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英
目的:比较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或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头孢西丁钠组为82.26%,头孢吡肟组为95.16%,阿奇霉素组为87.10%,3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西丁钠组、头孢吡肟组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3.23%和4.84%,头孢西丁钠组与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吡肟组与阿奇霉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头孢西丁钠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体系中基本、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该文基于博弈理论,通过对医患关系的一次交易和重复交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的相应举措。
作者:张玉蓉;汤少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江苏特色中药材清风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清风藤药材的地方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采用性状描述、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来控制清风藤质量。结果清风藤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简单、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能为清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陈骁鹏;袁华峰;仇雅静;叶慧;陈佳;朱梓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水平,评估其作为诊断和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70例胃癌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VEGF-C 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 水平为(1586.04±315.1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68.33±82.43)pg/mL( 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水平为(1802.80±182.45)p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187.50±211.42)pg/mL( P﹤0.01);按照有无脉管浸润分组,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无浸润组( P﹤0.01);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组( 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P﹥0.05);血清VEGF-C水平高于1423.20 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8.95%和72.22%。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为胃癌患者术前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和临床分期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林建清;赵旭桂;黄志军;吴春林;李永加;郭启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茵兰益肝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1%(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确切、使用过程安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保障孤儿药供应。方法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在孤儿药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综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制订符合国情的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结果与结论通过健全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发机构和企业参与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从而终保障孤儿药的供应,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益。
作者:贺云龙;田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分包装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药品分包装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方法通过对试点科室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再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2名受访者中,96.08%(98/102)认为药品分包装对自行服药有帮助,99.02%(101/102)对药品分包装的形式很赞同,97.06%(99/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的标识明显,74.51%(76/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字迹清晰,52.94%(54/102)认为分包装药袋还需完善交代内容。结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药品分包装对其用药有很大帮助,希望医院尽快完善并加以推广。
作者:余江平;马庆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评价DP胡里奥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DP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给药,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给药,均静脉滴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初始化疗第1天开始连续静脉滴注250 mL,滴注14 d后,间歇7 d,每21 d为1个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用 DP化疗方案。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8+,CD4+/CD8+)和NK细胞比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32.50%)较对照组(25.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CD8+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结论 DP化疗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可使KPS评分得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单辉国;潘骥群;周雪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国内2种规格(0.625 g和1.0 g)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与原研产品的溶出度。方法取2种规格的国内及原研产品各6片进行溶出度测定,分别以900 mL蒸馏水和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浆法,转速为75 r/min,分别于5,10,15,30,45,60 min时进样测定;含量测定时以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RSD值均低于0.2%。4个批号的产品15 min溶出度大于90%,在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中溶出量略高出蒸馏水,但终均能达到溶出平台。结论2种规格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国内产品与原研产品的溶出度高度相似,可作为原研产品的替代品使用。
作者:李维;张涵懿;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医院收治的70例汗证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10 g口服,3次/日,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止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沈时鹏;杜江滨;张继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肉豆蔻八味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后,在504 nm波长下测定。结果3批肉豆蔻八味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21.15,20.58,20.43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13%(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肉豆蔻八味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高文军;梅丽平;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苷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30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以 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反应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虎杖苷进样量在0.1698~3.3960μg( r=0.996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7%,RSD为1.82%( n=5);对于总黄酮的测定,以芦丁为对照,测定波长为500 nm,其质量浓度在7.48~44.86 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为0.73%( 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
作者:方文清;董昌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6只(雌雄各半),供传代用。选用昆明种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20)、肝癌模型组(B组,n=30)、人参皂苷Rg3组(C组,n=30)、5-氟尿嘧啶(5-FU )组(D组,n=30)、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E组,n=30)。采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肝内注射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注射24 h后,C组灌胃给药,D组腹腔内注射给药,E组灌胃结合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标本进行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组小鼠肝组织内未见 Survivin表达;D组、C 组、E 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 P﹤0.05);E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低于D组和C组( P﹤0.05);D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与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Survivin的高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马英;孔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外伤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KI)及阿魏酸钠对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医院需要使用甘露醇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给予甘露醇150~200 g/d,低剂量组给予75~150 g/d,连续7 d,观察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将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常规对照组)基础上,阿魏酸钠组加用阿魏酸钠30 mg静脉滴注,连续10 d,观察AKI的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高剂量组AKI发生率为49.22%,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24.22%( P﹤0.05);AKI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肌酐、尿素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阿魏酸钠组较常规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 ﹤0.05);AKI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阿魏酸钠组为97.87%,高于常规对照组的91.49%( P﹤0.05);甘露醇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8%,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3.13%( P﹤0.05),而在AKI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AIK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甘露醇,阿魏酸钠联合常规治疗能提高AIK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脑外伤患者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莲;李列平;季小平;廖志敏;徐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补肾生精汤配合针刺治疗男性少弱精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少弱精子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生精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做常规精液分析,观察精子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其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均显著改善,精子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补肾生精汤配合针刺可明显改善少弱精子症精液参数,治疗男性少弱精不育症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国锋;李朋;沈洋;赵灵敏;周云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近年来中国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极其复杂,不仅有药物本身缺陷的客观原因,也有临床使用不规范等人为的主观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其不良反应,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黄恩;付翔;王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并记录168例KOA患者在服用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方及外敷膝痛外敷方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4周血清IL-1、TNF-α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KOA患者VAS、IL-1及TNF-α在治疗后3 d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在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治疗后2周及4周时下降更显著( 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可缓解KOA患者疼痛,且能降低血清IL-1及TNF-α水平,适合KOA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杨嘉陵;钱妍;胡财兵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组患儿给予奥司他韦片口服,疗程均为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等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病程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CRP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FN-γ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疗效确切,不影响宿主细胞,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中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壮尔颗粒(Zhuang'er Granules,ZG)对细胞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用环孢菌素A (CsA)建立小鼠模型,并在检测前第7天滴鼻肺炎链球菌(SP)。灌胃给药17 d后,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并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 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 P﹤0.05),并随着给药量的增加而升高( P﹤0.05)。脾脏中CD3+,CD4+,CD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D3+明显下降, CD4+有下降趋势,CD8+有上升趋势;各给药组CD3+,CD4+百分率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升高,而CD8+的百分率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降低。血中CD3+,CD4+,CD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D3+有下降趋势,CD4+明显下降( P﹤0.05),CD8+明显升高( P﹤0.05),各给药组CD3+和CD4+的百分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P﹤0.05),而CD8+的百分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壮尔颗粒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CD3+和CD4+的同时,降低CD8+,以通过T细胞的平衡来调节小鼠自身的免疫功能。
作者:兰玉冰;张旭;程嘉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蒙成药雪莲十味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人工牛黄、红花和节裂角茴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人工牛黄、红花和节裂角茴香在与对应的对照品溶液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雪莲十味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阿润;包勒朝鲁;红梅;阿拉腾敖日格勒;那生桑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