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梅;刘海平
目的:探讨客观参数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6例6岁以下儿童,检测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平均体温38.4℃,其中65%体温超过38℃.平均白细胞计数是13.5×10~9/L,73%白细胞计数大于0.9×10~9/L.平均血沉是51mm/h,95%大于20mm/h.虽然35%患者体温正常,27%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仅5%血沉正常.新生儿无发热(平均体温36.7℃),白细胞计效无增高(平均0.93×10~9/L),但血沉增高(平均45mm/h).结论:三项指标中,血沉是6岁以下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敏感指标.
作者:刘忠堂;温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逆行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瓣转位加中厚皮片,一期修复胫骨远端骨、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9例肌骨瓣及游离皮片全部成活,胫骨远端缺损区3~6个月获骨性愈合.结论:逆行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瓣修复胫骨远端骨、软组织缺损成活率高,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倬;申永平;薛峰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术后外固定0~2周,然后去除外固定,进行早期主动性手部功能训练.定期随访摄片,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骨折愈合后2~3个月取出钢板螺钉.结果:55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功能恢复优良(96%).结论: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可提供稳定可靠的内固定,又可进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手部功能早日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固定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金国;方阳;杨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的颈椎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其适应证、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葛玉堂;顾湘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从1997年5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08例,其中采用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之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昭;刘恢烈;郑光耀;华占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以改良Kessler法作为参照,研究卡锁环缝合法在修复伸指肌腱中的抗拉力作用效果.方法:术中随机对50根断裂伸指肌腱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卡锁环(Locking loop)法和改良Kessler法进行修复,然后进行屈指活动抗拉力测试观察.结果:两组肌腱出现拉松和缝线拉脱的例数分别为:卡锁环法组2,0,改良Kessler组7,5.结论:卡锁环法抗拉力作用显著,适合于伸指肌腱的修复.
作者:罗志强;黄德山;孙贤德;卢和平;李长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7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Dick或RF系统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8%,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不完全截瘫占90%,完全截瘫占53.1%.随访3~38个月,无螺钉折断、后退及脊柱矫正度丢失.结论:开放复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景贵;高昀;萧文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腰段脊神经的解剖特点及这些解剖特点在胸腰段脊柱脊髓重度损伤时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通过20例局解研究观测腰段脊神经与椎体平面之间的关系,脊神经的形态及移位情况.随访143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病人,对比观测环行减压和单纯椎板减压的效果.结果:腰段脊神经与椎体平面有相对固定关系,L1脊神经到L5脊神经逐渐增粗,它们在冠状面上虽可向对侧移位但不超过中线.环行减压组有8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结论:胸腰段骨折行环行减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脊神经,避免过分牵拉加重损伤.
作者:张蜀华;田江华;卫小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腕骨急性骨折脱位的实际发生率要高于临床上的确诊率,因为X线片上的腕骨重叠等很多因素可影响腕骨急性骨折脱位的早期诊断.另外,有些患者伤后脱位自动复位,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将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不稳、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及早明确诊断并正确治疗十分必要.……
作者:马玉海;张少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手掌软组织缺损,常伴有手掌肌腱、掌骨及指骨的外露,如果缺损面没有良好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将会引起手部严重的功能障碍.我院于1998年~2002年采用髂腹股沟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银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通常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先方法.但对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失去保守治疗机会者宜选择手术治疗.我院自1990年~2001年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肘外侧或内侧、肘外……
作者:乔洪杰;张玉盘;李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目前在国内开展渐多,因其能维持骨长度、控制旋转及早期关节锻炼和负重等优点,其治疗指征已扩大到对所有的闭合及Ⅲ_B级以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我院1999年2月~2002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针治疗性胫腓骨骨折23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勇;孙忠霞;王奎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3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骨折类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5例,Ⅴ型4例.Ⅰ、Ⅱ型在“C”臂机监视下闭合复位,“T”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Ⅲ、Ⅳ、Ⅴ型采用踝前小切口,以螺钉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针道感染3例,螺钉松动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尤其Ⅲ、Ⅳ、Ⅴ型)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小鑫;吕福润;付万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AF内固定及脊髓前外侧减压即时减除脊髓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同时行脊髓前外侧减压,双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31例中,压缩的椎体高度,完全恢复11例,恢复90%8例,85%3例,80%5例,恢复70%3例,恢复65%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8例术前A级,术后7例无恢复,1例恢复到B级;10例B级术后恢复到C级8例,D级2例;9例C级恢复到D级7例,E级2例;4例D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可靠,结合彻底的脊髓前外侧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减少了病残率.
作者:李福如;张艳珍;高文平;周志琪;梁建全;卢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髌骨骨折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我院1994年~2001年间治疗10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18~68岁,横行骨折59例,粉碎骨折43例,新鲜骨折95例,陈旧骨折7例.1.2 治疗方法1.2.1 丝线环扎荷包法 术中复位后,用10号粗丝线荷包……
作者:张守敏;高月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维族,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入院,X片显示:左锁骨骨折,左1~10肋骨骨折,并发左肺挫裂伤,血气胸;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股骨内上髁骨折,左胫腓骨骨折,右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并有创伤性休克.入院后抗休克、抗炎、补液对症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左股骨髁上、跟骨持续……
作者:曾宪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处理肩锁关节脱位,使患者尽快和大程度康复.方法:应用肩锁关节钢板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4例,同时注重损伤机制的针对性分析和软组织的修复.结果:内固定物不仅能稳定肩锁关节,而且对脱位能保持持续复位状态,同时允许损伤结构得以重建.另外,还能大程度恢复肩锁关节的运动功能.结论:肩锁关节钢板较张力带钢丝更宜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杨雷;贾连顺;李家顺;王振文;崔志民;陈长青;滕红林;顾宇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4年5月~2001年10月,我科应用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缺损10例,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4例,拇指外伤性缺损再造拇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景盛;张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仍有5%~20%的患者因多种原因出现某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手术的疗效.我院自1992年8月~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9例,其中24例出现不同并发症,我们结合文献就其原因和对策进行讨论.……
作者:蒋尧传;唐志宏;辛桂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西脉记忆合金胫骨髓针固定法,由于顺行穿入,进针点定位不易掌握.自断端穿出时,易出现髓针扭转,而不是理论要求的背靠背.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自己总结的改良法固定胫骨骨折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