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分析并药学监护

薛鸿林;林润华;林雪玉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病因, 诊断, 治疗, 药学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诊断、治疗及药学监护。方法分析1例多因素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诊断、治疗及药学监护经过,并结合文献对病因、治疗药物选择及药学监护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双下肢疼痛明确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且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类型为主,可能伴有化学治疗所致多发性神经病变类型,给予加巴喷丁为基础的联合止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止痛疗效。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较复杂,重点在于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和选用循证医学证据较充足的止痛药对症治疗。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抗肿瘤药物对卵巢癌患者血糖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对卵巢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接受化疗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且血糖升高患者与其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 BMI )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药物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化疗期间应重视对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及高BMI患者)监测血糖并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张欣平;赵彩霞;别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谷胺酰胺用于强化重症患者肠外营养60例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重症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出现明显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7 d后氮平衡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801.39)g/d和(13.6503.10)d,对照组分别为(1.3001.25)g/d和(16.580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营养支持3 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 )水平均有所下降,营养支持7 d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G水平恢复明显,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患者治疗中采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对于促进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巧云;丁维强;王云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144例

    目的:探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288例需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前对照组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清洗肠道,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结果试验组肠道气泡存留少于对照组( P﹤0.05),患者检查耐受程度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肠道清洁度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行结肠镜检查前应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能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等不适程度而提高耐受性,可减少肠道气泡存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旻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30例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3%( P﹤0.05);观察组患者胃镜下食管炎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31%(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的症状积分分别为(0.5900.28)分、(0.6300.33)分、(0.960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0.48)分、(1.6900.51)分、(1.7000.44)分( P﹤0.05);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总分为(7.8200.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400.92)分(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灵广;李立先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迟发型荨麻疹1例

    患者,男,25岁,于2014年9月17日因“被拳头击中左侧面部,致张口受限、面部肿痛及左侧耳廓出血,伴头晕,无伴昏迷、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就诊我院。急诊清创术后,予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液(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为20140428-3,规格每支1500 U )1500 U肌肉注射。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前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均无异常。因皮试结果为阳性,故给予TAT常规脱敏注射,分4次间隔30 min于患者双上肢三角肌中部及双侧臀大肌外上1/4处分次肌肉注射,注射后观察30 min后无任何不适。当日转入口腔颌面外科继续治疗,住院后予以消炎、消肿等处理。9月23日自觉双侧肩部及髂部瘙痒,体格检查见双侧肩部及髂部散在风团,伴瘙痒。请皮肤科医生会诊后考虑为药物性荨麻疹,遂抗过敏治疗,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注射、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外用皮炎平涂抹。12 h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次日未再出现任何不适。

    作者:黄阳;郭莹莹;赵莲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地西泮合并心理干预治疗酒依赖伴抑郁35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地西泮合并心理干预治疗酒依赖伴抑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分成地西泮合并心理干预治疗组(干预组)和单用地西泮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HAMD,HAMA及CGI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且干预组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 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0%( P﹤0.05)。结论地西泮合并心理干预治疗酒依赖伴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地西泮,且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程宇;余成民;李宁佳;冯婧;李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27例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4例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每次2.0 Gy,5次/周,总剂量60~66 Gy;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自放疗第1天开始加服替吉奥胶囊60 mg/(m2·d),分2次餐后口服,14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继续口服第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26%( P﹤0.05);两组患者治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放射性损伤、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观察组骨髓移植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多为Ⅰ~Ⅱ级,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单纯放射治疗,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邵亮;李春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加用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92例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甲钴胺,疗程均为14 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急性疼痛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下降( 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慢性疼痛患者间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92%和73.91%(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3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3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某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来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64024例,医院感染率为1.39%(892例),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423例送检病原学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7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13%,主要为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非发酵菌属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1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2.11%,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80.56%;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为24.9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检出率为34.62%,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为控制细菌的耐药性,须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为减少耐药菌的传播,须加强耐药菌的监测、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的规范洗手。

    作者:胡振明;幸勇;牟必鸿;刘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好及施巴布剂治疗急性关节扭伤120例

