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华
患者,男,75岁,体重60.9 kg,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加重,无明显头痛、心慌及胸闷,无呕吐。外院曾诊断为“高血压病”,血压高达180/90 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尚可。3d前感头昏加重,于2014年7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肾功能示肌酐(Cr)127μmol/L,血脂示三酰甘油(TG)5.68 mmol/L、总胆固醇(TC)6.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9 mmol/L,给予苯扎贝特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2021,国药准字H20070265,规格为每片0.2 g)400 mg口服、每日3次。口服该药后出现全身酸痛、乏力,但未予治疗,近日感全身酸痛进行性加重,7月16日在家人陪同下来我院门诊,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并收住院。当日查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隐血(3+),肾功能示Cr 69.0μmol/L、尿素氮(BUN)7.74 mmol/L,血清酶谱示乳酸脱氢酶(LDH)171.00 U/L、肌酸磷酸激酶(CK)2035.00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窦性心率,初步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次日上午全院专家会诊,药师指出该药药品说明书显示“可以罕见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专家终一致认为“可以基本明确为苯扎贝特分散片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遂给予停药、利尿、碱化尿液及保肝等对症治疗。7月17日查AST 103 U/L,Cr 104.0μmol/L,BUN 5.99 mmol/L, LDH 203.00 U/L,CK 3944.00 U/L,肌红蛋白(Myo)440.60 ng/mL,血清钾离子3.45 mmol/L,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隐血(-)。7月19日查AST 198 U/L,Cr 112.0μmol/L、BUN 6.77 mmol/L, LDH 404.00 U/L,CK 3765.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7月22日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 U/L,AST 91 U/L,Cr 95.0μmol/L, BUN 5.82 mmol/L,LDH 377.00 U/L,CK 951.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7月24日查ALT 61 U/L,AST 46 U/L,Cr 89.0μmol/L, BUN 6.49 mmol/L,LDH 270.00 U/L,CK 74.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郑超;张振财;丁智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新鲜四肢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骨折部位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愈伤灵胶囊,观察组患者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痂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当( 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骨痂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中仅出现1例延迟愈合,对照组中出现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连接及畸形愈合,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骨痂生成缩短愈合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子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1例胃癌危重患者病例,探讨静脉泵入给药方式优化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紧密结合1例晚期胃癌危重患者,分析多种治疗药物采用静脉泵入给药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对晚期胃癌危重患者静脉泵入给药方式可控制给药速度、维持血药浓度稳定、限制液体摄入量、延长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 MIC)时间。结论应结合危重症患者情况及药物特性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静脉泵入给药方式在优化给药方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婷婷;王伟兰;张超;郭俊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水疗、理疗、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0 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比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育商评分(78.409.0)分与对照组(73.90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m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儿发育商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卫娟;王永;王正香;李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对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大黄水煎剂治疗,疗程3个月。另选择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及氧化应激指标较治疗前( P﹤0.05)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 P﹤0.05),肝脏B超积分显著降低( P﹤0.05)。结论大黄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调节慢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
作者:黄一茜;张月娥;孟惠茹;赵连臣;赵岩;付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吲达帕胺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分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指标,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雪梅;王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患者中成药处方药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随机抽样,判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结果抽取46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共102张,占2.22%。门诊患者中成药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少见,以给药剂量和频次与说明书不符的情况比较普遍。中医科、妇产科中成药超说明书处方占比较高,但中医科多为合理用药。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因特殊医疗需要,超说明书用药偶有存在。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超说明书用药的适用范围,借鉴国内外经验,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赵筱英;唐晨曦;别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经病原菌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敏感的住院腹膜透析患者51例,统计其给药方案,利用抗菌药物药效学/药动学(PK/PD)理论的主要评价参数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PIP/TAZ的给药方案,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其用药方案。结果51例患者中有23例PIP/TAZ的给药方案为每8 h 1次,28例为12 h 1次4.5 g,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明显超过PK/PD理论以及CCr原则对抗菌药物用药的分析结果;通过PK/PD理论和CCr原则分析,对该类患者可推荐采用每24 h 1次1.5 g的给药方案。结论 PK/PD理论及CCr原则是腹膜透析并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有效应用和优化给药方案的依据,经验用药应以药学理论为指导,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作者:甘露名;宋香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 )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7例RNS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足量强的松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疗程均为2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肌酐等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 P﹤0.05)。结论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RN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英松;卢松;刘珂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递减方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口服辛伐他汀20 mg/d,每晚顿服,连用2周后减量至10 mg/d,用药2周后再次调整为5 mg/d,维持用药至第16周。B组29例患者采用常规用药,服用辛伐他汀20 mg/d,每晚顿服,连续服用16周。所有患者于用药前、用药第8周及第16周检测外周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血糖指标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 P﹤0.01),HDL-C明显升高( 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缓解。结论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有良好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药物代谢负荷和经济负担。
