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03-2006年药物利用分析

袁欣;万日义;吴运林

关键词:医院用药, 用药分析, 销售金额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的用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3-2006年药品销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药物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1.90%,药品分类中抗微生物类药物销售金额4年排名均为第一,药品销售金额前10位中以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为主,国产及合资药物与进口药品销售金额比例变化不大,注射剂销售金额占全院销售总金额67%左右;该院各类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4年来相对稳定,消化系统用药2006年是2003年的2倍以上,增长较快.结论 该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使用监督,保证患者用药经济、安全、有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研制氟比洛芬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用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氟比洛芬凝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含量.结果 氟比洛芬质量浓度在10~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1.15%.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王志朝;刘祖雄;覃贝;杨晓松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吡柔比星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4例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THP)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置管于靶动脉内.采用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经动脉插管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间隔4~6周,共2~3个疗程.结果 34例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25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达73.5%;甲胎蛋白(AFP)有20例明显下降,4例稳定,10例略升高;毒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7例(20.6%),血小板减少4例(11.7%),恶心、呕吐15例(44.1%),心电图一过性ST段改变2例(5.8%),脱发1例(2.9%).结论 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栓塞方案治疗HC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

    作者:宋杰;许虹;唐家强;李兴;周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57例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5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于发病3~5 d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总疗效及血肿吸收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

    作者:雷虹;王竹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复方维生素E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维生素E乳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将维生素E、山莨菪碱等药物与乳膏基质制成复方制剂,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 维生素E质量浓度在104.9~839.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7.70%,RSD=0.94%(n=9).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切实可行.

    作者:沈鸿;方子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复方银杏叶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银杏叶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供试品经盐酸水解法前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醇苷含量.结果 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色谱峰分离良好(R>1.5),供试品其他组分对其均无干扰,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43.75 X1-34.30(r1=0.999 8),Y2=43.96 X2-18.66(r2=0.999 8),Y3=41.67 X3-35.72(r3=0.999 9);峰面积RSD分别为1.54%,1.85%,1.63%(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99.38%,99.24%.结论 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以作为复方银杏叶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金彩;王文渊;韩立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抑瘤肽注射液的研制及其抑瘤作用研究

    目的 研制抑瘤肽注射液.方法 采用生化方法从乳猪肝中提取可溶性胶原,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制成抑瘤肽注射液,同时拟订质量标准并进行检验;观察抑瘤肽注射液对荷瘤昆明小鼠HepA肝瘤和S180纤维肉瘤及小鼠体内肝癌H22移植瘤的影响.结果 抑瘤肽注射液生产工艺路线合理,质量达到拟订标准.抑瘤肽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epA肝瘤生长,25,50,100,200 mg/(kg·d)的抑制率分别为43.26%,55.06%,74.71%,40.47%;对于荷瘤小鼠S180纤维肉瘤,25,50,100 mg/(kg·d)的抑制率分别为53.87%,76.53%,58.20%,而阿霉素阳性对照组[2 mg/(kg·d)]的抑制率为62.41%;对小鼠体内肝癌H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呈剂量相关性,50,100,200 mg/(kg·d)的抑制率分别为48.1%,60.0%,74.8%,而卡铂阳性对照组[20 mg/(kg·d)]的抑制率为63.7%.结论 制备出的抑瘤肽注射液合格,且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能明显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作者:邹晓军;廖汉雄;王耐勤;杨联萍;刘彤;邹清雁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肺癌术后并发症心肺危险指数以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心肺危险指数(CPRI)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方法 统计医院从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间接受肺切除手术治疗的129例患者资料,分析并发症情况及其与患者性别、TNM分期、手术时间、手术涉及肺脏范围、影像学特征、术前治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9例患者中4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CPRI能较好预测肺癌术后近期并发症.除此以外,肺癌TNM分期高、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就高(P<0.05);男性患者组、中央型肺癌组、术前未预防性治疗组比各自对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RI以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作者:向怒涛;赵红利;郭利娜;阚奇伟;肖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老年人结肠穿孔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医院5年间收治的21例结肠穿孔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4例,肺部感染2例,因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吻合口漏1例,经双套管冲洗引流愈合.结论 癌性穿孔是结肠穿孔的主要原因,自发性穿孔少见.手术治疗应根据病因及病变引起的腹腔污染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早期诊断和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是防止并发症发生、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旷艺生;邱来春;华金宝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色谱柱为Discoverry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0∶20),流速为1.0 mL/min,漂移管温度为105 ℃.结果 以峰面积对数值(Y=lgA)为纵坐标、进样量对数值(X=lgC)为横坐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21 8X+4.730 6,r=0.998 8;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551~5.51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RSD为0.45%.结论 HPLC-ELSD法准确度高、干扰少、简便快捷,可用于活血通络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秀萍;常军民;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35例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5例晚期大肠癌用L-OHP 13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GS)500 mL静脉滴注2~5 h,第1天;CF 100 mg/m2,第~5天;5-FU 500 mg/m2,第1~5天.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每3周重复用药,每例至少完成3个周期.结果 35例共完成123个化疗周期,每例平均3.5个周期,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4例,有效(CR+PR)率为48.6%;初治24例中,CR 3例,PR 10例,有效率为54.2%;复治11例中,PR 4例,无CR,有效率为36.4%.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脉管炎,一般在Ⅰ~Ⅱ度.结论 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一种供选择方案.

