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气腹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21例报告)

闭克明;卢国平

关键词:免气腹腹腔镜, 后腹腔镜技术,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外科手术, 经腹膜后, 现报告如下, 外科应用, 外科领域, 手术方法, 实践, 器官, 泌尿, 国内
摘要:腹腔镜外科手术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手术方法还在不断改进,免气腹腹腔镜外科手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业已发展成为现代腹腔镜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该技术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后腹腔镜技术对腹膜后器官的手术具有其独到的优势,特别适合泌尿外科应用.我院2003年8月至2004年10月开展了经腹膜后免气腹下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嵌顿结石65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嵌顿结石因结石长期停留于输尿管的某一固定部位,常有并发症共存,用药物或体外冲击波(ESWL)治疗无效.因此,在处理上与普通输尿管结石不同.1994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嵌顿结石6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福;李欢诚;陈春延;庞家瑜;何国友;吴品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2例次造影中,30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93.7%,2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6.3%,但经图像后处理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比剂追踪DSA技术能准确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诊断下肢全段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方烂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改进

    由于头颈部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常不宜行颈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为不失时机确保治疗有效地进行,行经皮股静脉置管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法通常采用高位穿刺,误穿动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较高,且输液的通畅与否与体位关系很大.2002年以来,我科试用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高,且不易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现对2种穿刺置管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劳永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G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构建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LA-G.方法:从孕妇绒毛组织中提取总RNA,借助RT-PCR技术扩增HLA-G的cDNA并把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然后经酶切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已构建表达HLA-G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LA-G.结论:应用RT-PCR扩增及DNA连接技术成功构建HLA-G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杨海波;何琳惠;池永斌;王植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7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又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其发病基础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为探讨PS治疗HMD的疗效,现将我院近2年来采用PS治疗的HMD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彤;佘绍逸;佘璇瑜;郭继忠;林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放疗后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放疗后损伤区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质粒pcDNA3/VEGF165转染大鼠右后肢照射区肌肉组织细胞,每次每只大鼠转染质粒200 μg,共治疗2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行VEGF蛋白检测、血管染色体视学图像分析、血管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血管造影等.结果:经重组质粒pcDNA3/VEGF165基因转染后,照射区组织VEGF蛋白明显增高,微血管密度、平均截面积、平均管径和血管造影计数均达到正常组织水平,血管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VEGF基因转染治疗可逆转放疗对大鼠组织血管造成的损伤,有效地恢复血管生成能力.

    作者:王代友;于大海;温玉明;巫家晓;韦山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198例分析

    1997年8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ST)19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毓标;覃洪斌;韦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侧脑室内催产素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内催产素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不同剂量(0、0.2 nmol和10 nmol)的催产素注入Wistar雌性大鼠的侧脑室内,然后用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其量效关系.结果:脑室内注入0.2 nmol和10 nmol催产素组的大鼠在5 d的训练中,找到平台的时间没有明显改变,而在休息4 d后,再作水迷宫测试时,10 nmol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各组大鼠的运动速度没见明显改变.结论:脑内催产素有利于大鼠的长期记忆能力.

    作者:杨伯宁;韦力;黎有文;周三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的临床价值(附15例报告)

    肺栓塞(pulmanary embolism,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经皮穿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肺栓塞.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15例下肢DVT患者置放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美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龄胃癌的外科治疗(附78例报告)

