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敏
目的:观察STA无痛麻醉仪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麻醉下确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卡式注射器抽取相同麻醉药物手持推注局部浸润或阻滞麻醉确认治疗.记录确诊、麻醉起效、失效时间及麻药用量并患者自行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确诊,麻醉药物起效及失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注射过程中观察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颌磨牙在口腔治疗中镇痛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下颌磨牙在口腔治疗中镇痛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对于缓解诊疗过程中的疼痛,增加患者就诊舒适感,降低恐惧心理,使服务更加人性化,由此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亚琼;赵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实验室现状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推动基层实验室的发展.方法:以电话访谈和现场查看的形式对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实验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实验室有设备、无化验、缺人才,设备被搁置或直接报废,未有效发挥功能.结论: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增加人力资源等加强乡镇卫生院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王桂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性癫痫患者30例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癫痫发作期的护理、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护理、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结果: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恢复良好,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现癫痫发作.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控制癫痫发作,改善外伤性癫痫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在判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前列腺肿瘤患者,采用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超声弹性分级和应变率比值,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分级法诊断前列腺肿瘤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均低于应变率比值法,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升前列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丁海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急诊急性大出血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2014年我科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各种急性大出血病例218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血管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后,超选择至出血血管,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等栓塞剂进行栓塞.结果:218例急性大出血患者中有206例明确出血动脉,行栓塞治疗,10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未找到明确出血动脉,只对可疑动脉进行了血管收缩剂灌注治疗,2例大咯血病例未找到支气管动脉而治疗失败.206例介入治疗后治愈182例,显效2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诊疗术是急性动脉性出血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确切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占玉;吴泽涛;李焕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2012年、2014年3年同月某日0~ 24小时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5 239人,实际调查5218人,实查率99.60%,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92例.各年现患率分别为3.06%,3.46%,4.36%,首位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11%、25.88%、15.97%,预防性使用占比分别为:38.1%、29.03%、26.98%,多联用药占比分别为:14.73%、6.91%、5.69%,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10.55%、36.69%、51.47%.结论:现患率均低于国家卫生部要求,调查当日在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性用药和多联使用比例下降,微生物送检率提高,自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院各部门联合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张永栋;李亚平;牟德芹;绽丽;杨冬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行水中分娩的初产妇165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条件相符的正常传统分娩方式的1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疼痛程度、会阴损伤及中转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扩张4cm到宫口开全平均60min左右,对照组平均240min左右,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产程过程中,观察组入水后疼痛级别降低非常显著,会阴侧切率7.6%、剖宫产率4.8%,对照组会阴侧切率35%、剖宫产率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水中分娩方式,可缩短产程,有效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分娩率而被广大产妇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急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采用中草药治疗慢性骨髓炎8例.结果:经随访,痊愈6例,好转2例.结论:慢性骨髓炎治疗要充分体现内外兼治的原则.本病从急性发作到慢性迁延这个过程中中医药疗效显著.
