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6例剖宫产术后妇女避孕知识宣教

张丽华

关键词:避孕知识, 宣教, 剖宫产术后
摘要:目的 使剖宫产术后妇女了解避孕的重要性,并掌握避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方法 适时采取安全、可靠、适宜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率.结果 有5例妇女发生意外妊娠,都及时到本院采用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的方法,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意外妊娠率为1.7%.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妇女进行及时有效的避孕知识宣教和指导已成为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任务.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使用输血泵行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护理

    目的 总结使用输血泵控制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使用输血泵对8例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留置针连接输血泵自动控制同步换血,术前给予镇静、血液加温,建立外周动静脉留置针;术中用输血泵控制出入血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加强护理.结果 8例患儿换血过程顺利,换血时间控制在2~2.5 h,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胆红素平均换出率为51%.结论 使用输血泵控制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安全实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杨莉;晏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基于高校科研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

    高校的科学研究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科研评价的结果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建立制度化、科学性、符合本校实际状况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已成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津贴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且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健康发展.

    作者:蔡萍;李晓玲;杨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社区街道糖尿病健康管理

    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快的国家之一.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6.1%、3.7%和1.8%.与1996年相比,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即上升40.0%.据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 980万,2050年将达到5 930万.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是控制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长趋势的重要措施之一[1-4].通过对居民血糖情况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优势,寻找适合社区保健方法,提高居民身体素质,遏制糖尿病发展趋势.

    作者:童方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Rh异型输血出现自身抗体及同种抗体1例

    同型输注是输血的基本原则,本院1例患者鉴定血型为A型RhD(-),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对该患者的输血相关检查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严重颅脑外伤、休克入院,申请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鉴定血型为A型RhD(-),抗体筛选试验阴性.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

    作者:梁金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hs-CRP和TNF-α水平,并与3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前,血清IL-6、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2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IL-2、IL-6、hs-CRP和TNF-α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宋继成;仇红玉;王刚;孙刚;吴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与超声诊断联合运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用血清学指标和超声联合筛查唐氏综合征(DS)的临床价值.方法 妊娠11~14周采用超声检查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妊娠15~21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含量,用风险统计软件进行风险率计算,以1∶380作为高风险的切割值;二者结合以确定高危人群.结果 4271例孕妇中,胎儿NT超声筛查阳性率为1.12%,3例确诊,1例漏筛,检出率为75.00%;血清学筛查阳性率为5.29%,3例确诊,1例漏筛,检出率为75%.结论 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诊断筛查DS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镜检法与仪器法检查尿液细胞成分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显微镜检查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符合情况.方法 采用uritest150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1 240份尿液,对白细胞和红细胞阳性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以镜检法为标准,干化学分析仪白细胞符合率92.4%,红细胞符合率87.1%.结论 临床尿液检验中应重视镜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作者:张红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检测阴道分泌物中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的临床应用评估

    目的 对化学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在自动化仪器上用化学法检测2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同时对受检样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阳性110例,阴性90例,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69例.以培养法为标准,化学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62.3%、48.9%、39.0%、71.1%.结论 化学法还不能作为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过筛试验.

    作者:刘运双;陈慧玉;李红霞;蒋文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3例单纯性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结果 5例全肘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全肘关节置换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张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优势.方法 对2010年以来本科收治的2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持续排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不留瘢痕,且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结论 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兰芳;谭继玲;何代忠;张颖;夏庆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胱抑素 C(CysC)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由瑞典学者Anastasi等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高纯度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后被命名为Cys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人体所有有核细胞均可持续产生CysC,产生速率恒定,并分泌至细胞外液中,如血液、脑脊液、精液[1].CysC是含有120个氨基酸残基的低分子量非糖基碱性蛋白,仅经肾小球滤过,虽然能被肾小管上皮重新吸收,但随即被代谢分解,不再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等影响[2].

    作者:肖家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1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结果 ANA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检出率高,阳性率为95.1%.其次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83.3%)、干燥综合征(8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5.0%)及系统性硬化(75.0%).抗核抗体谱中的各种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ANA有助于临床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只能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初筛试验,抗核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茜;胡冬;朱华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850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基因型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850例疑似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专用宫颈刷采集妇女宫颈的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850例患者HPV临床样本,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50例样本中,HPV感染325例,阳性率38.2%.共检出18种HPV亚型,检出感染单一HPV亚型177例(20.8%),感染两种亚型以上148例(17.4%).单一型别阳性中低危型主要为HPV 11、42、CP8034、44,高危型主要为HPV 16、18、31、33、45、52、53、56等.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可一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HPV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作者:陈朴;张立营;彭宇生;王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Roche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相关性能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以测定甲胎蛋白(AFP)为例,收集患者高、中、低值新鲜血清混合标本,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0-A2对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通过CLSI EP10-A2程序评价显示,E411检测系统偏差、不精密度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也未见交叉污染、线性漂移等因素对精密度有明显影响.结论 E411全自动电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分析性能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作者:王焱;杨娟;张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192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100例)和对照组(92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6 h开始服用米非司酮50 mg,每天2次,服药5 d,总量500 mg;对照组不给任何杀胚药物.结果 米非司酮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4、7、12天米非司酮组血β-hCG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周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生物质控考核样品的检测分析与探讨

    为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本中心每年都参加江苏省或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的微生物盲样考核工作,接受质控菌株的分离鉴定工作,以不断提高致病菌的检测能力,现将2010年11月接受上级疾控中心微生物质控样品考核的检测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质控样品常州市疾控中心下发的编号为质2010007的25 g豆奶粉1份.

    作者:杨一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AX4280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的比较

    目的 比较AX4280全自动尿液干化学法仪(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结果的异同.方法 对3 200份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干化学法分析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 以尿沉渣镜检法为标准,尿干化学法白细胞假阳性率为2.41%,假阴性率为7.33%,符合率为90.26%;红细胞假阳性率为13.45%,假阴性率为1.05%,符合率为85.50%.两种方法检测尿中红、白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分析仪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应做尿沉渣镜检以防漏检.

    作者:王琛;李雪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5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类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 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常用的亚胺培南耐药率达96%,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TEM (40%)、OXA-2群(5%)、OXA-10群(5%)、CARB(30%)4 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质粒型AmpC 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 均为缺失型.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何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人工气道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过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 对永川市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7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症干预措施.结果 吸痰时,并发症发生频次多是低氧血症,依次是气道损伤、心律失常、气管痉挛、误吸、感染.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中,吸痰操作不规范占46.9%,吸痰时间过长占19.7%,吸痰负压过大占15.9%,吸痰管不适占13.3%,其他原因占4.2%.结论 正确规范吸痰操作过程是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同时从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设定相关吸痰系数,选择合适吸痰管以及吸痰后护理对预防气道损伤、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运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内江地区恶性肿瘤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内江地区不同ABO血型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 000例消化、呼吸、生殖三大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并与同期2 000例来院健康体检者的血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型以O型居多,与健康对照组ABO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血型对不同的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易患性:O型人群对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易患性强,B型人群对呼吸系统鼻咽癌易患性强.结论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胡江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