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血标本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离心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李方伟;蒋勇

关键词:血糖, 分离胶真空采集管, 离心分离, 血糖测定
摘要:目的 探讨真空管分离胶采集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然后离心分离血清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标本,分别置于标记1、2、3的含分离胶的真空采集管中,分别在采集后1、2、3 h离心分离血清,然后测定血糖.结果 放置不同时间离心分离血清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血测定值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分离,避免血糖测定值降低.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住层流床的意义.方法 把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分为两组,安置在层流床的34例为实验组,普通病床的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保护性措施相同,并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焦虑例数、继发感染例数、发热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能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就医情绪.

    作者:陈淑婧;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 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6~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12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1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45株,36.3%)、重症监护病房(ICU)(33株,26.6%)、肿瘤病区(22株,17.7%)、内科(21株,16.9%)和外科 (3株,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高的抗菌药是米诺环素,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很低.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已比较严重,应加强监测、预防与控制.

    作者:袁启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几点心得

    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科学,操作技术性强是其突出特点[1].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是以适应社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需要和发展为宗旨,培养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熟悉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长,具备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2].

    作者:秦辛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甲状腺转录因子和间皮细胞在肺癌胸腔积液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间皮细胞(mesothelial cell,MC)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继发性肺癌胸腔积液中的癌细胞及20例肺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反应性间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TTF-1在原发性肺癌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74.2%(26/35),而在继发性肺癌患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中未见阳性表达.MC在肺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95.0%(19/20),明显高于原发性肺癌胸腔积液中的22.8% (8/35)和继发性肺癌胸腔积液的阳性率20.0%(2/10).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胸腔积液中,TTF-1的阳性率在腺癌组95.7%(22/23),明显高于鳞癌组12.5%(1/8).当TTF-1和MC联合应用时为佳选择,其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6.7% 和95.5%.结论 胸腔积液中TTF-1和MC联合检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肺癌、继发性肺癌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肺癌临床分期的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岑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农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农业技能训练(下称农疗)和一般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9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农疗组和一般康复组,每组49例,应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12个月后予以评分,比较康复的效果.结果 一般康复组和农疗组训练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IPROS和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农疗组的IPROS总分及各因子分改善优于一般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农疗组的SANS量表总分、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注意障碍因子分较一般康复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志缺乏、社交缺乏因子分较一般康复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农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一般康复组.

    作者:杨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3项血清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健康晚孕期妇女及健康未怀孕妇女的关系.方法 选择HDP患者7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4例,子痫前期轻度22例,子痫前期重度14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孕妇35例,健康非孕妇30例作对照.检测其血清Hcy、hs-CRP、AngⅡ的水平.结果 (1)与健康晚孕期妇女及健康未孕期妇女相比,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组Hcy、AngⅡ、hs-CRP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重度子痫前期和轻度子痫前期相比Hcy、AngⅡ、hs-CRP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相比Hcy、AngⅡ、hs-CRP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cy与AngⅡ、hs-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Hcy、AngⅡ和hs-CRP水平与HDP的发生、发展有关,且Hcy与AngⅡ、hs-CRP 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金涛;唐喜军;林素香;周武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出血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3~5 d,并发症少,术后疼痛2例,尿潴留2例.结论 通过PPH手术前后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指导、排便等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信心有重要作用.

    作者:夏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采用离心浓集法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离心浓集法预处理血清标本对提高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收集广州市内各大医院2009年52例HBsAg阳性者和疑似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HBsAg.再以PEG6000为沉淀剂,将标本进行高速离心浓集(30 000 r/min)25 ℃,40 min,取沉淀用TE Buffer溶解,采用上述相同方法分别进行测定,比较离心前后其HBsAg 的S/CO值与HBsAg定量值的上升情况,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其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经高速离心处理前后的HBsAg 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疑似HBV感染组和HBV感染组患者血清经高速离心预处理后的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处理前(P<0.01).结论 离心浓集法预处理对于血清中有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感染者有效,血清中的病毒颗粒可通过高速离心处理后得到浓缩,提高临床实验室常规诊断手段的灵敏度的范围,使隐匿型乙型肝炎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作者:斯健;连晓孚;黄远荀;周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3093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到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就(下称本院)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的了解,加深对HIV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门诊、住院的30 934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法试纸条初筛HIV抗体,两种方法任一结果阳性者的血清标本再送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确认.结果 在30 934例患者血清中初筛结果阳性25例(2008年5例,2009年6例,2010年14例),阳性率0.081%;由CDC确认阳性23例,符合率92%.感染者均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感染者19例(2008年3例,2009年5例,2010年11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女性感染者4例(2008年2例,2009年1例,2010年1例),无明显规律.结论 艾滋病的感染率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大对HIV感染宣传和控制力度,尤其是医务人员更需加强对HIV感染的认识及自我防护.

    作者:李尔凡;严海燕;钟丽玲;罗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福州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各个年龄组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采用美国雅培全自动免疫分析仪AXSYM的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FPIA)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数据统计应用SPSS11.0系统.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值在健康人群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增高趋势.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性别与年龄的差异.

