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霞;郑玉忠;梁丽娟;董婷霞;詹华强;赵奎君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观察京尼平苷时MSG肥胖小鼠体重、Lee氏指数、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结果:800 mg·kg1剂量下京尼平苷可明显抑制MSG肥胖小鼠的摄食量,减轻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含量,使白色脂肪细胞变小,但对血糖无影响.结论:京尼平苷对MSG肥胖小鼠具有减肥作用.
作者:石磊;孙静;李玲;张婷婷;阳光;宋光明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生牡蛎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考察X射线衍射分析在生牡蛎质量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11批生牡蛎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其共有峰的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的相似度.结果:各生牡蛎样品X射线衍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生牡蛎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内在质量特征.
作者:邵江娟;钟洁雯;陈建伟;李祥;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 1966-1-2009-12)、EMbase( 1966-1-2009-12)、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1978-1--2009-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1--2009-12)、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1--2009-12)、万方数据库(1982-1--2009-12)等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研究,所有研究Juni评分均为C级,属于低级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在提高肺炎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结论:根据目前获得的低质量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有效.但纳入的临床试验在样本量、随机、双盲等方面尚存在缺陷,有必要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论证.
作者:汪凤山;赵旭伟;唐惠林;刘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为促进中药制剂质量全面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式,对国内、外有关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综述了近5年应用于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测定的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结论: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更进一步保证了中药制剂的质量.
作者:雷利利;张熙洁;侯林中;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肌萎灵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肌萎灵供试品初始浓度稀释40倍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注射用肌萎灵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郑亚杰;贾继明;王贵金;刘兴国;蔡艳;宋剑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通窍止咳液增强顺铂对肿瘤细胞内p38的活性.方法:通过Western-Blot检测通窍止咳液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人肺癌细胞A549内p38活性的变化;通过MTT比色法检测通窍止咳液单用以及联合顺铂对CNE2、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Westem-Blot检测结果显示,通窍止咳液能够激活CNE2和A549细胞内p38,增高细胞内p38的磷酸化水平;MTT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通窍止咳液可以抑制CNE2、A549细胞的生长,通窍止咳液能增强顺铂对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对A549细胞则无此作用.结论:通窍止咳液增强顺铂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38有关,这一作用为逆转顺铂耐药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何玉文;林岚;肖翔林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TS)研究何首乌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生境特征,为何首乌资源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何首乌分布区数据库,在ArcGIS 9.3软件中制作何首乌分布区的县界多边形电子地图,结合中国地貌、土壤和植被图运用多边形叠加分析的方法提取何首乌分布区的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采用频数分布统计法研究何首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何首乌资源分布区有90%的县市的年平均气温在13~22℃,有85%的县市的年均日照时数在1100~2300h,77%的县市的年均降水量在800~1 600mm;66%的面积处于2 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植被类型主要是灌丛和矮林.结论:借助GIS技术进行何首乌生态环境特征分析,方便快捷、可靠,可为何首乌资源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作者:陈亚;江滨;曾元儿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金钮扣不同提取物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金钮扣用95%乙醇回流提取得到醇提取物,加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浓缩得相应的萃取物和水相溶解部位.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法,观察金钮扣不同提取物的止咳、化痰作用.结果:金钮扣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咳嗽潜伏期分别为133.5、138.4、137.1、87.8 s,咳嗽次数分别为7、8、8和16次,酚红分泌量分别为1.031、1.014、1.262、0.656 μg;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组和正丁醇组的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酚红分泌量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石油醚组、氯仿组和水溶部分组的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及酚红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钮扣醇提取物止咳和化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
