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萍;乔小霞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收治的70例室间隔缺损(VSD)0 ~3岁婴幼儿,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胸微创封堵术(观察组35例)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感染、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17%,对照组为94.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对照组肺部感染、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4.29%、17.14%、28.57%,而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VSD,具有较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明显较低.此外,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有金;刘新波;张亚政;杨海波;吕君其;牛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变化,探讨尿NGAL在对比剂肾脏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125例,检测其对比剂使用前后不同时间点尿NGAL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推注对比剂后2、6、12、24、48及72 h SCr水平与对比剂使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NGAL水平在术后2、6、12、24 h均显著升高,与对比剂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剂使用后血肌酐(SCr)无明显升高患者,尿NGAL水平在使用对比剂2h已有显著升高,提示尿NGAL对肾脏损伤早期的预测作用优于SCr.
作者:夏春燕;马彩霞;陈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患者3D-CTA资料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比较,评价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3D-CTA诊断41例动静脉畸形(AVM),能清楚显示主要的供血动脉、畸形团的位置与大小及引流静脉等详细情况.但对细小的供血动脉显示不佳.8例急诊手术的患者,3D-CTA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的结果一致.结论 3D-CTA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AVM破裂出血需急诊手术、不能及时行DSA检查的患者,3D-CTA快速、准确、安全的特点,更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张斌;刘文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化医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三维牙颌数字模型信息的采集、矫治器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可视化的医技医患沟通,到矫治器的数字化加工,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新成果无处不在.与传统方法相比,数字化医学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同时,信息科技亦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诊断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对口腔正畸基础、临床应用和牙齿法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更新的研究手段和依据.本文就目前数字化医学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的新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琴;王春玲;张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支架管植入术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24例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经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母婴顺利渡过围产期.结论 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安全有效.
作者:邢维思;陈祯儒;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60例65眼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05 mL(0.5 mg),注射雷珠单抗2周后行视网膜光凝(GLP)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佳矫正视力、非接触压平眼压检查结果、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FFA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随访1、2、4、6周及6个月,患者治疗前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1 ±0.05,治疗后平均为0.77±0.3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FFA显示大部分患者黄斑区渗漏减少或消失,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眼内压升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和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作者:姜红霞;李诚;刘建飞;鹿小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参芪五味子辅助心理咨询技术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和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2例,分为研究组(血府逐瘀丸联合参芪五味子辅助心理咨询技术治疗)与对照组(舍曲林常规治疗辅助心理咨询技术治疗)各61例.2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4、8、12周后分别给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丸联合参芪五味子辅助心理咨询技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舍曲林治疗,且相对更安全.
作者:文永霞;师宏宇;苏丹丹;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TVM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POP-Q Ⅱ期以上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良TVM盆底重建手术58例,术后定期随访POP-Q分期及P-QOL生活问卷.结果 5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5.04±11.6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2.65±53.41)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4±1.8)d,术后治愈率96.5% (56/58),术后1、3、6个月及1年阴道长度及P-QOL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TVM盆底重建术微创,价格相对便宜,近疗效确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高银萍;李妍;李际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温阳固肾法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温阳固肾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醋氯芬酸常规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指数、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固肾法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
作者:牛桦;张仁义;胡雨华;何晓华;麦凤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预先吸入七氟醚对肝部分切除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行预先吸入七氟醚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和凋亡分子、外周血中免疫分子.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h(T2)、6 h(T3),七氟醚组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脱氢酶(GLDH)、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组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Ⅵ (Prx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终末氧化蛋白产物(AOPP)以及凋亡分子Bax、Caspase-3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含量以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先吸入七氟醚能够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凋亡分子表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肝部分切除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勇军;闫晓琼;陈本栋;卜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急性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住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36例健康人群,2组均于住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OPG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PG与HCY呈负相关性(r=-0.2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PG、HCY为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OPG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能为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李玲;杜秦川;马瑞莲;白向东;王静;邓长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发生的位置和方向,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48例患者(55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CBCT扫描,测量分析其在牙弓中的位置、倾斜方向、性别差异等.结果 在所扫描的55颗阻生尖牙当中,近中阻生48颗,远中阻生7颗;唇侧阻生39颗,腭侧阻生16颗;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2.2:1.结论 上颌阻生尖牙以唇侧、近中倾斜、女性较常见.
作者:闫娅霏;王洁丽;刘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程度,并分析脏器功能损害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13例,分析脑卒中并发的器官损害程度及其关系、脑卒中神经缺损与脏器损害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213例患者中,26例(12.21%)并发单器官损害,18例(8.45%)2个器官损害,12例(5.63%)为3个器官损害,18例(8.45%)为4个器官损害,15例(7.04%)有5个脏器损害.器官损害依次是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肾损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的损害越重,并发的器官损害也越多;脑出血者器官损害发高,各病死组的器官损害显著多于生存组(P<0.05).结论 器宫损害与脑卒中后的脑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脑卒中损害评分越高,器官损害程度也越重.
