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赵任;项明;赵良超;陆一帆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78例,均给予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微生物指标,并对该药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伏立康唑对真菌感染的清除率为83.33%,治愈率为38.46%,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有失眠16例(20.51%),抑郁3例(3.85%),眩晕6例(7.69%),转氨酶升高4例(5.13%),恶心呕吐4例(5.13%),血压升高2例(2.56%),球结膜水肿1例(1.28%),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伏立康唑为新型抗真菌药物,是目前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较佳临床药物,具有疗效高、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光明;熊福;戴晓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钠治疗糖耐量受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记录血压、心率、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71%,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心率( HR )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组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与对照组的6.45%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福辛普利钠用于糖耐量受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血压控制理想,且不增加心率,还能降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美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选取同时期老年患者4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透析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和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的低血压值,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蛋白尿(g)的含量,记录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患者不良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透析过程中,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81.57±4.97)mmHg 和(60.44±3.95)mmHg,均明显低于透析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透析后 BUN、SCr 和24 h 蛋白尿含量分别为(17.24±1.93)mmol/L,(251.47±14.82)μmol/L和(2.06±0.17)g,均低于对照组透析后( 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7%(11/120),对照组为18.75%(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5.83%(19/120),低于对照组的35.42%(1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提高透析过程的安全性。
作者:常淑平;王韫芳;杨冉;付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并对患儿智力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癫痫患儿80例。测定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认知功能,测定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脑电图痫样放电情况,对比患儿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智商(IQ)、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和短时视觉记忆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6个月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 P<0.05);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缓解率为81.25%,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的46.25%( P<0.01);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CD3+,CD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IgG,IgA,IgM和I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适当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各种发作类型的癫痫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脑电图和患儿智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改善(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0.34%( P<0.05)。结论口服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口服给药方式的并发症更少。
作者:周蔚;沈燕;周亚平;李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检测苯甲酸阿格列汀对映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Chiralcel OJ-H手性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二乙胺(60:40:0.1),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结果阿格列汀与其对映异构体峰的分离良好,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苯甲酸阿格列汀对映异构体的含量测定。
作者:邱思婕;郭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该文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总结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导致的机体多系统不良反应,同时归纳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为合理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减少或避免其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作者:牟必鸿;李胜前;幸勇;刘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慢性肾衰竭并贫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选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个月后血常规、血红蛋白( Hb )水平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Rt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患者Hb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Uc=2.78,P<0.01);观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长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较单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起效更快、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春杰;张均萍;韩静;董国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对照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血清CA199及CA195含量分别为(24.5±5.6)ng/mL,(268.9±89.3)kU/L,(478.9±150.3)kU/L,观察组为(20.8±5.2)ng/mL,(247.5±92.7)kU/L,(364.6±168.5)kU/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晕生;赵成会;王艳美;尚华;张学慧;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接受奥氮平治疗8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评价社会功能。结果治疗前后PANSS及PSP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各项症状,奥氮平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胜;符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鱼肝油滴鼻剂3种不同给药法对鼻炎术后患者的疗效和舒适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鼻炎手术的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常规组、仰卧组、侧卧组,各44例。3组均采用磺胺嘧啶鱼肝油滴鼻剂滴鼻治疗,分别采用常规、仰卧和侧卧3种不同方法给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舒适度。结果从临床疗效评估看,侧卧组的显效率为68.1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0.91%和仰卧组的45.46%( P<0.05),仰卧组和侧卧组的舒适度分别为85.00%和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5.00%( P<0.05),且侧卧组显著高于仰卧组( P<0.05)。结论患者采用侧卧体位进行滴鼻给药,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药物的疗效。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05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磷酸西格列汀组( A组)和阿卡波糖组( B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A组(52例)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B组(53例)口服阿卡波糖片,疗程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 BP )、空腹血糖( F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FPG及HbA1C均显著下降,但在降低BP,hs-CRP,UAER方面,A组优于B组( 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在降糖的同时,也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对治疗早期DN有效。
作者:郭全付;毛焕东;乌新春;刘欣;马新宇;吴丽娜;高书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麻醉使用地佐辛的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分别给予异丙酚和0.05,0.075,0.10 mg/kg的地佐辛进行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P<0.05);术后15,30 min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宫缩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患者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P<0.05),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0.075 mg/kg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姜瑞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差异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两组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发病情况、疗效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症状消除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比5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比20.00%),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25%,组间无差异。结论配合相应护理措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多索茶碱和甲泼尼龙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以氢化可的松为内标物,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溶液(54:46),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多索茶碱、甲泼尼龙及血清内源性物质分离良好,多索茶碱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5~40μg/mL ( r=0.9995),甲泼尼龙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3~24μg/mL( r=0.9996),两者日内和日间 RSD均小于10%( 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49%( RSD=2.88%)和91.10%( RSD=2.56%)。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多索茶碱和甲泼尼龙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和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陈菲;王建美;盛柳青;裘颖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40例行TACE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观察组为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洛铂,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为(8.56±9.97)分,高于对照组的(71.83±10.12)分(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5.00%,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加用洛铂的TACE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总体疗效,与传统方案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适当的护理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PD组( n=66)和对照组( n=70)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 )、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P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血浆Hcy水平与PD的病程、临床分型、临床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使用美多芭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P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P<0.001);PD组血浆叶酸和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r=-0.453,P<0.01);患者血浆Hcy水平轻、中、重度PD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与病程、临床分型以及是否应用美多芭治疗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 P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与血浆叶酸水平呈明显负相关。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杨迎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行低氮低热卡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45例)行低氮低热卡的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物质代谢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血糖水平改善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体重下降的比例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型并发症和非感染型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能改善患者的能量代谢,加速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减少并发症,是快捷、有效、安全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治疗方法。
作者:刘鑫;赵任;项明;赵良超;陆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2周。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活动障碍,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但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活动障碍及 PSQI 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P<0.05)。结论奥卡西平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镇痛效果佳、临床疗效优、不良反应率低,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永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48例晚期结直肠癌均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率为27.08%,疾病控制率为77.08%,肿瘤进展时间平均为(16.7±5.8)周,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9.17%,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66.67%)、过敏反应(37.50%)、胃肠道反应(64.58%)、白细胞减少(35.42%)、肝肾损伤(29.17%)及外周神经损伤(20.83%)。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理想,但可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应熟练掌握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望淑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