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豪;吴婵娟;田黎
目的:建立测定肾石消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himadzu VP-ODS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0.1%磷酸(用三乙胺调节pH至6.0)-甲醇(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0833~0.41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 n=5),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为0.66%( n=6)。结论该法结果准确、方法简便、分离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迎霞;何栋梁;宋静莉;栗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患者,男,37岁,因“胃炎”来院急诊。急诊科于2013年11月6日19:00给予患者口服砂莲和胃胶囊(贵阳永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302,规格为每粒0.42 g)1.68 g治疗胃痛。留院观察3 h后,患者出现全身红疹伴皮肤瘙痒不适,感心悸、胸闷,无明显头晕,卧床休息1 h后症状好转。次日11:30口服砂莲和胃胶囊1.68 g,观察3 h左右患者再次出现皮肤红疹伴瘙痒。立即予以盐酸异丙嗪针25 mg肌肉注射抗过敏及补液对症处理,半小时后症状明显好转。
作者:韩庆福;邱洪;高伟;陈红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合理利用中药房小包装资源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中药房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的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自医院中药房开展小包装中药饮片业务以来,中药饮片的用量呈上升趋势。调查分析对中药房未来更好地开展小包装中药饮片业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谷庆;王嵩;王家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适合国内小核酸制药产业的发展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小核酸产业状况、国内外小核酸发展模式和企业专利技术特点,确定适合国内产业的发展模式。结果在对现有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国内小核酸产业发展的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产业创新联盟是生物医药领域多主体共同参与链式发展模式的主要形式。结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链式发展模式是国内小核酸产业发展较优的选择。
作者:寿晶晶;刘姝晶;陈燕;孙全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动物来源的胰岛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需注射给药,使用不便且有不良后果。植物胰岛素具有降糖作用缓慢持久、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研发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研究了从苦瓜中大量制备植物胰岛素的方法,且口服植物胰岛素制剂已初步研制成功,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丽英;刘素芬;孟惠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研究理化性质。方法对白及多糖进行提取和分离纯化,对BR4进行纯度鉴定、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进行理化性质、单糖组分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白及多糖BR4是一种白色系纤维状物质,为中性,含有H元素和C元素,单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99658;含葡萄糖和甘露糖2种单糖,其相对含量为3:4.8,红外光谱分析存在吡喃型糖基和甘露糖基。结论通过对白及多糖的药物结构分析,使其医学和临床应用能有更好的前景。
作者:台琪瑞;殷秀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炙专著,由清代张编撰。全书共1卷,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炮炙论上,总论炮制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炮炙论下,总论各种炮制方法的作用;第三部分分论232种药物的炮制。该书主要内容参考了《本草纲目》中药物炮制的部分,药物选择以源自《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主;炮制方法以雷和李时珍的记载方法为主;药物编写排序按照临床用药习惯。《修事指南》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学术价值不高,不能作为清代炮制的代表作。
作者:曹臣;杨磊;刘绍贵;张志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暖宫孕子胶囊联合克罗米芬与补佳乐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共监测306周期。A组单用克罗米芬,B组予补佳乐联合克罗米芬,C组予暖宫孕子胶囊联合克罗米芬,于排卵前后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并随访临床妊娠率。结果3组在内膜厚度、类型、临床妊娠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优于A组( P<0.05),但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 P<0.05)。结论暖宫孕子胶囊联合克罗米芬能改善单用克罗米芬的高排卵低妊娠率现象,疗效与补佳乐联合克罗米芬相似,但无补佳乐所致雌激素相关不良反应,适用人群更广。
作者:赖雪梅;顾华妍;谭莉娜;段素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房注射剂退药情况,探讨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药房2012年至2013年2000张退药处方中的退药原因和退药品种、退药次数等。结果注射剂退药多,主要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退药。导致退药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院,退药频率前3位的科室为内一科、内四科及儿科。结论医院各科室均存在退药情况,且药房退药品种较多、数量较大。医院需不断加强退药管理,同时要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作者:张洛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肌苷氯化钠注射液内控质量标准。方法依据该制剂法定质量标准,选择性状、鉴别、pH、肌苷含量作为内控质量检验项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肌苷含量的测定进行比较性试验。结果该制剂中肌苷的2种方法含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代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苷含量。结论该制剂内控质量标准简单、快速、准确,适合于注射液半成品的检验。
