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萍;齐明山;高焕民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俯卧位体位摆放两种操作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外科手术患者全麻下行俯卧位体位摆放方法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在摆放体位操作过程中所用时间(1.2 ±0.4)min而传统组需(3.3±0.3)min;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医护人员在摆放体位操作过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组在摆放体位操作过程中所用时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传统组,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无疲劳,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
作者:邬红娥;刘桂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慢性疾病对银川市社区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银川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将健康自评与慢性疾病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人健康自评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数量和患病种类存在密切关系.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随慢性疾病患病数量增加而下降,患骨关节疾病(x2=12.225,P<0.05)、呼吸系统疾病(x2=9.530,P<0.05)、高血压(x2=10.758,P<0.05)、糖尿病(x2=13.083,P<0.05)时健康自评状况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健康自评与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存在密切关系,健康自评一般、差时老年人患上述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作者:芦鸿雁;李燕兵;张东芝;许少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腹壁传统超声检查方法,探测不能清晰显示所查盆腔脏器或疾病的图像时,而应用臀高位法超声检查的使用价值.方法 对2 450例妇科超声体检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臀部垫高法(A组)1 950例和传统检查方法(B组)500例,观察2组超声图像显像情况和患者检出率.结果 A组1 950例中显像优1 638例,占84.00%;显象良好252例,占12.80%;显像一般60例,占3.20%.B组500例中显象优320例,占64.00%;显象良好75例,占15.00%;显像一般105例,占21.00%.A组显像优良率高于B组(P<0.05),A组阳性患者检出率高于B组(P<0.05).结论 臀高位法可以提高因膀胱憋尿不足不能清晰显像的盆腔脏器的图像质量,是一种便捷、准确的检查手段.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应用于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40例实施开胸手术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患者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关闭胸腔前,在腋中线肋骨下缘处,切口上下各2~3个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术毕接静脉镇痛泵,记录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12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输注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宋阳;孙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EU)对早期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比较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两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对128例早期乳腺恶性肿块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25%、9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块平均直径的判断弹性成像为1.21±0.035,与病理所得1.24±0.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二维超声判断结果0.67±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常规二维超声比较对早期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肿块的大小.
作者:马小萍;任仁;张炳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科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和术中预防、应对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内固定物取出病人中124例取出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原因有内固定物植入不规范、螺钉帽槽损伤、螺钉卡死、断钉、取出器械与内固定物不配套等.结论 有效规范内固定物植入术,取出术前明确内固定型号及生产厂家、制定详细手术计划、准备配套实用内固定取出器械,才能大限度地避免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发生.
作者:王清海;冯彦清;王彦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宁夏餐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区8个监测点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宁夏餐饮食品中年平均检出率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8.4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4%);盒饭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高(11.67),餐馆的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高(16.98%).结论 宁夏餐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为严重.
作者:舒学军;袁秀娟;闫利群;刘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6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人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入住时及人住6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分6h乳酸清除率>10%组和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 清除率<1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除率>10%组患者,存活组的6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h乳酸 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作者:郎冰;李孟飞;张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老年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PS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PSH多见于女性,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表现为咳嗽、咳痰等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肺内孤立性结节,但均未见有新月征.病理学检查示老年PSH由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构成,镜下可分为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血管瘤样区和硬化性结构.免疫组化检查以TTF-1、EMA、AE1/3和Syn阳性表达为主.结论 老年PSH临床特征不典型,易于误诊;胸部CT扫描虽有助于鉴别与诊断,但终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当无法确诊时,首选手术探查切除且预后良好.
作者:李靖;何进喜;边虹;蔡宝宁;仇睿;吕治平;刘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23例不稳定性骶骨骨折行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复位及愈合情况,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骶骨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盆环得以重建,所有患者骶骨骨折影像学全部愈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结论 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不破坏骶髂关节的情况下能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磊;马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鼠优势半球脑缺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趋势.方法 用行为学方法筛选出24只右利侧大鼠,制备优势半球脑缺血模型,选取双侧纹状体,用8 000个位点基因芯片扫描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均存在大量的低表达的EST,但各密度值范围内的EST个数不同.共有4 286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在基因库有定义的基因中,密度值在800以上并且Cy3/Cy5的比值>2的有368个EST,密度值在800以上并且Cy3/Cy5的比值<0.5的有79个EST,即在脑缺血组纹状体中高表达有368个,低表达有79个.其中生长因子类基因普遍表达降低,仅个别基因高表达,左侧优势侧与右侧非优势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势半球缺血与非优势半球缺血比较在基因表达层面,生长因子类基因表达水平更低.
