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李晓萍

关键词:吸入麻醉, 小儿短小,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手术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4.05±1.14) min;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19.63±4.21) min,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肢体活动2例,恶心呕吐3例,分泌物增多未发生,术后躁动1例;对照组患儿发生肢体活动10例,恶心呕吐15例,分泌物增多8例,术后躁动7例,组间对比,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诱导迅速,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69例下肢丹毒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方式治疗,对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69例患者治疗痊愈39例,占56.5%,效果显著27例,占39.2%,有效3例,占4.3%,无治疗无效者。总有效率为93.7%。69例患者治疗中出现恶心1例,占1.4%,腹泻2例,占2.8%,无呕吐、皮肤瘙痒患者。患者不良反应总比例为4.2%,小于规定的5%,可以认为安全有效。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张建民;郭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本科实习生92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名采用传统的LBL临床带教法,观察组46名采用PBL教学法。在出科前进行理论、操作、书写病历三方面考核,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对PBL教学组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察、技术操作、病历书写、综合成绩和教学结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结论: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明;何瑞利;程冠昌;洪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控烟对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目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控烟,探索其可行性及控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各种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控制患者每天的吸烟量。回顾性分析控烟3年来患者对控烟的态度以及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结果:患者能配合管理,逐渐习惯少吸烟,5人戒烟;呼吸道感染率逐年下降,由31.7%下降至4.9%(P<0.05)。结论:控烟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福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体检的老年人(≥60岁)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 CCA)和颈内动脉(ICA)内膜和内-中膜厚度(IMT)、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CCA和ICA内径, CCA和ICA的IMT厚度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CCA和ICA的PSV和大剪切率(SR)值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而血管阻力指数(RI)值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阴性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而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随着血压程度的升高,粥样斑块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组间具有差异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老年人群体检的常规方法。

    作者:刘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73例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3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73例同期住院治疗的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丘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早期使用甘露醇等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丘脑出血等,而且发病初期有甘露醇使用史者更容易发生继续出血。

    作者:彭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强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强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癌性疼痛62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31例患者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对照组31例患者应用镇痛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内脏痛、躯体痛与神经痛程度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疼痛改善明显,具有采用价值。

    作者:李芸蕊;苏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75例,分为单纯腹腔镜手术组( A组),腹腔镜联合GnRH-a组( B组)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 C组),每组各25例。3组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A、B、C 3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2.1%、92.0%、76.0%,再次生育意向成功率分别为40.0%、63.16%、52.94%。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滢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0~3岁孤残儿童的科学养护

    目的::探讨孤残儿童的养护方法。方法:运用新的教育和康复模式对福利院收养的25例0~3岁孤残儿童进行科学养护,评估养护效果。结果:孤残儿童在生长发育、智力发展、性格、生活能力方面均有很大进步,并逐步回归家庭与社会。结论:科学的养护模式可极大促进孤残儿童在身心、智能、性格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健康发展,应该在各层次的福利院推广。

    作者:张惠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右旋糖酐70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无菌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70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欲H,采用薄膜过滤方法,通过接种6株阳性代表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对右旋糖酐70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样品组及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同对照组比较,各阳性对照组的菌落生长情况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右旋糖酐70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的无菌检查可采用薄膜过滤法。

    作者:张琳;宫瑞中;王丽;邓自新;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脊液 TNF-α和 IL-6检测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脑脊液TNF-α和IL-6检测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57例,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测量所有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含量,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3个亚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E病情越重,NBNA评分越低,治疗后,观察组各亚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前,随着病情程度的严重,TNF-α和IL-6的含量也随之升高,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脊液中TNF-α和IL-6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5.38,P<0.05;r=-5.62,P<0.05)。结论:脑脊液中TNF-α和IL-6含量可以作为反映HIE严重程度的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娄佰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丹红注射液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血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效果显著。