    目的:探讨好及施巴布剂治疗急性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好及施巴布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5),但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部位周长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好及施巴布剂能显著提高急性关节扭伤总体疗效,同时使用过程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邢立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38例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改善微循环、利尿、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10 g,2次/日,静脉滴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日静脉滴注,疗程为14 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浓度(SaO2)均升高(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CO2,PaO2,SaO2变化显著( 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动脉血PaO2,SaO2,降低PaCO2,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韩延昭;张守娟;李绵;毕青松;闫宝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50例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10.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和NT-proBNP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可提高永久性房颤治疗效果,降低血清hs-CRP与NT-proBNP水平。

    作者:孙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枇芩颗粒剂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枇芩颗粒剂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总黄酮,于509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质量浓度在12.72~76.32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9 C+0.0107( r=0.999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为枇芩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庆芬;倪晓霞;刘晓玲;高惠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7例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疗效。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7例。治疗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不良反应,采用胃肠症状评分法(GSRS)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SRS评分为(3.10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03.4)分(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1%,优于对照组的73.57%(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不影响治疗。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倪扬;任黔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76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结果两组治疗3,6,12个月时呼吸困难评分及运动耐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肺功能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3,6,12个月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 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及提高运动耐量,而且还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兆国;吴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1年至2013年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3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和DDC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使用明显增加,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应采取措施防止滥用该类药物。

    作者:赵大贵;张磊;汪明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苯扎贝特分散片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患者,男,75岁,体重60.9 kg,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加重,无明显头痛、心慌及胸闷,无呕吐。外院曾诊断为“高血压病”,血压高达180/90 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尚可。3d前感头昏加重,于2014年7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肾功能示肌酐(Cr)127μmol/L,血脂示三酰甘油(TG)5.68 mmol/L、总胆固醇(TC)6.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9 mmol/L,给予苯扎贝特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2021,国药准字H20070265,规格为每片0.2 g)400 mg口服、每日3次。口服该药后出现全身酸痛、乏力,但未予治疗,近日感全身酸痛进行性加重,7月16日在家人陪同下来我院门诊,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并收住院。当日查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隐血(3+),肾功能示Cr 69.0μmol/L、尿素氮(BUN)7.74 mmol/L,血清酶谱示乳酸脱氢酶(LDH)171.00 U/L、肌酸磷酸激酶(CK)2035.00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窦性心率,初步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次日上午全院专家会诊,药师指出该药药品说明书显示“可以罕见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专家终一致认为“可以基本明确为苯扎贝特分散片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遂给予停药、利尿、碱化尿液及保肝等对症治疗。7月17日查AST 103 U/L,Cr 104.0μmol/L,BUN 5.99 mmol/L, LDH 203.00 U/L,CK 3944.00 U/L,肌红蛋白(Myo)440.60 ng/mL,血清钾离子3.45 mmol/L,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隐血(-)。7月19日查AST 198 U/L,Cr 112.0μmol/L、BUN 6.77 mmol/L, LDH 404.00 U/L,CK 3765.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7月22日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 U/L,AST 91 U/L,Cr 95.0μmol/L, BUN 5.82 mmol/L,LDH 377.00 U/L,CK 951.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7月24日查ALT 61 U/L,AST 46 U/L,Cr 89.0μmol/L, BUN 6.49 mmol/L,LDH 270.00 U/L,CK 74.00 U/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郑超;张振财;丁智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我院7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和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医院2012至2013年收集的70例ADR病例,对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的具体药品、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70例ADR报告中,性别无明显差异;年龄以41~60岁和18岁以下发生率高;药物种类以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3大类为主,涉及的具体药物品种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主;临床表现以过敏性皮疹多见,过敏性休克和重症药疹严重。结论临床应着重加强对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的监管,以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作者:周文莉;李红刚;朱本淑;王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痒消炎水中苦参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止痒消炎水中苦参碱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pH为6.8磷酸盐缓冲液(8:8:84),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参碱进样量在0.25~2.50μg (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65%( 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安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62例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术的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手控输注,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准确定向时间,观察记录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及置入肠镜前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 MOAA/S )情况,记录麻醉效果满意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MAP,HR,SpO2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P﹤0.05),术毕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8%( P﹤0.05);观察组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8%(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0%( 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循环波动小,苏醒时间短,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麻醉效果满意,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惠球;陈冠文;陈伟志;袁文强;叶发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