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研究

李德潮

关键词:复方金蒲片, 分散片, 制备工艺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金蒲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不同配比进行优选处方,制备复方金蒲分散片。结果分散片在120 s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度测定能通过2号筛网,体外溶出度优于普通片。结论优选的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实践研究

    目的:规范医院临时进药行为。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建立有临床药师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和流程,并设计相关软件来规范临时进药行为。结果2014年临时进药申请数共643次,超适应证申请占55.68%,抗菌药物申请占12.65%;不合格退回申请数74次,占总申请的11.51%,其中申请理由不充分占54.05%,填写不规范占44.56%。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能进一步规范临时进药行为,同时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提供平台。

    作者:顾嘉钦;潘雁;沈云婕;朱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1例

    目的:观察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麻甘颗粒。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治疗组在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的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柿叶总黄酮的初步质量研究

    目的:建立柿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质量研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总黄酮中的芦丁、槲皮素、山柰酚进行定性鉴别;以芦丁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总黄酮的水解苷元槲皮素、山柰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供试品溶液大吸收波长为410 nm。槲皮素质量浓度在9.6~57.6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为0.47%( n=6)。山柰酚质量浓度在9.28~55.6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为0.55%(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可用于柿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初步质量控制。

    作者:黄顺旺;乔金为;左亚锋;李正;陈师农;孙备;吴德玲;李玲芝;宋少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4+2”排班模式的实施与改进

    目的: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持续性发展。方法根据医院PIVAS“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施行与改进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合理地整合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PIVAS工作的正常运行与良性发展。结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是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嘉玲;李嘉茵;郭树科;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混悬滴眼液中苯扎氯铵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氯替泼诺妥布霉素复方混悬滴眼液中防腐剂苯扎氯铵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pherisorb S5 CN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四氢呋喃(52:39:15),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216 nm,柱温为30℃。结果苯扎氯铵质量浓度在0.04~0.20 g/L( r=0.9999,n=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为0.59%( 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混悬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龙华;宿洁;陈涛;卢京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133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2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7%和88.4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显著缩短(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1%( 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清华;秦观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秋水仙碱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文献中共报道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病例14例,男、女患者分别占71.43%和28.57%;主要以骨骼肌肉系统损害(18.18%)、消化系统损害(18.18%)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67%)为主,未见报道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严格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陶晓璇;李刚;张增珠;王丹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热会诊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为临床鉴别药物热和感染性疾病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热会诊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将药物热和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后,停用相关药物,药物热消失。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宪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罗汉果中多糖含量

    目的:为寻找新的罗汉果培育地提供参考。方法以 D-无水葡萄糖作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0 nm波长处对10批罗汉果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罗汉果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罗汉果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广西三江县的罗汉果多糖含量为福建上杭县的2倍。结论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广西北部地区为罗汉果的道地产地。栽培于江西南部南康市的罗汉果多糖含量也较高,该地区也可初步作为罗汉果栽培的重点地区进行深入考察验证。

    作者:彭瑾;张蓉;彭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全管理对策用于预防临床给药错误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安全管理对策预防临床给药错误的效果。方法比较医院2013年(实施安全管理前)及2014年(实施安全管理后)患者出现用药错误的比率。结果2014年119429人次患者中发生用药错误489人次(0.41%),显著低于2013年的95198人次中发生用药错误599人次(0.63%),P<0.05。结论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用药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廷雄;邓艾平;李春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结果与结论通过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人员职责,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管理,使其开展药学服务,可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预防与药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进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青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Inert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10.536~36.8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2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准确,无其他成分干扰,可作为青果丸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火旺;曾建忠;卓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冻干粉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天地欣)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和93.33%比70.00%和86.67%,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比6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相对于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姚丽君;陆程洁;周丽;陈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和观察组(替格瑞洛),各3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指标及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明显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作者:陈建玲;谈晓侠;刘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炎胶囊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目的:探讨连续灌胃给予肾炎胶囊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给予大鼠肾炎胶囊1.5,0.5 g/kg(分别为临床拟用剂量的50倍和16.7倍)连续灌服6个月,停药1个月,分别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各剂量组大鼠发育正常,各项检测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变化,主要脏器病理形态未出现明显毒性病变。结论肾炎胶囊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作者:范治云;谭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金蒲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不同配比进行优选处方,制备复方金蒲分散片。结果分散片在120 s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度测定能通过2号筛网,体外溶出度优于普通片。结论优选的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校药剂学专业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体会

    目的:提高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方法结合近年来高等药学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和体会,对医院药学部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进行浅析及探讨。结果药剂学专业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需高校、导师及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协同努力,更需要与企业的高效联合。结论提高高校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对高等药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玲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血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娟;张金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评析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房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法评析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医院药房普遍存在制度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药学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模式是改善医院药房现状的主要措施。

    作者:姚凤;吕冰;杨才君;常捷;张涛;靳真;孙博;杨硕鹏;杨世民;方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0例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急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3.75±0.99)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89±1.78)h( P<0.05);观察组患者嗜睡、恶心呕吐、面红、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结论在常规纳洛酮静脉滴注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更佳,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迎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