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来源地骨皮药材中地骨皮甲素和乙素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分析

赵晓玲;张鑫瑶;何春年;彭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地骨皮, 地骨皮甲素/乙素, 阿魏酸,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来源地骨皮药材(包括野生、栽培和市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 - DAD)法测定3种来源的地骨皮药材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 Synergi 4u Hydro - RP 80A 柱(250 mm ×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来源于栽培的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地骨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含量普遍较高,均大于9.090 mg / g;来源于野生的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地骨皮以产于山西、陕西和宁夏的地骨皮甲素/乙素含量较高,在8.969~15.012 mg / g 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阿魏酸含量高的4个样品均存在于来源为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的地骨皮中,其他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均为7.459~39.258μg / g,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地骨皮甲素/乙素可作为地骨皮质量控制的特征指标,且含量不应低于1 mg / g,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且专属性强,可为地骨皮的质量控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法舒地尔原料药及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法舒地尔原料药及注射液的含量。方法采用 Phenomenex Prodigy ODS C18(2)100A (1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1.0%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 pH 至7.0)-甲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 / 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法舒地尔质量浓度在3~60μg / mL 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 A =1.93×104 C -1.73×103,r =0.9999( n =7);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 为0.87%( n =9)。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法舒地尔原料药及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建玉;王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院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探讨合适的干预措施和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某院干预前组(2010年)、1阶段干预组(2011年)和2阶段干预组(2012年)涉及4种清洁切口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历1200份,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80.50%下降到整治2阶段的11.50%,初次用药时机、使用疗程合理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明显。结论随着整治活动的开展,围术期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达到了相关规定的指标。细化科室控制指标、强有力的奖惩、强化临床药师作用等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妹;郭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喉罩通气80例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喉罩通气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麻醉喉罩通气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记录患儿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睁眼时间及拔出喉罩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置入喉罩前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 P <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组患儿的血液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儿手术完毕后,试验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睁眼时间、拔出喉罩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01)。结论在小儿麻醉喉罩通气手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效果较好,镇痛完全,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短,拔出喉罩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育娟;杨洪源;张占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符合 SAP 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中药(清胰汤)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2.50%,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和75.00%( 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 P <0.05);观察组腹痛情况、尿淀粉酶水平、血淀粉酶水平、白细胞水平等临床指标的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SAP,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减少病死率,有利于临床指标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Ⅰ中维生素E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Ⅰ中维生素 E 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Sunfire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 mL / min,检测波长284 nm,柱温30℃。结果维生素 E 质量浓度在0.2585~5.1703 g / L 浓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36%,RSD 为1.84%( n =9)。结论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符合定量检测要求,可作为该制剂中维生素 E 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的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建设。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寻药品监管的核心指标。结果与结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药品监管经验,提炼药品监管的核心指标,为制订反映我国药品安全现状和实际应用的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提供思路,以提高我国药品监管的总体能力。

    作者:姚金成;曾令贵;黎银波;胡领;杜娟;饶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剂量维生素D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剂量维生素 D 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妊娠期糖尿病住院患者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剂量维生素 D 肌肉注射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给予高剂量维生素 D 肌肉注射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维生素 D 水平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各相关指标、甲状旁腺激素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孕期血糖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维生素 D 缺乏程度明显较治疗前改善( P <0.05),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后血钙无明显变化( P >0.05),血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治疗后明显下降( P <0.05);治疗组孕期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情况(低血糖、剖宫产、羊水过多)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剂量维生素 D 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能改善维生素 D 缺乏程度,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妊娠晚期“生理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孕期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华燕;蒋成霞;武金文;史怀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妇康宁片中盐酸水苏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妇康宁片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 - ELSD)法。方法以 Agilent Zorbax Hilic Plus 100A 柱(100 mm ×4.6 mm,3.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83:17),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5℃;ELSD 参数,雾化器温度60℃,蒸发温度90℃,气体流量1.0 L / min。结果盐酸水苏碱进样量在0.5552~1.6656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76%,RSD =0.93%( n =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妇康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江涛;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性药物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对氨茶碱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85:15),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5 nm。SD 大鼠,随机分为单用氨茶碱组(APL 组)、左西替利嗪+氨茶碱组(LCZ + APL 组)和西替利嗪+氨茶碱组(CZ + APL 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给药0,2,4,6,8 h 时采血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LCZ + APL 组比较,APL 组氨茶碱的给药后初始血管浓度( Co)、消除速率常数(Ke)、药物半衰期( t1/2)、清除率( CL)、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表观分布容积( Vc)有显著性差异( P <0.01或P <0.05)。与 CZ + APL 组比较,APL 组氨茶碱的 Ke,t1/2,CL,AUC 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而 Co 及 Vc 无显著差异( P >0.05)。与LCZ + APL 组比较,CZ + APL 组氨茶碱的 Ke,CL,Co,AUC 有显著性差异( P <0.01或 P <0.05),t1/2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均可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代谢率减慢,同时西替利嗪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作用比左西替利嗪更明显。