作者:武年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要求,对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中162例血必净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162例中不合格病历102份,占63%,共206使用频次,平均使用率18.17%,不合理使用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频次不符合药代药动学、超功能主治用药、超剂量使用.结论: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以促使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松青莲;徐萌;杨卉;梁立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及预后的多因素.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的8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BA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中,60例(71.4%)行手术治疗,术后2例(3.3%)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1.7%).24例(28.6%)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中转手术治疗,其中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影响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及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就诊时间、受伤脏器、受伤程度及其它因素.致伤原因:机械挤压伤、高处跌落伤、钝物撞击伤、拳脚击伤及车祸挤压伤等.结论:影响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及预后因素较多,其中不恰当的辅助检查及首诊医生的忽视是主要原因,因而应进一步加强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工作,以提高临床疗效,亦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元清;公保才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男性节育技术现状及进展,为今后开展男性避孕节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计划生育期刊中部分男性避孕节育技术文献资料归类整理,全面了解男性节育技术的现状和进展情况.结果:目前临床可选择的男性避孕节育技术仅有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术两种安全有效的成熟方法,而输精管堵塞术、输精管内安装节育器、免疫避孕法、药物避孕法等新兴的男性避孕节育方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商榷和研究.结论: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男性共同承担与生殖行为相关事务的责任,对改善妇女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男性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维持我国当前的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开发和推广男性节育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袁冬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改良预警评分系统指导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危重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方法:采集急诊患者的意识、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等5项生命指标联合MEWS标准进行综合评分,将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度分值化,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参照分值对危重患者的预检分诊级别进行再次确认.结果:预检分类+ MEWS评分组医护符合率较单独预检分诊组高(x2 =271.01,P<0.01).结论:改良预警评分系统使预检分诊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可以指导医护人员能及早识别急诊潜在危重患者,保证急诊患者就诊期间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袁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诱因及危害.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40例妊娠晚期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其次是胎膜早破、机械因素.轻型27例(67.5%),重型13例(32.5%).剖宫产11例(27.5%),阴道分娩29例(72.5%).子宫卒中4例,无孕产妇死亡,围生儿死亡10例.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发病的高危因素,对妊娠晚期胎盘早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及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邓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经前会阴入路肛门后移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8月-2014年8月应用前会阴入路肛门后移法治疗2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完整游离瘘口及直肠,用电刺激仪确认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将游离之直肠通过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在无张力状态下与肛门陷窝部皮肤吻合,同时重建会阴体,恢复正常会阴外观.结果:接受治疗的21例患儿中成形肛门外口一期愈合18例,重建会阴体外观良好;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于术后3周左右痊愈,全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应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其排便功能良好.结论:前会阴入路肛门后移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手术效果良好,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较佳的手术方式,手术年龄适宜在5个月~10个月之间.
作者:魏晓明;王昆;成毅;陕得智;毛德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讨论腹部切口感染的佳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2年3月间腹部切口感染43例;2005年1月-2008年1月过氧化氢纱条局部引流(过氧化氢组);2008年2月-2010年2月呋喃西林纱条局部引流(呋喃西林组);2010年3月-2012年3月碘伏纱条局部引流(碘伏组).对三种换药方法的切口愈合时间长短进行比较.结果:过氧化氢组平均需(6.3±1.5)d能进行二次缝合;碘伏组平均(7.1±0.6)d能进行二次缝合;而呋喃西林组平均需要换药(9.8±1.3)d能进行二次缝合.结论:三种换药方法比较,过氧化氢纱条换药创面清洁早,感染控制快,距二次缝合的时间短.
作者:朱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小儿清热散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主药人工牛黄和苦地丁,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散中君药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HPLC法测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4 628 ~2.3 14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2.64%(n=6).结论:本研究方法简便、专属性强,能控制医院制剂小儿清热散的质量.
作者:邵保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肢锁定钢板(LCP)断裂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随访10例下肢锁定钢板断裂病例,4例重新选用长跨度锁定钢板固定,4例选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1例,1例石膏外固定.结果:10例钢板断裂时间为术后(2 ~5)个月,平均为4个月.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10 ~ 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钢板再次断裂病例.结论:10例锁定钢板断裂与未正确使用锁定钢板、术中操作技术及术后早期负重活动相关.正确选用锁定钢板长度(距骨折端6cm ~ 8cm以上)、术中微创操作、术后个体化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锁定钢板断裂.
作者:何春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定期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0 ~ 65)min,术中出血量(50 ~ 60) mL,随访(3 ~12)个月,治愈18例.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治疗子宫脱垂能保留子宫的完整性,该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作者:靳冬梅;伍东月;杨清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医用弹力袜在预防妇科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医用弹力袜.术后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DVT 8例,观察组发生DVT 1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医用弹力袜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李永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8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或L2~3为穿刺点,向头端或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1.5~2.0)h后开始硬膜外麻醉并视患者情况小量追加1.5%利多卡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充分的麻醉效果,完全完成麻醉和手术.腰麻后28例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完善的监测、小量分次用药、严密观察病情、适时对症处理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
作者:吴建福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