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彦超;孙清超;张海平;张昌明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植入性缓释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与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宫颈癌患者共80例,临床分期为Ⅱb~Ⅲb 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试验组40例(氟尿嘧啶瘤内植入区域化疗配合根治性放疗组),对照组40例(顺铂静脉周疗配合根治性放疗组)。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 CR 为22例,PR 为13例,NC 和 PD 为5例。对照组 CR 为19例,PR 为14例,NC 和 PD 为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35/40)、83%(32/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级以上的急性反应中,试验组出现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3例;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17例,消化道反应5例,两组间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植入性缓释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与顺铂周疗疗效相当,毒副反应较小。
作者: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李小文;张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外科住院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路径)和干预组(实施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意外事件。结果(1)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干预组管道脱落及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并发症及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俊;张弘炎;郭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MRI-DWI 在早期大鼠肝泡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种9 w 并经超声筛查确认接种成功的40只 SD 大鼠进行 MRI-DWI 检查,记录病灶在 MRI-T1、T2以及 DWI 图像上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在 T1WI 图像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低信号,T2及 DWI 图像上均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高信号,DWI 成像中病灶周边可见稍低于病灶内部的环形区,类似“月晕”征。病灶边缘区的 ADC 值较病灶内部及邻近正常肝组织高(P <0.05)。HE 染色镜下见单个或多个囊泡样红染结构,正常肝组织交界区富含微血管,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早期大鼠肝泡球蚴病灶周边“月晕区”可作为 DWI 诊断该病较特异的依据,该区域的 ADC 值高于病灶内部及正常肝实质,经病理证实该区域为富含微血管的区域。
作者:曾红春;郭莉;肖虎;张梅;蒋奕;刘文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科学安排军队医疗单位进修医生的学习科室及指导导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接收的军队医疗单位的(124名)进修医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名)采用传统的科室安排方法;研究组(59名)采用改革后的科室安排方法。在进修结业后回到本单位1 a 时,进修生匿名填写电子版“进修效果评价表”,并以电子邮件方式传回科训科,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根据“进修效果评价表”打分,研究组进修效果评价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改革后的进修生科室及导师安排方法,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全军医院进修生的管理中广泛推荐使用,为基层军队医疗单位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
作者:杨鹏;万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评价肝泡状棘球蚴侵犯血管的诊断价值及其侵犯血管的影像特征。方法25例肝脏泡状棘球蚴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 检查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受侵的诊断效能。结果25例中,肝动脉受累共有23支,门静脉受累39支,肝静脉受累37支,下腔静脉受累14支;与手术结果比较,多层螺旋 CT(MSCT)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受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61%、92.31%、94.59%,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 值分别为0.780、0.884、0.896, MSCT 判断下腔静脉侵犯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合。结论多层螺旋 CT 能够较准确判断血管受侵的严重程度,能为术前客观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黄玉洁;赵建卿;王健;蒋奕;刘文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刘文亚,女,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学瑞典归国博士后,医学影像学博士生导师,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新疆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兼任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影像系主任、新疆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新疆放射质控中心主任。学术任职包括:新疆骨质疏松学会主任委员、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影像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学组委员、教育部医疗技术类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全国委员。目前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9家专业核心期刊的编委。近5年来主编著作7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12篇。承担国际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6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二等奖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计7项、新疆医科大学教学二等奖1项。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总黄酮对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的影响,为 ASMq 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胞株及细胞培养、传代方法,对 HeLa 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并进行药物干预,通过 MTT(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探讨其抑制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的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动态情况。检测 ASMq 总黄酮作用下 HeLa 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结果MTT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 ASMq 总黄酮均具有抑制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浓度为400μg/mL、作用时间为72 h 时,作用较为明显。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给药组中悬浮细胞增多,细胞质混浊,细胞胞体缩小、变圆、皱缩,核固缩碎裂,细胞折光性减弱,细胞内出现颗粒样物质,培养液中有较多的细胞碎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ASMq 总黄酮浓度为100μg/mL 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发生的凋亡现象较为明显。