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E CT HISPEED NX/I螺旋CT扫描过程掉电的故障处理

张庆钊;周擎魄;莊高明

关键词:螺旋, 扫描架, 掉电, 系统, 图形界面, 数值显示, 数据检查, 数据备份, 开机过程, 故障现象, 电路板, 自检, 重建, 硬盘, 硬件, 旋转, 校准, 位置, 图像, 模板
摘要:1故障现象机器在扫描过程中掉电后重新开机,系统出现“Stop for maintenance”自检提示,终提示“Some filesystems failed to mount”,系统不能正常加载。进入图形界面,做power on test,报错如下:RINV Eeeor、RAW DATA DISK 0和DISK 1 Eeeor、DBPCI/0和DBPCI/1 Eeeor、NPR Eeeor,分别提示OC硬件、两个数据备份硬盘、图像数据检查、校准电路板和重建模板有故障。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扫描架不能旋转,且高度和床板进出位置无数值显示,表明扫描架未上电[1]。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GE CT HISPEED NX/I螺旋CT扫描过程掉电的故障处理

    1故障现象机器在扫描过程中掉电后重新开机,系统出现“Stop for maintenance”自检提示,终提示“Some filesystems failed to mount”,系统不能正常加载。进入图形界面,做power on test,报错如下:RINV Eeeor、RAW DATA DISK 0和DISK 1 Eeeor、DBPCI/0和DBPCI/1 Eeeor、NPR Eeeor,分别提示OC硬件、两个数据备份硬盘、图像数据检查、校准电路板和重建模板有故障。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扫描架不能旋转,且高度和床板进出位置无数值显示,表明扫描架未上电[1]。

    作者:张庆钊;周擎魄;莊高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机的维护与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CT机的维护与检测方法,以减少CT机故障的发生,保障其性能质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CT机的使用价值,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诊疗服务。方法:定期对CT机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维护与检测,针对东芝64排CT机各时间段的维护保养内容及检测内容列出检测数据。结果:定期保养和维护CT机,使其性能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机器故障发生率减少30%~50%,减少机器的硬件损坏、软件程序或数据出错的故障发生率。结论:定期对CT机保养和维护是预防性维修的核心内容,定期检测是CT机性能质量有效保证的必要措施,计量院和疾控中心应与医院协调,将两部门检测时间间隔半年左右,既符合国家强检要求、又符合质量保证的合理性,同时避免重复检测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

    作者:王志泉;沈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策略探讨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能的目的。方法:制定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方案,从设备购置论证、验收、档案记录、定期计量质量控制以及从巡检到日常维护开展多方式、多渠道的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结果:通过实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既保障了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又能为医院增收节支。结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综合效益,需从多方入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满足医院医疗工作需求。

    作者:许敏光;侯羿;闫伟;蒋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用耗材采购电子订单网络化

    医院医用耗材采购业务实现电子订单信息网络化,使医院与供应商通过网上互动,医院及时将科室专科专用耗材的预约计划和设备处库存的补货计划通过网上发送,供应商及时获取医院手机短信同时登陆网上平台,查询网上电子订单,供应商根据订单按时按量配送货物,货物到达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网上信息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和供应商,形成一套完善的临床备货流程及供货流程,该系统可极大提高临床的采购实效和信息准确度。

    作者:张秋军;胡红梅;王庆山;弭红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欢迎订阅2013版《中国医学装备年鉴》

    2013版《中国医学装备年鉴》是在国家卫计委、药监总局、发改委等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编辑出版的大型医学装备行业特刊(ISBN:978-7-5027-8860-5),每年出版一部、每年四月初出版发行。2013版《中国医学装备年鉴》主要收录当年中国医学装备政策法规、行业标准、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配置及使用状况、医学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新技术及新产品等。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可以满足医疗集中采购部门及行业企事业单位不同的需要。既是一部中国医学装备发展的编年史,又是一部研究中国医学装备发展趋势的工具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敏感度分析

