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取模操作与护理

卢其芳;刘光雪;潘小波;彭利辉;钟爱喜;李荣婷

关键词:太极扣精密附着体, 义齿修复, 取模,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取模操作与护理对取模操作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47例义齿及牙体广泛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进行义齿修复操作,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取模操作与取模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一次取模成功42例(89.36%),取出的模型完整、标准、清晰;重新取模5例(10.64%).出现恶心、不适3例,印模内有气泡、脱盘等2例.结论 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取模操作与取模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取出标准、清晰的印模.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帕洛诺司琼、胃复安、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胃复安联合应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50例.A组术前30 min静滴胃复安10 mg,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地塞米松5 mg;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C组术前30 min静滴胃复安10 mg,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地塞米松5 mg;E组为空白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患者手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D、E组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16.0% (8/50)、56.0% (28/50)、48.0% (24/50)、42.0% (21/50)和78.0% (39/50).术后各组恶心呕吐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B、C或E组(P<0.05),C、D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E组(P<0.05).B、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胃复安、地塞米松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或盐酸帕洛诺司琼分别复合地塞米松和胃复安.

    作者:陈敬祥;冯春燕;庞承贵;黄今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右美托咪定是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主要作用于脑和脊髓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镇静、镇痛、抗交感神经活性和器官保护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右美托咪定的历史、药理学特点、对主要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作一阐述,为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燕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学生科研兴趣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学生科研兴趣,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创新人才教学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2014年至2017年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48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6份.72.5%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中11.3%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包括对科学问题或研究课题产生兴趣,以及对个人发展或智力开发的愿望.缺乏动力的因素是缺乏时间、增加工作量和占用学习时间、缺乏先进信息和个人兴趣在临床工作.结论 医学院校应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作者:范俊华;吕小平;张瑜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采用化疗栓塞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的3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五种功能、三种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应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既可改善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杜英东;王营;张豪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改良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124例精索睾丸鞘膜积液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均行腹腔镜鞘突高位结扎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经脐经腹侧双孔穿刺实施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脐单孔单通道进行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d时,两组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清抑制素-B(INH-B)水平;对比术后1d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患侧睾丸包膜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析术后6个月及术后3年内两组患儿复发情况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 术后1d时,观察组TBIL、γ-GGT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INH-B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患侧睾丸包膜动脉PI、RI水平均较术后1d时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近远期疗效较为突出,对患儿生殖系统生长发育有利.

    作者:毛宗林;钟海虎;王宇;何汉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取模操作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取模操作与护理对取模操作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47例义齿及牙体广泛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进行义齿修复操作,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取模操作与取模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一次取模成功42例(89.36%),取出的模型完整、标准、清晰;重新取模5例(10.64%).出现恶心、不适3例,印模内有气泡、脱盘等2例.结论 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取模操作与取模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取出标准、清晰的印模.

    作者:卢其芳;刘光雪;潘小波;彭利辉;钟爱喜;李荣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

    留置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而导致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影响因素很多.在进行置管操作和护理时,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适合材质及型号的尿管,注意保持导尿装置的密闭性,选择合适的尿管更换周期,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严格掌握留置尿管指征,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开展CATUI的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颖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59.5±3.6)%,3年累积生存率为(19.8±2.9)%.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化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相关手术史、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疾病早期诊断、接受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辅助化疗,同时尽早进行有效的疼痛治疗对于延长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怡;杨一兰;陈静;利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椎弓根上缘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上缘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椎结核患者20例,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注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差异.结果 与术前比较,20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3例患者未完成全程化疗,其中1例自愈,1例于术后4个月复诊窦道形成经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并坚持全程化疗后治愈;1例于术后2个月后自行改服中药治疗,4个月复查时发现复发,经单纯置管给药及全程化疗后治愈.结论 经椎弓根上缘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注引流对腰椎结核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急性期结核的治疗方法,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娄宇明;朱志安;黄齐雄;韦俊后;沈喜;欧懿记;黄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为EMS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EMS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3.33%、86.67%.两种间质细胞在生长速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SC)比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NSC)增殖旺盛,增殖48 h、72 h时ESC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高于N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8h<0.001;P72h<0.001).24h、48 h、96 h的NSC凋亡率明显高于E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时,NSC、ESC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成功率.体外细胞模型中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特点是一致的,可以成为疾病细胞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刘俐伶;庞丽红;植枝福;杨文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imMan模拟人在本科临床专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imMan模拟人在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A组(SimMan模拟人)和B组(普通模拟人)进行ACLS技能培训,培训后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对学员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以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学效果调查比较,A组学员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imMan模拟人进行临床专业本科ACLS技能培训,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

