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120例

常淑平;王韫芳;杨冉;付秀云

关键词:左卡尼汀, 老年,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选取同时期老年患者4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透析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和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的低血压值,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蛋白尿(g)的含量,记录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患者不良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透析过程中,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81.57±4.97)mmHg 和(60.44±3.95)mmHg,均明显低于透析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透析后 BUN、SCr 和24 h 蛋白尿含量分别为(17.24±1.93)mmol/L,(251.47±14.82)μmol/L和(2.06±0.17)g,均低于对照组透析后( 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7%(11/120),对照组为18.75%(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5.83%(19/120),低于对照组的35.42%(1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提高透析过程的安全性。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咳定喘丸中苦杏仁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止咳定喘丸中苦杏仁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 Agela Venusil MP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室温。结果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0530~0.8480μg (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RSD为1.11%( n=6)。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止咳定喘丸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慈海;刘冬梅;钟戈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佳,常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生存率10%~20%,而靶向药物的应用可提高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使更多患者能够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临床常采用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 )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进行联合化疗,作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线治疗方案,其缓解率、生存率等均优于单纯化疗,且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新型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嫄;王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84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78例,均给予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微生物指标,并对该药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伏立康唑对真菌感染的清除率为83.33%,治愈率为38.46%,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有失眠16例(20.51%),抑郁3例(3.85%),眩晕6例(7.69%),转氨酶升高4例(5.13%),恶心呕吐4例(5.13%),血压升高2例(2.56%),球结膜水肿1例(1.28%),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伏立康唑为新型抗真菌药物,是目前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较佳临床药物,具有疗效高、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光明;熊福;戴晓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氟西汀含量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中氟西汀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保护柱为Phenomenex C18柱(4.7 mm ×3.0 mm),分析柱为Allure C18柱(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 mmol/L醋酸氨+0.5%甲酸水溶液(70:30,V/ V),流速0.5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0℃;质谱条件,离子源为大气压化学电离(ESI)源,喷雾电压IS为4500 V,雾化温度为550℃,雾化气NEB(GAS 1)为40 L/min,帘气CUR 为20 L/min,碰撞气CAD为5 L/min,辅助气AUX(GAS 2)为40 L/min,检测方式为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 m/ z 310.3→m/ z 148.2(氟西汀),m/ z 316.1→m/ z 270.0(内标,氯硝西泮),碰撞诱导解离(CID)电压分别为13 V(氟西汀)和35 V(氯硝西泮)。结果血浆中氟西汀质量浓度在0.3~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4< r<0.9999),低定量质量浓度为0.3 ng/mL,相对回收率为96.7%~105.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 RSD小于10%。结论该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度高,样品处理过程简便,适合人血浆中氟西汀含量测定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唐冰;韩敬;周娅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差异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两组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发病情况、疗效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症状消除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比5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比20.00%),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25%,组间无差异。结论配合相应护理措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美罗华治疗初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5例患者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组(美罗华组)39例和CHOP组46例,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观察生存情况。结果美罗华组完全缓解率为84.62%,明显高于CHOP组的54.35%( P<0.05);美罗华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CHOP组的63.04%( P<0.05);治疗后随访2年,美罗华组1年生存率为79.49%、2年生存率为69.23%,CHOP组分别为65.21%和36.96%,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2年生存率则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初治的B细胞性NHL疗效更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天赢;袁长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硫酸吗啡缓释片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81岁,以结肠癌术后6年、左侧胸部疼痛3月、加重1周于2013年6月30日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恶病质,体形消瘦,全身皮肤干燥,弹性差,皮下脂肪菲薄,体表骨性标志明显,全身肌肉萎缩(以肋间肌、大小鱼际肌、腓肠肌为甚)。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肝颈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未闻及杂音。左侧锁骨上窝内侧可扪及一0.7cm×0.5cm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肺气肿征,左胸、背部皮肤未见皮疹,左侧胸廓及各肋骨均有压痛,肩胛区靠胸椎处明显压痛(5~6椎体左侧椎旁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右中上腹可见长约8 cm陈旧性竖形手术疤痕,右下腹可见长约3 cm陈旧性斜形手术疤痕,左腹可见一长约15 cm陈旧性竖形手术疤痕,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肠鸣音3~4次/分。双下肢不肿,双侧足背动脉减弱。胸部CT提示左侧第6后肋不连续,上肺背段可见一渗出性病灶。初步诊断为骨、肺等多处转移病灶可能。7月2日,给予抗感染、中药抗肿瘤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因背部疼痛难忍,14:50予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08261,国药准字H10980263,规格为每片10 mg)30 mg每日1次镇痛。次日11:30查看患者全天呈嗜睡状,呼之可应,问答不语,但很快再次进入睡眠状态,无胡言乱语、烦躁不安等。8h内基本未解小便,大便未解。体格检查示心、肺同前,无特殊;腹平软,膀胱叩诊不充盈,位于耻骨联合下2横指,压之无尿意,神经系统检查示神志欠清,头颅未见畸形,颈软,无抵抗,转颈试验阴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c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无舌颤,咽反射正常,无吞咽困难;肢端感觉存在,双侧肢体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当日20:10观察患者神志仍未转清,并出现胡言乱语、表情欣快,立即予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醒脑,每日2次,并留置导尿。7月6日18:00患者神志逐渐转清,未再出现胡言乱语,问答基本切题,拔出导尿管可自行排尿。抗感染、中药抗肿瘤及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坚持用药,未改换药物,7月3日停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后期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故考虑为硫酸吗啡缓释片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

