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外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的眼心反射

马艳;吴新民;周勤生;李霞

关键词:整形美容手术, 外科手术, 眼心反射, 眼科手术, 眼肌手术, 压迫眼球, 心率减慢, 文献, 迷走神经, 患者, 症状, 临床, 眶内, 国内, 报告
摘要:压迫眼球通过迷走神经经反射而引起心率减慢,称为眼心反射[1].国内外文献已有关于眼科手术发生眼心反射的报道,既大多是由于眼肌手术或眶内其他眼科手术时发生的眼心反射[2-12];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眼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出现的眼心反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0年~2005年间对173例眼部患者实施整形美容手术,部分患者出现眼心反射症状;为提高临床上的重视,现对173例眼外部美容外科手术报告如下.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包括悬韧带离断,或者伴有玻璃体脱出,是常见的术中严重操作性并发症,它常常导致Ⅰ期植入术失败.无论如何处理,都难免延迟患者的恢复,术后视力效果差而并发症增多,所以,这是每位术者十分关心而且必然都能遇到的并发症.虽没有一个术者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如何降低发生率,尤其是白内障手术即将全面向超声乳化手术转型时期,保护囊袋完整性,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总结25例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采取的处理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汲寿勇;魏民;刘素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导致心脏病猝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从2002年6月~2006年3月,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评价两药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文;傅正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

    胰岛细胞瘤分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分泌不同性质的激素,病人症状明显,就诊早,易早期发现,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特异临床表现,出现包块或压迫引起的临床表现而就诊.发现晚且易误诊,回顾性分析8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以加强对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认识并进行进一步探讨,提高CT诊断符合率.

    作者:梅合利;刘艳;孙莉;冯伯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间质性肺炎文献复习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lP)原因不明,起病急剧,并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预后差.临床表现及过程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从临床角度看该综合征可以等同于不明原因的ARDS,也可称为特发性ARDS[1].国外于1944年首次报道,国内自1997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已有30余例,但经手术肺活检或尸检确诊的不足5例.现报道1例在外院治疗死亡,在我院尸检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作者:白鸥;江瑞康;黎音;金茂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部切口全层裂开56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裂开56例,占同期腹部手术总数的0.75%.对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治疗和预防的复习,结合本组资料,提出一些预防及处理措施,旨在减少其发生,提高治愈率,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奇;鲁才章;夏军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救治1例急诊泥浆肺的术中护理

    大容量全肺灌洗是在全麻下进行的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项工作,要求一侧肺灌洗过程中,必须保证对侧肺的充分通气,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尘肺、误吸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于2005年4月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术成功治疗了1例急诊泥浆肺患者,现将术中配合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尹利萍;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O2激光在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近20年激光医学已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泛应用,我院于1991年~2001年采用CO2激光对136例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激光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亮;崔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扶严宁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1月~2004年9月期间应用扶严宁霜治疗130例皮炎湿疹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建;解晓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维吾尔药研究的思考

    本文概括地阐述了维吾尔药的特点及状况,提出了维吾尔药的研究发展首先要重视维吾尔药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其次维吾尔药的开发研究,既不能脱离其理论基础,又不能忽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现代医学理论,应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偏向任何一边都不利于维吾尔药的开发;第三大力提倡维吾尔药现代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维吾尔药走向现代化,由民间走向市场,造福于各民族群众.

    作者:帕丽达;李哓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

    护理记录是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反映,各项医疗措施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及其结果的记录;是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维护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性文件;是衡量护士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和工作好坏的依据.针对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的过程中对病情评估的真实性,各项客观数据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护理措施记录的完整性、护理效果评价的动态性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林莉;阿依古丽·玉素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是由日本1994年首先研制开发成功的,它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外消旋体氧氟沙星的光学异构体,其抗菌谱覆盖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非典型致病菌和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右旋体的8~128倍.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骨髓、耳鼻咽喉等感染的治疗.临床资料表明它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能迅速分布到各组织,半衰期长,85%经尿液排泄.与其它喹诺酮类相比其毒性小,耐药性低,安全性好.其不良反应常见为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便秘、腹泻,其发生率较低,一般耐受性良好,此外有中枢兴奋,如失眠、头晕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健;李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及抗菌药物的后效应

    抗菌药物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及抗菌药物的后效应在近年来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抗菌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深入研究使用,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针对致病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抗菌药,使用正确的剂量、合适的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恰当的疗程达到消灭病原菌及控制感染的目的.临床医师可通过参考药效学、药动学等参数来制订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可使所选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强度和时间尽量符合临床需要,以达到预期治疗作用,防止或减轻其不良反应.

    作者:韩启明;范小阳;吴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经验总结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穿刺途径和方法很多,临床应用广泛.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实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5120例次,现仅将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朱静;王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状态.冠心病是常见的原因,而由心衰导致的水肿则是因有效循环血量与细胞外液关系失衡所致.心衰作为老年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其入院率、死亡率也很高,愈后也差.如何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愈后、提高其生活质量,不仅在治疗上要重视,而且在其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病程迁延等特点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其在治疗中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朱保荣;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腭切牙管囊肿的CT诊断

    临床资料一、例1,男性,74岁.主诉:上腭肿物半年余.患者6个月前发现上腭正中前部有一肿物,大小与本人拇指甲盖近似,无任何症状,肿物缓慢生长,3周前受凉后自觉肿物迅速增大,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检查:上腭正中见一肿物约占硬腭的前2/3,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无压痛、界清、穿刺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

    作者:穆合塔尔;刘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分析

    我们都知道保健必须从预防开始,妊娠期心电图的常规检查为孕妇预防保健的措施之一,为了了解孕妇产前心脏情况,对妊娠合并心脏病能及早发现与早期治疗.现将我院产前检查有异常心电图详情记录的352例受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以便防治相关并发症,达到安全分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云芳;热娜·依马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进展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S)约占晕厥的一半以上,常反复发作,虽预后良好,但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而特定环境的发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随着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HUT)方案的不断完善,该试验已作为诊断VS和判定疗效的方法.

    作者:成东武;张慧敏;林振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61例临床治疗讨论

    肺心病为慢性阻塞性疾病,常因病情加重,而导致心衰、呼衰,后导致不可逆转.因此,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要防止病人因感冒及有关诱发因素,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阿吉·阿布拉;杨学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观察与护理

    脂肪栓塞是严重创伤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皮肤淤斑,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1],也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0%~12%[2].因此,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自1998年以来,我院骨科成功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6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玲;何海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炎中的应用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的特异性炎症,以往多主张间断抽放胸水,由于抽液不及时而胸膜肥厚的发生率较高.我科在化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不定时反复彻底放胸水,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澍;郭宇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