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栋;李亚平;牟德芹;绽丽;杨冬华
目的:探讨下肢锁定钢板(LCP)断裂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随访10例下肢锁定钢板断裂病例,4例重新选用长跨度锁定钢板固定,4例选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1例,1例石膏外固定.结果:10例钢板断裂时间为术后(2 ~5)个月,平均为4个月.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10 ~ 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钢板再次断裂病例.结论:10例锁定钢板断裂与未正确使用锁定钢板、术中操作技术及术后早期负重活动相关.正确选用锁定钢板长度(距骨折端6cm ~ 8cm以上)、术中微创操作、术后个体化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锁定钢板断裂.
作者:何春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急诊急性大出血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2014年我科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各种急性大出血病例218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血管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后,超选择至出血血管,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等栓塞剂进行栓塞.结果:218例急性大出血患者中有206例明确出血动脉,行栓塞治疗,10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未找到明确出血动脉,只对可疑动脉进行了血管收缩剂灌注治疗,2例大咯血病例未找到支气管动脉而治疗失败.206例介入治疗后治愈182例,显效2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诊疗术是急性动脉性出血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确切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占玉;吴泽涛;李焕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研究纳入9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共进行138例次内镜下套扎治疗,按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胃镜组50例,无痛胃镜组88例.无痛胃镜组在丙泊酚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普通胃镜组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呼吸(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前和术后7天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术后调查患者对胃镜下套扎治疗的耐受情况以及医生对术中内镜视野及操作的满意度.结果:①无痛胃镜组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91.3% (P <0.01);②无痛胃镜组视野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P <0.001);③无痛胃镜组术中出血、术中咳嗽、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普通胃镜组明显减少(P<0.01);④无痛胃镜术中HR比术前减慢,SBP和DBP比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普通胃镜组术中HR比术前加快,SBP和DBP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和SPO2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⑤两组患者术后7天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普通胃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无痛胃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安全、舒适、不良反应少,术中视野清晰,效果好,但有一定的麻醉风险,在高原地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宋秋花;晓红;李萍;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是一种强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休克、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多种变态反应的治疗和过敏性休克抢救等.短期应用不良反应极少见,但也有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1].近期,在我院内科首次发现一例因使用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乔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CNT)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CNT)的临床资料.结果:有3例Ⅲ期患者入院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化疗;单纯化疗22例,5-氟尿嘧啶(5-FU)+更生霉素(KSM),对于4例耐药及1例Ⅳ期患者用紫杉醇+铂类方案(TP方案).7例辅以手术治疗,为围绝经期女性或耐药病例.39例患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应以化疗为主,对于子宫穿孔、阴道转移瘤、宫旁转移瘤及肝转移瘤等破裂所致大出血,动脉栓塞或动脉化疗栓塞为首选方式,使患者避免了手术及手术风险,保留了子宫,获得满意治疗.对于耐药患者必要时应辅以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小儿清热散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主药人工牛黄和苦地丁,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散中君药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HPLC法测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4 628 ~2.3 14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2.64%(n=6).结论:本研究方法简便、专属性强,能控制医院制剂小儿清热散的质量.
作者:邵保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在判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前列腺肿瘤患者,采用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超声弹性分级和应变率比值,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分级法诊断前列腺肿瘤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均低于应变率比值法,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升前列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丁海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坦度螺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难治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难治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枸橼酸坦度螺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n =61)和单用枸橼酸坦度螺酮组(对照组,n=61),总疗程10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在治疗10周末,研究组的有效率80.33%,对照组有效率69.4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A,MAD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周后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TESS评分,对照组因副反应脱落2例,在治疗过程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合并适当剂量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东升;阿怀红;沈君;郭应丽;王鑫;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48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资料,探讨发病因素.方法:随机抽选宫颈糜烂患者480例,对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0例患者中年龄< 30岁、月经周期≤20天、月经持续天数>8天、有人工流产史以及口服避孕药者宫颈糜烂患者明显增多.结论:宫颈糜烂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年龄、月经周期、月经持续天数、人工流产史以及避孕方式有关.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越来越常见,已成为影响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前发现子宫肌瘤对于选择分娩方式及产程中或剖宫产中的具体处理具有重大意义.在孕前、妊娠期间以及分娩时如何提供咨询服务、医疗指导和实施不同处理原则和方案对于保证孕妇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何梅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急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采用中草药治疗慢性骨髓炎8例.结果:经随访,痊愈6例,好转2例.结论:慢性骨髓炎治疗要充分体现内外兼治的原则.本病从急性发作到慢性迁延这个过程中中医药疗效显著.
