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玲;李鼎;王庆林
目的:探讨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本院住院患者163例脑脊液常规标本,同时用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进行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两种方法结果比较:脑脊液红细胞计数(t=0.752,P=0.457)和白细胞计数(t=1.616,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脑脊液细胞计数,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势。
作者:左万超;郑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探讨3项检测指标在乙肝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例标本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ALT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 HBV‐DNA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HBV‐M。结果 HBV‐DNA>100 IU/mL的患者为1098例(54.71%),其中,HBV‐M检测Ⅰ组[HBsAg 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和Ⅱ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 HBV‐DNA 阳性率、ALT 阳性率明显高于Ⅲ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Ⅳ组[HBsAg阳性(+),HBcAb阳性(+)]和Ⅴ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为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含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 HBV‐M、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以及传染性状态。在判断病情转归、肝功能损害情况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成克铭;闵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诊断急性肾损伤(AK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该院4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CysC、血清肌酐(Cr)结果,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CysC的诊断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KI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证实CysC在AKI的诊断中特异性高,敏感性好;AKI组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相关(r=0.76, P<0.05)。结论血清CysC比血清Cr更准确的反应肾小球虑过功能,对早期诊断AKI有重要价值,为肾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泮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生物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以生命活动24 h为周期的一种生理节律系统,因其节律特性类似于钟表而被叫做生物钟。生物昼夜节律依照周期的长短分为亚日节律(ultradian rhythm),周期短于1 d ,如呼吸、心跳等;近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周期接近于24 h ,如体温、血压、血细胞数量、激素分泌等;超日节律(infradian rhythm),周期超过1 d ,以月、年为周期,如迁徙、繁殖和冬眠等。近日节律是研究、应用多的节律行为。生物昼夜节律调控着生物的生理、代谢和行为,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异常可导致疾病或肿瘤的发生。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兴起了研究生物昼夜节律的学科--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时间生物学不断与多种学科交叉,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调控生物昼夜节律的基因相继被发现和研究应用,生物节律及其机制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也不断显现。现就生物昼夜节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菲(综述);孙成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减少(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占甘伟;汪宏良;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药物+口服抗凝剂治疗];观察组(ACEI或ARB+他汀类药物+LMWH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粘蛋白(L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1、3及6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 TGF‐β1和LN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亚组)Scr水平较对照组(亚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 PT、TT及APT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联合LMWH治疗可进一步减少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谢群兴;揭冬兰;何逵茂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探讨T2DM患者血清25‐(OH)D和HCY、β2‐MG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9例 T2DM 患者,根据尿清蛋白/肌酐(Alb/Cr)比值(UACR)分为正常Alb尿组(UACR<30 mg/gCr)45例,微量Alb尿组(UACR≥30且<300 mg/gCr)48例,大量Alb尿组(UACR≥300 mg/gCr)46例,选取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酶法测定血清 HCY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β2‐MG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肌酐(Cr)、血清钙(Ca2+)、磷(P5+)等生化指标。结果 DM 患者血清25‐(OH)D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降低,微量 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OH)D与正常Alb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HCY、β2‐M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降低,血清HCY、β2‐MG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增加,血清25‐(OH)D水平与 HCY、β2‐MG呈负相关。
作者:冯小娟;李海英;蒋玲;秦继宝;安仲武;薄维波;刘霞;刘书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 IPFI)尤其是侵袭性肺曲霉(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 IPA )是由各种曲霉菌属感染肺部组织[1]而导致的、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2]。造成病死率高的罪魁祸首即 IPA 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这使得 IPA 临床治疗难以进行。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IPA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明确的阴性诊断可让患者免除因治疗价格昂贵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及有可能导致严重毒副作用的抗真菌药物的过分使用。
作者:万秋风;谷兴丽;刘光明(综述);徐思成(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患者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469例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84例,脑脊液细胞学呈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高可占97.5%;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51例,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混合细胞增多反应;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295例,呈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脑寄生虫脑膜炎23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13例脑囊虫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霞;邓德耀;田维娟;朱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其他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及对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5年2月本院收治确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 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 HbA1c与各项检测结果进行了直线相关性的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的HbA1c与FPG 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HbA1c、FPG 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P<0.05),HbA1c与 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的HbA1c、FPG、TG、TC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 患者中 HbA1c水平与FPG、血脂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T2DM 患者的HbA1c、FPG 及血脂水平,良好地控制 HbA1c ,对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提供指导意义。