    作者:陈宇明;龙曼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原因和护理干预

    腹腔镜手术因具有术后切口小、瘢痕小、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已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手术.腹胀是腹腔镜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穴位的运用以及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调节肠道节律及肠道高敏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术后患者的腹胀、腹痛,同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海燕;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月经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子宫内膜的状态,而内膜由分泌期向增殖期转变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目前,薄型子宫内膜严重影响妊娠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飞速发展,治疗方法被改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尝试,通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黄伟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ASA I~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表面麻醉联合环甲膜穿刺组(传统组)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组(超声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T3)各时间段MAP、HR、SpO2情况;记录呛咳、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T2和T3时的MAP、HR均明显高于T1(P<0.05);与传统组比较,超声组T2和T3时MAP、HR明显降低(P<0.05);且插管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比传统口咽喉表面麻醉更适合困难气道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接受度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周声汉;全守波;苏亚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盆腔器官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盆腔器官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时期(180 s)三期扫描.结果 乙状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乙状结肠转位及“鸟嘴征”;回肠扭转伴肠坏死2例,可见“咖啡豆征”及肠壁积气;肠系膜上动脉扭转伴小肠缺血4例,或见“漩涡征”;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蒂扭转3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见囊性肿块及分隔,分隔增厚,可见软组织样蒂,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右侧卵巢颗粒细胞瘤蒂扭转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右侧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蒂扭转3例,可见不对称增厚囊壁,扭转轻囊壁轻度增厚,扭转重囊壁明显增厚,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右侧卵巢囊肿扭转5例,其中右侧3例,左侧2例,短期复查见囊肿增大,密度增高,囊肿发生位置移位;右侧输卵管积水伴扭转2例,可见增厚囊壁伴高密度出血;左侧隐睾恶变伴扭转1例,病变未见明显强化,内见积气,同侧精索及睾丸消失;左侧精索扭转1例,见精索增粗、模糊,同侧睾丸强化减弱.结论 盆腔器官扭转的CT表现多样,“漩涡征”、“鸟嘴征”是肠扭转的特点;水肿增粗、强化减弱的“蒂”与原发肿瘤形成的囊实性“双肿块”提示卵巢囊腺瘤扭转;良性囊性畸胎瘤囊壁厚薄与扭转程度相关;同侧精索消失提示隐睾.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利娥;黎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间歇导尿联合隔盐灸神阙穴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歇导尿配合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时予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同时每天申时予隔盐灸神阙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导尿联合申时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黄扬云;杜俊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课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入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腰椎穿刺术为例

    目的 应用“微课”作为神经内科临床轮转入科前腰椎穿刺术操作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微课”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掌握腰椎穿刺术操作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的临床实习生160名作为研究对象,把每个实习轮回到神经内科四个病区轮转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同时配备每组30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比较两组学生的腰椎穿刺术考核成绩、学生及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实践技能考试中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于有关腰椎穿刺临床考核的成绩、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学习的针对性等方面的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实验组教师的教学效率、满意度以及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减轻压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对进入神经内科临床轮转的学生进行入科前培训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并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零碎时间的利用、人文关怀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满意度,并减轻教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的压力.

    作者:林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重症肺炎的应用进展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加大了重症肺炎的治疗难度,由此重症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局部应用再次受到重视.而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重症肺炎以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对重症肺炎患者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故提出对确诊的重症肺炎患者,应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局部注药治疗,但应同时注意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

    作者:刘波;陈栏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教学体会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技术特点,分析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依据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对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技术中血管解剖基础、适应证、禁忌证等教学难点进行总结.

    作者:黄巧娟;卢世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及随访19个月的死亡、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正中开胸.18例一次成形成功,2例首次成形效果欠佳,再次阻断后重新成形成功.术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其余成形方法包括瓣叶折叠(4例)、交界缝合(3例)、人工腱索(10例)、心包补片(2例);同期行房缺或卵圆孔修补6例、三尖瓣成形10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赘生物清除1例.患者手术时间(259.50±48.88)min,体外循环时间(148.15±41.17) min,主动脉阻断(85.15±20.74) min,术中失血量(132.50±56.84)m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6.50±102.10)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5±0.79)d,总输血量(206.00±202.70) mL.1例心包致密粘连患者术后引流量偏多,输入较多库血;另有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经联合抗感染后治愈.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7.15±5.17)h,术后ICU停留(26.50±9.62)h,术后住院(9.70±4.51)d.全部患者无死亡,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未见明显狭窄或返流.全组随访(10.30±4.88)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9例,Ⅱ级1例,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术前缩小(P<0.05).结论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已日趋成熟,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魏大闯;曾富春;张晓慎;于涛;黄克力;左明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