    作者:路晓钦;黄丹;李蓉;董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2年我院3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14日上报的364例 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 ADR 发生率高(51.73%);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 ADR居首(34.10%),其次为抗肿瘤药(16.76%),第3位为抗微生物药(13.00%);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常见(28.71%);绝大多数发生ADR 的患者能痊愈(33.24%)和好转(56.94%)。结论加强 ADR 监测和报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凌霞;王路;王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有机溶剂三氯甲烷残留

    目的:建立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三氯甲烷的残留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天美 TM -1色谱柱(30 m ×0.25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毛细管柱顶空进样法,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顶空瓶平衡温度80℃、维持30 min,载气为 N2,采用外标法计算。结果三氯甲烷的回归方程为 Y1=(3.51 E -005) X1,r1=0.9990,进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8~0.18 g / L,乙醇的回归方程 Y2=(1.68 E -005) X2,r2=0.9995,线性范围为1.5~15 g / 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三氯甲烷85%, RSD =6.35%( n =5),乙醇为95%,RSD =7.74%( n =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好,可作为水溶性好的原料药类产品中残留溶剂三氯甲烷的限度检测方法。

    作者:祁彩霞;杨发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5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0 mg,每周1次)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在短期使用益赛普与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及握力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t =3.25,2.98,3.02,4.58,P <0.05),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t =3.62,3.05,6.98,P <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 ACR20,ACR50和 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20,5.67,3.98,P <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7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 d,观察组联合给予依折麦布10 mg / d,均睡前服用,疗程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血脂达标率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和 hs - CRP 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与治疗前水平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HDL - C 明显升高,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HDL - C 虽有所升高但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为53.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 P <0.05);观察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血脂达标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华;陈婧;赵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35例

    目的:观察维生素 B1、维生素 B6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B6(治疗组不加)以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选取足三里和内关穴位,同时注射维生素 B150 mg、维生素 B6100 mg,每日1次,7 d 为1个疗程;对照组每日1次肌肉注射维生素 B1100 mg,共7 d。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94.29%),好转2例(5.71%);对照组治愈19例(55.88%),好转12例(35.29%),无效3例(8.8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维生素 B1、维生素 B6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显著,用药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淑彦;刘爱菊;赵建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桑芩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桑芩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黄芩、金银花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 Diamosil C18色谱柱(200 mm ×4.6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 min,检测波长为318 nm,柱温为25℃。结果薄层色谱图中能清晰检出黄芩、金银花;黄芩苷进样量在0.0615~1.845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0%, RSD 为1.61%( n =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简便,可较好地控制桑芩合剂的质量。

    作者:常昕楠;徐德生;刘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高血压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试验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片,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左心室肥厚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试验组 LVEDD 下降更明显( P <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比单用卡托普利,更能有效地降压调脂,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心肌重构作用更显著。

    作者:饶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持续进行性,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人类社会年龄结构的老年化,AD 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250万患者,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 AD 患者将达到400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寻求治疗 AD 的有效方法和药物已成为医药领域的一项热点课题。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与单用抗菌药物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医院收治的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清热、解暑、利湿)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80.00%的患者尿液无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对照组仅60.00%,治疗组细菌学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ESBLs 大肠埃希菌对中药复方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药物敏感率为90.23%,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率(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优于单用纯抗菌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瑞丽;古小琼;苟险峰;田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川贝清肺糖浆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川贝清肺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枇杷叶、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苦杏仁进行理化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 Discovery C18柱(150 mm ×4.6 mm,5μm),乙腈-水-冰醋酸(35:65: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 / min,柱温为27℃,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甘草酸进样质量浓度0~224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良好关系( r =0.9999,n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2%, RSD =1.03%( n =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川贝清肺糖浆的质量标准。

    作者:薛非凡;曾丽;王丽玉;李炳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0月在医院接受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并出现不良反应的28例患者的发病规律、处理、护理方法的相关资料,总结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结果经有效的应急处理,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患者的不良反应可得到有效缓解;配合贴心、舒适、合理的护理措施,更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有效掌握应急处理的措施,并做好积极、舒适的护理。

    作者:庞亚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