作者:张芳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抗菌药物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临床分离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成为细菌对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是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菌药物,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所抑制的一类酶,Ambler分类属于A类,Bush分类属于2be群,根据基因同源性的不同可分为5组:TEM 型、SHV 型、OXA 型、CTX‐M 型和其他型(如:PER型、VEB型、BES型等)。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菌株来源和用药情况不同,产ESBLs细菌的耐药基因型也有差异。SHV 型是较早发现的酶型之一,且产SHV型ESBLs的菌株日益增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世界各地已引起高度重视[1]。
作者:张玲(综述);黄永茂(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 )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 ,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2组患者输注后凝血功能都有所改善,PT、APTT、FIB、TT和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 ,尤其是FI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FFP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优于单独输注FFP ,能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谢仁伟;王明泉;陈泰裕;盛伊兰;李丽群;郑宝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6 h快速检测法、PCR检测法、血清抗体检测法在肺炎支原体(M 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呼吸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次日咽拭子进行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 ,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M P特异性抗体;取M P快速培养基,对M 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140例患者中共有43例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个月至14岁,其中肺炎24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慢性肺部疾病10例。M 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率为30.7%(43/140),PCR检测法检出阳性率为45.0%(63/140),PCR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M P快速培养法(χ2=4.347,P=0.037);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0.554(t=6.868,P=0.000);MP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37.9%(53/140),M P快速培养法与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0,P=0.284);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0.338(t=4.050,P=0.000)。结论 MP 6 h快速检测法用时短、操作简单,但是依然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将其作为MP诊断指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作者:张广清;戴洪法;葛晶晶;黄美琼;刘玉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及探讨无创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与时期的64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无创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颅内压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均差于对照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颅内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颅内压情况的了解均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作者:姚雪淦;邹德学;姚柱煒;徐威力;杨素娟;李春容;招湛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3种神木县育龄妇女生殖道的感染状况。方法对1200例育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测。结果1200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Ⅰ度48例、Ⅱ度120例、Ⅲ度672例、Ⅳ度360例,其中细菌性阴道病600例,检出率50%;滴虫性阴道炎132例,检出率11%;真菌性阴道炎180例,检出率15%;纤毛菌性阴道炎96例,检出率8%、淋菌性阴道炎12例,检出率1%。结论神木县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总体偏高,应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作者:杜娟兰;高强;杨红梅;刘玉军;王永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构建ICAT基因的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 HL60细胞系。方法人工设计、合成针对ICAT基因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GLV3干扰载体上,与PG‐p1‐VSVG、PG‐p1‐REV、PG‐p1‐RRE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感染HL60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 HL60稳定细胞中ICAT 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ICAT 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滴度为2×108 TU/mL ;建立稳定转染的HL60细胞株。有效干扰验证显示,shICAT能明显降低ICAT的mRNA及蛋白水平(P<0.001)。结论成功构建ICAT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ICAT表达的HL60细胞株。
作者:王晋蜀;王伟佳;王婷;张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生精细胞检出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973例无精子症患者按W HO男性不育病因诊断分类标准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 )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 ),NOA按精液生精细胞检出结果分为生精细胞存在型和生精细胞缺乏型两组,并分别对各组患者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973例无精子症患者,明确为OA者235例(24.15%),NOA者738例(75.85%)。NOA精液生精细胞存在型410例(55.56%),生精细胞缺乏型328例(44.44%)。NOA生精细胞存在型与缺乏型两组睾丸体积明显缩小、T、T/LH值较低,LH、FSH水平明显升高,与O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A精液生精细胞存在型与缺乏型组比较,生精细胞缺乏型睾丸体积明显缩小(P<0.001),LH、FSH水平均高于生精细胞存在型(P<0.01,P<0.05),T、T/LH及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细胞检出的多寡密切相关,T/LH测定对了解睾丸间质细胞功能与基膜变化有关联。
作者:袁长巍;曹兴午;李翠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室于2015年6月在肾脏内科透析患者留取的导管血标本中分离到人苍白杆菌1株,现对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冬梅;郭梅;陈兆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价值,并探讨与CH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CHF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并进行N Y H 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1例、Ⅲ级23例、Ⅳ级9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静脉采血且分别测定其血清BNP、TNF‐α、MMP‐9、IL‐6,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其 LVEF、LVEDD、LVESD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心功能组血清BNP、TNF‐α、MMP‐9、IL‐6水平明显较高,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心功能组LVEF明显下降,LVEDD、LVESD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HF患者血清BNP、TNF‐α、MMP‐9及IL‐6与左心室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CHF患者血清BNP、TNF‐α、MMP‐9以及 IL‐6水平分别与 LVEF呈负相关(均 P<0.05),而与 LVEDD、LVESD呈正相关(均 P<0.05)。结论血清BNP、TNF‐α、MMP‐9、IL‐6水平是诊断CHF的良好指标,且可以准确地反映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
作者:吴勇进;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嗜血杆菌引起人类机会性感染致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主要有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和副流感嗜血杆菌(h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HPI),国内对嗜血杆菌研究也有60年历史。嗜血杆菌初次培养对营养要求高,在血平板上不生长或易被革兰阳性球菌抑制,不易培养。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可培养菌的分离培养条件,如专用培养基、CO2环境、人员业务水平所限而不能辨别菌落等因素影响,实验室往往忽略嗜血杆菌分离而导致其检出率极低,对其致病性、分布、分型及耐药研究应用较少,本文就此作简单的综述。
作者:梁建芬(综述);吴开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