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鉴别心肌炎赘生物与心脏内血栓1例

张宏;马秀华

关键词:超声诊断, 鉴别, 心肌炎, 赘生物, 心脏, 心尖部, 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高压, 左室内径, 下肢水肿, 静脉充盈, 呼吸音, 超声心动, 双下肢, 三尖瓣, 二尖瓣, 凹陷性, 浊音, 血栓, 心率
摘要:患者男性,29岁,因心悸、气短、下肢水肿2月,就诊我院.超声心动示:双房及左室内径增大,左室心尖部异常团块回声.超声诊断:(1)血栓可能性大;(2)二尖瓣及三尖瓣少到中量返流;(3)肺动脉高压(轻~中度).体查:体温36.5℃,心率100次·min-1,呼吸24次·min-1,颈静脉充盈,口唇发绀,心尖部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右上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意义

    无复流现象表明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心肌再灌注的缺如,预示左室功能恢复不良及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增高.我们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PCI后无复流现象如心脏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脏事件以及存活病人的左室功能和左室重构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金民;张赐宝;范晓涌;徐盛开;赵毅;伏静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舒降之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43例疗效分析

    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1].我们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43例用舒降之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杰尚;杨树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缺血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患者男性,41岁,因间歇性心慌、胸闷十余天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压 16/12 kPa,心率80次*min-1,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佩带当日17~18时患者在下楼梯(五层)时突感头晕,全身软弱无力,大汗,被迫停止活动,2~3分钟后症状缓解.次日,回放24小时动态心电图,17:36:02时出现心率增快,心室率130次*min-1,随之STⅡⅢ avF V1-V6抬高;17:36:08时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频率215次*min-1;于17:38:22时室速停止,ST段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杨彩兰;谢红莉;朱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试图揭示心力衰竭病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之间的关系.

    作者:吴俊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FHIT基因与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就更具有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关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刺激已得到公认.此外,可能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改变,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FHIT基因是一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它的失活与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就FHIT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刘玉琴;高英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窄QRS波心动过速50焦耳同步电复律诱发房颤伴旁道前传致患者晕厥1例

    患者男性,25岁,建筑工人.2小时前突发心悸来诊.查体:脉搏20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200次*min-1,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室上速,QRS 110 ms,R-P 140 ms,R-R 280 ms.经食道心房超速抑制未终止,随后50焦耳同步电复律.放电后患者意识丧失,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平均心室率为240次*min-1,短R-R间期为200 ms,QRS宽大畸形.QRS宽度为160 ms,紧急200焦耳同步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复窦后心电图示A型预激.

    作者:姚亚丽;吴洪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导致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心衰症状,改善临床状态.2002年5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倍他乐克治疗CHF 25例,疗效满意.

    作者:杨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法医学初探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发生机理.方法结合案例对气管与无名动脉的解剖学关系和临床上气管无名动脉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主要原因是低位气管切开、术后体位不当.在正确的气管切开切口位置实施手术操作及术后体位的正确保持护理,是避免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关键.结论本鉴定案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主要死因及间接死因,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致无名动脉破裂大失血是直接死因.

    作者:张军荣;盛清平;吴军;孙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红景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藏药红景天胶囊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红景天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健康人39例.测定三组中血浆P-选择素(P-sel)、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的含量.EH患者中一组常规降压治疗并口服红景天后20天再测定上述指标,另一组仅常规降压治疗20天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EH患者血浆P-sel、TXB2升高,6-Keto-PGF1α降低(P均<0.01).EH组红景天治疗后较常规降压组血浆P-sel 降低(9.87±2.36比7.32±2.79,P<0.01),TXB2下降(273.9±68.3比221.4±47.3,P<0.01),6-Keto-PGF1α上升(30.4±9.6 比 42.2±12.7 ,P<0.05).结论红景天可改善EH患者血小板功能.

    作者:余静;赵锋;李秀丽;阎炜;张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常心电图与冠脉病变

    自冠脉造影开展以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心绞痛患者可以不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不一定是冠心病.我科对2003年至今收治的13例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表现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作者:王玺;王平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手术后途中气管导管脱出抢救成功1例

    患儿男性,2岁3个月,体重12 kg,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以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先插入ID 4.5带套囊气管导管,在过声门后因阻力大而放弃.再次面罩加压供氧后,插入ID 4.5无套囊气管导管,导管深度距门齿13 cm,手控呼吸确认无气道漏气现象,用胶布固定牢靠,随即行机控呼吸:潮气量10 ml·kg-1,频率22次·min-1,气道压12~16 cmH2O(1.18~1.57 kPa).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手术顺利.

    作者:张巧燕;李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肌蛋白酶(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I)的重要指标.但众所周知,Mb和CK-MB并非心肌细胞的特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AMI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了CK-MB,并且cTnI在AMI发生后在血中维持较长时间,拓宽了诊断AMI的窗口.本文通过检测31例AMI和40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ungina pectoris,UAP)病人血清cTnI、Mb和CK-MB,探讨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景柏;张思宁;郭颖;林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其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集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1例,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治疗,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在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的不同可反映阶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后QTd明显延长,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的观察,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张玉峰;毛莲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钠素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诸多肽类细胞因子如心钠素、脑钠素、内皮素等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观察外源性心钠素是否对CHF患者血浆BNP、AngII水平以及心功能有影响.

    作者:常鹏;余静;张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07例临床分析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亦被称之为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本研究观察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作者:孟颖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夜间血压与高血压病右室重构

    目前,有关血压的参数与靶器官的损害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左心室和大血管的重构方面,然而,高血压患者确实存在着右心室重构现象.本文旨在探讨血压参数(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及白天血压均值等)与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右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

    作者:郭雪娅;朱岩;杨成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泮妥拉唑合用立止血在32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内科常见急诊,因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出血量大,易发生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置.常规止血方法虽有疗效,但成功率较低且易发生再出血,纤维胃镜直视下止血虽疗效肯定,但操作复杂不易掌握,且有一定的创伤性,在基层医院较难开展.近3年来我们联合应用泮妥拉唑和立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杨福荣;胡海文;李文灿;李建新;焦彩虹;肖兴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透明变性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发病率很低,随着MRI的应用,近来报道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文献更多集中于临床特征、临床经过和治疗等方面,而对其病理方面则少有深入探讨.本文综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病理学分析,以便更好理解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晓玮;张建刚;马岚;张煦;赵俊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检测股动脉内膜与冠状动脉造影关系的研究

    超声检测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近年来对心血管病临床试验常用的方法,而应用超声对股动脉内膜检测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研究应用B超检测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股动脉造影的关系,以探讨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苏美;南彩玲;白明;李伊林;邹全;白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