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样粪便中粪类圆线虫幼虫的收集方法

范志刚;覃西;吴军;黄聪聪;何蝉伊;符瑞祥;周利民;李斯

关键词:粪类圆线虫, 幼虫, 收集
摘要: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是一种兼性寄生虫,可以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并可在宿主体内自体感染、播散性超度感染[1-2].该虫引起的人类疾病易被忽略而误诊、漏诊.一旦患者免疫力下降或受损,该虫大量增殖,可导致患者全身播散性感染,全身各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2].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h17/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及其相关性肺间质疾病(IL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2例RA患者(RA组),38例合并肺间质疾病的RA患者(RA-ILD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并记录所有患者RA 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肺功能等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应的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和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Th17/Treg细胞平衡与肺间质疾病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在外周血中,RA-ILD组Th17细胞比例为(3.11±1.32)%,同RA组[(2.34±0.72)%]及对照组[(1.12±0.33)%]比较均有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为(3.53±0.84)%,RA组为(3.73±0.64)%,均较对照组[(5.83±1.5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ILD组与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Th17/Treg细胞比例为(0.88±0.31),较RA组(0.54±0.16)和对照组(0.38±0.11)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RA-ILD组患者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为(13.12±3.73),较RA组的(8.31±3.72)及对照组(4.12±1.22)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A-ILD组患者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为(1.24±0.55),明显低于RA组的(2.53±1.14)和对照组的(3.74±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A-ILD组患者的Th1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42,P=0.013),ROR-γt mRNA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413,P<0.01);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DAS28评分及病程对RA-ILD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Th17细胞明显增多且伴随Treg细胞减少,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参与RA-ILD的发生及发展,并导致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作者:李敏;郭毅飞;李雪锋;郑雪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5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病组和干预组,每组5只.于建模后6 h、12 h、24 h、48 h、72 h抽取每组大鼠尾部的外周静脉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 脑病组和干预组随建模时间延长,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K-BB、MMP-9先升高后降低,高点在24 h.血清SOD先降低后升高,低点在24 h;脑病组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K-BB、MMP-9高于假手术组和干预组,而血清SOD低于假手术组和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K-BB、MMP-9高于假手术组,而血清SOD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智忠;赵春香;张磊;王瑞刚;石秋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组)20例和观察组(丙戊酸钠加左乙拉西坦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的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分别为(30.08±3.25)ng/mL、(33.13±3.42)ng/mL及(36.76±3.78)ng/mL,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及其他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苏绮璇;侯小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对寒凝气滞型痛经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和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寒凝气滞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每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的变化情况,并于第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及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和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7%和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和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痛经疼痛积分分别为(2.37±1.64)分和(5.43±3.56)分,均较治疗前的(12.40±2.30)分和(11.93±2.41)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能缓解寒凝气滞型痛经患者的疼痛,改善症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口服西药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稳定.

    作者:史佳;唐南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构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预测模型

    目的 构建预测模型以评判继发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太和医院所收治的根治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队列,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依据随访结果预判继发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影响性指标,并分析继发子宫内膜癌时间窗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应用性.结果 终收集253例符合本次临床试验要求的乳腺癌患者,其中23例患者于随访期内继发子宫内膜癌;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已绝经、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已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时间和雌二醇(E2)含量;绝经时间≥6.309年、子宫内膜厚度≥6.107 mm为其不良预后转归的评判临界值,具有更为显著的评判效能.结论 已绝经、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已服用TAM时间、E2含量是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绝经时间≥6.309年、子宫内膜厚度≥6.107 mm为衡量本病患者预后转归的临界点.

