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标记蛋白抗体测定在鼻咽癌体检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

汪欣;赵素萍;吴旋;郑登滋

关键词:鼻咽癌, EB病毒, 抗体, 诊断
摘要:目的 检测EB病毒Rta-IgG、病毒壳抗原(VCA-IgA)、Zta-IgA、核抗原(NA1-IgA)抗体在鼻咽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应用于体检中的适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健康体检者和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Rta-IgG、VCA-IgA、ZTA-IgA、NA1-IgA抗体水平,比较4项指标在鼻咽癌患者中的阳性预测值和健康体检者中的表达水平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2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检测结果 数据可见,VCA-IgA阳性预测值为70%,NA1-IgA、Rta-IgG阳性预测值为85%,Zta-IgA阳性预测值为90%;对1 000例健康体检者4种标记蛋白抗体检测结果 数据分析可见,Zta-IgA阴性预测值为83.3%,VCA-IgA阴性预测值为89.5%,Rta-IgG阴性预测值为91.9%,NA1-IgA阴性预测值为91.5%.结论 在ELISA检测EB病毒4种标记蛋白抗体中,如果单独采用一种,则以Rta-IgG 或NA1-IgA为佳,比较适合于健康体检人群的鼻咽癌体检筛查工作.如采用NA1-IgA、Zta-IgA、VCA-IgA或Zta-IgA、VCA-IgA、Rta-IgG 3项联合检测,则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手卫生管理的体会

    目的 从手卫生的成本和检测出的效果进行分析,以严格地按照操作程序执行,以便对手术室的手卫生进行更好的管理.方法 回顾总结永川区人民医院1992年7月至2011年4月使用的各种手卫生的设备和相关的外科手消毒液以及作者曾进修的医院的一些管理经验.结果 对于手卫生的管理,不同的外科手消毒液各有利弊,卫生学检测合格与否与个人是否慎独有关.结论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关键在于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作好手卫生,特别是外科医生的手卫生,好品牌不如好管理.

    作者:余天贵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患者2项测定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人(C组)9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B组)52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并发症患者(A组)68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HbA1c、GSP、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HbA1c与GSP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HbA1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血管病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1c、GSP、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对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朱建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全髋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明显缩短卧床时间,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了生活质量.接受全髋置换术的皆是老年患者,具有各种脏器功能衰退,体质弱的特殊性.术后并发症常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出血、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假体松动或脱落.因此,对患者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经过系统的并发症预防,满足患者基本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手术的实质性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蒙秋悦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牵引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护理,并定期随访.结果 4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核酸扩增和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低危型:HPV6、11、42、43、44,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分布情况,为HPV感染诊断和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酸扩增和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714例临床怀疑HPV感染样本中23种HPV型别,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24.51%,其中低危型别感染率为8.40%,高危型别感染率为22.97%,单一型别感染率为19.05%,两种型别混合感染率为4.06%,3种或以上型别混合感染率为1.40%.各种HPV型别检出率超过5%者有6种:HPV 16型18.75%、HPV11型14.29%、HPV33型11.16%、HPV58型9.82%、HPV6和18型均为8.48%.其余型别为29.02%.结论 本组病例中HPV感染率高达25%,本法设计的23种常见HPV型别中除HPV44、83、MM4外其余型别均被检出,其中高危型别感染率高达22.97%.因此,HPV及其分型检测作为妇女常规筛查项目对HPV感染诊断和宫颈癌等疾病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周丹;李瑞;黄涛;何进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检测结果 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98例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及284例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血浆D-D、Fib及AT-Ⅲ的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198例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与284例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比较发现,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血浆D-D的检测结果 明显高于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AT-Ⅲ的检测结果 明显低于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血浆D-D、Fib及AT-Ⅲ的检测对产后出血及其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测、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建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DXI800型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初步性能评定

    目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228-2002)中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 的初步评价>的要求,对Beckman Couter Uncel DXI 800型化学发光仪的甲胎蛋白(AFP)项目进行初步评定,了解DXI 800型化学发光仪在AFP项目上的线性、偏倚、线性漂移、样品交叉污染和精密度等性能.方法 选用低、中、高3种水平的校准品每天按照中、高、底、中、中、低、低、高、高、中的顺序连续检测5 d(若有样品被拒绝则按照这个顺序继续做),得到结果 后再分析.结果 低值偏倚为1.63,中值的偏倚为6.55,高值的偏倚为3.81,均小于其对应的允许偏倚.低值的不精密度为5.90,中值的不精密度为5.58,高值的不精密度为3.62,均小于其允许不精密度.结论 DXI 800型化学发光仪在定量检测AFP这个项目上的偏倚及不精密度上的性能都是可接受的.

