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蕾蕾;杨帆;陈海飞;卞俊;唐大海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P组)和七氟醚全程吸入组(S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T1)、OLV结束后30 min(T2)和24 b(T3)采集桡动脉血,在T1和T2时间点同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HO-1的含量。结果在OLV结束后T2和T3时间点,P组患者血清MDA、SOD、HO-1水平均较T0和T1高( P<0.05),而S组的MDA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SOD和HO-1水平则明显增高( P<0.05)。在T2时间点,P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SOD,HO-1水平均较T1时间点高( P<0.05),而S组的MDA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 SOD和HO-1水平则明显增高( P<0.05)。结论七氟醚能降低单肺通气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的含量,增强SOD活性,提高HO-1水平,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影响HO-1表达而实现。
作者:张红芹;郑静;江春秀;张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联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均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在联合用药期间,观察1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2组的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观察1组( 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用抗生素疗效显著,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方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为4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88%(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b 血糖(2 b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24 b尿蛋白定量(24 b PRO)、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 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肾功能指标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科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应用合理性。方法选取医院神经科2014年1月至6月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出院病历505份,回顾性分析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505份出院患者病历中,70.70%的用药具有用药适应证,6.14%的给药剂量不符合说明书要求,平均用药时间为8.70 d,与其他中成药的联合使用率为65.74%。结论该院神经科醒脑静注射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用药剂量大、用药疗程长等方面。
作者:顾平;李钟勇;邹小蓉;陈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2种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41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22例和兰索拉唑组19例。结果奥美拉唑组无失血性休克、呕血、血红蛋白下降20 g/L、术后急腹症出现,黑便与大便隐血阳性率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为4.55%(1/22);兰索拉唑组无失血性休克、呕血、黑便出现,大便隐血发生率为21.05%,血红蛋白下降20 g/L比率为5.26%,急腹症发生率为5.26%,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6.32%。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具有诱发应激性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优于兰索拉唑,在血红蛋白含量、大便隐血试验、黑便、呕血、失血性休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鹏;季平;俞瑜;袁浩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50例。A1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4 mg/(kg·b)维持麻醉, A2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B1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kg·b)维持麻醉,B2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结果4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差异不明显( P>0.05);4组患者T1及T2时间点中的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血酮体比率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丙泊酚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的不同应用剂量对其肝脏能量代谢无影响。
作者:苏君;刘艳;陈燕;丁锦屏;宗银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包括药物方案的制订、不良反应监测等,并提出药学监护中需关注的问题。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全程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能及时协助医师发现和解决患者药物治疗问题,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学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作者:曹明雪;罗晓;吴荣荣;秦立;朱红;任秋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10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水平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传导时间及神经病变情况显著下降(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溶液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大黄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一定质量浓度的大黄酸置不同pH缓冲溶液中、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大黄酸降解速率方程。结果随着溶液pH、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的增加,大黄酸降解速率加快。结论大黄酸的稳定性与pH、温度、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大黄酸应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贮存,低pH条件下使用。
作者:王文永;田玉先;王雅红;佟胜河;朱新艳;王琨;韩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ICS)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行ICS术患者149例,调查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疗程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结果149例患者中,未使用抗菌药物3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18例,均只使用1种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2.50 d,均为术前0.5~2.0 b给药;应用频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90.66%)。结论149例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种类选择欠妥、初次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稍长等问题,医院相关部门需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临床药师需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孙莹;高山;孙增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炎热清片中栀子苷、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0 mL/min,检测波长0~10 min为238 nm、10.01~45 min为275 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30~86.10μg/mL( r=0.9998),4.36~175.00μg/mL( r=1.0000),1.15~46.10μg/mL( r=0.9999)。方法回收率均不低于98%。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炎热清片的质量控制的评价。
作者:宁科贤;黄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3例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均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辅以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鸣、体温缓解或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研究组降低更明显( 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 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72 b后的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为6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为(3.7±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0±1.7)d( P<0.05)。结论常规疗法辅以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世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按照YBB00042005《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相应的胶塞样品。方法应用JJF 1059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建立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丁基胶塞pH变化值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结果得出不确定度报告 U=0.20±0.04,k=2。结论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实用价值。
作者:聂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加用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每次100 mg,每日2次),均治疗20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动脉指数(AB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72.50%比55.00%,P<0.05),神经传导时间及神经病变情况显著下降,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加用西洛他唑能显著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俊梅;罗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系统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比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国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12月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并用Rev Man 5.1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包括13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硫酸吗啡控释片组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组有效率相似[ OR=1.05,95% CI(0.72,1.54),P=0.81];呕吐、便秘、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 OR=0.28,95% CI(0.18,0.43),P<0.00001;OR=0.18,95% CI(0.13,0.24),P<0.00001;OR=0.42,95% CI(0.27,0.64),P<0.0001;OR=0.24,95% CI(0.15,0.39),P<0.00001;OR=0.34,95% CI (0.14,0.87),P=0.02];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OR=5.22,95% CI(1.98,13.76),P=0.0008]。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国人中重度癌痛时,疗效等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芬太尼透皮贴剂较低。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小,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证实。
作者:唐榕;陈路佳;胡文利;向帆;卢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7月至12月门诊中药处方9538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重点对患者、医生、药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门诊中药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毒性中药超剂量使用、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差异大等问题。结论继续加强对中药处方的管理,开展院内培训,提高药师与医生的技术水平,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黎进平;钟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用于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4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肾脏病综合一体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子散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 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有助于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小玲;杨爱成;杨湘红;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寻找影响“重磅炸弹”药品市场规模的可能要素并明确其对“重磅炸弹”药品的影响程度,为我国新药研发和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理2008年至2012年全球药品年平均销售额排名,对排名前3位的药品进行成因分析,结合文献,提出16个可能要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这16个要素对“重磅炸弹”药品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药品疗效好对“重磅炸弹”药品形成的影响大,是核心影响要素;重要影响要素有有知识产权保护、市场需求大、安全性高、研发能力强、市场营销策略好、新对手进入难、能把握市场机会、企业品牌影响力高和市场范围大9个;一般影响要素有使用便利、能进行持续开发、危机处理能力强、替代品少和价格合理5个;是否为处方药对“重磅炸弹”药品的形成无影响。
作者:杨巧;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氨溴索,观察组患者加用福多司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较前有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FVC)及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FVC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2(HDAC2)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0.05),而观察组患者显著上升( 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加用福多司坦治疗COPD,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改善肺功能,同时改善患者的激素抵抗作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从大叶井口边草中提取出一些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法分离大叶井口边草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结果提取分离得倍半萜8个、二萜7个、黄酮4个、三萜3个和生物碱1个,化合物共23个。结论该试验中提取的化合物10是首次从大叶井口边草分离得到的。后期将从该试验中分离提取的二萜和倍半萜做了抗艾滋病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无抗艾滋病毒活性。
作者:朱艳玲;杨雁;宋流东;赵勤实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