    目的:探讨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敏感度。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120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肿瘤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为骨巨细胞瘤患者,对照组为非骨巨细胞瘤患者。每例患者选择3个感兴趣区(ROI),将增强后CT值均值和CT值增加值均值作为观测值,在医师的观测下分析患者骨巨细胞瘤的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及其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后显示区域平均CT值为(108±39)HU,明显高于对照组(82±78)HU的CT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当CT值增加值均值≥96.5为临界点时,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62.0%;当CT值增加值均值≥41.5 HU为临界点时,诊断巨骨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9%和48.1%。结论:骨巨细胞CT值增加值均值诊断临界值为96.5 HU和41.5 HU时的灵敏度高,但是特异度较低,CT值增加值有助于判断骨巨细胞瘤的存在。

    作者:王悦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中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

    目的:为确保螺旋断层系统实施精确放射治疗,保证空气压缩设备稳定运行,提出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所用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相应方案。方法:通过3年的使用经验及故障维修保养记录资料,结合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特殊要求,总结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安装要求,并总结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保养经验。结果:总结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安装要求,对其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提供了相应的维护保养方案。结论:气体的压力稳定性及干燥程度是空气压缩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医院在安装、维护及维修空压设备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晋建;黎静;文婷;叶柳清;余咏兰;尹志宇;靳怀志;王雅冰;金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日常保养及故障维修

    SYSMEX XT-1800i是临床实验室进行体外诊断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其光学检测部分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以流式细胞计数原理分析白细胞[1]。红细胞检测部分采用流体力学聚焦技术,分析红细胞和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检测部分采用SLS血红蛋白检测分析法[2];其检测方法保证正常样品和异常样品结果均有高度可靠性。

    作者:王金亮;徐建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并分别在卒中后7 d、30 d和90 d,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或抑郁水平,统计相关指标。结果:卒中后7 d、30 d和90 d对照组PSD、重度PSD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卒中后30 d、90 d对照组自杀倾向高于观察组,卒中后90 d对照组新发、PSD转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x2=13.74;P<0.05)。结论:PSD可发生于卒中后各个时间段,多数可自行转归;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PSD发生风险。

    作者:车媛;张云;蒋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射波刀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8例患者采用呼吸同步金标追踪技术,4例采用肺追踪技术,1例采用椎体追踪技术。靶体积为33.49~97.9 cm3,中位靶体积为19.73 cm3;处方剂量为48~70 Gy,中位处方剂量为54 Gy,分3~8次给予。等剂量曲线水平为69%~85%,中位等剂量曲线水平为80%;治疗时间为36~83 min,中位治疗时间为52 min。结果:病灶完全缓解4例(占17.4%),病灶部分缓解14例(占60.9%),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7%,中位随访1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5.0%,1年总生存率为87.0%。发生I~II度放射性肺炎患者7例(占30.4%),发生I度疲乏患者17例(占73.9%),无III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控率高,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另一根治性治疗选择。

    作者:孟玲玲;邸玉鹏;蔡博宁;鞠忠建;王金媛;陈高翔;杜乐辉;马林;曲宝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国医学装备》稿件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

    尊敬的作者、读者:《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在线投稿系统于2015年2月25日正式启用,为确保所投稿件及时到达编辑部,请广大作者登陆官方网址www.zgyxzbzz.org.cn,点击“作者中心(投稿)”按系统要求进行注册并上传相关信息。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院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多参数监护仪和除颤仪的电气安全检测,掌握部分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性能,以保障其安全有效运行。方法:对101台不同品牌的多参数监护仪和除颤仪进行电气安全的检测。结果:电气安全初次检测合格率为96%,复检后合格率为98%,检修后仍有1台多参数监护仪和1台除颤仪未能满足电气安全指标。结论:对检修后仍不能满足电气安全指标的医疗设备禁止在临床中应用,同时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检测,有助于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华伟;秦航;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放射介入手术头罩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自制放射介入手术头罩,用于起搏器置入、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等心脏放射介入手术。方法:自行设计结构,采用0.8 cm厚的有机玻璃板材制作头面部手术铺单立体支撑结构。结果:自制的头罩可以支撑放射介入手术铺单,且不影响术者操作和血管造影机C臂的正常旋转。结论:自制放射介入头罩可解决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和电生理手术时头、颈部铺单的难题,且方便和实用。