作者:俞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常见修复体在磁共振检查中形成的伪影对临床诊断的影响.方法 将形态均一的氧化锆、金合金、纯钛、钴铬合金烤瓷冠各6个,分为4组,固定于4颗羊上颌骨同一位置,通过对比在3.0T强度的磁场中使用T1 FLAIR序列比较各组所形成的伪影.结果 钴铬组的伪影与其他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锆形成的伪影很小,与其他各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钴铬材料对磁共振检查的影响是显著的,临床工作中尽可能减少使用,尤其是针对有颅脑病史的患者和老年患者.
作者:李广亚;张丽虹;唐卫;刘曙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阳性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79例活动期RA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与对照组同行检测血清中的GPI抗原水平,并分析GPI抗原水平与RA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清GPI抗原为(3.87±1.43)m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4与8周血清GPI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GPI抗原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与年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DAS28等指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GPI在RA中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并随病情缓解下降,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后病情评估的良好指标.
作者:韩学军;张彩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86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64例,经阴道分娩组22例,并选取同期首次剖宫产的369例与再次剖宫产的164例进行比较.结果 在186例瘢痕子宫中,阴道试产39例,阴道试产率21%,试产成功22例,试产成功率56.4%,阴道分娩率11.8%;22例阴道分娩组,平均阴道出血量220 mL,164例剖宫产组平均阴道出血量36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前次剖宫产史但本次具有自然分娩指征的产妇,可行阴道试产,以降低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风险.
作者:张文华;陈娥;丁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及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与阴式分娩比较其对产妇泌乳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50例,根据分娩方式及手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5组,每组30例.A、B、C、D组为剖宫产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毕,A组采用硬膜外连续微量泵镇痛,B、C、D组采用静脉微量泵镇痛,4组的配方药中均加入氟哌利多5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术后持续镇痛48 h.镇痛药物配伍,A组:芬太尼0.3 mg +0.75%布比卡因15 mL;B组:芬太尼1.3 mg;C组:芬太尼1.3 mg+地佐辛10 mg;D组:芬太尼1.3 mg+地佐辛15 mg.E组为阴道自然分娩,未采用镇痛.随访记录产(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检测产前产后不同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新生儿Apgar与NBNA评分等情况.结果 剖宫产4组的疼痛评分,术后4h内差异不大,术后8~48 h,各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低到高呈现D、C、B、A的趋势.不良反应,A组主要是硬膜外导管脱落、寒战、下肢麻木不适等,B、C、D组主要是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其合计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母乳量充足时间、7d纯母乳喂养率、血PRL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及3d神经行为评分(NBNA),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以D、C组为优,剖宫产及所采用的几种术后镇痛方法对产妇泌乳、新生儿健康及神经行为未见明显影响.
作者:柏学民;乔建军;王婕;赵勇东;康银兰;杨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肝胆科术前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程度及术后镇痛满意度的现状,分析患者术前疼痛认知状况与术后镇痛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 术前患者采用疼痛认知状况调查问卷于术前(1 ~24 h)调查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状况,对术后使用自控镇痛的状况,术后第2天采用镇痛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 有88.2%患者术前渴望获取疼痛知识,其中95.7%表示如果病房里提供疼痛控制的展板和宣传栏则会主动学习;前需手术的患者掌握疼痛控制知识程度与术后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积极开展针对手术患者的疼痛认知教育,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参与疼痛控制.
作者:王宏;孙红;贾梅燕;张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功能.方法 选取高血压前期患者50例、高血压患者63例、健康对照组69例,应用应变成像技术获取各研究对象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短轴各水平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CS),取纵向、径向、圆周心肌的收缩峰值应变平均值作为左心室的长轴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LPSS),径向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RPSS),圆周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CPSS).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前期组GLPSS值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SS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PSS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GLPSS、GRPSS、GCPSS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及高血压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室心肌的纵向、径向、圆周的应变出现变化,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应变成像技术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室心肌的运动及功能.
作者:安雅萍;刘怀荣;陈青;贾武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解术后再粘连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宫腔粘连患者59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3)给予宫腔镜下微型剪剪开术+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术+人工周期,对照组(n =26)给予宫腔镜下微型剪剪开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人工周期.术后1周、1个月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并均予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深度、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宫腔粘连再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组阴道流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宫腔深度较术前均增加,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IUA评分均较术前降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月经较术前均改善明显,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宫腔再粘连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解术后再粘连形成效果显著,其可有效地预防宫腔粘连.
作者:姚海蓉;刘永杰;包俊华;赵亚琼;张燕;石冬梅;郝苗苗;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