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霞;郑玉忠;梁丽娟;董婷霞;詹华强;赵奎君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乳液相色谱法.以微乳为流动相,通过对影响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因素进行考察,优化佳微乳体系组成为2.5%(W/V)十二烷基硫酸钠-0.1%(V/V)正辛烷-8.0%(V/V)正丁醇-0.5%(V/V)三乙胺(磷酸调pH值至3.0);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柱温为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7~47.0 μg·mL 1(r=0.999 9)、5.1~51.0 μg·mL-1(r=0.999 6)、5.5~55.0 μg·mL-1(r=0.999 6)、6.3~63.0 μg·mL1(r=0.999 9)和0.4~40.0 μg· mL1(r=0.998 7);五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97.53%、101.37%、99.34%和99.52%,RSD (n=6)分别为0.31%、0.38%、0.49%、0.53%和0.8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黄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素珍;张忠义;张守尧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优选胡黄连中有效成分胡黄连苷I、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选用均匀设计试验,以胡黄连苷I、Ⅱ的总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用量对胡黄连苷I、Ⅱ提取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胡黄连饮片加65%乙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2h.结论:所优化的工艺可靠,适用于胡黄连中胡黄连苷I、Ⅱ的提取.
作者:段晓颖;高卫芳;吴彩丽;张辉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肌萎灵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肌萎灵供试品初始浓度稀释40倍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注射用肌萎灵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郑亚杰;贾继明;王贵金;刘兴国;蔡艳;宋剑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莲芝消炎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莲芝消炎片中穿心莲、山芝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莲芝消炎片中的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脱水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516~5.1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2.89% (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莲芝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远园;桂蜀华;倪晨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中成药,探讨中成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总结中成药临床使用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多数情况下,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使用.但随着对中成药现代中药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有些中成药的说明书出现了辨病使用的描述,辨病使用也成为中成药应用的一种方法.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使中成药的药效得到完全发挥.
作者:张军;马静;李学林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 1966-1-2009-12)、EMbase( 1966-1-2009-12)、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1978-1--2009-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1--2009-12)、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1--2009-12)、万方数据库(1982-1--2009-12)等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研究,所有研究Juni评分均为C级,属于低级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在提高肺炎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结论:根据目前获得的低质量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有效.但纳入的临床试验在样本量、随机、双盲等方面尚存在缺陷,有必要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论证.
作者:汪凤山;赵旭伟;唐惠林;刘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制备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制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改变处方组成、稀释倍数、介质、温度等考察影响自微乳化效率和粒径大小的因素,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成乳后粒径,并通过透射电镜对成乳后的微乳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3个月的加速试验考察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的稳定性.结果:处方组成、温度等因素对自微乳化效率和粒径大小都有影响;稀释倍数、分散介质等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不大.葛根素固体自微乳成乳后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30 nm.结论: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
作者:孙洪胜;傅春升;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艾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艾片中龙脑含量,分别研究灌流流速、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对艾片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流速、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对艾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艾片的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方程.
作者:马勇;杜守颖;宋逍;陆洋;李冬雪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作者:张莉;高志军;赵静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测定环草石斛中石斛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检测波长为490 nm.结果:D-无水葡萄糖的进样量在0~0.104 4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1.62%(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环草石斛中石斛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化;陈竹;梁斌;赵俊;冯子坤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观察京尼平苷时MSG肥胖小鼠体重、Lee氏指数、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结果:800 mg·kg1剂量下京尼平苷可明显抑制MSG肥胖小鼠的摄食量,减轻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含量,使白色脂肪细胞变小,但对血糖无影响.结论:京尼平苷对MSG肥胖小鼠具有减肥作用.
作者:石磊;孙静;李玲;张婷婷;阳光;宋光明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茵芩祛湿汤中绿原酸、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0 mL·min-1,双波长检测:绿原酸327nm、栀子苷238nm.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154 4~1.235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54%(n=6);栀子苷进样量在0.363 2~2.905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51%(n=6).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适用于测定茵苓祛湿汤中绿原酸、栀子苷的含量.
作者:唐年忠;吴生齐;杨立伟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改良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芍药苷浓度.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法处理血浆,选咖啡因为内标物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RP-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6:84,V/V),紫外检测波长为231nm,流速为1 mL· min1.结果: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比用沉淀法处理的血浆内源性干扰物质少,在HPLC系统条件下,芍药苷和内标咖啡因均不受血浆内源.性物质干扰,保留时间分别为6.8 min和4.1 min左右,定量下限为0.08 μg· mL1,芍药苷检测浓度在0.08~5.12 μg·mL-1(r=0.999 4)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分析一个样品只需要7min,平均回收率为69.09%,低、中、高浓度(0.16、0.64、2.56 μg·mL-1)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2.77%、4.47%、1.10%和8.39%、3.82%、4.27%.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大鼠血浆芍药苷浓度的分析.
作者:张天栋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荆防止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为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许时贵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为进一步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抗癌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715例门诊和住院癌症患者的8 046张中药煎剂处方进行查询,对组方治则及各治法中常用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715例癌症患者中药处方平均药味约17味,中药味数以10~20味居多,占89.85%,其中16~20味占54.69%;平均每人每日用药金额约18.92元;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3类基本抗癌治法为常用,清热解毒联合活血化瘀法的处方多,占37.15%;此三法中使用多的中药分别是白花蛇舌草、莪术、茯苓;软坚散结法也较常应用,其中守宫使用多.结论:我院肿瘤内科中药处方开方规范,使用药味合理,治法符合中医抗癌法则,可以为临床抗癌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作者:王菁平;华海清;周园龙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红花药材黄色素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RP)-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403nm.结果:建立了红花药材黄色素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8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红花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雪莹;武永刚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生牡蛎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考察X射线衍射分析在生牡蛎质量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11批生牡蛎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其共有峰的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的相似度.结果:各生牡蛎样品X射线衍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生牡蛎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内在质量特征.
作者:邵江娟;钟洁雯;陈建伟;李祥;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为促进中药制剂质量全面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式,对国内、外有关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综述了近5年应用于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测定的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结论: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更进一步保证了中药制剂的质量.
作者:雷利利;张熙洁;侯林中;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仙茅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比较不同产地仙茅指纹图谱的差异,为科学评价仙茅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a(钻石)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为30℃,流速为l mL·min 1,洗脱时间为80 min.结果:指纹图谱研究的各项参数均符合有关规定.仙茅不同产地17批药材中有14批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有13个共有峰,各共有峰之间的分离度较好.结论:仙茅指纹图谱的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仙茅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仙茅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固定产地来源对保障仙茅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马鹏;李隆云;喻强;卫莹芳;钟国跃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酸橙和甜橙2种枳实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药材中柚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以建立枳实药材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和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对来自20个产地的2个种的枳实药材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lltima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磷酸或加上0.1%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为1.0 mL· min-1,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24 nm,柚皮苷和辛弗林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3、224 nm.结果: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对20批不同产地枳实药材(包含2个种)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酸橙和甜橙2种枳实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但同种枳实中不同产地的差异不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和不同种枳实药材中柚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此方法已被《香港中药材标准》采用.不同种和产地的枳实药材有效成分(柚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处方应当区别应用.
作者:张振霞;郑玉忠;梁丽娟;董婷霞;詹华强;赵奎君 刊期: 2011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