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和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李荣胜;廖永强;蓝晓文;韩琪;谢华杰;周德清;王彩霞

关键词:妇科, 腹腔镜手术, 喉罩, 丙泊酚, 七氟醚
摘要:目的 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ProSeal喉罩(PLMA)通气时吸入七氟醚与静脉丙泊酚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丙泊酚组(P组)和吸入七氟醚组(S组)各20例.全麻诱导依次静注芬太尼2 μg/kg,P组静注丙泊酚2~2.5 mg/kg,S组吸入5%七氟醚,患者入睡后静注阿曲库铵0.6 mg/kg.置入PLMA后行机械通气.监测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通气参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通气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给药后,两组患者SBP、DBP、HR较基础值均下降(P<0.01),其中P组DBP和HR比S组更低(P< 0.05或P<0.01),其余时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和丙泊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起效和苏醒均迅速;相比于丙泊酚,七氟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给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对照组比实验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0% (36/40)和75% (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10%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是目前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方案,具有治愈率高、复发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苏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并急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47例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HR)、呼吸(R)、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VVH治疗72h,3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9例患者的HR、R、PaO2/FiO2、SaO2恢复正常,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14.8±6.2)分vs (11.1±5.4)分,P<0.05)],血清IL-6 [(70.3±17.1) ng/L vs (31.2±14.9) ng/L]及TNF-α [(60.5±18.2) ng/L vs (35.3±15.3) ng/L]亦明显下降(P<0.05);另外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HR、R、PaO2/FiO2、SaO2及APACHEⅡ评分无改善,但血清IL-6[(73.1±18.3) ng/L vs (45.5±17.4) ng/L]及TNF-α[(64.3±16.7) ng/L vs (39.4±16.4) ng/L]明显下降(P<0.05).治疗7~10 d,18例患者死亡;其中早期采用CVVH治疗的27例患者有10例死亡,非早期采用CVVH治疗的20例患者有8例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炎症介质的水平,改善病情;但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衰患者的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尚不能判断早期使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李翠;王龙;王光权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心血管疾病临床抗栓治疗的新进展

    冠心病、房颤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其心衰、心律失常、缺血性卒中等并发症的高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而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在冠心病、房颤及冠脉介入治疗用药中扮演了举足轻重、不可比拟的角色.为进一步控制出血风险,提高高危缺血风险患者的强化抗栓疗效,近几年来不断研发推出了新的抗栓药物,结合近期各大临床指南的一致更新推荐,将使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真正获益.

    作者:许晋川;高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野战方舱内救治四肢损伤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在放舱内模拟野战条件下犬四肢损伤出血的救治时效性.方法 选择6只正常精壮雄性犬,对其模拟野战战伤导致四肢神经血管损伤止血包扎施治,观察在放舱内对于救治重伤犬肢体坏死的效果,有无感染及血肿,有无并发症.结果 在方舱内为模拟野战或地震灾害环境下四肢血管损伤的雄性犬进行急诊包扎止血,6只犬全部存活,肢体无截肢,仅1例感染濒临坏死,血管神经周围组织无血肿,无并发症.结论 战场中在手术方舱内展开损伤控制性手术为肢体伤口有效止血,可以为外科手术争取时间,做到大限度控制肢体存活率及死亡率.

    作者:江少杰;王林海;周文平;梁明;韩雅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社会支持程度及文化程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程度及文化程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和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压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社会支持程度和大专及以上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同时其血压控制较佳率也显著高于其他患者,而高中和中专、一般社会支持程度患者均高于初中和小学、低社会支持程度患者,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及文化程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较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及干预.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8例下咽癌患者,75例为梨状窝癌,7例为环后癌,6例为下咽后壁癌,T2期15例、T3期32例、T4期41例,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下咽癌患者中有69例(78.41%)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至颈部Ⅱ区、Ⅲ区及Ⅳ区,三个部位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期转移率为60.00%(9/15)、T3期转移率为90.63%(29/32)、T4期转移率为100%(41/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3年,T2期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4期患者,T2期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3期和T4期患者(P<0.05).结论 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可根据患者病理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治效果.

    作者:刘小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评估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治疗资料.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来判断有无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对可行栓塞治疗者,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36例出血患者中咯血10例,消化道出血11例,膀胱、肾出血5例,妇科肿瘤出血9例,外科术后出血1例.32例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及浓染,阳性率为88.8%;4例阴性表现;阳性病例可行栓塞治疗者28例,其中26例1次栓塞成功,2例2次栓塞成功,4例不可行栓塞治疗者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影像资料.结论 动脉造影对动脉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止血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高.

    作者:张崇国;周良;李轲东;管敬;冯玉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TCT和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超薄液基细胞学(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本院妇科门诊患者已进行TCT及HC2-HPV-DNA检测的患者687例进行研究,患者均已做宫颈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Ⅰ级为阳性,同时以HPV-DNA检测的RLU/CO比值≥1.0诊断为阳性,TCT≥ASCUS为异常,分析TCT、HPV-DNA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对宫颈活检指征的分析.结果 TCT、HPV-DNA、TCT联合HPV作为诊断试验指标:灵敏度(76.5%、84.7%、72.0%),特异性(73.6%、52.7%、80.7%),阳性预测值(57.9%、45.1%、64.5%),阴性预测值(86.8%、88.3%、85.6%),诊断符合率(74.5%、62.7%、77.9%),Kappa值(0.46、0.30、0.51).任一单种或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和HPV-DNA联合检测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三者的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率和Kappa值以联合检测方法高,可靠性好.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比HPV、TCT单一指标更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作者:龙华泉;陈世豪;张伟坚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床旁分类眼药盒的制作与应用

    本眼药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眼药水集中收放,便于护士和患者的取用,同时也符合药品存放要求,也使得病房更加整洁和美观,插槽的设置方便插放治疗卡,便于患者和护士用药,便于消毒.

