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冯益真;孙正芸;孙书珍;刘丽萍;李瑞峰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肺热咳喘口服液,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我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小儿下感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用百部止咳糖浆。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0%(P<0.01),在退热、止咳、消除啰音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肌无力的AChR自身耐受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的关键在于机体针对AChR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异常[1].

    作者:徐秀娟;黄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

    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及二者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与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6例确认为中-重度HIE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纳络酮组32例,单用醒脑静组33例,两者联用组31例,疗程10~14 d.结果:单用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单用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也优于单用醒脑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E患儿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优势,缩短了疗程、改善了预后,对减轻HIE所致的脑损害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艳;刘成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我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小儿下感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用百部止咳糖浆。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0%(P<0.01),在退热、止咳、消除啰音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作者:冯益真;孙正芸;孙书珍;刘丽萍;李瑞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单核细胞HLA-DR抗原在MODS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苷的保护机制

    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抗原是抗原呈递和辅助T淋巴细胞活化所必需的,是机体针对刺激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分子,表达于各种抗原呈递细胞(APC)上.它作为反映机体免疫应答状态的指标,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中医中药在治疗MODS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白藜芦醇苷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生物作用对MODS发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防治,并对多个脏器提供保护,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谭波;王兴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科临床药师的实践和体会

    儿科病人尤其是新生儿和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包括自身调节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与成年人有巨大的差别[1],因而更加需要根据年龄、发育水平、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临床药学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为儿科病人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近二年来,逐步摸索,将医院药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项药学服务,确保儿科病人用药安全有效,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作者:程玉雷;倪映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可见光谱法测定盐酸异丙嗪糖浆的含量

    目的:建立盐酸异丙嗪糖浆中盐酸异丙嗪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醋酸钠缓冲液-丙酮-氯化钯试液为试剂,采用可见光谱法于盐酸异丙嗪特征吸收峰(460±1)nm处直接测定盐酸异丙嗪的含量.结果:盐酸异丙嗪在0.01~0.08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5,平均回收率99.8%,RSD 0.9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胡斯;施路宁;王小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66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暖箱复温,防治感染,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衰竭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微量肝素25 u/(kg·d),分两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至硬肿消退后停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45.4%),且治疗组复温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时照组明显缩短(P<0.01),未发生肺出血.结论: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确切,且无出血等副作用,临床容易掌握,不需实验室监护.

    作者:姚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在治疗24 h、72 h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明显缩短疗程,安全有效.

    作者:陈志宏;吴祖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物样本中喹啉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喹啉酸是人体内由色氨酸衍变来的代谢物,是NMDA受体的竞争性激动剂,在感染和炎症时其浓度可以升高到对中枢神经元产生毒性的水平.因此,脑内喹啉酸浓度变化可能参与了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脑组织中无喹啉酸的生物转化机制,而由对丙磺酸敏感的载体系统转运出脑组织.因此,过量合成的喹啉酸容易在脑室内累积,并产生毒性作用.

    作者:熊缨;周岐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2~2004年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儿童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别,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成人也有所不同,成人能用的抗菌药物儿童有可能禁用.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加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特对我院2002~2004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蒲明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合综征时机探讨

    目的:研究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合综征(NRDS)的用药时机.方法:观察组(184例)为生后8 h内入院尚未发生NRDS且胎龄<35周的早产儿,入院后即予氨溴索30 mg/(kg·d),6 h 1次静注,按用药时机依次分为~2 h,~4 h,~6 h,~8 h 4个小组,观察各组发生NRDS的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发生NRDS 12例(6.52%),对照组33例(1833%),P<0.05.(2)观察1组、观察2组NRDS发生率分别为2.38%、3.85%,与对照组比较P分别<0.01、<0.05;观察3组、观察4组NRDS发生率分别为7.41%、13.89%,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3)观察组中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NRDS 3例(25%),对照组为27例(81.82%),P<0.01.观察组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肺部继发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减少显著(x2分别为3.87、4.38、3.96、4.09,P均<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预防NRDS发生,4 h内用药效果显著,4 h后用药预防作用下降但能减轻NRDS病情及及减少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

    作者:岳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法莫替丁对新生儿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对新生儿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治疗原发病,消除应激病因,插胃管,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胃管内注入法莫替丁每次0.4 mg/kg,每12 h 1次,至胃内出血停止和胃液pH≥4,改为1次/d,再用48 h后停药,不用任何止血剂,及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在48 h内止血,其中12 h止血21例,12~24 h止血9例,24~48 h止血2例,停药后均无复发,用药前后WBC、ALT和AST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且无便秘、纳差、心率变化等不良反应.结论: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损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卫卓;李树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烫伤膜的皮肤刺激试验

    目的:观察烫伤膜的皮肤刺激性.方法:选择健康家兔脱毛后,在破损和完整皮肤上一次或多次给予烫伤膜.结果:烫伤膜对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结论:烫伤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外用药物.

    作者:李嵘;李燕;许静;徐康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从抽验结果看中药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用药安全并掌握、了解药品质量总体状况,国家依法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有计划的监督抽验,药品检验机构依法承担实施药品质量监督抽验所需的药品质量检验工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不合格药品的情况进行通报,达到促进药品质量提高,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作者:任杰红;陈林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精神运动发育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效果.方法:7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2岁前给予动作、语言、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早期干预,6个月前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出院后常规育儿,6个月前予以同样的药物治疗.在6、12、18、24个月均进行测商.结果:6、12、18、24个月时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地改善HIE患儿的精神及运动发育,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鲍金芳;翁小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婴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婴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儿常见病、多发病,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时,肺部体征消失慢,痰不易咳出.目前临床上适用于婴儿的满意的祛痰药物不多,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婴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来;朱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使君子过量致儿童膈肌痉挛2例报道

    2004年9~1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发现2例儿童口服过量使君子致膈肌痉挛,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1997~2004年我院烧伤科住院的Ⅱ度烧伤病人共798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99例用1%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用喷有bFGF的纱布外敷创面,用药剂量为150Au/cm2.对照组399例除bFGF不用外,其余治疗相同.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提前,浅Ⅱ度创面平均提前3.68 d,深Ⅱ度创面平均提前5.02 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有明显促进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刘燕;傅跃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干预价值的分析

    早产儿出生后1周内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低于足月儿的现象称为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胎龄愈小,出生后低甲状腺素血症愈重,出生后3~8周才能达到足月儿水平.正常足月儿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但低于20 mU/L,生后4周逐渐降至2~4 mU/L.TSH超过20 mU/L,不是构成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要素,而应怀疑永久或暂时性原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作者:罗颖;陈贻骥;吴季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的工作体会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剂科的工作重点已由药品供应、管理转变为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目的的药学服务(Pharmacetical care)工作.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包括[1]:(1)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2)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3)药学信息服务;(4)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s)监测;(5)药物利用研究;(6)新制剂、新剂型研究;(7)结合临床开展有关科学研究等.药师深入临床是开展临床药学日常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作者:卢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