作者:赵建夫;李庆春;赵国通;刘爱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不良反应并作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4年1月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45例,按照患者的体表面积,以260 mg/m2给药;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30 min,每周重复,连续使用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处理及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结果治疗期间,护士能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护理后,患者能正视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严密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见梅;王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对卵巢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接受化疗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且血糖升高患者与其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 BMI )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药物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化疗期间应重视对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及高BMI患者)监测血糖并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张欣平;赵彩霞;别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白内障术中结膜囊内应用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冲洗后的抗菌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术前分别使用妥布霉素和聚维酮碘冲洗。检测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前所有患者结膜囊带菌情况,以及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冲洗后带菌情况,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前,两组间结膜囊带菌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膜囊冲洗后,A组结膜囊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患者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B组出现4例角膜水肿。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均未发生眼内炎。结论术前结膜囊内使用聚维酮碘冲洗较妥布霉素能有效降低结膜囊带菌率,是更有效的杀菌措施。
作者:尹成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改善微循环、利尿、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10 g,2次/日,静脉滴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日静脉滴注,疗程为14 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浓度(SaO2)均升高(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CO2,PaO2,SaO2变化显著( 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动脉血PaO2,SaO2,降低PaCO2,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韩延昭;张守娟;李绵;毕青松;闫宝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25岁,于2014年9月17日因“被拳头击中左侧面部,致张口受限、面部肿痛及左侧耳廓出血,伴头晕,无伴昏迷、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就诊我院。急诊清创术后,予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液(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为20140428-3,规格每支1500 U )1500 U肌肉注射。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前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均无异常。因皮试结果为阳性,故给予TAT常规脱敏注射,分4次间隔30 min于患者双上肢三角肌中部及双侧臀大肌外上1/4处分次肌肉注射,注射后观察30 min后无任何不适。当日转入口腔颌面外科继续治疗,住院后予以消炎、消肿等处理。9月23日自觉双侧肩部及髂部瘙痒,体格检查见双侧肩部及髂部散在风团,伴瘙痒。请皮肤科医生会诊后考虑为药物性荨麻疹,遂抗过敏治疗,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注射、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外用皮炎平涂抹。12 h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次日未再出现任何不适。
作者:黄阳;郭莹莹;赵莲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76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结果两组治疗3,6,12个月时呼吸困难评分及运动耐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肺功能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3,6,12个月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 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及提高运动耐量,而且还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兆国;吴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合并应用小剂量阿立哌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维持原有利培酮治疗不变,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并用阿立哌唑5~10 mg/d;两组于基线及治疗4,8,12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于基线及治疗12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S )、UKU副作用评定量表。结果研究组在第12周末催乳素水平为(17.0104.27)μg/L,较基线(95.73048.77)μg/L显著下降( P﹤0.05),治疗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治疗前后催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CGI-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阿立哌唑短期内可有效缓解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不良反应少,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唐萍;冯婧;夏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检测抗鼻炎喷剂中非法添加盐酸萘甲唑林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醋酸-三乙胺(15:85:0.08,用醋酸或三乙胺调节pH=3.0),流速0.2 mL/min,柱温35℃;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多重反应监测扫描( MRM )方式对盐酸萘甲唑林的母离子( m/ z 210)及其子离子( m/ z 140,115)进行检测。结果盐酸萘甲唑林检测限低于0.05 ng。24批次市售抗鼻炎喷剂中,17批次检出盐酸萘甲唑林。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抗鼻炎喷剂非法添加盐酸萘甲唑林的筛选与确证工作。
作者:陈日檬;柯春文;万晓明;李德良;李蔚;谢立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好及施巴布剂治疗急性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好及施巴布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5),但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部位周长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好及施巴布剂能显著提高急性关节扭伤总体疗效,同时使用过程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邢立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院前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离开现场和到达急诊科时的呼吸频率分别为(27.8205.48)次/分、(22.9504.82)次/分,与救治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的(30.0105.41)次/分、(27.7404.69)次/分相比降低幅度更大( P﹤0.05);观察组患者离开现场和到达急诊科时的心率分别为(123.96010.24)次/分、(116.26010.71)次/分,与对照组的(129.52010.04)次/分、(124.59010.56)次/分相比,降低程度更显著( P﹤0.05);救治后15,30,45,6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在缓解症状、改善支气管痉挛、提高救治效果等方面疗效突出。
作者:袁玉莲;戴立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