    作者:郑茜;杨东伟;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90后”护士现状与培养对策的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90后”护士现状与培养对策。方法:针对“90后”护士的个性特点,结合现状,加以培养。结果:促进护士完成角色转换,提升自身素质与工作能力。结论:了解“90后”护士个性特征,加以相应的培养,帮助她们完成角色转换,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对患者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对患者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50例慢性病贫血( ACD)患者及53例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利用化学发光仪对铁蛋白( SF)含量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在低倍光镜及油镜下观察细胞内、外铁,并计算细胞内铁阳性率。结果:慢性病贫血患者SF含量(345.27±268.37) ng/m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8.35±2.49) ng/ml,P<0.05;内铁含量为(21.75±19.39)%高于缺铁性贫血组(0.74±0.23)%,P<0.05;外铁含量也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含量显著下降;慢性病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升高。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养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副反应量表)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经Ridi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AMD评分第1、2、4周末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低。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王绍臣;杨静娟;敖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泛性焦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观察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40例。针刺组患者取百会、上星、神庭、水沟、膻中、巨阙、中脘为主穴,药物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每天口服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焦虑自评量表( SAS)进行疗效评定1次,在治疗的第6周末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情况1次。结果: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药物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SA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SAS、TESS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南江县关坝乡500名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关坝乡袁山村3岁以上常住(居住半年以上)居民5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方法,检查受试者的肠道蛔虫卵、钩虫卵和鞭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试法检查蛲虫卵。结果:500名受试者中,土原性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28.6%(143/500),其中钩虫感染率为5.4%(27/500),鞭虫感染率为10.0%(50/500),蛔虫的感染率27.8%(139/500,);其中,幼儿和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人(除钩虫之外);以蛔虫和鞭虫为主要混合感染,所占比例达10%。结论:土原性寄生虫感染以农村为主,应将土原性线虫感染工作的防治重点放到农村,特别是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偏低的居住区。

    作者:徐宗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因素。方法:对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0例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中8例尿常规检验不合格,不合格发生率为0.89%。其中,3例为住院标本,4例为门诊标本,1例为健康体检标本;3例住院标本中2例超时送检,1例标本污染;4例门诊标本中,1例超时送检,2例标本污染,1例标本标记错误;1例健康体检者标本污染。结论:尿常规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尿常规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杜飞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分析仪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精神病院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追踪分析,以研究眼球运动轨迹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使用眼动分析仪筛查出36例D值为正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患者进行眼动分析仪对比追踪分析研究;另选取健康人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对照分析,0周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各项眼动测定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各项眼动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8周后不同精神状态各项眼动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异常特别是眼注视点(number of eye fixation, NEF)、反应性探究分(responsive of search scores, RSS)的改变对疾病诊断有特征性意义,与年龄、性别、临床精神状态无关,而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眼动测定值无影响,据此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异常可能不是状态学指标而是一种生物学指征,可以作为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有价值的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陈勇;段肖玲;刘晓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规范化护理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1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术后疼痛采取规范性护理。结果:对照组80例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3.5±1.3)分,术后24 h为(5.2±1.9)分,术后48 h为(4.8±1.6)分;观察组80例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3.6±1.4)分,术后24 h为(4.1±1.5)分,48 h为(3.1±0.9)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完全缓解率(87.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2.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采用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作者:高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或奋乃静治疗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求米氮平联合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果。方法:将72例用利培酮( n=36)或奋乃静( n=36)治疗疗效欠佳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添加米氮平治疗12周,治疗期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整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 CGI-S)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 TESS)。结果:至12周末,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或奋乃静可显著改善患者的PANSS总量表分(PANSS-T),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分(PANSS-P)和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分(PANSS-N),效应量(ES)分别为1.0、0.8和0.8。但治疗6周后,前者对患者的阳性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后者对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米氮平联合利培酮对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明显,联合奋乃静对患者的阳性症状改善较明显,这一结果仍需大量的随机双盲研究确定。

    作者:闻荣海;梁春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