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乌梅丸组)、对照组(洛哌丁胺组)各45例。试验组予乌梅丸汤剂,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予洛哌丁胺4 mg,2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及3个月时随访,采用症状积分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专用生活质量表(IBS-QOL)进行症状评分。结果:乌梅丸与洛哌丁胺均能显著降低IBS-D患者的症状积分及IBS-QOL评分(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1.1%,明显优于洛哌丁胺的82.2%(P<0.05),且乌梅丸在改善症状积分与IBS-QOL评分方面均优于洛哌丁胺(P<0.05),在改善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避、性行为及关系拓展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洛哌丁胺(P<0.05)。结论:乌梅丸可从整体上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副作用。
作者:倪树文;孙金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术后神志异常的辨证护理方法。方法: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发生神志异常的15例患者进行辨证施护,3日后采用精神障碍疗效评判标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痊愈,1例症状减轻,持续1周后痊愈。结论: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出现的神志异常进行辨证施护,方法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杨玉芝;张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鸡内金中天冬氨酸转移率及药材水煎煮液的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法对药材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按处方比例取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2h/次。结论:设计的条件对天冬氨酸转移率及提取液出膏率影响显著,优选的工艺稳定,且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作者:卢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MIRI兔心功能及血清NO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各8只。分别预处理1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RI模型。运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态监测各组兔心电图的变化,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兔左心室功能指标数值和血清中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扎冠状动脉及再灌注过程中补阳还五汤组ST段上抬幅度明显降低(P<0.01),LVSP、+dp/dt、-dp/dt的数值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NO的含量来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淑贞;杨晓晖;顾宇;张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刘云山治疗小儿咳嗽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10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频次统计在前3味的药物分别是桔梗、陈皮、川贝母;核心的3味药物为桔梗、陈皮、川贝母,具有止咳化痰作用;常用药物有桔梗、陈皮、川贝母、桑白皮、炙紫菀、苦杏仁、白前、百部、紫苏子、前胡、白芍、甘草、生百合、荆芥穗、知母;常用药对包括桔梗、陈皮,桔梗、川贝母,陈皮、川贝母等;处方中药物的核心组合为桔梗、陈皮、川贝母、桑白皮、炙紫菀、苦杏仁、白前、百部。结论:刘云山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以宣肃并举为主,理肺涤痰贯穿始终,培土生金为防治之根本。
作者:张卫东;刘婷;刘佳淳子;张锦;张淑霞;薛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肺、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表达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探讨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结肠黏膜致敏加三硝基苯磺酸-50%乙醇灌肠的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中药复方(从肺论治组和从肠论治组)、中药单体(苦参碱及鱼腥草素钠)及西药对照(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干预,分别于给药0、4周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肺、肠组织及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肠组织中S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0、4周时模型组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0周时,模型组肺、肠组织中抗炎性因子TGF-β1表达增多,4周时表达下降,治疗后各组TGF-β1均有上升趋势,从肺论治组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升高为明显,而从肠论治组、苦参碱组和鱼腥草素钠组能明显升高肠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0、4周时,肺组织中SP-A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并不能促进其表达;0、4周时肠组织SP-A mRNA、SP-A表达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其表达。结论:4周时,TGF-β1含量在血清中升高而在肺、肠组织中下降,说明UC的肺部炎症反应不是缘于局部对整体的影响,而是具有组织特异性;归经于肺的鱼腥草素钠能明显升高肠道TGF-β1表达水平,说明肺肠的特殊联系,即肺、肠组织在结构上存在共同的物质基础SP-A,且与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相关。
作者:景姗;王新月;杨雪;杨舒;盛益华;闫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渗湿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放射性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对照组予蒙脱石散3 g口服治疗,3次/d,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记录患者的腹痛、腹泻程度,观察有无肠梗阻或胃肠道出血等情况,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腹痛、腹泻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提高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周胜涟;龚辉;陈州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方穴位贴敷加电磁波治疗肺癌骨转移痛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结合治疗肺癌骨痛的新方法。方法:将肺癌骨转移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阿是穴穴位贴敷中药加电磁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吗啡控释片口服治疗,观察骨疼痛强度的变化、止痛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持续时间。结果:止痛方加电磁波穴位治疗肺癌骨转移痛止痛总有效率为96.67%,无不良反应发生;平均起效时间40分钟。结论:中药止痛方加电磁波穴位治疗对肺癌骨转移痛止痛有效、安全、使用方便。
作者:王惠琴;李天浩;雷琰;任加良;常永莉;马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CDIO教育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1级中医学专科2个班级。按班别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班引入CDIO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方法教学。学期课程结束后以学生问卷和综合考试结果分析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班。结论:借鉴CDIO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作者:秦建设;贺敏;欧阳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焦虑、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焦虑、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自尊感,提高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梁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27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的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中涉及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21篇文献中报道的2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短为用药后1分钟,长为连续用药7天后,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其如;鲁德林;陈君;郑志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王自立主任医师根据脾的生理功能及病机特点,提出治疗脾胃病“以运为健,以运为补”的思想,倡导“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的治疗方法,强调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临证不忘顾护脾胃,形成独特的运脾思想。
作者: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桂枝汤加减方治疗,1剂/d,每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28天;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西替利嗪片及雷尼替丁胶囊联合治疗: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次,每晚1次;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雷尼替丁胶囊,150 mg/次,2次/d,连续治疗28天。采用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28天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29%和88.10%;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和73.68%;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3,P=0.0334)。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对照组有26例患者出现嗜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85,P<0.0001)。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作者:王康生;李常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学生自主设计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2008级针灸本科63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名学生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32名学生采用学生自主设计法进行实验教学,课程结束后用统一试卷进行考试测评,记录2组学生的成绩。结果:观察组优秀率为90.63%,对照组为45.16%,观察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学生自主设计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效果显著。
作者:赵耀东;严兴科;韩豆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出三黄巴布剂基质的佳配比。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成型巴布剂基质的黏着力、外观评价、皮肤追随性为指标进行基质配比的优选。结果:优选出三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比为甘油∶PVA∶氧化锌∶明胶∶氮酮=60.85∶19.01∶6.85∶9.89∶3.41。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实验,并可减少实验次数;三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比简单,稳定,可大力推广。
作者:王昕;顾秀琰;徐玉娥;肖正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将COPD失眠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28例予热水足浴。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P<0.05)。结论:耳穴压豆对改善COPD患者的失眠状况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兰亭;朱益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内皮功能及血总胆固醇改善情况。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红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丹红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丹红组血总胆固醇含量(4.64±0.9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0.83)mmol/L(P<0.01),治疗后丹红组的内皮素(46.61±6.87)pg/L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2.96±5.85)pg/L(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孙文;谢春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养阴生肌膜中冰片的β-环糊精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冰片的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饱和水溶液法中冰片包合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冰片的β-CD包合佳工艺是冰片与β-环糊精的比为1∶6,β-CD:H2O(g∶mL)为1:12,包合温度为45℃。结论:该包合工艺简单易行,切实可靠,适合生产。
作者:姜玲艳;张晓明;舒劲;李季文;李天庆;李喜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病因病机、治疗两方面对近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在本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中医相关理论的系统整理,缺乏对其用药规律的整体研究,辨证分型尚不统一,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本病开展病证结合研究,总结规律,探究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建立辨证施治标准体系,寻找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海燕;刘怀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7%、100.0%,对照组分别为27.8%和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肯定。
作者:田雪梅;王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