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华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水疗、理疗、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0 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比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育商评分(78.409.0)分与对照组(73.90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m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儿发育商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卫娟;王永;王正香;李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3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和DDC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使用明显增加,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应采取措施防止滥用该类药物。
作者:赵大贵;张磊;汪明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等方面简述依维莫司在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近几年文献,提取重要信息,通过分析、归纳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依维莫司用于器官移植能维持较好的肾功能。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其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已有的研究性临床治疗方案为指导,采用依维莫司个体化给药方案,监测其血药浓度,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王华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测定止痒消炎水中苦参碱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pH为6.8磷酸盐缓冲液(8:8:84),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参碱进样量在0.25~2.50μg (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65%( 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安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过敏性咳嗽患儿96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治疗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对照组),比较患儿MP-IgM测定滴度阳性率差异;另外,将过敏性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均按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制订的方案治疗,即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A组患儿加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MP-IgM滴度测定阳性率为3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χ2=18.58,P﹤0.05)。过敏性咳嗽患儿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B组的70.83%(χ2=6.84,P﹤0.05)。结论 MP感染与小儿过敏性咳嗽有密切关系,MP感染可诱发小儿过敏性咳嗽。对于MP感染的过敏性咳嗽患儿,应在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文宝;陈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及时、准确判断药物热,避免过度、联用或盲目升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机关医院临床药学科(室)收集的30例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理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多发生在连续用药7~14 d,单位累积量多在1.3~2.7 g/kg;患者均在滴注期间或结束数小时内发热,以38.5~40℃高热为主,大多数患者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C反应蛋白( CRP )正常或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部分患者伴畏寒寒战、乏力,多数患者无明显其他不适症状,停用致热药物后体温均在24~48 h降至正常;临床医生普遍对药物热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也不利于药物热的正确诊断。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并无明确诊断标准,但通过对患者发热时间及症状与用药时间、单位累积量的相关性分析,结合血常规、CRP等实验室指标综合考虑,可为临床药物热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参考;对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好转的患者,如疗程中再次出现发热,应注意综合判断、排查药物热的可能性;临床药师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协助临床医师在药物热的诊断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谢颖;赵宏;龙恩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顺铂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2.22%);卡氏生活质量评分( KPS )改善率为66.67%,优于对照组的26.67%( P﹤0.05)。结论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子腾;孟艳红;孟纯阳;马鸣;胡荣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对卵巢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接受化疗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且血糖升高患者与其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 BMI )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药物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化疗期间应重视对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及高BMI患者)监测血糖并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张欣平;赵彩霞;别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1例胃癌危重患者病例,探讨静脉泵入给药方式优化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紧密结合1例晚期胃癌危重患者,分析多种治疗药物采用静脉泵入给药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对晚期胃癌危重患者静脉泵入给药方式可控制给药速度、维持血药浓度稳定、限制液体摄入量、延长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 MIC)时间。结论应结合危重症患者情况及药物特性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静脉泵入给药方式在优化给药方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婷婷;王伟兰;张超;郭俊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胶囊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在给予吸氧、平喘、解痉、抗感染(必要时)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甘露聚糖肽胶囊,对照组给予泛福舒,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试验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发作持续天数均减少,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P ﹤0.05),试验组改善更显著( P ﹤0.01);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 )、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得到改善( P﹤0.05),且试验组FEV1显著改善( P﹤0.01)。试验组CD4+,CD4+/CD8+,IgA及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 P﹤0.05),CD8+显著降低( P﹤0.05);对照组IgA明显升高( P﹤0.05),CD4+,CD4+/CD8+及补体C3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 P﹥0.05),CD8+无明显变化( 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及补体C3较对照组升高( P﹤0.05),CD8+显著降低( P﹤0.05);两组IgA含量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能全面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陈红;李为民;陈渤江;李小惠;刘扬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3%( P﹤0.05);观察组患者胃镜下食管炎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31%(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的症状积分分别为(0.5900.28)分、(0.6300.33)分、(0.960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0.48)分、(1.6900.51)分、(1.7000.44)分( P﹤0.05);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总分为(7.8200.