当作用时间为24 h时,随着浓度的增高细胞发生的凋亡现象较为明显;ASMq 总黄酮作用于 HeLa 细胞24、48、72 h 后,不同剂量均增加 HeLa 细胞 T-AOC 及 T-SOD、GSH 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高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ASMq 总黄酮对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人宫颈癌 HeLa 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米合勒阿衣·艾克帕;麦合苏木·艾克木;木塔力甫·艾买提;艾斯克尔·吐拉洪;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乌鲁木市民营医院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4所民营医院就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从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医疗设施、就医方便、信誉度、医德医风、医疗价格9个因素了解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患者角度探讨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民族、月收入、是否参加医保与选择就医医院有关(P <0.05)。民营医院吸引患者就诊的原因依次是医疗水平、医疗质量、医疗价格、服务态度和就医环境,民营医院在服务态度和就医环境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要更好的发展,应该注重改善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婷;姜婷;张静雅;刘金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香丹注射液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VIP 和 Wang Fang 数据库,查找有关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14年6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 RCTs,包括患者748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治疗过程中患者面色潮红、轻微头痛、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对病情没有影响。结论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一定优势。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出肯定性结论。继续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作者:王旭;张丽;朱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依托网站平台,建设新的学习评价是国家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教学而实施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网络课程中学习评价平台的优势,设计了学习评价平台,并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的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的经验。
作者:孟祥娟;田军;王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荧光标记物 DiI 在已固定的人胚胎周围神经中的示踪显影,探讨 DiI 在周围神经示踪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利用人胚胎新鲜标本(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胎儿),胎龄>20 w,经升主动脉灌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并浸泡于固定液8~10 d 后,将微量的 DiI 结晶分别植入人胚胎标本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及三叉神经根中,放入固定液在37℃恒温箱内贮存3个月,经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评价示踪效果。结果DiI 注入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中后,可在三叉神经节内观察到许多逆行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和纤维,且细胞及细胞突起显示较好;DiI 注入三叉神经根中后,三叉神经节内也可见许多顺行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和纤维,细胞及细胞突起也显示较好。结论DiI 是一种良好的荧光类双向神经示踪剂,用于已固定人胚胎周围神经束路的失踪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吐尔逊江·达地汗;穆叶沙尔·吾拉木;阿尔斯朗·卡斯木;古丽尼沙·克力木;廖礼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 DWI 及 ADC 值观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 MR 特征。方法35例患者经 MR 常规扫描及 DWI 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量中心病变区域、边缘带和周边区域 ADC 值;对比分析病变在不同区域的ADC 值和相应区域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探讨 ADC 值评价 HAE 病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可行性;病灶标本行HE 染色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分析病灶边缘带 ADC 值与 MVD 的相关性。结果35例 HAE 病灶中心、边缘及外周区域的 ADC 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7.95、29.23,P 均<0.05);ADC 值与 MVD 无相关性(P =0.747、0.659);结论DWI 图像可以反映 HAE 病灶的组织异型性特征;病灶边缘区域的 ADC 值与同一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值无相关性。
作者:任波;王静;刘文亚;张魏;肖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某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死亡统计分析,了解医院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肿瘤院2010-2014年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病例资料,根据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采用 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该院恶性肿瘤病死率为0.56%,男女比例为1.65∶1,恶性肿瘤各年龄段中50~59岁、60~69岁、70~79岁3个年龄段死亡人数较多,占死因构成比的73.31%。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前10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通过其死因构成分析,建议中老年人(尤其男性)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恶性肿瘤的病死率,提高人群的期望寿命。
作者:买丁·都生拜;周君;何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2014年麻醉药品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口服吗啡缓释制剂逐渐成为治疗癌痛的首选药物。结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从品种、剂型到给药途径均趋于合理。
作者:孟新源;张倩;王松芝;王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rs298158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检测192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200例健康者(对照组)及254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及200例健康者(对照组)FGFR2 rs2981582位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维吾尔族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汉族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10)。维吾尔族人群 FGFR2基因 rs2981582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CT vs CC:OR =2.375,95% CI =1.502~3.755),汉族人群 FGFR2基因 rs2981582多态性亦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TT vs CC:OR =1.735,95% CI=1.016~2.963;T vs C:OR =1.327,95% CI =1.019~1.728)。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人群 FGFR2基因 rs2981582位点多态性均表现出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