    作者:杨梅玉;廖联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抗凝,颠倒混匀3次、6次、9次、12次,采用MEK-6318K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颠倒混匀9次以上,中间细胞百分比(MX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颠倒混匀3次血细胞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保证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3~6次以减少实验误差.

    作者:陈宁;苏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联合应用诺和灵30R拜糖平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诺和灵30R、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和优降糖、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初发高血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组56例,采用诺和灵30R,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治疗;B组64例,采用优降糖,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治疗;治疗周期12个月;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PB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A组和B组FBS、PPBS、HbA1c在用药后都有所下降;B组治疗前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前后FBS和PPBS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控制血糖有效率为92.85%,B组为31.2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采用诺和灵30R,拜糖平,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推广价值.

    作者:胡茗;冯晖;渠莉;田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3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小河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方法 对 430 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43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共检出支原体阳性 232例,总阳性率为53.9%.其中Uu阳性153例,Mh阳性7例,Uu+Mh混合感染72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6%、1.6%、16.7%;男性组Uu、Mh、Uu+M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9%、0.8%、10.8%;女性组Uu、Mh、Uu+M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5%、2.8%、24.9%.药物敏感前3位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药物耐药依次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结论 本地区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可作为该地区治疗NGU的首选药物.

    作者:罗冬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程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1930年Tillet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能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荚膜多糖(C多糖)形成复合物的物质,命名为C反应素.1941年Abernethy Avery和Macleod Aver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反应蛋白(CRP)[1].

    作者:宫春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毫州市人民医院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4~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67株、大肠埃希菌132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 检测,用 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199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 菌 114株,总检出率57.2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47.27%、大肠埃希菌检出率62.88%;呼吸道标本ESBLs 检出率高,占59.71%;产ESBLs 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ESBLs 菌(P<0.05),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呈多重耐药,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耐药率有增高趋势,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 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对ESBLs 菌进行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ESBLs 菌治疗的首选药.

    作者:邓芳;张秀芳;柴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检测与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K-B 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 78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同时用 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结果 78 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5 株(6.4%)、产碳青酶烯酶(AmpC)31株(39.7%),1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21.8%),金属酶筛选出 12株(15.4%)阳性.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 AmPC 酶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红;张正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经社区访视的肉眼判断为黄疸的193例阿氏评分为10分的足月新生儿中,来院就诊的经生化检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172例新生儿(已除去胆红素测定为正常值的21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7例,对照组75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经早期干预后,其黄疸消退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黄疸减轻人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使新生儿尽快消除黄疸或减轻黄疸,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率和高胆危重症的发生.

    作者:陈敬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6893例男性青年征兵体检实验室检查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简阳市近5年来兵检实验室检查情况,为今后兵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防部征兵体检标准,使用成都军区配发专用试剂,对本市应征青年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常规及吗啡/甲基安非他明(MOR/MAMP)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 6893人参加征兵体检,其中抗-HIV均为阴性,HBsAg阳性率为11.9%,ALT异常率为8.8%,尿常规不合格率为11.77%,MOR/MAMP阳性率为10.7‰.结论 简阳市应征青年HBsAg携带率较高,ALT及尿常规是实验室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兵检中进行MOR/MAMP检测十分必要.

    作者:周明;刘俊智;刘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007~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研究2007~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0年该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株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7~2009有普遍性逐年增高的趋势,2010年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均较2007~2008年高.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24.5%增至2009年40.5%,但2010年降至33.2%;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22.0%增至2009年46.2%,2010年仍然高达4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10.7%增至2009年的33.6%,但2010年降至27.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但从2007至2009年也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4%和29.5%,2010年仍高达2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应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联合阿米卡星为较优化的组合治疗方案.

    作者:赵祝香;陈惠玲;赵子文;魏树全;曾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双亲红细胞参数联合红细胞镜检在小儿两种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索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鉴别小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和缺铁性贫血(IDA)的检验方法.方法 对68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进行地贫基因及血清铁蛋白检测,同时对双亲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查,依据其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是否降低分2 组:父或(和)母降低组(阳性)和均无降低组(阴性).对阳性的父或(和)母以及所有患儿进行RBC镜检.家系调查阴性者即判断为IDA;阳性者进一步行红细胞(RBC)镜检,亲、子两代相似时,判断为地贫,不相似时,判断为IDA.并与终的基因诊断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对比,研究其检验的准确性.结果 36例终诊断为地贫,32例为IDA.家系调查阳性组41例,终诊断为地贫32例,IDA 5例.阴性组27例,终均诊断为IDA.联合RBC镜检,阳性组中5例IDA能作出鉴别.以家系调查阳性为指标,它对地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7.80%、100%,联合RBC形态改变,则诊断的敏感度进一步提高.结论 双亲MCV、MCH联合RBC镜检可作为小儿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筛查的可靠指标.

    作者:曾庆霜;兰宪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