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研究

崔巧玲;贾喜平;郑强霞;刘旭君;雷海瑛;杨荣

关键词:脑中风, 缺血性, 推拿技术, 舒适护理, 预防压疮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技术及音乐疗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方法。方法:将50名护理实习学生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学生对3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6天后,再由试验组学生实施推拿及音乐等舒适护理6天,之后对护理实习学生和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学生对护理技术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围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综合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开展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化湿通窍液”雾化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鼻黏膜炎症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液”雾化吸入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转归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患者鼻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规律。方法: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的变化以及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症状、体征、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中药“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能更有效地消除鼻黏膜水肿,促进术腔血液循环、分泌物吸收及术腔黏膜再生修复,加快炎症消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冲洗。

    作者:陈国春;张洪生;郑金秀;吴晖;袁得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其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每期30例,均以消银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1剂/d。同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人为对照。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清中白介素18的含量。结果:经消银汤治疗后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退行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期患者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低。结论:消银汤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沈雷鸣;殷洁;刘元林;肖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为70.13%;>60岁患者不良反应构成高于其他年龄段,为39.93%;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占62.41%,高于其他剂型;常见累及系统是皮肤及黏膜。结论:注意不良反应的及时反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可有效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作者:卓新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东汉陇上著名道医封君达有关文献及里籍考

    从历代有关封君达文献记载,有关封君达的名、字、号以及封君达里籍浅论3方面探讨近期评出的甘肃古代十大名医封君达为东汉至三国时期陇上著名道医,其资料在有关史书、医书、道书、地方志等书籍中均有记载,因封君达活动范围主要在今之武山、陇西、渭源一带,且曾与曹操谈论过养生之道,其行踪到达过中原等地,因此认为封君达是武山人或陇西人。

    作者:李应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人胃癌腹膜转移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体外人胃癌腹膜高转移潜能细胞株GC9811-P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MTT法及台盼兰染色法观察半夏泻心汤对GC9811-P细胞的敏感性及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GC9811-P较为敏感,对其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GC9811-P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辛开苦降法可能是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主要治法之一。

    作者:李东峰;赵闻平;刘喜平;明海霞;孙少伯;张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花痛风颗粒内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6例,采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对照组)治疗26例,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血尿酸、尿尿酸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7.5%、55.6%,对照组分别为33.3%、42.9%、28.6%。结论: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家林;裴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为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理论课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方面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借助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和分组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知识方面注重与其他基础课的联系;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

    作者:裴兰英;吕慧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及其量效相关性

    目的:通过单纯高脂血症喂养法诱导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模型),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脂水平、主动脉管壁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高脂血症所致AS的防治作用及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12周的特制高脂饲料喂养,诱发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①经过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同时间点的检测,动态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模型动物血脂水平的影响;②通过肉眼与HE染色观察模型动物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AS动物模型建立。实验动物鹌鹑均成功复制了AS模型。动脉中可见明显的AS斑块,呈点状或片状乳白色隆起,多位于主动脉窦至主动脉弓段;对照组未见AS病变,内膜光滑且管壁弹性好。②补肾活血方对模型动物的影响。给药11周时,鹌鹑血清中补肾活血方大剂量组的CHOL、TG、LDL-C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5),且对TG作用更为明显;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DL-C/LDL-C值比模型组高(P<0.05),而AI值较模型组低(P<0.05);补肾活血方中、小剂量组降血脂作用不明显(P>0.05);补肾活血方组血清的CHOL、TG、LDL-C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在给药6周、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DL-C、HDL-C/LDL-C值、AI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AS斑块的形态学改变。对照组鹌鹑主动脉内膜光滑、完整,无细胞浸润;模型组内膜增厚,泡沫细胞丰富,平滑肌排列紊乱,内弹力板断裂,可见明显斑块;补肾活血方组和阳性组AS病变较轻,斑块形成范围较小。结论:补肾活血方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降低血清TG、CHOL、LDL-C,略升高HDL-C;有较好的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病变的进程。

    作者:李明秀;王毅;陈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虢周科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经验

    从虢周科教授对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用药,调理善后,病案举例等方面详述虢周科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的临证经验,其运用“三期五脏十候辨证体系”,采用郁乐冲剂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作者:魏佳;虢周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痛风颗粒冲剂治疗痛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冲剂对痛风患者血尿酸、血液流变及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痛风颗粒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苯溴马隆和苏打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对照组尿酸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血液流变和血脂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痛风颗粒冲剂可降低通风患者血尿酸、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作者:肖光辉;时永豪;何立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俄藏黑水城敕赐紫苑丸方考释

    以俄藏黑水城Инв.No.6867原卷图片为底本予以识读并考证发现:俄藏敦煌黑水城“敕赐紫苑丸”是迄今仅见的冠以“敕赐”的唐代佚方。该方药味多,主治广,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是一首治疗气积、食积、痰积、水积、血积、肉积等的杂积通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作者:袁仁智;潘文;李盛华;吕有强;扈小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拾萃

    从于九如奇治胃柿石症、尹国文通痹药袋治疗颈椎病等、杜皓昌对小柴胡汤“证”的拓展应用、王岁珠自拟腰突症1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发对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及学术经验进行搜集整理,以期进一步深入挖掘、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精髓。

    作者:万健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途径探讨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为脑血管病长期预防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制定综合预防方案,并对预防对象进行指导、监督和观察,3年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坚持预防与未坚持预防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社区患者能够长期坚持预防的人数与非社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把脑血管病的综合预防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才能保持脑血管病预防的合理性和长期性,才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作者:赵爱江;石海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致辐射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于60Coγ射线照射前后,连续14天灌胃补阳还五汤水煎液,可使受辐射小鼠外周血的CD3+和CD4+水平显著上升(P<0.01),同时可升高血清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调整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增强机体对辐射的抵御力有关。

    作者:张炜;韩彪;刘喜平;孙少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PFNA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疗法。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分。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各型骨折治疗后优良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雨中;郑臣校;曾远;苏培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巴布膏剂研究新进展

    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膏剂提供参考。

    作者:毕建云;刘善新;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质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33例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调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体质调养干预组38例与西药对照组38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降糖药物,体质调养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体质调养干预,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HbA1c、FPG、P2hPG变化情况。结果:体质调养干预组HbA1c、FPG、P2hPG下降程度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前期高危体质人群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可使其有效保持在IGT阶段或转变为正常糖耐量者。

    作者:孙大伟;王凡;许国;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酒当归佳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炒当归和酒浸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筛选出佳的酒当归临方炮制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1 nm,对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酒浸当归阿魏酸含量比生当归和酒炒当归阿魏酸含量高。结论:酒浸当归临方炮制工艺佳;用HPLC方法测定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当归炮制工艺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志成;杨锡仓;王明伟;窦霞;李越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析我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

    目的:分析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合理使用中药及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份门诊中草药、中成药电子处方共96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处方数398张,占抽查总处方的4.15%,其中中成药占2.41%,中草药占1.74%。主要表现为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有特殊要求未标识或注明、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等方面。结论:加强医师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以规范开中药处方,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瑞林;李洋;陈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有效性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专业资料;时限为1979年1月至2012年9月;制定文献纳入标准,由2位评价员分别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8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OR=5.69,95%CI(3.00~10.78)]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黄膏可显著减轻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尚需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作者:徐玉娥;肖正国;刘效栓;李喜香;乔莉;郑慧;姜玲艳;包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