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体内槲皮素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朱红岗;凌明

关键词: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大鼠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0只大鼠(雌雄各半)灌胃给予槲皮素50 mg/k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血药浓度,以山柰酚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缓冲液(0.1 mol/L NH4AC+0.3 mmol/LEDTA-Na2)-乙酸=(60:40:1,V/V),色谱柱为迪马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测定波长为370 nm,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结果 槲皮素血药浓度线性范围是0.01~50μg/mL(r=0.999 9),定量下限为0.01μg/mL.低、中、高(0.05,5,25 μg/mL)3个质量浓度的回收率为97.2%~103.4%,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大鼠灌胃给予槲皮素50 mg/kg后的大血药浓度为(2.033±0.41)μg/mL,达峰时间为0.5 h,t1/2ke为(4.17±0.64)h,0-∞药时曲线下面积为(6.77±0.80)μg/(h·mL).结论 方法专属性高,准确、灵敏,可为今后槲皮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8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查阅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内科住院期间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病历213份,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92.49%,适应证符合率为100%,用法用量符合率为68.53%,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率为81.73%,发生不良反应2例.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药师应发挥作用,规范用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郑火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30例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近期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分别为(10.27±3.28)分,(8.85±2.29)分和(7.42±1.54)分,对照组分别为(13.25±3.34)分,(11.36±3.07)分和(9.57±2.2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徐吉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的调查分析和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错误预防对策,为规范药房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医院门诊药房2009年至2011年292例用药错误具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92例用药错误中,药师调配差错有18l例,占61.99%:医师处方差错111例,占38.01%.结论 引起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努力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以减少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徐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参术止带糖浆的灭菌工艺研究

    目的 对参术止带糖浆的灭菌工艺进行研究,改善其外观性状,减少有效成分损失,确定佳灭菌工艺.方法 以外观性状、pH和成品中的有效成分橙皮苷(C28H34O15)为指标,比较煮沸灭菌法和高温瞬时灭菌法.结果 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灭菌的成品pH下降较少,外观性状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 参术止带糖浆的灭菌工艺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可有效提高质量.

    作者:袁武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红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菇是著名的药食两用真菌,在民间被广泛采集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研究证实红菇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红菇的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云波;夏爱军;梁园;唐哲;周宁宁;张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处方审核应重视溶剂使用的合理性

    目的 提高溶剂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分析溶剂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探讨溶剂正确的使用方法.结果 不同溶剂具有各自的药理、生理作用,选用溶剂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论 药师要熟悉注射药物和溶剂理化特性,熟悉溶剂与药物之间的反应结果及药物在体内的稳定pH值环境,认真审核处方和病历用药,及时更正医师处方中溶剂使用的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李娟;李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以提高门诊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监护前后6个月中,奥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静脉输液资料,分别统计和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监护前后安全用药的效果.结果 采取监护对策后6个月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2.11%,极显著低于之前6个月的发生率(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84,P<0.05).结论 通过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及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医院门诊输液患者用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潭月;徐丹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针灸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48例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偏头痛患者74例,均分为使用针灸联合头痛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及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等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灸联合头痛宁可有效治疗偏头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纪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07年至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儿童使用二类精神药品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7年至2010年二类精神药品的用量排序,采取限定日剂量法(DD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DDs列前3位的是硝西泮、苯巴比妥、地西泮,注射剂中咪达唑仑的DDDs高.4年中用药金额排序变化不大,但在使用量上咪达唑仑注射液上升快.结论 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安全性,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作者:严晗;王荣乐;崔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登录中国知网(CNKI)检索、搜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并可致休克.结论 临床使用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

    作者:吕明;王正军;汪新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从医院药学角度对我国药学教育的思考

    目的 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医院药学人才.方法 对我国现阶段药学教育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及工作实际,对如何培养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的药学人才进行探讨.结果 与结论我国药学教育还停留在以理论为主、按本宣教的阶段,缺乏与临床结合的课程及训练,而医院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因此要培养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的药学人才,应加强医院药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作者:刘瑜新;宋晓勇;张永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住院药房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应用体会

    目的 促进药房摆药自动化,提高调剂效率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介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应用优缺点.结果 与结论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可提高摆药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摆药人数,缩短护士领药时间,减少药品污染,改善卫生状况,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与水平.

    作者:龙莉;季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病区药房的应用

    目的 探索新的药房管理模式,提升病区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 将品管圈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到药房的管理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10个步骤进行计划、分析、实施和确认.结果 通过减少病区药房出院带药异常件数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异常件数从34件/周降低到16件/周,达标率92.20%,进步率51.82%.结论 品管圈活动使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和谐了工作团队,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陈旭青;冷静;陶瑛瑛;骆雨璇;宋熙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利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至2011年收集的179例ADR报告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79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大,有69例,占38.55%;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发生率高,各占43.58%,16.20%和13.4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占30.73%.结论 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和抗肿瘤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医院应加强此类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吾尔药复方赛比尔片中芦荟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赛比尔片中芦荟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mm×4.60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35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芦荟质量浓度在10.54~210.80μg/mL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为1.27%.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准确的优点,分离效果显著,可用于芦荟的含量测定和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沙吉旦阿不来提;尼加提阿不来提;热孜万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奥氮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年至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奥氮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并按涉及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奥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共有116例,以男性居多;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高血糖、高血脂;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老年人.结论 临床使用奥氮平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江益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肾片中卡托普利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普肾片中卡托普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0.01 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乙腈(75:25:5,磷酸调节pH至2.7~2.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40℃.结果 卡托普利质量浓度在10.21~81.71 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1.25%(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乔立业;陆崟;苏华;任海祥;王曙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处方点评对促进处方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点评干预前和干预后门诊处方各6 000张,比较处方合格率和处方基本指标变化.结果 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后,处方合格率由点评干预前的89.30%,上升为9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医院处方质量,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柯秋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述

    该文简要介绍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探讨了基本药物目录各种遴选方法的优劣,分析比较了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区别及联系,总结了目前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情况.

    作者:黄秀芹;胡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30例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控制诱因、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应用钙离子抗拮剂、β-受体阻滞剂,口服肠溶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并联合使用1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限速静脉滴注,1次/天,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出现1例皮疹,减慢输液后症状消失,其他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均无异常.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缩短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荐讴;陈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