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50例临床评价

孙云鹏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永久性房颤,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10.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和NT-proBNP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可提高永久性房颤治疗效果,降低血清hs-CRP与NT-proBNP水平。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加用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92例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甲钴胺,疗程均为14 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急性疼痛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下降( 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慢性疼痛患者间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92%和73.91%(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植物精油缓释技术研究进展

    精油作为天然香精、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但由于其稳定性较差而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以包合为技术特点的缓释技术可有效解决挥发油稳定性的问题,并延缓释放速度使其作用更加持久。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精油缓释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了不同精油缓释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植物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作者:李俊采;邓宁;黎茂;周洋;孟子晗;万军;周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1年至2013年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3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和DDC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使用明显增加,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应采取措施防止滥用该类药物。

    作者:赵大贵;张磊;汪明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和模式。方法通过分析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治疗的案例,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护士完成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如何实施个体化用药监护以及患者用药教育和沟通。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以妊娠期用药安全、药物选择为切入点,实施药学监护。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且积极与患者沟通,开展用药及教育,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

    作者:于磊;徐珽;蒋学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分析并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诊断、治疗及药学监护。方法分析1例多因素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诊断、治疗及药学监护经过,并结合文献对病因、治疗药物选择及药学监护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双下肢疼痛明确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且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类型为主,可能伴有化学治疗所致多发性神经病变类型,给予加巴喷丁为基础的联合止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止痛疗效。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较复杂,重点在于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和选用循证医学证据较充足的止痛药对症治疗。

    作者:薛鸿林;林润华;林雪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优思明与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并对比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和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70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使用优思明治疗,B组则使用达英-35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血清总睾酮(T)和卵泡刺激素(FSH)3项指标,观察比较妊娠率、排卵率、规律月经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H,T,FSH指标,妊娠率、排卵率、规律月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优思明与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均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佐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4例疗效及护理分析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护理策略。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均进行针对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轴性症状、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 JOA )评分及颈椎总活动度,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5.83%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JOA评分术前为(8.1401.13)分,术后为(13.4405.38)分,改善率为66.73%;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术前为(8.2801.54)分,术后为(14.0204.14)分,改善率为67.83%。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颈椎总活动度分别为术前的60.18%和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有效,同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史晓丽;顾英;郭丽萍;方巧红;史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近年某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患者中成药处方药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随机抽样,判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结果抽取46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共102张,占2.22%。门诊患者中成药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少见,以给药剂量和频次与说明书不符的情况比较普遍。中医科、妇产科中成药超说明书处方占比较高,但中医科多为合理用药。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因特殊医疗需要,超说明书用药偶有存在。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超说明书用药的适用范围,借鉴国内外经验,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赵筱英;唐晨曦;别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用于术中结膜囊冲洗的抗菌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白内障术中结膜囊内应用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冲洗后的抗菌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术前分别使用妥布霉素和聚维酮碘冲洗。检测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前所有患者结膜囊带菌情况,以及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与妥布霉素冲洗后带菌情况,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前,两组间结膜囊带菌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膜囊冲洗后,A组结膜囊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患者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B组出现4例角膜水肿。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均未发生眼内炎。结论术前结膜囊内使用聚维酮碘冲洗较妥布霉素能有效降低结膜囊带菌率,是更有效的杀菌措施。

    作者:尹成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理性情绪疗法对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对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理性情绪疗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在躯体角色、总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方面均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可显著提高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杨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76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结果两组治疗3,6,12个月时呼吸困难评分及运动耐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肺功能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3,6,12个月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 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及提高运动耐量,而且还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兆国;吴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45例