    作者:王慧;邱洪;林芳;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皮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9月住院的84例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三七片)和观察组(经皮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各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50.00%比26.19%)及总有效率(97.62%比83.33%)明显升高(P<0.05),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0.0±1.5)周比(12.5±2.4)周]、肱骨干骨折愈合时间[(7.2±1.1)周比(8.4±1.5)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1.0±2.5)周比(13.5±3.0)周]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3周内,两组骨痂大直径[(4.5±1.1)mm比(4.4±1.1)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3周以后,观察组骨痂大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7.2±1.8)mm比(5.5±1.3)mm ](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怀文娟;韩晓峰;朱颖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含银抗菌凝胶联合胰岛素局部换药治疗糖尿病足34例

    目的:探讨含银抗菌凝胶局部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的糖尿病足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含银抗菌凝胶局部换药,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 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2.7±9.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2±10.6)d( P<0.05)。结论含银抗菌凝胶局部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抗感染效果好,还可减轻患者足部疼痛,较传统换药方法伤口愈合时间缩短。

    作者:李微;宁荣丽;王彦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索拉非尼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目的:挖掘和评价索拉非尼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索拉非尼的安全信号挖掘,利用SPSS 18.0软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剂量对安全信号的影响。结果共挖掘出索拉非尼138个可疑的不良反应信号,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信号43个。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皮肤不良反应相对其他不良反应在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皮肤药品不良反应中,性别构成无差异,45~65岁和65岁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25岁以下和25~45岁;药品不良反应较多发生在用药半年内,剂量集中在300~400 mg/d。结论临床使用索拉非尼应将用量控制在推荐剂量内,对已有皮肤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慎重用药。

    作者:王平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T增强扫描中碘佛醇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CT增强扫描中碘佛醇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碘佛醇为对比剂的患者1256例,统计所有CT增强扫描成功患者注射碘佛醇前及注射后48 h内血清学、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注射后48 h内有14例患者血肌酐值及尿素氮值均显著升高,与注射前血肌酐值、尿素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注射碘佛醇后Ⅱ导联、T波以及avF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07%,一过性心率异常发生率为2.55%,一过性血压升高发生率为3.26%,一过性轻微热感发生率为3.82%,一过性面部潮红发生率为3.98%,头晕、恶心发生率为1.75%,注射部位即时肿胀发生率为2.71%,无中度、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T增强扫描中碘佛醇尽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恰当的应对方法。

