采用系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个性化护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在缩短直肠癌Miles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术后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巧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omeⅢ便秘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便秘组(n=74)和非便秘组(n=174)两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病程、合并疾病、吸烟或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35)、饮食不健康(喜好辛辣、油腻、难消化食物)(OR=2.523)、不良情绪(有焦虑或抑郁情绪)(OR=5.362)、每日活动时间<0.5 h(OR=6.235)、无定期排便习惯(OR=2.634)、每日未摄入蔬果(OR=12.523)等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不健康(OR =3.449)、不良情绪(OR=3.141)、每日活动时间不足0.5 h(OR=11.536)、每日未摄入蔬果(OR=2.523)等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健康的饮食、未摄入蔬果、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缺乏日常活动等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医护人员应以此为依据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降低其便秘发生风险.
作者:张亚莉;顾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施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术后1周采用Wexner便秘评分及肛门排气时间评价肛门功能,记录两组排便时间评估直肠功能,治疗后3个月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手术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43.15±0.93) min、住院时间(14.32±2.01)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94.86±14.23) 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周观察组Wexner评分(8.34±2.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41.32±2.63) min、排便时间(18.33±1.52) 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23.14±3.38)分及并发症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改良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颈癌中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减少对肛门及直肠功能的损伤,同时提高远期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实践.
作者:佟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痔动脉结扎、围扎悬吊术对痔出血及脱垂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肛肠外科收治的78例脱垂性(Ⅲ~Ⅳ度)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痔动脉结扎加痔本体围扎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及住院基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不同时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术后患者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有效率100.00%、随访6个月复发率2.78%分别较对照组97.44%、5.41%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出血量(9.6±3.1)mL、创口愈合时间(6.1±2.2)d分别较对照组(12.1±4.2)mL、(9.5±3.4)d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hVAS (3.5±1.2)分、18h(2.7±0.9)分分别较对照组(4.3±1.5)分、(3.6±1.4)分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5.38%较对照组35.9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痔动脉结扎加围扎悬吊术不仅具有同传统外剥内扎术相近的手术疗效,而且能有效减少脱垂性痔病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对促进创口愈合和减少脱垂后并发症效果较好.
作者:李忠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