    目的:观察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顺铂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2.22%);卡氏生活质量评分( KPS )改善率为66.67%,优于对照组的26.67%( P﹤0.05)。结论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子腾;孟艳红;孟纯阳;马鸣;胡荣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患者,根据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均分为低、中、高剂量3组,各44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血压、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高剂量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血压控制率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后内皮功能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为(159.64053.65)%,一氧化氮水平为(95.95032.31)μg/mL,显著优于低剂量组的(168.16058.05)%和(84.99024.67)μg/mL,以及中剂量组的(162.27053.82)%和(92.56030.52)μg/mL,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48例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院前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离开现场和到达急诊科时的呼吸频率分别为(27.8205.48)次/分、(22.9504.82)次/分,与救治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的(30.0105.41)次/分、(27.7404.69)次/分相比降低幅度更大( P﹤0.05);观察组患者离开现场和到达急诊科时的心率分别为(123.96010.24)次/分、(116.26010.71)次/分,与对照组的(129.52010.04)次/分、(124.59010.56)次/分相比,降低程度更显著( P﹤0.05);救治后15,30,45,6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在缓解症状、改善支气管痉挛、提高救治效果等方面疗效突出。

    作者:袁玉莲;戴立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62例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术的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手控输注,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准确定向时间,观察记录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及置入肠镜前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 MOAA/S )情况,记录麻醉效果满意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MAP,HR,SpO2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P﹤0.05),术毕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8%( P﹤0.05);观察组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8%(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0%( 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循环波动小,苏醒时间短,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麻醉效果满意,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惠球;陈冠文;陈伟志;袁文强;叶发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38例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改善微循环、利尿、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10 g,2次/日,静脉滴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日静脉滴注,疗程为14 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浓度(SaO2)均升高(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CO2,PaO2,SaO2变化显著( 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动脉血PaO2,SaO2,降低PaCO2,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韩延昭;张守娟;李绵;毕青松;闫宝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30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及时、准确判断药物热,避免过度、联用或盲目升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机关医院临床药学科(室)收集的30例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理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多发生在连续用药7~14 d,单位累积量多在1.3~2.7 g/kg;患者均在滴注期间或结束数小时内发热,以38.5~40℃高热为主,大多数患者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C反应蛋白( CRP )正常或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部分患者伴畏寒寒战、乏力,多数患者无明显其他不适症状,停用致热药物后体温均在24~48 h降至正常;临床医生普遍对药物热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也不利于药物热的正确诊断。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并无明确诊断标准,但通过对患者发热时间及症状与用药时间、单位累积量的相关性分析,结合血常规、CRP等实验室指标综合考虑,可为临床药物热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参考;对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好转的患者,如疗程中再次出现发热,应注意综合判断、排查药物热的可能性;临床药师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协助临床医师在药物热的诊断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谢颖;赵宏;龙恩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牛皮癣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展望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增殖和炎症为特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长期以来,临床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药物来治疗银屑病,但由于该病本身的复杂性及上述药物长期使用的严重不良反应,寻找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该文简要概括了包括西药、中药、生物制剂在内的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其中大部分在临床应用或实验中已取得一定的疗效。虽然至今没有药物能根治牛皮癣,但为牛皮癣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对今后开发更多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昌国;罗丹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白细胞减少及高热1例

    患者,男,19岁,体重57 kg,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10+月,复发伴抽搐,意识障碍10+天”入院。初步诊断“右肺脓肿;右侧气胸;胸腔脓肿?”,于2014年8月23日起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Wyeth Lederle S. P. A.公司,批号为BXGHF43,国药准字J20110021,规格为每瓶4.5 g)4.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8 h给药1次。8月28日体温36.8℃,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4%、绝对值7.10×109/L。9月5日出现高热,高39.2℃,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7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0%、绝对值2.58×109/L,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9月6日再次出现高热,高38.6℃,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3.0%、绝对值1.87×109/L,当日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改为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继续抗感染治疗,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解热,并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3%、绝对值3.59×109/L,并未现发热(体温37.0℃)。9月10日再次复查血常规,血细胞计数6.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9%、绝对值5.33×109/L,体温37.0℃。

    作者:刘静;严郁;徐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丙泊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患者术后延迟拔管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患者术后延迟拔管期间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行机械通气并延迟拔管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丙泊酚镇静,试验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结果试验组拔管后5 min的镇静评分为(2.8200.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00.62)分;试验组的呛咳评分为(1.2500.39)分,躁动评分为(0.370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200.59)分和(0.9200.29)分( P﹤0.05)。结论对于重症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盐酸右美托咪定延迟拔管期间的镇静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勇;耿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