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芹;郑静;江春秀;张劲
目的:研究溶液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大黄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一定质量浓度的大黄酸置不同pH缓冲溶液中、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大黄酸降解速率方程。结果随着溶液pH、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的增加,大黄酸降解速率加快。结论大黄酸的稳定性与pH、温度、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大黄酸应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贮存,低pH条件下使用。
作者:王文永;田玉先;王雅红;佟胜河;朱新艳;王琨;韩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服莫西沙星与阿莫西林。结果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观察组的病灶愈合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90.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较阿莫西林更佳,且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雪香;徐玉红;何剑琴;何英;冯风明;郭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3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白蛋白( UAER )与血管内皮素-1( ET-1)均显著降低( P<0.01),一氧化氮( NO )明显升高( 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艳;丁智;张田;王春艳;苏波;郑志荣;王志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医院全自动发药机(简称发药机)的故障排除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发药机的实际情况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经过不断学习和改进,药师的操作越来越规范,出现问题能及时处理,发药机的运行也较稳定。结论及时发现和总结发药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发药机的运行稳定性及规范药师的操作流程。
作者:杨安辉;陈维中;杨志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价值链的初步形成机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调查现行药品流通过程,分析我国药品价格形成因素和影响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各种因素。结果在药品价格体系中,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即政府部门的管制定价与市场自由定价。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复杂,在每个流通环节各级经销商都会提高药品价格来获取利润,同时药品利益牵涉面众多,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形成以药养医的体制;过多的流通环节,对于药品质量、价格管控均不利。结论应提高医药企业的技术实力与规模,设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流通环节,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关系体制,从而有效降低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周宇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结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路径,对比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医院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一次性给予经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地佐辛5 mg,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地佐辛10 mg/kg,托烷司琼5 mg/k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0 mL)镇痛。对照组患者术毕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kg,接相同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b的疼痛视觉模拟( VAS )评分、镇痛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一次性给药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镇痛效果较好,为结肠癌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孔建强;汪建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脉康颗粒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岛素(GLP-1)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者31例,均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并给予糖脉康颗粒(口服,每次5 g,每日3次),每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混合餐耐量试验(MMTT)情况,对各类症状进行分析评分;收集患者MMTT中0,15,30,60,90,120 min血标本,检验并记录血糖、GLP-1、胰岛素和C-肽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GLP-1在60 min时增加( 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差异( P>0.05),胰岛素、C-肽无明显变化( P>0.05);血糖在30,60,90,120 min明显降低( P<0.05),且未出现低血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糖脉康颗粒可有效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效率,对GLP-1无明显促进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忠文;陈重;裴剑浩;李泽;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加用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每次100 mg,每日2次),均治疗20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动脉指数(AB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72.50%比55.00%,P<0.05),神经传导时间及神经病变情况显著下降,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加用西洛他唑能显著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俊梅;罗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及超声影像学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前明显下降( P<0.05);两组患者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 P<0.05);仅观察组纤维化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0.05),其肝脏肋下斜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减轻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对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和预防纤肝维化有明显作用,也能有效防止肝脏体积的增大,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良好。
作者:吕荣华;刘强;杨保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建立测定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进行比较。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川楝素质量浓度在0.036~0.28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2.38%,RSD=3.89%( n=6)。应用RP-HPLC和HPLC-MS法检测3批次药材川楝素含量分别为0.17%,0.17%,0.18%和0.18%,0.18%,0.19%。结论所建立方法使用仪器普及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应用要求。与HPLC-MS法比较,RP-HPLC法检测含量稍高,基层药品检验部门和一般制药企业可利用该方法对川楝素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李婵;雷久雨;南叶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对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每次500 mg,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西格列汀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吡格列酮口服(每次15~3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餐后2 b血糖(2 b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FPG及2 b PG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可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水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复方灵芝孢子精油软胶囊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的药理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复方灵芝孢子精油软胶囊(FFLZB)低、中、高[385,770,1540 mg/(kg·d)]剂量组、对照药红参醇提物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14 d后考察各组小鼠爬杆时间及爬杆后血清肌酸激酶(CK)、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同时采用免疫脏器指数法、碳粒廓清法、足趾增厚法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考察FFLZB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高、中、低剂量FFLZB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爬杆时间,高、中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爬杆后血清ATP水平,仅低剂量能使爬杆后的小鼠血清CK酶水平显著提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FLZB高、中、低3个剂量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的下降,提高碳粒廓清指数水平及24,48 b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结论复方灵芝孢子精油软胶囊具有抗疲劳及增强免疫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疲劳复方中药制剂。
作者:鲍蕾蕾;杨帆;陈海飞;卞俊;唐大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按照YBB00042005《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相应的胶塞样品。方法应用JJF 1059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建立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丁基胶塞pH变化值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结果得出不确定度报告 U=0.20±0.04,k=2。结论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实用价值。
作者:聂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枇芩口服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枇芩口服液中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达到了完全分离,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34.20~171.00μg/mL( r=0.9998),1.44~7.20μg/mL( r =0.9996),1.36~6.80μg/mL( r=0.9977);高、中、低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黄芩苷分别为99.09%、99.56%和99.61%,黄芩素为98.46%、97.95%、98.31%,汉黄芩素为98.44%、98.51%和98.10%( n=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枇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庆芬;倪晓霞;李杰;张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50例。A1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4 mg/(kg·b)维持麻醉, A2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B1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kg·b)维持麻醉,B2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结果4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差异不明显( P>0.05);4组患者T1及T2时间点中的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血酮体比率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丙泊酚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的不同应用剂量对其肝脏能量代谢无影响。
作者:苏君;刘艳;陈燕;丁锦屏;宗银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 d1)+奈达铂( d1~d3),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泊苷( d1~d3)+奈达铂( d1~d3),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7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5%( 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完成周期数、剂量调整率及延迟化疗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组患者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8.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06%( P<0.05);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对治疗完成周期数、剂量调整率及延迟化疗情况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对TTP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作者:廖伯勇;何启明;李维旭;林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乌蔹莓联合利巴韦林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口腔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口腔疱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蔹莓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退烧时间、疱疹痊愈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蔹莓联合利巴韦林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口腔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彩琴;王兰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开始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1.0,1.5 mg/kg和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入室用药前(T0)、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T3)、切皮前(T4)、切皮手术30 min后(T5)、术毕(T6)、拔管后(T7)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同时间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变化。结果 T0时刻4组患者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的HR及MAP在各时点较T0均存在一定波动,但D组波动明显( P<0.05);4组患者的SpO2在各时刻的变化不显著( P>0.05)。4组患者在T2~T7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D组>A组>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能够降低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作者:刘芝慧;范婷;田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探讨利用互动式社交网络为医药电商提供精准的流量来源的可能性,并尝试利用QQ群矩阵作为引流渠道,探讨矩阵的建立、维护和转化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QQ群矩阵作为一个引流渠道,可廉价地获取精准客户,提升医药电商访问量。
作者:陈玉文;靳晋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