    作者:昝晓晨;陈胜;王群;王明华;王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膀胱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膀胱癌确诊患者243例为膀胱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99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NLR、RDW水平差异及与其他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NLR和RDW高于健康对照组[2.24(1.61,3,17)vs 1.46(1.15,2.04)、13(12.52,13.6)vs 12.8(1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NLR曲线下面积为0.753,确定佳截点后,将243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低NLR(≤2.32,125例)组和高NLR(>2.32,118例)组,高NLR组尿红细胞(RBC)、尿白细胞(WBC)水平显著高于低NLR组[18925.8(483.4,18925.8)vs 5.2(5.2,32.5)、18(18,197)vs 20.7(15.2,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曲线下面积为0.771,根据RDW水平的不同分为低RDW(≤12.75,87例)组和高RDW(>12.75,156例)组,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在肿瘤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在肿瘤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RDW组与低RDW组在尿RBC、尿WBC、尿上皮细胞(EC)及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NLR和RDW水平显著升高,为区分癌症和正常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NLR还可作为膀胱癌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

    作者:赵宗晨;张炳昌;王勇;董振芳;鞠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连续肌肉注射甲氨蝶呤[0.4 mg/(kg·d),1次/d,连用5 d],观察组予单次肌肉注射(1 mg/kg),均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用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为(49.89±1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6±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14 d时血β-hCG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6.67±3.65)d,短于对照组的(18.39±4.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5.12%和8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肌肉注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均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但是单次肌肉注射法降低血β-hCG的速度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佳.

    作者:王秋凤;曾艳花;唐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广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及我院综合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6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置入治疗,术后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组不应用PPI,B组应用奥美拉唑,C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上消化道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MACE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9.63%和1.92%、15.38%和5.13%、13.46%和3.2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92%,明显低于A组的9.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加用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均可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李坤;罗芳;黄素素;刘山;张园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治疗的7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并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舒张早期及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比较不同Hcy水平患者血清颈动脉IMT及LVMI、LVEDD、E/A、LVEF水平,并分析Hcy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4例MHD患者中HHcy发生率为79.73%;HHcy组患者颈动脉IMT及LVMI、LVEDD分别为(1.21±0.29)mm、(152.66±22.94)g/m2、(52.53±5.45)mm,明显高于正常Hcy组的(0.97±0.21)mm、(134.17±20.68)g/m2、(47.37±6.24)mm,E/A、LVEF分别为(1.08±0.22)、(51.23±5.35)%,明显低于正常Hcy组的(1.24±0.35)、(56.04±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LVMI、LVEDD均呈正相关性,与E/A、LVEF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HHcy,血清Hcy水平可反映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

    作者:林花兰;许宝珠;黄春霞;吴福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炎症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换

    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换(HT)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较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有更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目前文献报道,炎症反应是导致HT发生及加重的原因,其可通过参与氧化应激、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堆积炎症因子及血管异常生成等各方面起作用.本文就炎症反应参与HT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麦鸿成;陈丹霞;徐炳东;张玉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硅酮凝胶在面部痤疮瘢痕CO2点阵激光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CO2点阵激光术后应用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CO2点阵激光术治疗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不使用外用药物,观察组术后使用硅酮凝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黑素指数(MI)、皮肤表面平均粗糙度(Sa)值分别为(238.51±9.31)、(46.63±8.97)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14±6.54)、(50.66±7.6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主观评价评分为(2.82±0.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52)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痤疮瘢痕行CO2点阵激光术后应用硅酮凝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王凯;唐亭亭;林丹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DJ-1对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DJ-1基因对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诱导成神经元样分化的细胞株(多巴胺能神经元).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帕金森病PC12细胞损伤模型,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HE染色法检测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J-1和TH蛋白表达变化,RT-qPCR检测α-synuclein和凋亡相关基因的RNA水平.用pCDH1-cmv载体过表达DJ-1后检测DJ-1对MPP+环境中细胞的保护作用.用RT-qPCR检测α-synuclein、p53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160μmol/L的MPP+处理18 h后,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增加.DJ-1和TH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RNA水平上α-synuclein、p53和Bax表达增加.过表达DJ-1能够保护MPP+中的细胞活性,抑制ROS水平升高.α-synuclein以及凋亡基因p53和Bax的表达升高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MPP+作用于多巴胺神经元,可以下调DJ-1和TH蛋白,促进α-synuclein积累ROS水平升高,并使p53和Bax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凋亡增加.DJ-1基因能够能够在MPP+处理时抑制p53和Bax的表达,减少α-synuclein积累,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保护细胞免受MPP+引起的损伤.