    目的:探讨提高高龄胃癌病人外科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70岁以上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随访1~7年,统计生存率.结果:78例病人中均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施行根治性切除52例,姑息性切除26例,联合脏器切除13例,术后以并发肺部感染为多见,围手术期死亡11例(11/78),姑息性切除生存6~13个月,平均9.5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48/52)、73%(38/52)、28.2%(15/52).结论:高龄胃癌病人以中晚期为多见,常合并其他疾病,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腹腔化疗,以D2为主要术式,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伟;汤力;刘锦新;蒋斌;黎裕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1 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体外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体外对卵巢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采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性试验检测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不同剂量以及不同时间段对卵巢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表现.结果: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131I加抗体混合组、单纯131I、单纯抗体;佳剂量为3.18×1011 Bq/g,佳作用时间为24~36 h.结论: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对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且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黄薇;陈心秋;赵芳芳;王威廉;周德南;唐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AC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但早期改善微循环治疗对ACT的预后起关键的作用.我院近年来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注液治疗ACT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志武;胡正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心脏手术犬血浆肌钙蛋白变化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每组8只.体外循环(CPB)150 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两组CPB期间cTnI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cTnI在CPB中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减少cTnI的释放,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冯旭;林辉;何巍;陈铭伍;周华富;覃家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LA-DR基因与广西籍壮族IgA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籍壮族IgA肾病(IgAN)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25例广西籍壮族IgAN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的HLA-DR4、HLA-DR12基因频率进行检测,并测定等位基因序列.结果:壮族IgAN组HLA-DR4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HLA-DR4基因阳性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1例IgAN患者的HLA-DRB1* 04基因出现碱基对变异,149位A→G,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病理类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①HLA-DR4基因可能是广西籍壮族IgAN的易感基因;②HLA-DR4基因与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的广西籍壮族IgAN相关.

    作者:冯炜;廖蕴华;李铭邦;黄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应用栓塞子宫动脉(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子宫肌瘤患者,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DSA检查证实后,向子宫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以栓塞子宫动脉,随诊6~12个月,观察月经改变、肌瘤与子宫体积变化以及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变.结果:TUAE治疗6~12个月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为原月经量的65.95%;第6、12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66.87%、76.04%,子宫体积分别缩小45.14%、60.45%.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持续1~3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T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并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廉;黄建邕;潘少咏;郑惠冰;姚时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乳腺良恶性肿瘤中p53蛋白和雌孕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肿瘤抑制蛋白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1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p53、ER和P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53、ER和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54.9%和52.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则分别为6.3%、37.5%和31.3%;p53 在乳腺癌组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ER、PR间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53、ER和PR表达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海涛;韦义萍;覃洪;罗虹;黄彬;赵刚;陈细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烟酸占替诺壳聚糖缓释片的研制及释放度测定

    目的:制备烟酸占替诺缓释片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壳聚糖、阿拉伯胶为缓释材料制备烟酸占替诺缓释片并进行处方筛选.结果:本品体外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缓释片T50为(157.75±1.38)min,Td为(219.03±1.73)min;普通片T50为 (1.48±0.77) min,Td为(2.13±0.64)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缓释片处方较为合理,易于制备,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作者:杨红梅;葛为公;曾立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A、DA、DAI和C组,每组8只.D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建成1型糖尿病模型;A组: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OVA激发建成哮喘大鼠模型;DA组:腹腔注射STZ+OVA致敏和激发;DAI组:腹腔注射STZ+皮下注射胰岛素+OVA致敏和激发;C组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肽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A组BALF炎症细胞计数显著减少;DAI组大鼠经过胰岛素处理后BALF的炎症细胞计数较DA组显著增高.结论: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变应性气道炎症有调节作用.

    作者:廖宁;谢正福;阳显慧;赵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感染对新生儿G-6-PD缺陷所致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足月新生儿G-6-PD缺陷黄疸转归的影响.方法:将98例G-6-PD缺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无感染、轻度感染、重度感染3组.分析比较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及各组在≤3 d、~7 d、~14 d等不同日龄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的差异以及各组胆红素脑病发生比例的差异.结果:无感染组、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中不同日龄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与无感染和轻度感染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胆红素脑病发生比例升高.结论:轻度感染对G-6-PD缺陷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影响不显著.重度感染可导致G-6-PD缺陷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增高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比例显著升高.

    作者:林娜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1994年2月至2003年5月,我科共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华富;何巍;陈铭伍;覃家锦;冯旭;廖寿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