作者:王凤林;梁霄;马小平;杨顺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比较碘浓度定量与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双源双能量 CT 碘图成像评价肝脏泡性包虫病灶供血分布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双源双能量 CT 腹部常规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并采用双能量(100/140 kV)扫描模式。扫描图像原始数据经后处理软件分析得到包虫病灶不同组织(实性成分、病变边缘区域及囊性成分)碘量分布图。测量并分析肝包虫病灶不同类型(实体型、假囊肿型、混合型)及不同成分的碘值。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行 CD34免疫组化染色得出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计数评分基于阳性细胞染色百分比及染色强度计算。碘值与 MVD 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 法。结果共检出27个肝泡性包虫病病灶,其中实体型10个,假囊肿型3个,混合型14个。病灶平均大小为(100.7±47.3)mm。HAE 中不同成分在不同扫描期间的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病灶边缘区域的碘值明显高于病灶实性成分及囊性成分:动脉期[2.15(1.0~3.3 mg/mL)vs 0.17(0.0~0.3 mg/mL)、0.02(0.0~0.2 mg/mL)],静脉期[2.93(1.4~5.2 mg/mL)vs 0.04(0.0~0.2 mg/mL)、0.02(0.0~0.1 mg/mL)]。不同类型 HAE 病灶边缘区域碘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CD34在 HAE 病灶边缘区域的阳性表达率为92.5%(25/27),其中18.5%(5/27)为强阳性表达,62.7%(17/27)为中度阳性表达,11.1%(3/27)为弱阳性表达,7.4%(2/27)为阴性。 HAE 病灶边缘区碘值与MVD 呈正相关(r =0.652,P <0.05)。结论HAE 病灶边缘区碘值与 MVD 显著相关,双源双能量 CT 碘定量法可用于评价 AE 病灶血供分布。
作者:蒋奕;王静;肖虎;李婷婷;刘辉;刘文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和工作习惯的改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脑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普及,使得人们逐步形成久坐的习惯,同时高热量食物的无限制摄取,人们罹患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肥胖病发率逐年攀升,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多食肥甘厚腻易致脾胃湿困,多静少动,湿聚成痰,延误治疗,而生痰湿。因此在脾虚的基础上,内外湿邪合而为病,发为消渴[1]。
作者:田思敏;唐明敏;刘洋;王晶娟;任晓磊;赵保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实习学生妇科临床教学的效果、学习兴趣的方法。方法将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分为两组,比较试验组学生及对照组学生对腹腔镜及妇科相关知识的掌握,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在模拟器下1 min 内传递黄豆数量、5 min 内剥葡萄皮数量、5 min 内缝合及打结的数量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学生(P <0.05),试验组学生在妇科解剖、疾病诊断的病变特征、手术过程、腹腔镜操作、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 <0.05)。结论将腹腔镜操作训练引入临床教学中能提高妇科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张媛媛;朱明玥;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关节结核患者94例,分为标准化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每组各47例。标准化治疗组术后采用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 +乙胺丁醇750 mg+链霉素750 mg 每天1次联合用药,强化治疗3个月后停用链霉素,继续用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 +乙胺丁醇750 mg 治疗9~15个月;个体化治疗组术中取病灶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疗程12~18个月,耐多药结核可延长至24个月,两组术后1、3、6个月及1、3 a 随访,复查 X 线片或 CT,必要时复查核磁、肝肾功能及有无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标准化治疗组治愈33例,治愈率为70.2%,个体化治疗组治愈41例,治愈率为87.2%,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准化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11例和3例,标准化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3.4%,个体化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4%,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关节结核术后采用个体化治疗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杨晓辉;李君莲;杨毅;何康;金格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显像特征及其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收住院的3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及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7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双侧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 MR 扫描,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均进行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探查手术,对正、异常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的 MR 成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将所有患者术中所见与术前坐骨神经 MR 成像进行比较。应用 BMRC 周围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系统评定手术疗效。结果(1)3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 MRI 的对比发现异常坐骨神经的 MR 成像特点: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型占65.3%,异常型占34.7%;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正常型占11.8%,异常型占88.2%;坐骨神经周围脂肪组织消失;坐骨神经的特征性条纹结构消失或不清楚;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之间界限不清楚、模糊。(2)34例患者中术前 MRI 显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存在变异者30例,坐骨神经周围脂肪组织消失或不清楚者26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界限不清者25例;术中发现神经、肌肉变异者30例,梨状肌明显变性挛缩者16例,周围组织粘连者20例,神经上血管骑跨者4例。(3)术后疗效:优67.6%,良26.5%,可5.9%,优良率为94.1%。结论坐骨神经 MR 斜矢状位成像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梁青福;蒋昆利;田征;陈宏;白靖平;锡林宝勒日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