    作者:胡霞;陈方方;孔陈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淮安市2014~2016年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淋病疫情流行病学趋势及现状特征,为制定淋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淮安市2014-2016年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Excel2007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淮安市共报告淋病501例,3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90/10万、3.61/10万和5.50/10万,年均发病率为4.01/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淮阴区和清浦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53:1,发病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20~45岁年龄组,共占75.60%;发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结论 近年来淮安市淋病呈现上升趋势,青壮年性活跃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需要提高对女性淋病的关注,提高检测技术和扩大宣教,加强性病的诊疗防治.

    作者:赵鹏鹏;胡锦流;孙修福;时玉军;骆公成;金韬;王德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低于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低于35岁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3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41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35岁组41例和≥35岁组375例.分别采取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来分析家族乳腺癌疾病史、职业等11个因素与<35岁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关系,以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间的受教育水平、初潮年龄、婚姻状况、活产胎次、哺乳状况及口服避孕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OR:9.789)、活产胎次≤2次(OR:9.669)、初潮年龄<14岁(OR:5.527)和未哺乳(OR:3.015)是影响<35岁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潮年龄小、未婚、生育次数少及未哺乳均加大<35岁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提示从小注意饮食、产后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作者:郭智慧;周庆;杨大学;蒋安科;胡清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近年免疫抑制剂诱导的非HIV感染相关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非HIV-PCP)逐渐增多,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易被误诊误治.现报告一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肺孢子菌肺炎,以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郑彩凤;涂传清;黄灿;黎建云;王典文;张旭艳;邹玲丽;赵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颞肌贴敷与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颞肌贴敷与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3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R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mRS评分为(1.28±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m、PI分别为(72.25±12.14)cm/s、(0.50±0.18),与对照组的(63.47±11.97)cm/s、(0.68±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琛;曹旭华;马志昭;张皓峰;胡福广;王立群;孙晓枫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取面积为5 cm×10 cm~9 cm×18 cm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18例.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胫骨中段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为100%.随访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小腿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成活率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对供区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选皮瓣.

    作者:段冬;张远贵;高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规范化管理对哮喘儿童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评估规范化管理对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简称舌下脱敏)过敏性哮喘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南沙门诊就诊并接受舌下脱敏治疗的24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14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仅由门诊医师和分诊护士在首诊时按照药物说明书给予用药指导,干预组则进行患者教育,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给予指导.随访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脱落原因,以及人均累积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期1年.结果 干预组患儿1年舌下脱敏治疗的依从性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脱落原因有多种,但仅在病情好转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人均累积哮喘急性发作为(1.82±1.07)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1.0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邢琼波;陈实;李惠芳;陈冰;陈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以感染科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前感染科实行常规的培训模式,此后实行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分别于培训干预开始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考核,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考评及满意度测评.结果 培训干预后,感染科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63±10.17)分、(94.33±8.46)分、(93.24±8.14)分、(97.54±7.24)分,均较干预前的(81.35±8.49)分、(84.72±7.38)分、(85.75±7.29)分、(92.36±6.58)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作者:李香萍;甘琼萍;刘芳宁;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19)与对照组(n=19),对照组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35.68±5.47)分、(31.74±4.63)分,均较治疗前的(27.35±8.34)分、(26.98±7.96)分明显升高,NSE为(16.82±4.06)μg/L和(22.36±4.62)μg/L,较治疗前的(29.92±7.34)μg/L和(30.07±5.16)μg/L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有利于神经细胞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黄健;唐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