作者:武年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定期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0 ~ 65)min,术中出血量(50 ~ 60) mL,随访(3 ~12)个月,治愈18例.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治疗子宫脱垂能保留子宫的完整性,该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作者:靳冬梅;伍东月;杨清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促动力药治疗癔球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门诊确诊的50例癔球症患者,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情绪评定,患者治疗随机分为三组,A组:HADS>9有症状治疗组(以黛力新+莫沙比利治疗);B组:HADS>9有症状对照组(以莫沙比利治疗);C组:HADS<9无症状治疗组(以黛力新+莫沙比利治疗).4周疗程后,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作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A组(HADS>9黛力新治疗组)和C组(HADS<9黛力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有症状黛力新治疗组)治疗后SDS和SAS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促动力药治疗癔球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作者:李萍英;马颖才;杨永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STA无痛麻醉仪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麻醉下确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卡式注射器抽取相同麻醉药物手持推注局部浸润或阻滞麻醉确认治疗.记录确诊、麻醉起效、失效时间及麻药用量并患者自行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确诊,麻醉药物起效及失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注射过程中观察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颌磨牙在口腔治疗中镇痛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下颌磨牙在口腔治疗中镇痛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对于缓解诊疗过程中的疼痛,增加患者就诊舒适感,降低恐惧心理,使服务更加人性化,由此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亚琼;赵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2012年、2014年3年同月某日0~ 24小时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5 239人,实际调查5218人,实查率99.60%,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92例.各年现患率分别为3.06%,3.46%,4.36%,首位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11%、25.88%、15.97%,预防性使用占比分别为:38.1%、29.03%、26.98%,多联用药占比分别为:14.73%、6.91%、5.69%,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10.55%、36.69%、51.47%.结论:现患率均低于国家卫生部要求,调查当日在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性用药和多联使用比例下降,微生物送检率提高,自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院各部门联合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张永栋;李亚平;牟德芹;绽丽;杨冬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改良预警评分系统指导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危重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方法:采集急诊患者的意识、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等5项生命指标联合MEWS标准进行综合评分,将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度分值化,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参照分值对危重患者的预检分诊级别进行再次确认.结果:预检分类+ MEWS评分组医护符合率较单独预检分诊组高(x2 =271.01,P<0.01).结论:改良预警评分系统使预检分诊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可以指导医护人员能及早识别急诊潜在危重患者,保证急诊患者就诊期间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袁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照观察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局部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为(1.58±0.25)分,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为(1.45±0.22)分,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在下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手术部位血肿、浆液肿、阴囊积液发生率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在尿潴留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麻醉方法应用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具有下床早、费用少、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且不会影响手术麻醉效果及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8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或L2~3为穿刺点,向头端或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1.5~2.0)h后开始硬膜外麻醉并视患者情况小量追加1.5%利多卡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充分的麻醉效果,完全完成麻醉和手术.腰麻后28例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完善的监测、小量分次用药、严密观察病情、适时对症处理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
作者:吴建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性癫痫患者30例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癫痫发作期的护理、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护理、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结果: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恢复良好,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现癫痫发作.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控制癫痫发作,改善外伤性癫痫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EGFR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FQ-PCR检测89例NSCLC患者的石蜡包埋的病理切片中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89例肺癌组织中,共检测到33例标本有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1%,分析发现,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19号外显子和21号外显子,其中22例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de-1E746-A750为主的缺失突变,11例为第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为L858R为主,并且女性、吸烟和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非吸烟和非腺癌患者(P<0.05).结论:NSCLC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实时荧光定量PCR可有效检测出EGFR的基因突变,具有特异、简便快捷等优点.
作者:杨启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