    作者:梁鑫;杨琳;吴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凝血检验正常和异常质控血浆的制备应用及其稳定性探讨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实验室检查止血与血栓的常规筛选试验.作为出、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要求报告迅速,而且要准确可靠[1].因此在检测仪器运行正常和试剂稳定的前提下, 室内质控在凝血检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3],异常质控品和正常质控品同样重要[4],但由于进口质控品价格昂贵,导致一些实验室不能坚持每天都做室内质控.

    作者:魏国庆;周晶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项联合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探讨这些指标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抗CCP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RF阳性率75%,抗CCP抗体阳性率72.7%,ANA阳性率达79.7%.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ANA 3项指标可将RA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5.3%.抗CCP抗体检测结果 与RF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结论 对RA患者进行RF、抗CCP抗体、ANA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 RA诊断的灵敏度,并且能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从而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石青峰;马韵;杨峻;何永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流式细胞仪检测样品保存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的条件,确定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B27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方法 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将标记荧光抗体的样品用2%甲醛固定并保存于4 ℃冰箱,于不同时间进行检测.结果 固定样品保存至第9天,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细胞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LA-B27细胞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样本4 ℃的在8 d内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12 d内检测HLA-B27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对于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源清;邱晓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临床病毒学检验教学改革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流行性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微生物检验教研室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成绩评定体系等多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作者:柴志欣;陈晶;冯平锋;王前;裘宇容;芮勇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前列地尔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按使用剂量分为4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尿量,检测血肌酐清除率,并对各组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疗程结束时,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尿量和肌酐清除率增加,其中每天使用前列地尔每天80 μg前列地尔,可达到治疗的佳效果.结论 临床观察结果 表明,前列地尔对肝病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肾脏具有一定的疗效,每天80 μg前列地尔为佳治疗剂量.

    作者:周祖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输血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36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总阳性率为14.06%,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80%、抗-HCV 0.99%、抗-TP 1.39%.结论 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殷平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547例阴道和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阴道病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的培养,了解各种阴道病的细菌感染趋势.方法 对547例妇产科门诊住院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新鲜标本直接接种兔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培养18~24 h,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染色,接种鉴定板鉴定.结果 培养阴性(包括培养无普通细菌生长和未检出普通致病菌)337例(61.6%),培养阳性210例(38.4%).其中检出大肠埃希菌84例(15.4%),粪肠球菌39例(7.1%),白色念珠菌26例(4.8%),肺炎克雷伯菌10例(1.8%),光滑念珠菌7例(1.3%),其他念珠菌7例(1.3%),奇异变形杆菌6例(91.1%),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例(2.6%),其他肠杆菌科细菌8例(1.5%),非发酵菌5例(0.9%).无乳链球菌3例(0.6%).结论 玉溪市妇女阴道病细菌培养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为主,其次为白色念珠菌,三者共占27.3%.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及分析,加强防治和关注.

    作者:殷红莲;李晓玲;汤国宁;韦启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APL采用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400个有核细胞.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L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也是预防白血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产科的风险与防范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是医疗纠纷发生高的科室之一,关系到母婴的安危,如何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减少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是产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产科的高风险,事故高发科,本文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徐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利用校准周期图建立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系统校准周期

    目的 利用校准周期图建立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系统校准周期.方法 利用校准周期图,更换试剂后对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系统进行校准,每2 h检测一批质控血清,每批3种水平,每个水平做4次重复检测,以累积CV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6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肌酐从校准后8 h即有低水平的质控血清累积CV>2.59,其校准周期短,ISE离子类校准周期每12 h需要校准一次,酶类校准周期可达30 d以上.结论 在确立检测系统的校准周期时,一定要选用接近于检测下限的质控血清,选用高浓度的质控血清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校准周期过长.

    作者:邰文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与患者推心置腹地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目前的心理状况和遵医情况,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可不同程度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疗效,增加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作者:车营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

    为适应现代医院信息化管理需要,本院于2009年引进了血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血站的无缝连接,使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现将本科室对系统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生吉;程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妇科护理工作易出现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和查找护理纠纷的原因,认真落实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妇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对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了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妇科护士长管理水平,杜绝护理差错及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丹;邱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