    作者:付建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对比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组病例诊断符合率达89%,肾上腺肿瘤类型不同,其超声声像图显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有不同特征.结论 超声对肾上腺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仕军;罗开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并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50 mg/d,连用5d,研究组同时在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吡格列酮15 mg/d,连续服用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排卵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排卵27例(64.3%),对照组排卵 16例(38.1%),研究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BG、INS、FSH、LH及T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MI、FBG、INS、LH及T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FBG、INS、LH及T水平,提高排卵和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玲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问题及对策

    海南省有800多万人口,每年约有12万新生儿出生,其中很多新生儿有出生缺陷,这些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不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患儿和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痛苦.新生儿疾病筛查在海南的普及降低了新生儿CH、PKU、G6PD缺乏症发病概率.目前,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许多国内发达地区仍存在着差距.本文就现阶段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作者:赵振东;王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种植体设计对边缘骨组织保留的影响

    种植体周围骨水平是决定种植体成功骨结合的关键,保留边缘骨高度对种植体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合理的种植体形态结构设计可以达到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保留种植体边缘骨组织的作用,这对提高种植体成功率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毛秋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64层螺旋CT头颈部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行头颈部数字动脉减影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对78例临床怀疑有头颈部疾患的患者进行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先行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后利用相同扫描条件对扫描范围行平扫及CTA扫描.CTA扫描采用智能阈值触发模式;将平扫与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 mm横断面图像并进行减影处理,然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模式重建,观察血管显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8例血管减影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16例,差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用常规法CTA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制动及配合,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优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正确的触发点的选择,恰当的重建参数.结论 通过患者的配合、制定合理的扫描程序及优化图像重建参数,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相比常规法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及更优良的图像质量.

    作者:潘冬刚;谌业荣;王亚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氯胺酮、芬太尼和曲马多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氯胺酮、芬太尼、曲马多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氯胺酮组(K组)、曲马多组(T组)、芬太尼组(F组)、空白对照组(P组),每组各25例.术毕前10 min,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4 mg/kg,T组注射曲马多1.5 mg/kg,F组注射芬太尼50 μg,P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后0h、0.5h、1h、2h、4h、8h、12h、24h各点的VAS评分、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结果 (1) VAS:K组、T组、F组在术后0~24 h各个监测点显著低于P组(P<0.05),T组、K组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组、K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与T组(P<0.05),而P组与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F组与K组(P<0.05),而P组、F组与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麻醉后,预防性的使用氯胺酮、芬太尼、曲马多都可以减轻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过敏以及术后伤口的疼痛;芬太尼,氯胺酮可使苏醒时间延长;曲马多,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任长和;张杨;周述芝;欧册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长期饮酒对老年人认知损害和脑萎缩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 评估长期饮酒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和脑萎缩的影响,探讨其认知功能损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对56例长期饮酒老年人(饮酒组)和5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全部对象行脑CT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饮酒组CAMCOG-C总分及各项亚测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饮酒组脑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萎缩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萎缩者(P<0.01).结论 长期大量饮酒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脑结构异常,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麻荣武;罗斯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频超声声像图对乳腺结构不良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声像图对乳腺结构不良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2例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并对其中65例患者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96例患者为双侧乳腺结构不良,6例患者为单侧乳腺异常.小叶增生型43例,囊肿型11例,局灶性纤维化型21例,纤维腺瘤样增生型15例,导管增生型3例以及混合型9例.102例患者中有65例进行手术病理活检,均诊断为乳腺结构不良,其中局灶性纤维化型16例,小叶增生型21例,囊肿型9例,纤维腺瘤样增生12例以及混合型7例.结论 采用高频超声对乳腺结构不良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谢一芝;黄秀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29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PCNL组和PCNL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术后结石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mPCNL组229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194例,占84.7%.手术平均时间(78.3±33.2)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6.2±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4)d.PCNL组200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178例,占89.0%.手术平均时间(88.8±35.5) 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7.8±2.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3.5)d.两组一期取净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CNL组在造瘘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PCN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的湿化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颅脑手术后气管切开不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器与空气稀释面罩连接,进行持续加温湿化方法;对照组2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滴入.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 观察组痰液稀释度优于对照组(P<0.01);刺激性呛咳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和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值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徐月文;方彩霞;唐良霞;章萍;张秀芳;王验;陈敏;史蓉蓉;潘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住院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从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强度、抗菌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来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我院先后应用过喹诺酮类药物13个品种,其中注射剂9种,口服剂10种.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强度、喹诺酮类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有上升的趋势,注射剂型相比口服剂型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口服剂型日均费用相对比较少,平稳.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应加强应用规范化,注意调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和应用频度,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莫泰峭;黄春新;符锐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