作者:冯承恩;黄庆芳;房志坚;梅全喜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痛经康口服液的镇痛、抗炎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大给药量实验研究痛经康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痛经康口服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廓肿胀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但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的痛阈值未见明显影响;痛经康口服液在剂量为261 g·kg-1时未发现毒性反应.结论:痛经康口服液较为安全且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李运景;赵伟国;陈钧茂;周俊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优选丝瓜络中利尿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大鼠尿量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大鼠24 h尿量、丝瓜络总提取物百分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和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丝瓜络利尿成分的佳工艺.结果:醇回流法为合适的提取方法.乙醇浓度对评价指标有显著影响,回流时间及乙醇用量对评价指标无显著影响.佳提取工艺为用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乙醇提取1.5 h,第2次加8倍量乙醇提取1h.结论:该方法简便、科学,可为开发丝瓜络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房春燕;孙文启;史立宏;张秀荣;王琳;康白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与消渴热清加味丸合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甲钴胺(0.275 mg·kg1)、二甲双胍(0.28 g·kg-1)、消渴热清加味丸(15.0 g·kg-1)、二甲双胍+消渴热清加味丸(0.14 g·kg 1+15.0 g·kg1)组.ig给药,连续4周,每2周1次监测大鼠体重、血糖.4周时测定大鼠24 h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尿糖含量、痛觉传导时间、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l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而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血糖、尿糖含量显著减少,痛觉传导时间显著缩短,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增强、TXB2和6-keto-PGFlα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GSH-Px活性无显著改变;且中西药合用较单独给予二甲双胍在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痛觉传导时间、血浆中SOD活力和6-keto-PGFlα水平方面效果更好.结论:中西药合用在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且能在剂量上降低二甲双胍的用量,减轻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作者:厉伟兰;陈国明;邵华;郑向宇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测定环草石斛中石斛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检测波长为490 nm.结果:D-无水葡萄糖的进样量在0~0.104 4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1.62%(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环草石斛中石斛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化;陈竹;梁斌;赵俊;冯子坤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制备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制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改变处方组成、稀释倍数、介质、温度等考察影响自微乳化效率和粒径大小的因素,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成乳后粒径,并通过透射电镜对成乳后的微乳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3个月的加速试验考察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的稳定性.结果:处方组成、温度等因素对自微乳化效率和粒径大小都有影响;稀释倍数、分散介质等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不大.葛根素固体自微乳成乳后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30 nm.结论: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
作者:孙洪胜;傅春升;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优选胡黄连中有效成分胡黄连苷I、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选用均匀设计试验,以胡黄连苷I、Ⅱ的总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用量对胡黄连苷I、Ⅱ提取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胡黄连饮片加65%乙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2h.结论:所优化的工艺可靠,适用于胡黄连中胡黄连苷I、Ⅱ的提取.
作者:段晓颖;高卫芳;吴彩丽;张辉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为中药沉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和综述.结果:中药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其产香机制、造香技术、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来均有较大进展.结论:沉香复杂的活性成分在医药、保健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分析新技术涌现并应用到沉香的分析研究中.
作者:谭丽杰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补骨脂酊+刺蒺藜(A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刺蒺藜(B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刺蒺藜+转移因子胶囊(C组)、补骨脂酊+刺蒺藜+转移因子胶囊(D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方法进行评价.结果:A、B、C、D组有效率分别为85.0%、87.5%、92.5%、92.5%(P>0.05),成本-效果比依次为5494、392.57、618.05、297.19,各组不良反应较少,均是轻微的皮肤刺激反应,勿需治疗.结论:D组方案较佳.
作者:肖吉元;魏玉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中成药,探讨中成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总结中成药临床使用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多数情况下,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使用.但随着对中成药现代中药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有些中成药的说明书出现了辨病使用的描述,辨病使用也成为中成药应用的一种方法.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使中成药的药效得到完全发挥.
作者:张军;马静;李学林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占全部药品品种的1.6%,用药金额占全部药品用药金额的10.4%.用药频度和用药金额排序基本同步,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应用广泛,心脑血管类应用尤为突出,临床使用较合理.
作者:陈天朝;孟菲;李学林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荆防止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为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许时贵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茵芩祛湿汤中绿原酸、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0 mL·min-1,双波长检测:绿原酸327nm、栀子苷238nm.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154 4~1.235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54%(n=6);栀子苷进样量在0.363 2~2.905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51%(n=6).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适用于测定茵苓祛湿汤中绿原酸、栀子苷的含量.
作者:唐年忠;吴生齐;杨立伟 刊期: 2011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