    作者:贾志新;石安平;辛月华;刘霞;穆磊;郭月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可调式支撑型肋骨固定带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自行设计制作一种松紧可调,具备肋骨支撑功能的肋骨骨折固定带,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局部支持固定,并满足连枷胸局部加压的需要。方法:临床选用闭合性胸外伤合并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胸带和肋骨骨折固定带进行胸廓固定,比较胸带固定的操作时间和患者疼痛评分。结果:肋骨骨折固定带操作方便,操作时间与传统胸带相比显著减少(P<0.01);肋骨骨折固定带行胸廓固定后,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胸带固定(P<0.05)。结论:具备肋骨支撑功能的可调节肋骨骨折固定带可减轻肋骨骨折患者疼痛,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该肋骨骨折固定带已获得国家专利。

    作者:刘勇;杜卓;朱水波;蒋炜;殷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评价彩超对肝外胆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诊和误诊原因。方法:选取确诊的399例肝外胆管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对经超声诊断的结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9例肝外胆管疾病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2%(372/399),其中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4.5%,肝外胆管癌诊断符合率为89.3%,胆道蛔虫诊断符合率为86.0%,胆总管囊状扩张诊断符合率为100%,漏诊、误诊27例(占6.76%)。结论: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疾病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仍需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诊断。

    作者:何栋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动脉瘤患者CTA影像资料,56例CTA病例所采用的造影剂为350 mgI/100 ml欧乃派克,注射速度为4.0 ml/s,所有重组后处理过程均在ADW4.2工作站完成,经容积重建(VR)、源皮距(SSD)、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以及血管仿真内窥镜(VE)法进行血管重组,分析不同血管重建方法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A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所有重组方法中,VR和MIP法发现动脉瘤耗时较短,所需平均诊断时间分别为4.3 min和5.1 min,SSD法对于6例小动脉瘤诊断与实际差别较大。结论: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16层螺旋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馨;毕妍;李旭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动勾画软件对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自动勾画软件对放射治疗中鼻咽癌患者CT图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效果。方法:选取5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建立一个数据库,另选2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应用RS和MIM两种软件进行基于以上数据库的勾画,对两种软件勾画结果进行形状相似性指数(DSC)和交叉指数(OI)分析,并对两种勾画结果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MIM和RS软件自动勾画的危及器官的DSC和OI结果大部分在0.7~0.9之间,两种软件的DSC值大部分无明显差别,而OI的差别相对比较大;靶区自动勾画的DSC和OI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软件勾画结果大部分无统计学差异,均会在危及器官勾画上给勾画者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同时靶区的自动勾画也可以为自适应技术提供便利。

    作者:单书灿;邱杰;全红;刘峡;杨波;庞廷田;刘楠;张福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

    目的:分析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患者行HIFU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以及经期延长等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超声影像观察子宫肌瘤大小的改变。结果:在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27个肌瘤)治疗后腹痛改善,有效率为81.82%,不规则出血改善的有效率为83.33%,月经量增多改善的有效率为81.82%,经期延长改善的有效率为75%。13例(27个肌瘤)治疗后(25±5)d超声复查,肌瘤大小均无明显改变。11例24个肌瘤治疗后(60±5)d超声复查,有21个肌瘤大小无明显变化,所占比例为87.5%(21/24);有2个肌瘤略有增大,较原瘤体直径增大约10%,占8.33%(2/24);有1个肌瘤略有缩小,较原瘤体直径缩小约15%,占4.17%(1/24)。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肌瘤不会明显缩小。对要保留子宫或保留生育能力者、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以及不能耐受手术或肌瘤切除后复发者能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