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400.92)分(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灵广;李立先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甲钴胺,疗程均为14 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急性疼痛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下降( 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慢性疼痛患者间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92%和73.91%(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疗效。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7例。治疗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不良反应,采用胃肠症状评分法(GSRS)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SRS评分为(3.10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03.4)分(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1%,优于对照组的73.57%(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不影响治疗。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倪扬;任黔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75岁,体重60.9 kg,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加重,无明显头痛、心慌及胸闷,无呕吐。外院曾诊断为“高血压病”,血压高达180/90 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尚可。3d前感头昏加重,于2014年7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肾功能示肌酐(Cr)127μmol/L,血脂示三酰甘油(TG)5.68 mmol/L、总胆固醇(TC)6.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9 mmol/L,给予苯扎贝特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2021,国药准字H20070265,规格为每片0.2 g)400 mg口服、每日3次。口服该药后出现全身酸痛、乏力,但未予治疗,近日感全身酸痛进行性加重,7月16日在家人陪同下来我院门诊,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并收住院。当日查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隐血(3+),肾功能示Cr 69.0μmol/L、尿素氮(BUN)7.74 mmol/L,血清酶谱示乳酸脱氢酶(LDH)171.00 U/L、肌酸磷酸激酶(CK)2035.00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窦性心率,初步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次日上午全院专家会诊,药师指出该药药品说明书显示“可以罕见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专家终一致认为“可以基本明确为苯扎贝特分散片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遂给予停药、利尿、碱化尿液及保肝等对症治疗。7月17日查AST 103 U/L,Cr 104.0μmol/L,BUN 5.99 mmol/L, LDH 203.00 U/L,CK 3944.00 U/L,肌红蛋白(Myo)440.60 ng/mL,血清钾离子3.45 mmol/L,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隐血(-)。7月19日查AST 198 U/L,Cr 112.0μmol/L、BUN 6.77 mmol/L, LDH 404.00 U/L,CK 3765.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7月22日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 U/L,AST 91 U/L,Cr 95.0μmol/L, BUN 5.82 mmol/L,LDH 377.00 U/L,CK 951.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7月24日查ALT 61 U/L,AST 46 U/L,Cr 89.0μmol/L, BUN 6.49 mmol/L,LDH 270.00 U/L,CK 74.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郑超;张振财;丁智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白内障术中结膜囊内应用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冲洗后的抗菌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术前分别使用妥布霉素和聚维酮碘冲洗。检测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前所有患者结膜囊带菌情况,以及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冲洗后带菌情况,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前,两组间结膜囊带菌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膜囊冲洗后,A组结膜囊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患者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B组出现4例角膜水肿。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均未发生眼内炎。结论术前结膜囊内使用聚维酮碘冲洗较妥布霉素能有效降低结膜囊带菌率,是更有效的杀菌措施。
作者:尹成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乳宁口服液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乳腺增生大鼠模型,灌胃给药乳宁口服液,观察低、中、高剂量[0.5,2.5,5.0 mL/( kg·d )]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乳房情况,以及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低、中、高剂量乳宁口服液均能显著改善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行为学异常、乳房情况,以及血液中雌二醇(E2)、孕酮(P )、催乳素(PRL )水平( 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乳宁口服液对乳腺增生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王林丽;杨巧虹;李卓恒;卢来春;吕金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76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结果两组治疗3,6,12个月时呼吸困难评分及运动耐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肺功能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3,6,12个月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 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及提高运动耐量,而且还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兆国;吴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9例及功血患者34例,分别宫内放置曼月乐牌节育环。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节育环后3,6,12个月月经失血图( PBAC )评分及痛经视觉模拟( VRS )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放置节育环12个月时,子宫体积较放置节育环前显著减小( P﹤0.05)。血红蛋白含量也较放置节育环前显著上升( P﹤0.05);功血患者放置节育环3个月后,月经量PBAC评分、内膜厚度均较放置节育环前显著降低( P﹤0.05);放置12个月后患者经期显著短于放置节育环前( P﹤0.05)。结论曼月乐可显著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缩小子宫体积、减少经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对功血患者在减少月经量的同时,可使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变薄,使经期逐渐缩短。
作者:陈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和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术)。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00%,而对照组优良率为8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卧床时间和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分别为(13.4801.14)周、(40.17011.07)d和(50.72012.1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301.22)周、(48.75014.32)d和(60.17015.19)d( 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且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李清社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联合甲氨蝶呤(MTX)对多发性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医院确诊的多发性肌炎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和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采用激素和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6.2500,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肌力分级显著改善,对照组则在治疗3个月时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者的肌酶水平均在治疗1个月时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用于治疗多发性肌炎,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且能提高治疗效率,显著改善肌力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培民;徐洪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