作者:王丽军;刘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减少药患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药房窗口近年来发生的药患纠纷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找出药患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对药房窗口进行1年的细节管理实践。结果细节管理包括服务细节、调配细节、沟通细节、沟通细节,是减少或避免药患纠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结论药患纠纷明显得到遏制,细节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李连新;王秋良;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实施与各临床科室签订抗菌药物使用责任状、住院患者病历专项点评、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强度排名靠前的抗菌药物品种定期公示等干预措施,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2012年至2013年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并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院及其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结果干预后全院住院患者AUD明显降低,DDDs由2012年的74.06/(100人·天)下降至2013年的32.01/(100人·天);各临床科室AUD有不同程度下降;第3代头孢菌素类、特殊使用级AUD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和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是抗菌药物AUD降低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黄黎明;马金强;张娴;王武化;张锁成;宋慧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排药差错的发生及药品浪费,为调配时再复核节省时间,提高调配速度及工作效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运用鱼骨图的方法来分析易产生排药差错的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PIVAS在调配过程中的排药差错明显减少,每周由14.6件降至3.8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内部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廖鸿;刘莉;陈红燕;韩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临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DVT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DVT组),选取同期行上述关节置换术术后无下肢DVT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DVT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探求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是否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是否异常、手术类型、置换关节数、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械抗凝类型等指标构成差异显著( 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年龄60岁以上、手术类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凝血指标异常、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物理抗凝类型(未使用下肢血液循环泵)等指标是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高龄、凝血功能异常、手术类型、糖尿病、假体类型、术后物理抗凝类型是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术前辅助检查与评估、术后监测与积极预防性抗凝治疗是预防下肢DVT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作者:尹向辉;张庆恩;张雪松;张艳蕊;孙健;戴士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调查河北省承德地区药品零售的季节性规律,为优化本地区药店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承德地区零售药店近3年的药品销售情况,分析不同季节药品销售差异。结果承德地区春季以销售抗过敏药为主,夏季以消暑驱蚊药、抗肠炎痢疾药和皮炎外用药热卖,秋季去火、止血药多用,冬季主要销售抗感冒药,钙剂、维生素类等受季节影响不大。结论承德地区药品零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只有小部分药品销售受季节影响不大。
作者:杜鑫;陈玉文;党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测定阿奇霉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通过测定供试液中外加内毒素的回收率进行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并定量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内毒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3125~2.0 EU/mL ( r=-0.9989);样品在2.5 g/L及以下质量浓度时,对试验无干扰,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可定量测定。结论动态浊度法可用于阿奇霉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作者:张娟;祝清芬;范治云;魏霞;史国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普米克令舒空气压缩泵雾化与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较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普米克令舒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试验组加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试验组患儿喘息、咳嗽、哮鸣音、湿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试验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较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普米克令舒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且能显著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在急性脑梗死常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4 d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12.92±3.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2±4.31)分( t=-4.163,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χ2=6.555,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湘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胶囊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引入参比制剂处方,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溶出度、有关物质等项目为考察指标,筛选确定制备工艺。结果参比制剂的处方具有合理性,可作为研制品处方;干法制粒制备工艺适宜,制备产品的有关物质、溶出度等指标与参比制剂具有相似性,制剂特性满足制剂质量一致性的要求。结论研发的缬沙坦胶囊处方合理,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危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强心、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百令胶囊,以6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百分比(FEV1%)、FEV1/FVC、氧分压(PaO2)均高于对照组水平,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介素8(IL-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3.002,P=0.00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χ2=3.016,P=0.08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1%和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结论百令胶囊佐治COPD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气道炎性与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与血液氧合,联合西药能进一步增强疗效。
作者:吕冰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