    作者:吴福道;邓国忠;伍显庭;方向东;桂金川;宋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中药分散片的处方与工艺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药分散片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工艺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等.

    作者:李志红;贾晓丽;石磊;邱松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青黛丸中靛玉红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青黛丸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Tianhe(R) kromasil C18分析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7∶53),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89 nm.结果 靛玉红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4.66~20.97 μg/mL(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3%,RSD=1.83%.结论 HPLC法测定复方青黛丸中的靛玉红简便可行,可作为定量依据.

    作者:高文平;李拜;袁云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注射用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23岁,因头痛、头晕伴四肢乏力、咽部肿痛于2006年8月31日就医.体格检查示体温36.5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神志清,疲倦面容,面色轻度苍白,余无异常.

    作者:李运景;陈画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促孕方Ⅲ号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促孕方Ⅲ号治疗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HPRL患者190例,将其中特发性HPRL128例随机分A1和A2组,将其中垂体PRL腺瘤62例随机分B1,B2和B3组,观察各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PRL水平、停药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A1与A2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B2与B3组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各组治疗前后PRL激素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促孕方Ⅲ号能抑制血PRL激素的分泌,并减少HPRL的复发,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彭少芳;谢孜;林晓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氯霉素及有关物质的含量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氯霉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中二醇物和对硝基苯甲醛的含量.方法 采用Phenom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350∶63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 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氯霉素为40.0~200.0 μg/mL(r=0.999 7),二醇物为3.0~15.0 μg/mL(r=0.999 4),对硝基苯甲醛为1.0~5.0 μg/mL(r=0.999 7);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1.08%(n=6).结论 RP-HPLC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易文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安乐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安乐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安乐片中柴胡、钩藤、首乌藤、甘草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川芎及当归的共有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柴胡、钩藤、首乌藤、甘草;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为0.88%.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安乐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勇;周春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1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荧光免疫偏振法监测112例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结果、患者年龄、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结论 常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很有必要,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佳;路晓钦;刘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中药制剂中双胍类化学药物

    目的 探讨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法测定纯中药降糖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双胍类化学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方法 选用Agilent C18柱,以0.02 mol/L醋酸铵溶液(醋酸调节pH值至3.5)-甲醇(30∶70)为流动相,根据所检测到的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及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比较,测定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双胍类化学药物.结果 与结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检测非法中药制剂的有效手段.

    作者:谭会洁;凌霄;王维剑;郑静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4月每月连续7 d的儿科门诊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52.78%,共使用10类36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高(50.25%),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类(16.74%)、林可霉素类(12.36%);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53%;用药频度(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2种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 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大,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培训,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陆彩虹;叶圣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洁霉素产生菌发酵过程中新洁尔灭溶液抗杂菌能力试验

    目的 考察新洁尔灭溶液在洁霉素产生菌发酵过程中对杂菌的控制能力及其能有效控制的适宜浓度.方法 将新洁尔灭溶液滴加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结果 不同浓度的新洁尔灭溶液对球菌的抑菌能力不同.结论 新洁尔灭溶液具有较好的抗杂菌能力,浓度为1/10 000~1/60 000时效果好.

    作者:高俊清;曹恒瑜;马艳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