作者:孙莉萍;齐明山;高焕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肿瘤吸除术治疗中央型肾错构瘤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肿瘤吸除术对6例中央型肾错构瘤实施肾错构瘤吸除术,其中行后腹腔镜肾错构瘤吸除术4例,开放性肾错构瘤吸除术2例.术中采用单纯阻断肾动脉并以吸引器吸除肿瘤的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6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4例单纯性中央型肾错构瘤行后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平均出血量为83 mL,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5 min、18 min、23 min和24 min,术后住院时间均为4d.2例合并肾结石的中央型肾错构瘤行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平均出血量为190 mL,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9 min和22 min,术后住院时间均为6d.所有手术效果好,无并发症,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错构瘤吸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以广泛开展的手术方法,可为中央型肾错构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吴海峰;李广永;李猛;高裕;吴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宁夏无果枸杞芽提取物(FLE)对衰老小鼠小肠上皮FOXO1、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13月龄自然衰老昆明小鼠分为老年对照组和FLE低剂量组(FLE1组)、FLE中剂量组(FLE2组)、FLE高剂量组(FLE3组),每组15只;另将15只6月龄昆明小鼠做为成年对照组.FLE1组、FLE2组、FLE3组分别用质量/体积百分比为5%、10%、20% FLE灌胃,0.2 mL· 10 g-1·d-1,老年对照组和成年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应用PCR技术与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小鼠小肠组织中FOX01、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成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小鼠小肠组织中FOX01、β-catenin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老年对照组比较,FLE1、FLE2 FOXO1、β-catenin mRNA表达无明显增加(P>0.05);FLE3组的FOXO1、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结论 高剂量FLE能够上调小肠组织中FOXO1、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
作者:孙向平;陈海军;马志国;王旭;贺安利;曹翌堃;张莲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458例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4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的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单纯冠心病组(A组)163例,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组(B组)10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组)L93例,观察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探讨血糖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 ①各组间临床资料比较,B组及C组腰臀比值及糖尿病家族史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生化指标比较B组及C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间冠脉照影资料比较,病变支数的比较B组及C组在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病变程度的比较B组及C组在重度病变、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重视对于首次空腹血糖>5.6 mmol·L-1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OGTT,同时对于腹型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重点干预.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在双支及多支病变发生率、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作者:刘红;何毅;齐雁超;盖婷;尹君;马艳丽;黄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历资料.结果 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有2例患者因颈部皮下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后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要持积极的态度.
作者:何卫彪;张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妊娠合并阑尾炎是较常见的妊娠期外科疾病,妊娠各期几乎均可发生.在妊娠早期,术前诊断正确率可达77%,但妊娠中晚期只有57%,约有20%的孕妇在阑尾穿孔或并发腹膜炎时才能得到确诊.有报道孕妇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0.1% ~2.95%,其发病率为非妊娠期的1.5~3.5倍[1].因此对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贾梅燕;王宏;徐月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方法 收集门诊体检患者76例高血压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73例高血压患者(无脑梗死)为对照组,检测体质量指数、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颈动脉内膜厚度、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监测指标.结果 血压呈非杓型者比血压呈杓型者更易发生无症状脑梗死(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呈非杓型者比血压呈杓型者更易发生无症状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
作者:郑荣娟;吴梦洁;孟景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GSDMB基因rs7216389位点及ZPBP2基因rs11557467、rs129362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利用Taqman基因分型系统检测144例SLE患者和322例正常对照者的3个SNP位点,分析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 2组3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rs11557467 T、rs12936231G、rs7216389C等位基因频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DMB基因rs7216389位点及ZPBP2基因rs11557467、rs129362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汉族人群SLE发生无相关性.
作者:王建军;王大军;王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治疗期≥6个月,治疗间歇期3~6个月.监测血清睾酮均<50 ng· mL-1,维持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 ng·mL-1.随访12~40个月,前列腺体积及骨转移病灶、局部侵犯病灶可见明显缩小,骨痛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潮热、乳房胀痛、乏力、精神不振、骨质疏松等,间歇期均减轻.结论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能延长雄激素依赖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期,又能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内分泌治疗首选的方法.
作者:余洋;冯铮;陈福宝;韦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站立位重心控制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将72例中风病伴有足内翻(患侧)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康复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评分和步行速度、健侧跨步长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肌张力、步行速度和跨步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1、2.82、4.28,P<0.05).结论 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能提高中风病足内翻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李天伟;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