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涛;蔡昭和
目的 探讨冠心胶囊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浸膏收率及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对冠心胶囊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称取粗碎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合并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喷雾干燥或一步制粒.结论 佳工艺适合于冠心胶囊提取.
作者:任文学;史冬霞;李奉勤;陈玉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 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钟明镜;冯文涛;向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中药的合理、安全应用.方法 介绍1例自用中草药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案例,并分析中药ADR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结果 中药ADR的原因包括药物、机体及给药方法 等方面,临床用药应严谨、仔细、负责.结论 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ADR与不合理应用有关;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多方配合,加强中药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
作者:凌益翔;张英皓;沈建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氨酚麻美糖浆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方法 主要考察对乙酰氨基酚的分解产物对氨基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ODS柱(250 mm×4.6 mm,5 μm),以0.05 mol/L醋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 nm.结果 对氨基酚与样品中各主要成分能有效分离.结论 该方法 快速、简便,适用于氨酚麻美糖浆的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胡献跃;楼晓峰;金灵华;郑望升;章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据新华社信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明确了2009年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该文对当前我国中药材栽培、流通、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中药材现代化管理的措施.
作者:李光耀;毕开顺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化橘红中柚皮苷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 提取不同年份化橘红样品中的柚皮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 超声波提取法提取3年样品的柚皮苷平均含量为13.53%,索氏提取法提取3年样品的柚皮苷平均含量为11.9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波提取法稍优于药典收栽的索氏提取法,且前法更简便、省时.
作者:魏燕华;成差群;谭秀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制订太极升降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冰片和姜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分别检出大黄、冰片和姜黄的特征斑点.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专属性强,可用于太极升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春峰;李美娇;袁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改进维U颠茄铝胶囊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三乙胺磷酸溶液(取三乙胺4 mL,加水500 mL,加磷酸1.8 mL,加水至1 000 mL)-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6 nm.结果 硫酸阿托品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25~13.56 μg/mL(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2%,RSD=0.9%(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可准确测定样品中硫酸阿托品含量.
作者:王太亮;王旭;裴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两个不同厂家的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对20名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采用两制剂、两周期自身双交叉设计方法 ,口服单剂量试验药物(重庆市庆余堂制药有限公司)或对照药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的半衰期(t1/2)分别为(6.380±0.592)h和(6.412±0.511)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925±0.294)h和(1.175±0.452)h,峰浓度(Cmax)分别为(3.753±0.609)μg/mL及(3.606±0.605)μg/mL,0~3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分别为(31.773±3.742)μg·h/mL及(31.640±3.141)μg·h/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2.597±3.786)μg·h/mL及(32.426±3.163)μg·h/mL.试验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8.4)%.结论 两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剂生物等效.
作者:谢林利;陈勇川;唐敏;向荣凤;熊丽蓉;夏培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为药品生产企业清洁验证提供新方法 和新思路.方法 将总有机碳(TOC)检测方法 与传统分析检测方法 进行比较,引入方法 学验证实例和清洁验证实例,探讨TOC检测技术在清洁验证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TOC检测方法 可以应用于符合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的清洁验证.
作者:罗迪;梁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该文通过分析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3项下的内容,阐述药品说明书不规范对医师药师和患者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关部门应加强药品说明书规范化监管的建议.
作者:岳树香;任金平;陈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报道1例氨茶碱不合理使用所致腹部不适的临床资料,并从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多方面对氨茶碱的应用进行临床用药分析,从而给出合理用药建议.
作者:张渝;陈雁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新的提取方法 ,用于测定古汉养生精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处理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波长为270 nm.结果 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102 1~1.021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为1.09%(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古汉养生精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汪胜;刘映;周安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为准确鉴别白及的真伪提供依据.方法 从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白及及其混淆品虽然外观相似,但性状、粉末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鉴别白及及其混淆品,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夏伟;蒋万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延胡索乙素为延胡索的主要镇痛有效成分,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该文对延胡索乙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 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雷世庸;张荣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构建药师调剂审方思维.方法 随机抽查医院2008年1月至6月门急诊处方共计13 168张,对其中51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从中总结药师主要的审方思维.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所审核处方的3.92%;药师应主要从用药方案、用药剂量、溶剂选用、药理作用拮抗等方面审查用药的合理性.结论 药师构建正确的审方思维对于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非常必要,有助于提供高附加值的药学服务.
作者:许江涛;蔡昭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含量测定的两种不同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及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HPLC法采用Shimadzu C18柱(1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1.119 g和磷酸二氢钠0.179 g,加水1 000 mL溶解)-乙腈(60:40),检测波长为292 nm,流速1.0 mL/min.UV法采用0.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 HPLC法雷贝拉唑钠质量浓度在16.9~168.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78%(n=9);UV法雷贝拉唑钠质量浓度在2.68~26.8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0.60%(n=9).结论 两种方法 含量测定结果 无明显差异,RSD小于1.0%,均可作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
作者:赵俊;陈祥峰;唐燕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统计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中常见的问题有选药不合理90份(20.27%)、用法不合理288份(64.86%)及忽视药物相互作用66份(14.86%).处方是医师、患者和药师交流的书面凭证,处方是否合理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及有效.结论 医院应加强门急诊处方事后审核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作者:逄晓云;刘晓琰;崔敏;沈金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方法 对2007年漯河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的54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196例),静脉滴注引起的ADR 415例(75.73%).结论 ADR报告反映出了不合理用药问题,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窦中伟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