    作者:李文尧;杨晓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2例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SOM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136耳)SO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52例66耳)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 n=52例70耳)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导阈值大于25 dB的例数,鼓室压和语频气导听阈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 P<0.05);两组治疗前导阈值大于25 dB的例数及平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治疗后导阈值大于25 dB的例数及平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鼓室压和语频气导听阈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仅出现短暂耳闷和耳胀等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SOM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俊宇;李泽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及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顺铂组(30例)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多西他赛组(32例)采用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西他赛组临床有效率(71.88%)及临床受益率(96.88%)均明显高于顺铂组(56.67%和83.33%,P<0.05);多西他赛组生活质量好转率为62.50%,明显高于顺铂组的43.33%( P<0.05),恶化率为12.50%明显低于顺铂组的26.67%( P<0.05);多西他赛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顺铂组( 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现象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顺铂,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耀鸿;陈冰;蔡奕;陈敬彬;陈家栋;刘万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3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65岁)的用药情况,为提高药物治疗合理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分层随机抽取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医嘱66259条,合计病例数646例,对其使用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4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痴呆患者多289例(44.74%),其次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60例(24.77%)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42例(21.98%)等。共使用药物208种,以治疗精神科疾病及相关药物为主,使用频度从高到底分别是治疗老年痴呆药(美金刚)、抗精神病药(喹硫平)等。结论该院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以老年痴呆患者为主,用药方案基本合理。

    作者:李方捷;马燕;毛叶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用于胃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行低氮低热卡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45例)行低氮低热卡的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物质代谢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血糖水平改善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体重下降的比例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型并发症和非感染型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能改善患者的能量代谢,加速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减少并发症,是快捷、有效、安全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治疗方法。

    作者:刘鑫;赵任;项明;赵良超;陆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手术135例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麻醉使用地佐辛的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分别给予异丙酚和0.05,0.075,0.10 mg/kg的地佐辛进行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P<0.05);术后15,30 min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宫缩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患者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P<0.05),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0.075 mg/kg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姜瑞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42例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对取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绝经女性8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取环手术,观察组取环前采用戊酸雌二醇和米非司酮综合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取环情况。结果观察组软化26例、部分软化14例、未软化2例,对照组软化11例、部分软化21例、未软化10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03±0.45)分、取环时间为(5.31±1.46)min、术中出血量为(4.33±1.23)mL、术后出血时间为(2.87±1.14)d,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86±1.18)分、取环时间为(9.64±2.95)min、术中出血量为(8.86±2.55)mL、术后出血时间为(4.53±2.61)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卵泡刺激素(FSH)为(70.53±5.35)μmol/L、雌二醇(E2)为(33.95±14.79)μmol/L,对照组术后FSH为(90.05±14.22)μmol/L、E2为(20.41±8.78)μ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前应用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能有效软化女性宫颈,提高取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取环时间和术中出血,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英;刘新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娩方式对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及益生菌的疗效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同分娩方式存在的相关性,定向观察益生菌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出生127例儿童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定向分为观察组(剖宫产组)和对照组(顺产组)。通过随访,观察记录两组儿童临床过敏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产后4,8,12个月定量测量两组儿童血清中IgG抗体及总IgE抗体含量。并对存在过敏性病症的患儿,采取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对比,观察组为44.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5%( P>0.05),且观察组儿童血清中IgE抗体含量也高出对比组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补充抗过敏性益生菌治疗,38例过敏儿童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结论临床经剖宫产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儿童产生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明显。通过辨证施治,合理补充抗过敏性益生菌,可有效强化儿童肠道菌群功能,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颖;马多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例乳腺癌患者GT方案致Ⅳ级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引起Ⅳ级骨髓抑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该患者所使用的化疗药物及身体状况分析引起Ⅳ级骨髓抑制的原因,并与医师一起调整治疗Ⅳ级骨髓抑制的用药方案。结果引起该患者Ⅳ级骨髓抑制可能的原因是化疗药物本身及用量、既往疗化放疗史。临床药师参与用药调整,患者病情好转稳定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协作,在该患者用药调整中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

    作者:韩宪忠;喻录容;金蜀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例老年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抗感染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抗感染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老年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抗感染药物治疗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为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结果与结论对于术后胆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抗感染的疗程必须充足,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病情反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作者:黄晓晖;宋小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